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略谈顿悟入道要门论 >

第22章

略谈顿悟入道要门论-第22章

小说: 略谈顿悟入道要门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个手印一个咒是干什么用的?叫你多打坐深入禅定,降服你的妄心,慢慢打开你的智慧。有些人说:

“哎呦!心中心法我已经打了一千座。不打了,再打白费功夫,就是法执了。”你自问一下,你的心还动不动?你做得到一切处无心,你就可以不打坐。你还没达到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心中心法你修到老,还要修。不能法执。什么叫法执?法执就是执着一个法,我这个法最好,其他的法都不好。或者是修法中有点受用,老想着在法中得这点甜头。变成有求有得。粘着不放。错把法当成追求的目的。这就是法执。

法是什么?是渡海的舟船。你要借助这个工具,用它来渡到彼岸。无量无边的大海渡到对岸,没有一个法船,你怎么过得过去?尤其是渡到半中央,你扔掉船,必定淹死。你没上船还好点。佛法还没修,还是个众生,虽在此岸,并非恶道。修习一半,自己知道一点了,知见有点明白了,但是力量不够,这个时候把这法扔掉不修,绝对淹死!那就是堕落恶道。

船行大海中间,没到彼岸,你以为到岸了,把船扔掉。不活活淹死,可能吗?有些人没学佛之前,在家老老实实当个母亲,当个父亲。老老实实上班,赚钱养孩子养家。学佛学到一定程度,刚到千座,实际上一半路还没走到,不过是几年功夫得一点轻安自在,以为自己成就了,竟然停座。反而认为再打坐就是法执,还劝说别人不要再坐。结果烦恼一大堆,病业反上来,一点办法没有。最后怨天尤人,怀疑佛法,整天神经兮兮的。你这不是害死自己吗?

你要衡量衡量,你到彼岸没有?我们假定,你到了彼岸,不上岸,坐在船上不动,以为船上很舒服。这叫法执,知道吗?已经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了,赶紧下船。千辛万苦到家了,你忘了目的地,把行脚工具当目的地,还坐在船上不动,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千座之后如何?就看你到了彼岸没有?你是否于一切境界无心,一切事来不受,八风吹不动。你能做到吗?

举个例子。你的女儿早上出去,晚上没回来,你最可爱的小女孩失踪了!一连多少天不见消息。你的心能如如不动吗?娑婆世界所有的境界,发生所有的事情,所有的时空交汇处,你都能做到毕竟空,你就有力量了。境界转不动你,念头牵不走你。如果做不到,你还是没到彼岸,必须要好好修这个法!

其实,说句真心话。修行如怒海行舟,人世间财色名利,权力地位,境界中八风肆虐,不要说万魔扰乱,也不谈我们自己的万劫习气,障深垢重,为了冲破这一切阻碍,达到彼岸,我们一时一刻能离开佛法宝船吗?破除执着,是对一切影响修行正道因素的破除。对我们珍贵法宝六印一咒,在未能确证已到彼岸之时,不但要抓住不放,还要死死抓住!一时也不敢松手!否则,狂风恶浪的末法时期,如果你半途而废,下场必定极其恶劣!不如不修行的凡夫。

面对自己,我不敢说自己已到彼岸。我完全知道,自己没到彼岸。我出家十几年,修心中心法,一门深入,专心修这个法,十几年啊!一天也都没漏过!并且每天不是一座两个小时就算了,有时间,我就坐两座三座,甚至四座。有人找我,我跟你讲法,没有人来,我就打坐,保养自己。没办法!人世间各种境界诱惑力很强,太迷人了。没有定力,一下就拉走了。

我感觉到,心中心法的优势就是六印一咒。如果你修了一半,把这个法放弃了,认为我再修就是法执,那你会死得很惨。在大海里沉下去,叫救命没人听得见。为什么?这里有很深的法理,可以想象,狂风巨浪的无边黑海洋,这么巨大的法船,以即生成就的高速行驶,哪个人能伸得进去手?不是佛菩萨不慈悲,你自己自愿弃船,谁又有权力管你?

这个法一定要好好地修!一定要记住师父的话!我们修心中心法,你一定要安安全全地到达彼岸,踏踏实实地上岸,稳当之后再把船扔下。没有到岸,千万不要弃船!否则有一天你会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没人救得了你!

有人说我们二祖王骧陆上师说过:“一千座之后可以不坐”。一些大德解释,千座是相对数。千座就是你的功夫到达彼岸的那个数。功夫已经到了彼岸,可以扔船的那个数。我们中国人讲这个千字,都是相对说的,比喻数量很大。其实,不是绝对的一千座。千岁千岁千千岁哪个人能活千岁?就是长寿一点而已。千军万马,不是一千个兵,一万匹马。万岁万岁万万岁,都不是具体的数。我们王骧陆上师的一千座说,你不要作实解。

其实每个上师讲的法,除了以佛菩萨和历代祖师言教为根椐,多以自己实修体验为出发点。我们王骧陆上师,修完一千座已到彼岸,他不用坐了。你是他吗?王骧陆上师从小就开始念佛,念佛念了三十多年。以三十年念佛的功底,再修这个法一千座,成为一代祖师。你说他是何等样人?一个但凡有点智慧的真心修行人,于夜深人静,扪心自问,你是否已经成就?切莫自欺欺人,更不要以二祖上师的名义,压其他同修弃法弃座,害己害人,造大罪业!

这个事情,我们元音老人和我讲过好几次。很多人现在还执着千座之说。说一千座之后,再打坐修法就是法执。元音老人的讲法录像和书中讲得很明确了,这些人当耳旁风,对“千座后可以不坐”这一点喜爱无比,死死抓住不放。他们好像故意忘了,千座不坐后面有个必要条件:是否已经成就?是否已到彼岸?无论二祖三祖,历代祖师必定都是同一观点。关键的关键不在于千座不千座,而在于成就未成就?是否已到八地无学位?如果根基极好,五百座证八地无学,五百座照样可以不坐。但是我们末法众生,障深垢重,凭心中心无上大法,三五年打开,三五年功夫成片,已经属于高速行驶了!十年功成就是上上根器。比赵州古佛四十年打成一片快多了。

你一碰到就是心中心法,三年修完一千座,你就不修了。你何德何能,敢与金刚上师二代祖师比?那天上海发来一个短信,一个学生。他本来说要来打七的。问师父在什么地方?过了几天,有个师兄说,不用去打七,在家里看书就行。他就发短信说不来了。我问他:你是他吗?你非他也,你不是他。他那样做,也许他是对的。各方面因缘决定,他打七来不了,他修行可能修到一定的程度。看看书,就能够做得了主,那是他的因缘。你把他的因缘来套自己,你是他吗?

他发短信来请师父指点。有什么好指点的?已经指点你了。我们修行的人,千万要看自己,自己和自己比较,不要跟周围的人比。尤其同修之间,他有什么境界什么境界,我怎么什么境界也没有?一点进步没有?就生烦恼。每个人的境界都不同,每个人修行的因缘根基都不同。无量劫来,每个人修行的经历和时间,以及你修行的经过,道德水平,智慧能力都不一样。不能以他的程度来比较你,然后起烦恼。所以我们提倡,你真正碰到问题,你问自己的师父。师父对每个学生都心中有数。根椐你问的话,他跟你讲不同的法。大家都是同修,大家都不了解你。以他的境界来衡量你,会出问题。你会自己起烦恼,根本没必要。

我再三强调,没到彼岸,千万不要把法扔掉!要好好修,如法而修。我刚出关的时候,心很清净,眼睛里看不到东西,看到的一切东西都是毕竟空,非常清净。到上海的时候,我手上还拿着一串念佛珠。我当时想,拿着念珠,一个是给别人看,装模作样一下,让别人知道念佛很好。另外一个是我念佛对自己也能保养。有些同修看到了就说:

“哎哟!师父怎么还拿念珠念佛?我们是修心中心法,你念什么佛?你是闭关出来的,还念佛?看看,这么着相!”

他们这么讲我。他怎么知道我的心?他的内心境界那么高,我没他那么高。他的境界不用念佛了,我的境界还不行,所以还要念佛。以他的境界来衡量我,那怎么行?每个人都要自己衡量自己,你到底行不行?你到底无心了没有?你到底无念了没有?你到底见一切都毕竟空了没有?真达到这样,你就可以舍法。如果不是这样,二十七个七打下来不算多。有因缘打二十七个七真不算多。当然要具足因缘福德,切莫强求。

修学佛法,戒定慧三无漏学,你千万千万记住!把中间这个字抓住,就是定!和你们讲实话,除了这个字以外,没什么好修的!

戒定慧三无漏学。无漏就是没有烦恼。要达到没有烦恼,凭的就是戒定慧这三个字。修行要围绕这三个字,重点是中间这个字。后面那个慧字不用修,慧是佛菩萨的果位。深入禅定必然能开智慧。前面那个戒字,要有定才能持戒!你没有定,那个戒必然持不住。所以戒定慧三学,千万千万把中间这个定抓住!修禅定!禅定有一定成就,你的心定下来之后,智慧自然开出。

我们讲的禅定,不是大家通常所认为的那个,坐在那里不动的禅定。我所说的禅定,是大珠和尚讲的,妄念不生,时时见本性,这个禅定。这样的禅定,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空而常照,照而常空,空智极圆,空所空灭。你能够时时见到本来面目,了了分明,这样就是禅定。这是楞严大定!楞严大定是由智慧和戒律所组成的。楞严大定修成,戒和慧自然成就。此定如果完全证成,智慧,戒律,你的心戒,你的威严,自然就出来了。

修行一定要抓住根本,根本抓不住,到处摸索,摸不到的。打鱼的人知道纲举目张。修行的人,要把“定”抓住。根本问题一抓住,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在这里还是要强调一下,我们的心中心法,大家一定要好好地修,一定要好好地修!心中心法几位祖师,修这个法之前,都修了很多的法。我们元音老人,修心中心之前,其实已经开悟了。我实话跟大家讲,元音老人初学天台,深究华严,苦修禅宗,精研唯识,那都是功夫非常深的。再修心中心法,一上坐“啪”的一下,简直不得了!我们得到心中心即生成就无上大法,要无比珍惜!要认真修学!向历代祖师学习,学习他们那种干劲,那种刻苦,那种精进勇猛的心!真能如此,任何一个心密弟子不成就都不可能!

自己好好耕耘,好好地用功。不要自己骗自己啊!现在自己骗自己,玩小聪明的人很多。非常不好,自狂自毁自堕!难道大家不知道,十方诸佛菩萨,历代祖师,所有的金刚护法神祗,时时刻刻在看着我们!修行的人要老老实实!要实实在在!要实事求是!
莫求一世虚名快乐,不觉长劫受殃。努力努力,众生自度,佛不能度。若佛能度众生时,过去诸佛如微尘数,一切众生总应度尽。佛只能给我们讲法,师父也只能给你讲法,自己好好用功修,自己度自己。只能是你自己度你自己!诸佛菩萨师父上师,只是外缘助缘。不要为了求一世的虚名和快乐,包括我们这些法师,还有能上台讲经说法的居士,千万不要求一时的虚名,一世的快乐,认为自己有名气了,便傲慢自大,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些虚名没用的,一点用都没有!你就是大和尚有什么用?自己真正有力量,能够到彼岸才有用。光那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