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如意宝树史 >

第20章

如意宝树史-第20章

小说: 如意宝树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顺不坏位,
    于劫被焚时,
    迁他而正住。”
     此系赡部洲常人感觉中的住量,在具足六识者和密咒之所化大菩萨等看来,金刚乘一切续将恒常住世。按《时轮经》的说法,释迦牟尼教法的四时,可分前后二期,在此洲前期四时的每一时为八百一十三年半,四时共三千二百五十四年;十二洲后期的威猛四时共二万一千六百年,每一时为五千四百年,此洲之分份四时每一时为四百五十年,四时共一千八百年。这样前后二期共五千零五十四年,到第十三绕迥的火兔年(公元1747年),前期的圆满时、三分时、二分时已经完结,且斗诤时已过去一百八十年零六个月,金刚乘住量尚余前期的六百三十年和佛教后期的全部四时(后期每一时450年,即尚住世2430年)。
注释:
    '1'了义法:指佛对殊胜化机所说的究竟义,有关的经典及其注解称了义经。
    '2'诺瞿陀树石窟:释迦牟尼去世后古印度佛教徒第一次结集处。诺瞿陀树,亦译为“尼枸卢树”。
     '3'犍椎:即檀板,集合僧伽的响器之一。
     '4'马阴藏相:男根密藏不露之相,为佛的三十二相之一。
     '5'说黑法部:古印度只向人宣说生死轮回原因的一个教派。
     '6'五事:说一切有部认为能包括一切所知界的五部事物: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应行法和无为法。
     '7'世亲:亦译为世友。
     '8'律天:亦译调伏天。律天根据世亲的《异部宗轮论》所总结的古印度律教十八部分派的偈句,各书引文不同,土观·罗桑却吉尼玛所曾《宗教源流镜史》中的引文为:
         “东西山雪山,
         说出世说假,
         五属大众部;
         说有及饮光,
         化地及法藏,
         多闻及红衣,
         贤胄分别说,
         诸属说有部;
         上座有制多,
    大雄大伽蓝;
    鸡胤及守护,
    及与犊子等,
    正量部所分。
    因地义师别,
    遂成十八异。”
     兹将根本四部的分派及藏文名称列表如下:
     1、说一切有部  ①饮光      (藏文)
     (藏文)       ②化地      (藏文)
     (藏文)       ③法藏      (藏文)
                    ④多闻      (藏文)
                    ⑤红衣      (藏文)
                    ⑥贤胄分别说(藏文)
                    ⑦说有      (藏文)
     2、大众部      ①住东山    (藏文)
   (藏文)        ②住西山    (藏文)
   (藏文)        ③住雪山    (藏文)
                   ④说假      (藏文)
                   ⑤说出世    (藏文)
     3、上座部      ①住制多山(祗多林住)(藏文)
     (藏文)       ②住大雄(无畏三住) (藏文)
                    ③住打伽蓝(大寺住) (藏文)
     4、正量部      ①鸡胤山(鸡胤)     (藏文)
  (藏文)       ②守护               (藏文)
                 ③犊子部(犊子)     (藏文)
     '9'异生:尚未证得圣道者。
     '10'奢搦迦(藏文):即麻衣尊者。
     '11'近护(藏文):亦译为“小护”,即阿罗汉邬波?多。
     '12'有愧(藏文):梵音译作“提地迦”,即商那和修。
     '13'阿私陀(藏文):意译为“黑色”。
     '14'业边:即无间业,没有间隙中断之业。
     '15'五善士:指最先跟随释迦牟尼苦修,并最先接受释迦牟尼说法的?陈如等五比丘。
     '16'五部地论:即无著所著《瑜伽师地论》。该书分本地分、摄抉择分、摄事分、摄异门分、摄释分,故称五部地论。
     '17'八品论:无著之弟世亲阐明弥勒学说的八种论著:《经庄严论释》、《辩法法性论释》、《辩中边论释》、《疏理论》、《作业品》、《五蕴品》、《二十颂品》和《三十颂品》,共为八品,故总名八品论。
     '18'阿罗汉果(藏文):亦称“灭敌果”,指已灭怨敌、已伏烦恼的果位。
     '19'不还果(藏文):亦称“阿纳含果”,指已断除欲界九种修断,不需再返还欲界的果位。
     '20'预流果(藏文):亦称“须陀垣果”,指以忍及十六智见断除八十八种烦恼的果位。
     '21'耶婆那等三王:《月藏所问经》中说,此三王不信仰佛教,佛灭后一千五百年,此三王于印度西北地方互助争伐,曾毁坏塔庙,掠夺三宝财物。
     '22'瞿乌罕毗:即?尝弥罗国。
     '23'续:梵音译为怛特罗,指佛教密乘及其经典。
     '24'杨柳宫(藏文):佛书所说金刚手菩萨和多闻天子所居宫殿。
     '25'一千俱胝:一俱胝为千万,一千俱胝则为一百亿。十万“一千俱胝”盖无数之意。
     '26'妙欲:色、声、香、味、触五欲,此处指在俗家的各种享受。
     '27'大威德(藏文):亦译为能怖金刚或怖畏金刚。
     '28'八部鬼众:指天、龙、药叉、寻香、非天、金翅鸟、人非人和大腹行。
        丙二    正论现住佛教之安立
     关于佛教,《光明经》中云:
         “三学'1'遍开示,
    具足三法印'2';
    初中后皆善,
    善悟佛陀语。”
     《别解脱律仪经》中云:
         “不作任何恶,
    圆满诸善业,
    调伏自我心,
    是为佛正教。”
     言佛教之安立有二,即丁初,乘之安立'3';丁二,正法之安立。
     丁初,乘之安立
     乘者,主要谓所行之道,开示道之佛语虽有多种法门,但总括而言,因所化自性有低、中、上三种智力之别,故有声闻、缘觉和大乘三乘,即《大悲妙法白莲经》中所云:
         “大仙'4'示三乘,
    善巧师方便,
    为众示三乘。”
     下乘声闻、缘觉之乘,即为慰藉诸轮回诸苦所迫弱智有情即不能行无上行者,暂得下乘涅槃果位而安立之法,如《大悲妙法白莲经》中所云:
         “如此诸声闻,
    亦想得涅槃,
    佛以彼等语,
    不灭慰藉之。”
     能证圆满佛道的唯一究竟之乘为大乘,此较之他乘最为殊胜。《入楞伽经》中云:
         “我言只一乘,
    乘之安立无,
    为引众孩童,
    我言不同乘。
     《大悲妙法白莲经》中亦云:
         “乘者只一乘,
    并无二乘说,
    更何言三乘;
    世间士夫众,
    以彼方便乘,
    不过示种种。”
     若随顺唯识派见,则如经中所言:
         “五法及三性,
    及与八种识,
    二种无我法,
    尽摄于大乘。”
     《大乘庄严经论》(中观、唯识之共见)中云:
         “所缘及修习,
    智慧与精进,
    方便善巧大,
    正性修习大,
    佛陀功业大,
    具此七大故,
    即名为大乘。”
     《辩中边论》中云:
         “谓正行所缘,
    及修证无上。”
     《摄大乘论》(主要为唯识之规)中云:
         “应知依及相,
    入因果修异,
    三学及果灭,
    智无上乘摄。”
     大乘又以观待密咒之所化,分胜解因道者为下乘智、胜解果道者为上乘智,遂有大乘共道般若乘和密咒金刚乘,即《教诫教授王经》中云:
         “胜解因因法,
    广转大法轮,
    金刚乘近道,
    未来时将出。”
     在《除二边论》中亦有类似说法。因果二乘所得之果虽然同义,但所行之道有三差别,即《三乘安立论》中所云:
         “所缘最清净,
    以友力和行,
    诸具智者乘,
    大乘中大乘。”
     对此,智祥(藏文)曾云:“《除二边论》中言,大乘以缘无上所缘之方便、无上变化、无上智慧、无上精进、能持无余所化、加持烦恼者、加持快捷、快速生起、断除烦恼、无上意乐、善巧无上行方便等十一种善巧方便而殊胜;”又云以速、易、善巧、多方便等四者而殊胜,即总括为以方便、果、色身、同相而修和有能证智分空性之有境大乐等二者为殊胜。对此,《三戒灯论》中云:
         “义虽一不惑,
    多方便无难,
    利根为之故,
    密咒乘殊胜。”
     如是,亦言有以此四者而殊胜者,但这些并不定有违。
     丁二  正法之安立
     正法总分为教的正法和证的正法两种,如《俱舍论》所云:
         “佛陀正法二,
    教与证二门。”
     关于教的正法,《释量论》中云:
         “相属顺方便,
    士夫义能诠。”
     按此,教的正法指开示证的正法等所诠之能诠善言。若分,有经典与论典两类,即《天之子请问经》中所云:
         “一切法分经与论,
    善言及其意趣释。”
     其中,经典指所诠具义法、相属、能断作所作三界烦恼、开示能诠寂静涅槃果位以及依止主要增上缘佛陀而出等,即《究竟一乘宝性论》中所云:
         “具义法及紧相属,
    断除烦恼于三界,
    寂静利益功德示,
    大觉仙语谁能敌。”
     若细分经典,则显教方面有八万四千法蕴,或云共同之经八亿种、般若经五亿五百种、续部三万三千种。关于每一法蕴之量,《下部宗派论》中云:对法七论'5'内的法蕴,如舍利子所集有六千颂,有的蕴与处'9'等各圆满开示一节。《俱舍论》中言:“蕴等各一语”,有人云各有一千颂。一些大德认为,以帝释之象极坚能载之墨汁可写一法蕴;《报恩经》中云:“有天授之醉象六万能载之经”;有的大德则谓以所有土、山为纸,所有水为墨,能写一法蕴。克珠杰等云:按《俱舍论》所言,八万烦恼行,各开示有一种对治法。总括起来,佛语十二支,摄为九支,总摄为三藏。此外,也总结为亲口所说、加持及随许等三种佛语。佛语多为亲口所说;加持佛语,系以佛身、或语、或意,用定力真谛慈悲加持,依此法力,由眷属声闻或菩萨说出,或来自天界宝树、天中妙鼓等;随许佛语,按《法门清净结集经》所说,系指由结集者和请问者等所说的前言、说明、后跋等。这些佛语,又分为小乘、大乘共道和非共道密咒等三者,前二者称之为“经”,后者称之为“续”。经与续的出现情况,观已述前文即知。
     关于二分为经典与论典中的论典的释义(定义)及入境(内容),谓论典系指为开示作论者意图而汇聚的一切。论典有外道论典、佛教论典、入宗派论典、未入宗派论典等多种,但以优劣二门分,有似论和正论两种,《瑜伽师地论》云:
         “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