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总学+太虚大师-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佛陀,漢文音譯不一,如「浮圖」也是佛的異音,我國古文家所謂「浮屠氏」,就
是佛氏之意。經咒上又譯作佛陀耶。現在英譯梵音為「布達」(Buddha)。
佛之譯義為覺者──就是覺悟的人,譬如有學問的人謂之學者,與中國所說的拢
人差不多。但云覺者,不云覺人,此表示佛在天上人間以及超三界外的他受用報身,
決不能以人間的人來限定他的範圍。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簡稱。自覺者,
有無師智、自然智、一切智;覺他者,以方便智慧無礙辯才教人覺悟,即先覺覺後覺
;二種覺行圓滿,福慧兩足,謂之佛陀。此為有此功德者之通稱,通於三世遍於十方
世界,諸佛無量。因此佛常說大地眾生皆可成佛,也可說一切眾生都是未來的佛。但
是遍十方通三世之佛,都要三覺圓滿,福慧兩足,有此功德表現事實證明,纔是佛陀
,不是假說的理想的。
甲、依釋迦牟尼佛建立佛之根木觀
現在此世界有實德表現可當佛之尊稱者,是釋迦牟尼。以有釋迦佛,吾人纔知道
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以依釋迦世尊建立佛之根本觀念。大佛殿中央供奉的就是釋
迦牟尼佛。釋迦是姓,意譯曰能或能仁,以其祖先能仁民愛物而得姓──其祖先初為
太子,以能行仁道得民愛戴另建一國,其父知之曰「我子能仁」,故即以為族姓。其
古姓為瞿曇,亦譯喬達摩、憍曇彌,釋迦乃從其分出之支裔。牟尼意譯「寂默」,因
佛常在寂定中,所謂「佛心常在定,無有不定時」。佛所說法皆依定慧利益人天,故
尊稱寂默。原名悉達多,意譯「一切義成」,當時人直稱其姓名即為瞿曇悉達多,尊
稱則為釋迦牟尼。牟尼又譯「文」,如經云「釋迦文」佛是。
印度歷史上佛應世為距今二千六百年以前,降生在中印度迦毗羅國(即今尼泊爾附
近), 父名淨飯王。成佛地在摩竭陀國菩提場,初轉法輪於波羅奈國鹿野苑,後於各
處說法四十九年。由此歷史上考查起來,實有此建功立德慧福圓滿的佛陀,是以吾人
依此建立佛之根本觀。
乙、信釋迦牟尼佛確得無上正遍覺,最高無上。
我們信佛,不但如常人信仰有學問道德功業的古人,原是信仰佛確已證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譯無上,三藐為遍,三菩提即正覺。覺是不迷,揀別凡夫不
覺;正覺揀別一般外道邪覺;遍正覺者揀別二乘所正覺的法未能普遍。初地以上法身
菩薩可以謂之遍正覺,然尚未究竟而為有上,唯佛妙覺究竟圓滿纔是無上。我們信釋
迦牟尼佛確是最高無上,覺悟諸法事理性相,無所不覺無所不知,再洠в心艹^佛的
了。世人不明佛義,以為另有「神」能超過於佛,其實神尚在六道之中,較之佛陀不
知差得好多遠呢!
丙、毗盧遮那或大日或盧舍或金剛持,皆為釋迦牟尼大功德聚之別名,不得視為
牟尼以外之他佛。
「毗盧遮那」是釋迦的報身,近人常以五方五佛表五智,其實佛是五智都具足的
;平常又以此為佛的法身,而不知法性身遍一切處無相無名。如華嚴經上的毗盧遮那
,原是為十地菩薩現身說法之他受用身──報身。最近從西藏譯出的著述則說「毗盧
遮那是化身佛」。毗盧遮那意譯光明遍照,故譯「摩訶毗盧遮那」為大日。古或譯為
「盧舍那」或「吠盧遮那」,本為一音異譯。有謂「毗盧」是清淨法身,「舍那」是
圓滿報身,皆訛。
學藏密者崇「多傑羌佛」──譯為金剛持,現持金剛杵以降伏一切魔怨,是依佛
大雄大力具足無量方便功德而言。一切如來都有金剛身。依釋迦牟尼佛表示報身之廣
大功德聚,故有此多名,所以不得視為牟尼以外的他佛。而世人每別為多佛,並執此
為報佛說經、彼為化佛說經,殊不知一佛有三身、三身原是一佛也。
丁、他世界之阿彌陀佛、藥師佛,或往劫之燃燈佛等,皆由信釋迦牟尼佛之說而
知之者,皆與釋尊平等。
現在學佛者都知道從此西去十萬儯鹜劣袠O樂世界,其中有佛名「阿彌陀」,意
為無量──即有無量光、無量壽、無量相好、無量不退菩薩等許多的無量義。「藥師
佛」在枺綔Q琉璃世界,世人念藥師佛咒能延生益壽。此二佛為他世界之現在佛,雖
小乘不承認他世界的佛,而大乘則是常說的。現在科學證明有無量世界,當然現在他
世界可有他佛。其在此世界往劫以前,有「燃燈佛」、「毗婆尸佛」、「尸棄佛」等
。似此往劫及他世界諸佛,都是由信仰釋迦牟尼所說經典而後知道的。因為釋迦佛成
就無上遍正覺,所以從如來大覺心中說出來的一切諸佛亦皆實有不虛。彼諸佛無不三
覺已具萬行已圓,皆與釋迦佛平等平等。
戊、佛為積無數劫大行所圓之極果、不得與流俗所稱為活佛等混同。
這是要我們知道佛不是輕易成的。依經上看起來,人要先發菩提心,漸積福德智
慧資糧,經十住、十行、十迴向、為初阿僧祇劫的菩薩。由十迴向經煖、頂、忍、世
第一位、入初地而至七地,謂之第二阿僧祇劫。由七地菩薩以至成佛,謂之第三阿僧
祇劫。三阿僧祇劫即是三無數劫。經過這三大劫的長時間的修行菩薩道,方能斷盡一
切執障、圓成一切功德、而證成無上的大覺。成佛豈是容易的事!大行者、修菩薩所
行到佛果之萬行也,如普賢菩薩等。所謂成佛者,即由菩薩行修學圓滿之極果。此世
所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釋迦佛,也是由此而成。
如今世人,見修行者稍有世俗福德禪定神通的人,常稱之為「活佛」。如遜清時
代稱皇帝為「佛爺」、太后為「老佛爺」;又如西藏達賴等亦稱「佛爺」,這不過表
示尊敬他們,想像他們為諸佛應世而已。以法性而言:一切諸法本皆是佛,一切有情
都有成佛的可能性,故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學佛者能明教理、正觀定慧,有相當功
德表現,也可說是相似佛。平常所稱「活佛」,大概由此而來。若嚴格的從實際上說
,必須是經三大無數劫圓滿大行,究竟極果,方可以稱之曰「佛」。故佛不得與流俗
所稱的「活佛」,等視齊觀。
己、佛為出世三乘拢娭兄舐},人天猶為凡世,不得與凡世人倫拢芑焱
佛法所謂六凡、三界、天神人仙,都是世間凡界之流;佛法三乘拢姡藶槌鍪
之拢鹩譃槌鍪缆}中之大拢ㄈ鐑戎乐^之六凡,三界外之三乘及佛謂之四拢7
為超過出世三乘之拢耍诜鸾虄鹊某鍪廊寺}人中稱大拢粍t其餘流行的各教主皆
不過是人道或天道之拢耍q在三界六道之內,學者慎勿以佛與其他之世間拢t混同
視之。我們所以要如此認識審察的,因為佛陀是以清淨無漏的大功德聚為本伲摹
庚、佛為法界諸法(宇宙萬有)之遍正覺者,亦為教化一切有情令遍正覺者,不得
與一神教的創造主宰及多神教的禍福於人等迷信之神混同。
佛典上之法界諸法,即宇宙萬有。佛於宇宙萬有諸法自覺究竟,故稱遍正覺者;
亦為教化一切有情令得遍正覺者。宇宙本無創造萬物與自在主宰的天神,如一神教之
所說;也不可如多神教所說,以佛為宇宙許多神中的一個神。平常人心理上迷信一神
或多神和佛菩薩一樣,那實在是大錯特錯。不論無神,就是有神他也不過是天道中的
眾生而已。我們要信佛,對於佛的觀念先要弄清楚纔是。
三 法觀
第二講「法觀」:學佛的人,於佛法要有正確明瞭的觀念,尤其是對於「法」
要有正當明瞭確切的認識。古代中印度音的「達摩」,現在依英語翻為「達爾摩」
(Dharma),這是法的譯音。此中法觀的「法」,範圍很廣,所有宇宙萬有,事事物
物形形色色一切的一切,皆名為「法」。牠的定義是「任持自性,軌生他解」。無論
何物,以能保持牠自己獨立的體性,才成為此物。譬如這個白色,在白的本身上牠能
保持其白的自性,且能令一切有情都了解牠是白色,使他人了了分明不會錯認為是其
他的顏色。因白就是任持自性軌生他解的法,所以白色便令人絲亳不差的覺了其為白
色。一法如是,其他一切諸法乃至虛空,亦各各皆保持自性而能軌生他解;小至一花
一草一微塵,大至法界亦皆如此。
萬法差別各各不同的自性都是由因緣所成,在相對的關係上成立:此物之成立,
必依托其他(彼彼)眾緣相合而成。一物如是,物物如是,一切宇宙萬法各各皆有互相
為緣的關係。各各皆有彼此的差別而不能混同。並且各各皆由任持自性而使他人生起
確定的認識,也就是宇宙萬法各各皆有任特自性軌生他解的意義。而且法界諸法,無
處不遍無所不包,再洠в心且粯幽艹龊醴ü爣酝狻R话闳顺Uf佛法無邊,就是顯佛
法的「法」字範圍是最寬最廣無有邊際的。但就屬於佛的法講起來,大別有二:
一、證法:佛先從自覺的根本智親證二空所顯的真如妙性、而無能所的差別,依
此並起後得智證知一切理事因果的差別,起大悲心普度一切眾生。一切智智在每一剎
那間無不普遍了知一切諸法真實性相,這就是佛智所證知的證法。
二、教法:成佛後所說的法為教法。佛居純淨土由平等性智示現微妙功德他受用
身,為住十地的諸大菩薩現大神通,轉正法輪決眾疑網,普令受用大乘法樂;以至為
二乘六道有情示現化身說法(對人現人身、對天現天身、對畜生現畜生身、一切總是隨類應化
普度群機);對九法界的一切眾生皆教化令向佛道。所說諸法,皆無所不遍,又無所不
包。然佛以王子身降生人間,說法的主要點亦在人類,故留遺的教法在人間集成現在
的大藏經典──三藏十二分的拢洎ぉ榉▽殹4俗C法教法亦可以分做「教、理、行
、果」的四種差別。「教法」的教典中,即包含理法;從理起行乃可以「證」到諸法
實相,所以「證法」亦包含行法,果法。三乘拢怂C的雖同是證法,但洠в蟹鹱C得
的圓滿究竟而已。從證教二法分析成教、理、行、果四法:教法就是依佛說教化眾生
的法;因有教化的原故,所以眾生能了解佛所教的理,再依理來實行實修;可以得證
所期望的果。大概就佛依自證而施教,曰證法和教法;依有情聞教解理修行證果,曰
教、理、行、果。此兩類皆可普遍包括一切諸法。「法」的意義,歸迹爬ㄆ饋砭褪
這樣的。
甲、一切經律,皆源本佛所宣說之聲教,由佛徒歷次結集而成者。
在三藏中不能收攝的典籍,可稱為雜藏。西藏文於教典分經律論為「甘珠爾」、
「敦珠爾」,這樣分析頗有意義,因經律原為佛說,論是由佛滅度後許多弟子依據經
律所作而成的。所以今亦先從一切經律來說。經是由佛在世時,說法教化一切眾生所
施設的,由弟子結集起來成為經。原名「修多羅」,此云契經,上符諸佛理,下應眾
生機。律是佛在世時,依弟子應有的行為訂共守的戒條,也是弟子依之作修行軌範的
法規。佛在世時,弟子們在行為上大多是很正當的,但因有些弟子發生了不正當的行
為,隨所犯的那一種過,佛就隨時制之以為律,從此以後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