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 >

第21章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第21章

小说: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行為必不止於人乘善法。如孔子之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孟子之四十不動心,其
侦吨姓呷绱耍势浔疽虻匾殉跞祟愔稀<唇裎鳉W哲學亦有「超人」之語。可知
同是人類之中而有常人、善人、君子、拢t之不同。故今兼說天乘善法,實非遠離人
類故作高談,且人天乘善法僅佛乘之初階耳。
一  人乘善法
人乘善法首在修行十戒,繼則修行十施,十戒須能生忍,十施須能正勤。十戒者

、人有十惡業須當戒之,故云十戒。一、殺,二、盜,三、邪淫,為身之三惡業,四
、惡口,五、兩舌,六、妄言,七、綺語,為口之四惡業,八、貪,九、瞋,十、癡
,為意之三惡業,戒之使無,謂之十戒。戒之之道,在能生忍,生忍者、於生活上能
忍耐也。蓋人不隨生活習慣起貪造惡,而能安順於理,即為安分守己,縱使分內有苦
以能忍故十惡不作,而戒行以備,此為一己之根本。根本既立,繼行十施以利人。十
施者、即由十戒增進一步,譬如戒殺僅謂不殺,施則不但不殺而且救他之生。又如不
但不盜而且以財與人,不但不邪淫而且化人以禮,以下類推。惟修行十施須知正勤,
正勤者、謂合於正理之勤勞,不為無益之辛苦耳。
二  天乘善法
天乘善法首在修行十定。十定通於三界,謂欲界二、色界四、無色界四。如下:


    ┌一、薄欲定─┐
    │二、未到定─┴───────上二、欲界定
    │三、離生喜樂定────初禪┐
    │四、定生喜樂定────二禪┼上四、色界定
十定┤五、離喜妙樂定────三禪┤
    │六、捨念清淨定────四禪┘
    │七、空無邊處定──────┐
    │八、識無邊處定──────┼上四、無色界定
    │九、無所有處定──────┤
    └十、非非想處定──────┘

修行十定須法忍以為助行,謂不為色聲香味樱任鍓m之所煩擾牽引,心無動故。
如是而存十捨,捨、謂捨離,不自滿足故,譬如捨五欲(人類粗五欲即財色名食睡)而
得薄欲定,捨動擾而進未到定,捨欲界所有而進初禪,復捨初禪而進二禪。如是迅捨
迅進而無有住,其要則在精進。精進者、精純專一,有進無退也。
第四節  人間拢t須修證天乘善法
如上節言,人天善法當可明了。吾人既為人類,必以人乘善法為本所有事,先修

行之。能戒則不害,能施則利人,戒施並修、善根自立。又進而修行天乘善法,為作
拢6⊕渭嫘校聘詈瘢瑒t可常在人天不墮惡趣。所謂人希賢、賢希拢⒙}希
天,可見向上之心人所同具,唯在修行之何如。是故說法非以悅耳,在使聞者如實修
行,而得法利耳。
第五節  世間善法須有出世善法為本
以上所說人天乘善法,均為世間的善法,以其未明一心真如本不生滅而有我執故
。就世間言說名之曰善,究屬有漏之福業。若明出世法者,則此世間善法可為修行之
初階,不明出世法,則此世間善法僅在人天之中受諸福果。故有出世法為本,而後人
天善法之為用乃大也。
第六節  拢咧畱豢伤甲h
如上節言,佛法流行於世應化眾生·須有出家之人修行出世之法以為根本,而後
世間法乃可淨善,譬如源清則流潔也。依於此義,故學佛者首須皈依佛法僧三寶。然

拢t之在人類中,或為菩薩化身、或為如來應世、實未易知;但形式雖同為俗人,而
能以世出世間諸善法化導人者,即為行佛菩薩之道矣,拢咧畱妒溃洳豢伤甲h
如此。
第三章  佛教與中華民國的關係
如上章諸節所言,佛乘與人世的關係既深且切,聞斯說者必於其本國關係聯想及
之。今吾與諸善士諸信女皆中國人,當必聯想於吾人之依報國土而作是言,佛教於中
華民國宜乎不宜乎?其關係又何如乎?故本章即對此疑問而解說。
第一節  佛教本超脫於國族的封蔽
於此有須先明者:即佛教之流行於世本非以國家為範圍,亦無有民族之界域,蓋
超脫於國家民族之封蔽,一切平等,非依國家民族習慣義理上而立教義故也。如釋迦
牟尼佛之捨國出家,即首先示人不以國家民族為範圍。昔時民族之階級(如婆羅門族、

剎帝利族、毗舍族為征服者,首陀族為被征服者),一律破除,在佛法上均皆平等,蓋即此
意。
第二節  佛教適應於國族的治化
上節所言超脫之義,非謂與國家民族斷絕關係。找晕曳鹆⒔虖V大無礙,既不以
一國家一民族為範圍,即能適應於任何國家任何民族而顯其功用。國家民族各各不同
,亦不妨礙其普遍圓融之樂利。譬如日光照耀遍滿天下,就其光照而言不限方所;不
論何人何地皆可取為益我之資。佛教之以正法流傳於世,亦復如是。依於斯義,而佛
教與中華民國之關係可以見矣。
第三節  救中華民國須有藉乎佛教
今日中國際此內憂外患離亂紛擾之時,國內賢豪之士日夜憂思往來奔走,無非為
救護國群,然而亂靡有定也。茲言救護須有藉乎佛教者,豈謂佛教具何強大權力而可
定亂弭兵乎,亦唯推查亂源基於人心之無所歸宿 (參看序論 )。枺嘉魍晃吹媚厢槪

是以導正人心即為根本之救護。而導正人心之道,須有藉乎佛之法門也。
第四節  吾國問睿慈耸绬栴}
況乎吾國治亂,非僅關於吾國自身,而為全世界之所繫。試觀最近之歐洲大戰,
實因土耳其問睿j釀而生,吾國際此世亂初平之時,倘無善法以自解決,不難復釀全
球第二次之大亂。此非危言聳聽,察微知著,理有固然,是故致吾國於安寧,即為全
世界造幸福,是又不得不賴乎救世大悲者所垂之教化矣。
第五節  宏揚佛教須有藉乎中國
如上所言知中國須有藉乎佛教。茲就佛教觀察,其能昌明宏揚於當今之世亦須有
藉乎中國,二者相需如魚如水。請試言之:佛學發源於印度,今則反形衰落,以印度
婆羅門古教復興,奉之者十居六七,回居十二,耶居十一,奉佛者百僅二三,末法之
世已應如來預言。而錫蘭僅有小乘,大乘佛種之不斷,今則端在中國與日本。日本佛
教雖盛,而於佛乘理行殆不如中國體會精深,創立各宗無大殊勝。近且專以國家為本

,兼重歐化,佛教實居第三位,僅能為其國家所利用,宏揚之責當不屬之。至若中國
大乘八大宗派盛行已久,教理行果燦然美備,沼鞣鸾唐绽廊耍嶂袊鈱崯o
第二者能當斯任,願國人勉旃!
第六節  佛教問睿慈宋膯栴}
現今之中國,已為世界文化之中心(序論第三章第五節)。然而舊有之儒學道法以
與歐化不能相融洽故,已呈破壞之相,不足以收拾人心。以言西歐,耶教早已失其信
仰,科學則經歐戰以後世人早知其不足恃,其餘宗教學派亦無可懀N⒓氂^察,可以
代表枺鼇喼幕摺⑽ㄓ蟹鸾蹋梢匀跀z西歐之文化者、亦唯有佛教,世之高明之士
多見及之。故佛教問睿瑢崬槿澜缛宋闹M,應時行化,不容緩矣。
第四章  佛教流傳於人世的現在將來
甯息世界之亂源,釀造世界之文化,滿足世界之人心,均有須乎佛教。則佛教之

流傳自不容緩,今請於事實上進而討論其方法。分六節說之。
第一節  佛教住持僧之整理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古今常住待人弘其道用於世耳。流傳佛教非惟僧眾之
責,而在家者亦為重要。請先就僧眾而言:住持僧之義,謂能保住任持佛法,不使隨
世亂國變而有遺失更改。如沙彌、沙彌尼、比丘、比丘尼等,均住持僧。故僧非指一
人,蓋出家眾和合之稱,謂之僧徒、謂之僧眾、即有教徒團體之意。其責任既以住持
佛法為先,則此住持佛法團體不可以不亟圖整理。現在吾國僧徒雖有數十萬之眾,而
形式散漫綱紀凌亂,實可謂之無組織;負此住持佛法之責,已屬勉強,遑敢望其能弘
揚乎。此僧徒之整理不可緩,已於覺社叢書、海潮音、整理僧伽制度論詳言之,並及
其方法。茲不復贅。
第二節  佛教正信會之建立
弘揚佛教不限於出家之人,而在家之信修正法者責任轉重。何則?僧徒既已出家

所先在於修己,宜於靜而不宜於動,住持儀範是其專責,流布世間但隨分行之。若在
家者、既起正信即當以行菩薩道為先,所謂自未得度能度人者菩薩發心,故在家者首
重在弘法利人之事。現在信修正法之人已非少數,要組織佛教正信會,使有統系,然
後由本國推行於他國乃至全世界,斯弘法之事業乃大。
第三節  設施佛教的教育
昔吾國天臺、淨土、禪宗各叢林,實為僧眾教育之所。迄今遺制猶有存者,亟宜
取而改善之,使具學校精神。若在家者,則各種學校均應設施,或與僧徒共校。有此
教育,則無論在家出家,真能明理修行而得解脫,此為根本的佈教。
第四節  施行佛教的大悲救世事業
現在信修正法之人,無論在家出家大都以無事為樂。此其铡c,一、在以為坐禪
念佛即為修行之能事已畢,二、在不能明本心、不知報佛恩、以繼救世大悲之志。不
知六度萬行,利世為多,坐而不行實與菩薩發心之旨相摺!6椅崛说蒙俜ɡ斢

報恩之心,若能發大慈悲、行菩薩行,於己即為修行之功,於佛即為報恩之事。是故
佈教博濟等,均為大悲救世之事業,允宜次第施行。
第五節  佛教協會
如上所言在家出家各有組織之團體,則更須聯合一致立為協會,始為全備。且教
無國界種界,尤宜從近及遠,自枺尬鳎瑢硗菩腥騽t佛法乃大利樂於人間世。是
故僧徒之數不必加多,而正信會員則多多益善,雖全國全世界人共同組織可也。
第六節  將來的佛教徒眾
佛教之利樂既已普被全世界,則將來之世界,即為由染濁而轉為淨善。彼時之人
亦當皆為三業清淨之善人,似乎在家出家已無分別,於斯之時出家之僧徒其仍有乎?
抑無須有乎?對此問睿氈〕俗C果即生成辦,非在家者之所能,必須出家勤修三
無漏學,始登無學。由此言之,雖此五濁惡世轉成美善之時,仍有佛教出家徒眾也。
本章所言雖云規模宏大,要皆切近之事實,佛法非尚空談,重在實行:所望善男

子信女人同發大心,利人利己!先立佛教正信會以為基礎,便從修習,會眾漸增、則
可逐漸推行所應行事,自有達此圓滿目的之一日,願共勉之。

結  論
綜前所說,對於佛法大義及與人世攸關諸點,略已說竟。雖云提要,堪信不失正
解,聞者善體會之。茲請說其歸結:
第一章  歸宿
歸宿者、得所依止義。人心於佛法得所歸宿,如人欲至其地,今已達到。
第一節  信者於佛乘的歸宿
信者之義,謂人於佛法已生正解,依於正解而生正信明了決定,謂之信者。人於
佛法決定正信,即為歸宿佛乘矣。
第二節  歸宿佛

佛即梵語佛陀,此云覺者。吾人雖具本心佛性,非佛垂教無由自知,今知因佛,
佛即為我導師。故此信心當以佛為歸宿。歸宿佛有二義:一、我今以決定正信之心歸
宿佛故,則一切天神鬼臁染俏抑叛觯捶俏宜鶜w宿;二、我今以決定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