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阿含经 林崇安-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非是三耶三佛所說,猶如故塔不可汙也。
(8b)彼諸弟子有不順其法,捨彼異見,行於正見。周那!若有人來語
彼弟子: 『諸賢!汝師法正,當於中行,何以捨離?』其彼弟子信其
言者,則二俱失道,獲無量罪。所以者何?彼雖有法,然不真正故。
(9a)周那!若師不邪見,其法真正,善可聽採,能得出要,三耶三佛
所說,譬如新塔易可汙色。
(9b)然諸弟子於此法中,不能勤修,不能成就,捨平等道,入於邪見,
若有人來語彼弟子: 『諸賢!汝師法正,當於中行,何以捨離,入於
邪見?』其彼弟子信其言者,則二俱見真正,獲無量福。所以者何?
其法真正。」 168
(10a)佛告周那: 「彼雖有師,然懷邪見;雖復有法,盡不真正,不足
聽採,不能出要,非三耶三佛所說,猶如朽塔不可汙色。
(10b)彼諸弟子法法成就,隨順其行,起諸邪見。周那!若有人來語
其弟子言: 『汝師法正,汝所行是,今所修行勤苦如是,應於現法成
就道果。』 彼諸弟子信受其言者,則二俱失道,獲無量罪。所以者何?
以法不真正故。
(11a)周那!若師不邪見,其法真正,善可聽採,能得出要,三耶三
佛所說,譬如新塔易為汙色。
(11b)又其弟子法法成就,隨順修行而生正見,若有人來語其弟子言:
『汝師法正,汝所行是,今所修行勤苦如是,應於現法成就道果。』
彼諸弟子信受其言,二俱正見,獲無量福。所以者何?法真正故。
(12)周那!或有導師出世,使弟子生憂;或有導師出世,使弟子無憂。
(13a)云何導師出世,使弟子生憂?
(13b)周那!導師新出世間,成道未久,其法具足,梵行清淨,如實
真要而不布現,然彼導師速取滅度,其諸弟子不得修行,皆愁憂言:
『師初出世,成道未久,其法清淨,梵行具足,如實真要,竟不布現,
而今導師便速滅度,我等弟子不得修行。』是為導師出世,弟子愁憂。
(14a)云何導師出世,弟子無憂?
(14b)謂導師出世,其法清淨,梵行具足,如實真要而廣流布,然後
導師方取滅度,其諸弟子皆得修行,不懷憂言: 『師初出世,成道未
久,其法清淨,梵行具足,如實真要而廣布現,然後導師方取滅度,
使我弟子皆得修行。』如是,周那!導師出世,弟子無憂。」
(15a)佛告周那: 「 〔導師出世,出家未久,名聞未廣,是謂梵行支不
具足〕 。
(15b)周那!導師出世,出家既久,名聞廣遠,是謂梵行支具足滿。
(16a)周那!導師出世,出家既久,名聞亦廣,而諸弟子未受訓誨,
未具梵行,未至安處,未獲己利,未能受法分布演說,有異論起不能
如法而往滅之,未能變化成神通證,是為梵行支不具足。
(16b)周那!導師出世,出家既久,名聞亦廣,而諸弟子盡受教訓,
梵行具足,至安耄帲勋@己利,又能受法分別演說,有異論起能如
法滅,變化具足成神通證,是為梵行支具足滿。
(17a)周那!導師出世,出家亦久,名聞亦廣,諸比丘尼未受訓誨,
未至安處,未獲己利,未能受法分布演說,有異論起不能以法如實除
滅,未能變化成神通證,是為梵行支未具足。 169
(17b)周那!導師出世,出家亦久,名聞亦廣,諸比丘尼盡受教訓,
梵行具足,至安耄帲勋@己利,復能受法分別演說,有異論起能如
法滅,變化具足成神通證,是為梵行支具足滿。
(18)周那!諸優婆塞、優婆夷廣修梵行,……乃至變化具足成神通
證,亦復如是。
(19a)周那!若導師不在世,無有名聞,利養損減,則梵行支不具足
滿。
(19b)若導師在世,名聞利養,皆悉具足,無有損減,則梵行支為具
足滿。
(20a)若導師在世,名聞利養,皆悉具足,而諸比丘名聞利養,不能
具足,是為梵行支不具足。
(20b)若導師在世,名聞利養,具足無損,諸比丘眾亦復具足,則梵
行支為具足滿。
(21)比丘尼眾,亦復如是。
(22a)周那!我出家久,名聞廣遠,我諸比丘已受教眨В桨搽'處,
自獲己利,復能受法為人說法,有異論起能如法滅,變化具足成神通
證。
(22b)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亦如是。
(23a)周那!我以廣流布梵行,……乃至變化具足成神通證。周那!
一切世間所有導師,不見有得名聞利養如我如來、至真、等正覺者也。
(23b)周那!諸世間所有徒眾,不見有名聞利養如我眾也。
(24)周那!若欲正說者,當言見不可見。云何見不可見?一切梵行清
淨具足,宣示布現,是名見不可見。」
(25)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鬱頭耍釉诖蟊娭卸魇钦f: 『有見不見,
云何名見不見?如刀可見,刃不可見。』
諸比丘!彼子乃引凡夫無識之言以為譬喻。
(26)如是,周那!若欲正說者,當言見不見。云何見不見?汝當正說
言: 『一切梵行清淨具足,宣示流布,是〔見〕不可見。』
(27)周那!彼相續法不具足而可得,不相續法具足而不可得。周那!
諸法中梵行,酪酥中醍醐。」
(28)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於是法躬自作證,謂四念處、四神足、
四意斷、四禪、五根、五力、七覺意、賢拢说溃甑缺M共和合,勿
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乳;於如來正法,當自熾然,快得安樂。
(29a)得安樂已,若有比丘說法中有作是言: 『彼所說句不正,義理不 170
正。』
(29b)比丘聞已,不可言是,不可言非,當語彼比丘言:『云何諸賢!
我句如是,汝句如是;我義如是,汝義如是。何者為勝?何者為負?』
(29c)若彼比丘報言: 『我句如是,我義如是;汝句如是,汝義如是;
汝句亦勝,汝義亦勝。』
(29d)彼比丘說此,亦不得非,亦不得是,當諫彼比丘,當呵當止,
當共推求,如是盡共和合,勿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乳;於如來
正法,當自熾然,快得安樂。
(30a)得安樂已,若有比丘說法,中有比丘作是言: 『彼所說句不正,
義正。』
(30b)比丘聞已,不可言是,不可言非,當語彼比丘言:『云何比丘!
我句如是,汝句如是。何者為是?何者為非?』
(30c)若彼比丘報言: 『我句如是,汝句如是,汝句亦勝。』
(30d)彼比丘說此,亦不得言是,不得言非,當諫彼比丘,當呵當止,
當共推求,如是盡共和合,勿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乳;於如來
正法,當自熾然,快得安樂。
(31a)得安樂已,若有比丘說法,中有比丘作是言: 『彼所說句正,義
不正。』
(31b)比丘聞已,不可言是,不可言非,當語彼比丘言:『云何比丘!
我義如是,汝義如是。何者為是?何者為非?』
(31c)若彼報言: 『我義如是,汝義如是,汝義亦勝。』
(31d)彼比丘說此已,亦不得言是,亦不得言非,當諫彼比丘,當呵
當止,當共推求,如是比丘盡共和合,勿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
乳;於如來正法,當自熾然,快得安樂。
(32a)得安樂已,若有比丘說法,中有比丘作如是言: 『彼所說句正、
義正。』
(32b)比丘聞已,不得言非,當稱讚彼言:『汝所言是,汝所言是。』
(33)是故,比丘!於十二部經自身作證,當廣流布,一曰貫經,二曰
祇夜經,三曰受記經,四曰偈經,五曰法句經,六曰相應經,七曰本
緣經,八曰天本經,九曰廣經,十曰未曾有經,十一曰譬喻經,十二
曰大教經,當善受持,稱量觀察,廣演分布。
(34a)諸比丘!我所制衣,若塚間衣,若長者衣、麁賤衣;此衣足障
寒暑、蚊虻,足蔽四體。
(34b)諸比丘!我所制食,若乞食,若居士食;此食自足,若身苦惱, 171
眾患切已,恐遂至死,故聽此食,知足而已。
(34c)諸比丘!我所制住處,若在樹下,若在露地,若在房內,若樓
閣上,若在窟內,若在種種住處;此處自足,為障寒暑、風雨、蚊虻,
下至閑靜懈息之處。
(34d)諸比丘!我所制藥,若大小便,酥油蜜、黑石蜜;此藥自足,
若身生苦惱,眾患切已,恐遂至死,故聽此藥。」
(35a)佛言: 「或有外道梵志來作是語: 『沙門釋子以眾樂自娛。』
(35b)若有此言,當如是報:『汝等莫作此言,謂沙門釋子以眾樂自娛。』
所以者何?有樂自娛,如來呵責;有樂自娛,如來稱譽。
(36)若外道梵志問言:『何樂自娛,瞿曇呵責?』
(37)設有此語,汝等當報: 『五欲功德,可愛可樂,人所貪著。云何
為五?
眼知色,可愛可樂,人所貪著。
耳聞聲、鼻知香、舌知味、身知樱蓯劭蓸罚怂澲!
諸賢!猶是五欲緣生喜樂,此是如來、至真、等正覺之所呵責也。
(38a)猶如有人故殺眾生,自以為樂,此是如來、至真、等正覺之所
呵責。
(38b)猶如有人私浮当I,自以為樂,此為如來之所呵責。
(38c)猶如有人犯於梵行,自以為樂,此是如來之所呵責。
(38d)猶如有人故作妄語,自以為樂,此是如來之所呵責。
(38e)猶如有人放蕩自恣,此是如來之所呵責。
(38f)猶如有人行外苦行,非是如來所說正行,自以為樂,此是如來
之所呵責。』
(39)諸比丘!呵責五欲功德,人所貪著。云何為五?
眼知色,可愛可樂,人所貪著。
耳聞聲、鼻知香、舌知味、身知樱蓯劭蓸罚怂澲!
如此諸樂,沙門釋子無如此樂。
(40a)猶如有人故殺眾生,以此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此樂。
(40b)猶如有人公為盜伲砸詾闃罚抽T釋子無如是樂。
(40c)猶如有人犯於梵行,自以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
(40d)猶如有人故作妄語,自以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
(40e)猶如有人放蕩自恣,自以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
(40f)猶如有人行外苦行,自以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
(41)若外道梵志作如是問: 『何樂自娛,沙門瞿曇之所稱譽?』 172
(42)諸比丘!彼若有此言,汝等當答彼言: 『諸賢!有五欲功德,可
愛可樂,人所貪著。云何為五?
眼知色,……乃至身知樱蓯劭蓸罚怂澲!
諸賢!五欲因緣生樂,當速除滅。
(43a)猶如有人故殺眾生,自以為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
(43b)猶如有人公為盜伲砸詾闃罚挥腥绱藰罚瑧俪郎纭!
(43c)猶如有人犯於梵行,自以為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
(43d)猶如有人故為妄語,自以為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
(43e)猶如有人放蕩自恣,自以為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
(43f)猶如有人行外苦行,自以為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
(43g)猶如有人去離貪欲,無復惡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
初禪;如是樂者,佛所稱譽。
(43h)猶如有人滅於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入第二禪;如是樂者,佛所稱譽。
(43i)猶如有人除喜入捨,自知身樂,賢拢螅o念一心,入第三
禪;如是樂者,佛所稱譽。
(43j)〔猶如有人〕樂盡苦盡,憂、喜先滅,不苦不樂,護念清淨,
入第四禪;如是樂者,佛所稱譽。』
(44)若有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