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金刚经讲义 >

第1章

金刚经讲义-第1章

小说: 金刚经讲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康诺那呼图克图法嗣  大持明金刚上师阿阇黎耶
莲花金刚藏班智达  吴润江居士讲授


目  录

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释义
三、金刚经讲义增注
四、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记录
五、金刚般若无尽藏真言



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西康诺那呼图克图法嗣  大持明金刚上师阿阇黎耶
莲花金刚藏班智达  吴润江居士讲授

金刚乘弟子 顾寂曜  笔录


  尔时上师入甚深三摩地,安住於四叶莲花月轮上。前叶表开佛知见,入普贤
菩萨三摩地,由大圆镜智放光觉照;後叶表示佛知见,入虚空藏菩萨三摩地,由
平等性智放光;左叶表悟佛知见,入观自在菩萨三摩地,由妙观察智放光;右叶
表入佛知见,入虚空库菩萨三摩地,由成所作智放光。觉照已,安详而起,讲授
本经。


(一)释题

  此经即六百卷大般若经中之第二处第九会第五百七十七卷。全经共有六种译
本:

1、鸠摩罗什於姚秦弘始四年在草寺译。
2、菩提留支於元魏时在永宁寺译。
3、真谛於陈朝广州制止寺译。
  
三经同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4、达磨笈多於隋朝住东都上林园时译,名「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5、玄奘於唐贞观十九年返国文帝迎於西京弘福寺译,名「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
多经」
  
6、义净於天后证圣乙末还国,至睿宗景云二年译,经名与奘师相同。互有详略,
而以罗什译本为最通行。

  此经读诵者无数,称赞者无边,造疏及注解者凡八百馀家,各抒所见,缤纷
庞杂;复经梁昭明太子划分为三十二分,更觉支离破碎,徒增画蛇添足之感。

  「般若」华语「智慧」,众生本具。本无名相语言,为晓初心,言诠有三因
地:

  (1)实相般若,即心体妙理,属一心体大,正因佛性,果上即法身德。
  (2)观照般若,即心光妙智,属一心相大,了因慧性,果上即般若德。
  (3)文字般若,亦名方便般若,即心法妙用,属一心用大,缘因善性,果
上即解脱德;所谓三德秘藏者也。「摩诃般若照,甚深解脱法,法身寂灭体,三
一理常圆。」故唯一心圆满具足。

  「波罗蜜多」乃梵音,华语「离生灭,渡登彼岸」。参阅「心要经」注解三。
此经为禅宗传法家业,六祖一闻经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豁即开悟,自应
以六祖之注解为准则。

  斯经者,深妙殊绝:无相为宗,无住为体,妙有为用,故目下讲解亦从心地
法门而言。本人修持此经四十年,近始全部融会贯通,悟其精髓。兹择其心要重
点发挥,约分六节讲解:


  一、发菩提心——(A)广大心——空门。
          (B)第一心——非空非有门。
          (C)常心——亦空亦有门。
          (D)不颠倒心——有门。
  二、生清净心——一心净信。
  三、般若本义——一心三观,重点在自觉(真如门)。
  四、般若广义——分三组各有四门,广释共计十二门,重点在觉他(圆觉门)。
          (A)发心门、修行门、菩提门、涅盘门。
          (B)有门、空门、亦空亦有门、非空非有门。
          (C)归性门、随相门、唯心门、无碍门。
  五、明体——(原文漏译「应观法界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识境,故彼不
                  能了。」四句)
  六、显用——乘愿再来,普度众生,详见六如偈。


(二)正释经文

一、发菩提心品第一节

(从「如是我闻」至「若菩萨存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须菩提请问世尊下列四大问题众生修行步骤:

  (1)云何启发?(经文简略)
  (2)云何应住?
  (3)云何修行?(经文简略)
  (4)云何降伏其心?(「降伏」语气较重,改为「摄伏」较为适当。)

  佛答:应先

  (1)启发四种菩提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A)广大心——空门——若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若有色、无色,若
                    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悉皆普觉普救。
  (B)第一心——非空非有门——我皆令入无馀涅盘而灭度之。
  (C)常心——亦空亦有门——(无始无终)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
                  众生得灭度者。
  (D)不颠倒心——有门——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2)云何应住?

  佛答:「不住於相而修六度万行。」即修空观,从无住本,立一切法,离一
切相;了悟真空无法可得,无言可说。譬如布施,应无所住行於布施;布施时内
不著能施之我相,外不著受施之人相,中不著所施之物相,三轮体空,福德不可
思量,其馀五度亦如是。

  (3)云何修行?
  
    修假观,观一切相如梦如幻,不取不舍。
  
    (4)云何摄伏其心?
  
    修中观,生清净心。
  
    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假观),不应住非色、声、香、味、
触、法生心(此句简略属空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观)。譬如明镜当前,
物来即显即现,物去不留不染。


二、生清净心品第二

  即由妙行无住分第四起,至庄严净土分第十止。此品主旨在令人断疑生信。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断除疑网出爱流,开示涅盘无上道。」其
方法为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有门——指有形有相人物境,通
常谓「六欲」。

  不应住喜、怒、哀、乐、爱、恶、欲生心——七情。
  不应住过、现、未来一切法生心——空门。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清净心。

(注)有形有相——人物境指六欲,属外境。
   无形无相——一切相对之事,如过、现、未来属内心。
   法为中境——内外境事齐现,谓之法。


三、般若本义品第三——广释修「一心三观」

  即由无为福胜分第十一起,至离相寂灭分第十四止。(属自觉真如门)

  华严经云:「离诸和合相,是名无上觉。」浅言之:

  (A)外觉(澄心):离一切有相,修假观。守六根,净六尘,尘相假,於
                        一切法远离生灭相,即「於境无心,於心无境。」正
                        所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如梦如幻,妄想
                        不行,返染还净,回归实相,前六识清净矣。

  (B)内觉(住心):离一切空相,修空观。静心内观过、现、未三心不可
                        得,五蕴悉如幻——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马,
                        行如芭蕉,识如幻化——即「於事(无形无相)无心,
                        於心无事。」寂静如虚空,妄念不起,泯识归性,七
                        识末那清净矣。

  (C)直觉(摄心):双离二边,修中观。摄心内证,於相离相,於空离空,
             即不住空有,离相寂灭,深得真空无相之妙,不染万
                        境而真性常自在。所谓「三际二边断,常应诸根用,
                        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八识各种
                        妄用不行,返流入法性,复性妙用,复显「本来无一
                        物,何处惹尘埃。」八识清净矣。(卓立无依,灵灵
                        不昧,如鸟飞空而不住空;似鱼游水而不滞水。从本
                        以来,曾无所碍。)


四、般若广义——广释四门

  即由持经功德分第十五起,至究竟无我分第十七止。(属觉他圆觉门)

  般若广义摄三观为一心,利他心切,可以三门九要概括,广开十二门(见前
释题第四、般若广义段)。兹列表如下:

       ┌理体——五大(地、水、火、风、空)。
  ┌体(法)┤
  │    └智体——识大。以菩提心为体,三密加持为用(无住)。
一心┤
  │智——金刚心要(无念)——一切法体性空,远离取舍、相对及二执。
  │
  └用——相用——相谓即莲花心要(无相)——不为六尘所污染,念念背尘
                                              合觉,显自性心王,不落心
                                              所。

  三门九要:

              ┌——┴——┐
 ┌1体 2智 3用    表——定慧均等
 │
 ├1菩提心要:体、即禅那、无住、中观、(住世)亦空亦有门、(出世)非
 │      空非有门。
 │
 ├2金刚心要:智、即奢摩他、无念、空观、表定、空门。
 │
 ├3莲花心要:用、即三摩敗酲蠦无相、假观、表慧、有门。
三│
 ├4一行三昧——密行属智、奢摩他、空门、真如归性门(空观)。
门│
 ├5一念三昧——一乘密意、禅那、(住世)亦空亦有菩提门、唯心门、(出
九┤       世)非空非有涅盘门、无碍门(中观)。
 │
要├6一相三昧——一乘密法、三摩敗酲蠦有门、修行门、随相门(假观)。
 │
 ├7无念三昧——空门、表智、真如境。「无」妄念、「念」真如。去妄念叫
 │       前念「不生」;念念真如,即後念「不灭」。即思维以种种
 │       方便,令六道众生背尘合觉,证真如。
 │
 ├8无相三昧——有门、显妙用、报化身境。远离一切相,不取不舍,亦不念
 │       成败得失,如日处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
 │(泯识归性,离相成佛。)
 │
 └9无住三昧——显法身境,荡荡心无住。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不
         住非色、声、香、味、触、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此要门以一心法分四轮而悟、修、持、证:

  (A)皈性门——以悟为主。即摄用归体,亦即泯识归性。
  (B)随相门——以修为主。即由体起用,借识为用,即以种种方便,令一
                    切有情入无馀涅盘而灭度。
  (C)唯心门——以持为主。即保住体用不二,空有圆融,定慧均等,转识
                    成智,而直趋无上正等正觉。
  (D)无碍门——以证为主。行者安住三摩地,一旦豁然贯通,空有双离,
                    超出体用,而般究竟涅盘。

  此要门为修行心法之精粹,依八识之次序泯识归性,随缘修行,转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