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阿含经 林崇安-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使默然,如龜藏六,謂可無患,以一箭射,使無逃處。』汝今何不
以汝一言窮如來耶?」
(49)佛問梵志: 「汝憶先時有是言不?」
(50)答曰: 「實有。」
(51)佛告梵志: 「汝豈不從先宿梵志聞諸佛、如來獨處山林,樂閑靜
處,如我今日樂於閑居,不如汝法,樂於懀',說無益事,以終日耶?」
(52)梵志曰:「聞過去諸佛樂於閑靜,獨處山林,如今世尊,不如我
法,樂於懀',說無益事,以終日耶?」
(53)佛告梵志: 「汝豈不念:瞿曇沙門能說菩提,自能眨苷{伏
人;自得止息,能止息人;自度彼岸,能使人度;自得解脫,能解脫
人;自得滅度,能滅度人?」
(54)時,彼梵志卽從座起,頭面作禮,手捫佛足,自稱己名曰: 「我
是尼俱陀梵志!我是尼俱陀梵志!今者自歸,禮世尊足。」
(55)佛告梵志: 「止!止!且住!使汝心解,便為禮敬。」
(56)時,彼梵志重禮佛足,在一面坐。
(57)佛告梵志: 「汝將無謂佛為利養而說法耶?勿起是心!若有利
養,盡以施汝。吾所說法,微妙第一,為滅不善,增益善法。」
(58)又告梵志: 「汝將無謂佛為名稱,為尊重故,為導首故,為眷屬
故,為大眾故,而說法耶?勿起此心!今汝眷屬盡屬於汝。我所說法,
為滅不善,增長善法。」
(59)又告梵志: 「汝將無謂佛以汝置不善聚、黑冥聚中耶?勿生是心!
諸不善聚及黑冥聚汝但捨去,吾自為汝說善淨法。」
(60)又告梵志: 「汝將無謂佛黜汝於善法聚、清白聚耶?勿起是心!
汝但於善法聚、清白聚中精勤修行,吾自為汝說善淨法,滅不善行,
增益善法。」
(61)爾時,五百梵志弟子皆端心正意,聽佛所說。
(62)時,魔波旬作此念言:此五百梵志弟子端心正意,從佛聽法,我
今寧可往壞其意。爾時,惡魔卽以己力壞亂其意。
(63)爾時,世尊告散陀那曰: 「此五百梵志子端心正意,從我聽法,
天魔波旬壞亂其意。今吾欲還,汝可俱去。」
(64)爾時,世尊以右手接散陀那居士置掌中,乘虛而歸。
(65)時,散陀那居士、尼俱陀梵志及五百梵志子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08
第九經 眾集經
(1)如是我聞:
(2)一時,佛於末羅撸校c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漸至波婆城闍頭菴
婆園。
(3)爾時,世尊以十五日月滿時,於露地坐,諸比丘僧前後圍繞。世
尊於夜多說法已,告舍利弗言:「今者四方諸比丘集,皆共精勤,捐
除睡眠。吾患背痛,欲暫止息,汝今可為諸比丘說法。」
(4)對曰:「唯然,當如拢獭!埂
(5)爾時,世尊卽四牒僧伽梨,偃右茫鐜熥樱圩愣P。
(6)時,舍利弗告諸比丘: 「今此波婆城有尼乾子命終未久,其後弟子
分為二部,常共諍訟相求長短,迭相罵詈,各相是非: 『我知此法,
汝不知此;汝在邪見,我在正法。』言語錯亂,無有前後,自稱己言,
以為真正: 『我所言勝,汝所言負。我今能為談論之主,汝有所問,
可來問我。』
(7)諸比丘!時,國人民奉尼乾者,厭患此輩鬥訟之聲,皆由其法不
真正故。法不真正無由出要,譬如朽塔不可復圬,此非三耶三佛所說。
諸比丘!唯我釋迦無上尊法,最為真正可得出要,譬如新塔易可嚴
飾,此是三耶三佛之所說也。諸比丘!我等今者,宜集法、律,以防
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
(8a)諸比丘!如來說一正法,一切眾生皆仰食存。
(8b)如來所說復有一法,一切眾生皆由行住。
是為一法如來所說,當共集之,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
天、人獲安。
(9)諸比丘!如來說二正法:一名,二色。
復有二法:一癡,二愛。
復有二法:有見、無見。
復有二法:一無慚,二無愧。
復有二法:一有慚,二有愧。
復有二法:一盡智,二無生智。
復有二法,二因二緣生於欲愛:一者、淨妙色,二者、不思惟。
復有二法,二因二緣生於瞋恚:一者、怨憎,二者、不思惟。
復有二法,二因二緣生於邪見:一者、從他聞,二者、邪思惟。
復有二法,二因二緣生於正見:一者、從他聞,二者、正思惟。
復有二法,二因二緣:一者、學解脫,二者、無學解脫。 109
復有二法,二因二緣:一者、有為界,二者、無為界。
諸比丘!是為如來所說,當共撰集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
天、人獲安。
(10)諸比丘!如來說三正法,謂三不善根:一者、貪欲,二者、瞋恚,
三者、愚癡。
復有三法,謂三善根:一者、不貪,二者、不恚,三者、不癡。
復有三法,謂三不善行:一者、不善身行,二者、不善口行,三者、
不善意行。
復有三法,謂三不善行:身不善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
復有三法,謂三惡行: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
復有三法,謂三善行: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
復有三法,謂三不善想:欲想、瞋想、害想。
復有三法,謂三善想:無欲想、無瞋想、無害想。
復有三法,謂三不善思:欲思、恚思、害思。
復有三法,謂三善思:無欲思、無恚思、無害思。
復有三法,謂三福業:施業、平等業、思惟業。
復有三法,謂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
復有三法,謂三愛:欲愛、有愛、無有愛。
復有三法,謂三有漏:欲漏、有漏、無明漏。
復有三法,謂三火:欲火、恚火、愚癡火。
復有三法,謂三求:欲求、有求、梵行求。
復有三法,謂三增盛:我增盛、世增盛、法增盛。
復有三法,謂三界:欲界、恚界、害界。
復有三法,謂三界:出離界、無恚界、無害界。
復有三法,謂三界:色界、無色界、盡界。
復有三法,謂三聚:戒聚、定聚、慧聚。
復有三法,謂三戒:增盛戒、增盛定、增盛慧。
復有三法,謂三三昧:空三昧、無願三昧、無相三昧。
復有三法,謂三相:止息相、精勤相、捨相。
復有三法,謂三明:自識宿命智明、天眼智明、漏盡智明。
復有三法,謂三變化:一者、神足變化,二者、知他心隨意說法,三
者、教眨А!
復有三法,謂三欲生本:
一者、由現欲生人天,二者、由化欲生化自在天,三者、由他化欲生 110
他化自在天。
復有三法,謂三樂生:
一者、眾生自然成辦,生歡樂心,如梵光音天初始生時。
二者、有眾生以念為樂,自唱善哉,如光音天。
三者、得止息樂,如遍淨天。
復有三法,謂三苦:行苦、苦苦、變易苦。
復有三法,謂三根: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
復有三法,謂三堂:賢拢谩⑻焯谩㈣筇谩!
復有三法,謂三發:見發、聞發、疑發。
復有三法,謂三論:過去有如此事,有如是論;未來有如此事,有如
是論;現在有如此事,有如是論。
復有三法,謂三聚: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
復有三法,謂三憂:身憂、口憂、意憂。
復有三法,謂三長老:年耆長老、法長老、作長老。
復有三法,謂三眼:肉眼、天眼、慧眼。諸比丘!是為如來所說正法,
當共撰集,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
(11)諸比丘!如來說四正法,謂口四惡行:一者、妄語,二者、兩舌,
三者、惡口,四者、綺語。
復有四法,謂口四善行:一者、實語,二者、軟語,三者、不綺語,
四者、不兩舌。
復有四法,謂四不拢Z:不見言見,不聞言聞,不覺言覺,不知言知。
復有四法,謂四拢Z:見則言見,聞則言聞,覺則言覺,知則言知。
復有四法,謂四種食:摶食、樱场⒛钍场⒆R食。
復有四法,謂四受:有現作苦行後受苦報,有現作苦行後受樂報,有
現作樂行後受苦報,有現作樂行後受樂報。
復有四法,謂四受:欲受、我受、戒受、見受。
復有四法,謂四俊贺澯砜‘、瞋恚身俊⒔浔I身俊⑽乙娚砜‘。
復有四法,謂四刺:欲刺、恚刺、見刺、慢刺。
復有四法,謂四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復有四法,謂四念處:
於是,比丘內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不忘,捨世貪憂;外身身觀,
精勤不懈,憶念不忘,捨世貪憂;內外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不忘,
捨世貪憂。
受、意、法觀,亦復如是。 111
復有四法,謂四意斷:
於是,比丘未起惡法,方便使不起;已起惡法,方便使滅;未起善法,
方便使起;已起善法,方便思惟,使其增廣。
復有四法,謂四神足:
於是,比丘思惟欲定滅行成就;精進定、意定、思惟定,亦復如是。
復有四法,謂四禪:
於是,比丘除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於初禪。
滅有覺、觀,內信、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第二禪。
離喜修捨、念、進,自知身樂,諸拢螅瑧浤睢巍罚氲谌U。
離苦、樂行,先滅憂、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第四禪。
復有四法,謂四梵堂:一慈、二悲、三喜、四捨。
復有四法,謂四無色定:於是,比丘越一切色想,先盡瞋恚想,不念
異想,思惟無量空處,捨空處已入識處,捨識處已入不用處,捨不用
處已入有想無想處。
復有四法,謂四法足:不貪法足、不瞋法足、正念法足、正定法足。
復有四法,謂四賢拢澹骸
於是,比丘衣服知足,得好不喜,遇惡不憂,不染不著,知所禁忌,
知出要路;於此法中精勤不懈,成辦其事,無闕無減,亦能教人成辦
此事,是為第一知足住賢拢濉谋局两瘢闯纴y。諸天、魔、梵、
沙門、婆羅門、天及世間人,無能毀罵。
飯食、牀臥具、病瘦醫藥,皆悉知足,亦復如是。
復有四法,謂四攝法:惠施、愛語、利人、等利。
復有四法,謂四須陀洹支:比丘於佛得無壞信,於法、於僧、於戒得
無壞信。
復有四法,謂四受證:見色受證、身受滅證、念宿命證、知漏盡證。
復有四法,謂四道:苦遲得、苦速得、樂遲得、樂速得。
復有四法,謂四拢B:苦拢B、苦集拢B、苦滅拢B、苦出要拢B。
復有四法,謂四沙門果: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復有四法,謂四處:實處、施處、智處、止息處。
復有四法,謂四智:法智、未知智、等智、知他人心智。
復有四法,謂四辯才:法辯、義辯、詞辯、應辯。
復有四法,謂四識住處:
色識住、緣色、住色,與愛俱增長;
受、想、行中亦如是住。 112
復有四法,謂四扼:欲扼、有扼、見扼、無明扼。
復有四法,謂四無扼:無欲扼、無有扼、無見扼、無無明扼。
復有四法,謂四淨:戒淨、心淨、見淨、度疑淨。
復有四法,謂四知:可受知受、可行知行、可樂知樂、可捨知捨。
復有四法,謂四威儀:可行知行、可住知住、可坐知坐、可臥知臥。
復有四法,謂四思惟:少思惟、廣思惟、無量思惟、無所有思惟。
復有四法,謂四記論:決定記論、分別記論、詰問記論、止住記論。
復有四法,謂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