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如是知。
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91 断一切取道迹
92 守护六根如来禅
'经文' 印顺本入处相应一一0经、大正本二二一经、佛光版二二三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趣一切取道迹。云何为趣一切取道迹?缘眼、色,
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所取故。耳、鼻、舌、身、
意,亦复如是,取所取故,是名趣一切取道迹。”
“云何断一切取道迹?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灭则受灭,受灭
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如是知。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时,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一切抓取的现象之所以产生,是有轨迹可寻的。什
么是一切抓取产生的轨迹呢?因缘于眼根、色尘接触,产生眼识,因为无明的缘
故,对眼根、色尘、眼识这三种现象的本质无常、苦、空、非我、非我所、
不相在不如实知。故当眼根、色尘、眼识三种现象和合触,于触境生相时,
妄认有我,认为触境产生的感受,是‘我’在感受,于是对感受产生贪爱,有贪
爱就有各种抓取欲取、见取、戒取、我语取。耳、鼻、舌、身、意的现象,
也是同样的情形。这就是一切抓取之所以产生的轨迹。”
“什么是断除一切抓取的轨迹呢?于眼根触色尘产生眼识时,正观眼根、色
尘、眼识三种现象,觉知其本质都是无常、苦、空、非我、非我所、不相在。有
正观、有觉知,就是明觉。在明觉的状态下,眼根、色尘、眼识三种现象和合触,
就是明触,则触灭;触灭,心明白觉知触境所生的各种感受,只是心意识投射出
93 断一切取道迹
94 守护六根如来禅
来的相而已,如实知这些感受而没有认同、也没有抗拒,则受灭;对觉受没有贪
爱,则爱灭;爱灭,就不再抓取,则取灭。耳、鼻、舌、身、意的现象,也是同
样的情形。这就是断除一切抓取、灭尽一切苦的轨迹。”
佛陀说完此经后,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十四篇】
不计着
云何不计?谓不计我见色,不计眼我所,不计相属。
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
彼亦不计乐我、我所,不计乐相属。
如是不计者,于诸世间常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
95 不计着
96 守护六根如来禅
'经文' 印顺本入处相应一一五经、大正本二二六经、佛光版二二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断一切计,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云何不
计?谓不计我见色,不计眼我所,不计相属。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
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不计乐我、我所,不计乐相属。不计
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如是不计者,于诸世间常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时,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我今当说断除一切计着、认同。仔细聆听!内观禅
思!现在就为你们说明。
如何不计着、不认同?就是眼见色时,正知正念,观照而不着相。如实知一
切生相,都只是根、尘触和合生识时心意识的显相,都是因缘和合而无常变异的,
不因而产生自我感,不计着‘我’看见色,也不计着眼是我所有,不计着这些现
象之间有相互隶属的关系(譬如眼是我、我在眼、眼在我、眼是我所)。
色尘,是地、水、火、风四种质素聚合而成的物质现象,也是无常生灭的。
所以,缘眼、色而生的识别作用(眼识)、及三者和合触(眼触)、触境当下产生
的种种感受内心觉得仿佛苦、仿佛乐、仿佛不苦不乐,也都是因缘所生,无
常变异,刹那生灭不实有。如实觉察以上现象,不可加以计着、认同,不乐着其
中有我、我的、或有互相隶属的关系。
97 不计着
98 守护六根如来禅
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识法时,同样正知正念,如实觉察一
切现象因缘所生,它们都只是根、尘触和合生识时心意识的显相,都是因缘和合
而无常变异的,刹那生灭不实有,不可计着、认同其中有我、我的、或有互相隶
属的关系。”
“就像这样,于六根触境生相、生想时,正知正念万法无常,不计着其中有
我、我所、相在,对于诸世间(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欲贪自然渐渐转薄,抓
取之心随之减少,精进修持,终至断除一切欲贪,不再抓取。不再攀缘抓取,有
续的冲动便止息了,心意识不再被无明系缚而有所住着。心意识明觉无所住着,
就能自知自证完全解脱的境界:我所有‘有续’的因缘已经灭尽,清净的身、口、
意行已经确立,心意识已完全明觉、坚固且不退转,自知不会再来三界受生了。”
佛陀说完此经后,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十五篇】
有漏法、无漏法
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世俗者,是名有漏法。
出世间意,若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出世间者,是名无漏法。
99 有漏法、无漏法
100 守护六根如来禅
'经文' 印顺本入处相应一二二经、大正本二二九经、佛光版二三一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有漏、无漏法。云何有漏法?谓眼,色,眼
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耳……。鼻……。舌……。
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
世俗者,是名有漏法。”
“云何无漏法?谓出世间意,若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
苦、若乐、不苦不乐:出世间者,是名无漏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我今天要说流转世间的‘有漏法’、和出离苦海
轮回的‘无漏法’。
什么是‘有漏法’呢?就是当眼、色、识三事和合生眼触,若未正知正念、
善护根门,代之以愚痴颠倒、无明覆盖,则为无明触,以此因缘生无明受内
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于苦受就抗拒,乐受即爱喜染着,不苦不乐受则无知,
心意识夹带贪、瞋、痴,随缘流转,不得解脱;这是无常生灭,烦恼不断的世间
法,也就是‘有漏法’。
耳、鼻、舌、身、意,声、香、味、触、法,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
识这五根、与相对的五尘、以及具分别作用的五识因缘生触,缘触生受,其
情形也一样。”
“什么是‘无漏法’呢?是企图出离无常生灭、烦恼不断的世间轮回,善向
101 有漏法、无漏法
102 守护六根如来禅
趣向涅槃的出世间法。当根、尘、识三事和合触,一切时正知正念、善护六根,
一切触成为明触,因缘生明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有觉知而无喜贪、
无随转。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向于舍,苦受、乐受平等舍离,心意识无所依
住,心得解脱:这是出世间法,也就是‘无漏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十六篇】
所谓世间
谓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
耳……鼻……舌……身……意……意触因缘生受,是名世间。
若无彼眼,无色,无眼识,无眼触,无眼触因缘生受……
则无世间,亦不施设世间。
103 所谓世间
104 守护六根如来禅
'经文' 印顺本入处相应一二三经、大正本二三0经、佛光版二三二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比丘名三弥离提,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
所谓世间者,云何名世间?”
佛告三弥离提:“谓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
不苦不乐。耳……。鼻……。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
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是名世间。所以者何?六入处集则触集,
如是乃至纯大苦聚集。”
“三弥离提!若无彼眼,无色,无眼识,无眼触,无眼触因缘生受内觉
若苦、若乐、若不苦不乐者,则无世间,亦不施设世间。所以者何?六入处灭则
触灭,如是乃至纯大苦聚灭故。”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这时,有一位比丘,名叫三弥离提,前来拜见佛陀,顶礼佛足之后,退坐一
边,恭敬的对佛陀说:“一般人都在说‘世间’,到底什么是世间呢?”
佛陀告诉三弥离提说:“不如实知五受阴的状况,对五受阴的现象产生贪爱抓
取,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触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生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三事和合触,缘触生受内觉
似苦、似乐、不苦不乐。于苦受排斥、逃避,于乐受爱喜、贪着,于诸受尽情投
入,随意攀缘抓取,心随色转,随境转,随业转,随贪、瞋、痴的涛波起伏而转,
105 所谓世间
106 守护六根如来禅
这就是世间。
为什么呢?如果没有善护六根,在六触入处,喜贪不断,随意抓取,则触集,
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
苦聚集,难脱生死轮回的大海。”
“三弥离提!若六根、六尘、六识因缘未能具足则不生六触,或者,虽然根、
尘、识三事具足因缘和合生触,若比丘能正知正念,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顾身
色,善摄一切心法住四念处,在触境时,随觉,随观,随离,不着,不住,对于
因缘所生的种种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明觉不随转,精勤方便,正智
正念,调伏世间贪爱,如此就不会被重重的世间万象纠缠,也不会住着在世间法
中攀缘抓取,不得出离。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六触入处时,了了分明,念念明觉,舍离各种欲贪的
抓取,安住于无所取着的明觉状态,贪、瞋、痴灭尽,无染无着。缘六入处灭则
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
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聚灭,解脱贪、瞋、痴的缠锁,心意识无依无住,
心得自在。”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闻佛所说,都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