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椤伽大义今释(1965) >

第28章

椤伽大义今释(1965)-第28章

小说: 椤伽大义今释(1965)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的佛法不是偏重在出世的

大慧啊!如果他们能断除一切所起的烦恼和错误的习气,便能证得法无我。便能了解寂静的三昧境界,并非是自性的究竟,从而悟入无漏(注三十四)的境界,再不耽著禅味,而觉知自性本来元是无漏。于是,再转入世,于入世中超出世间,具足上上无漏的境界,出世入世,了然无碍,就当得如来的不可思议的自在法身了。”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诸天及梵乘。声闻缘觉乘。诸佛如来乘。我说此诸乘。

乃至有心转。诸乘非究竟。若彼心灭尽。无乘及乘才。

无有乘建立。我说为一乘。引导众生故。分别说诸乘。

(这是说:佛法由人本位、最初发心进修,由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大乘而到如来地,这些也便是佛所说的进德修业,次第渐进的一大阶梯。其中除如来地外,仍然都是有心地的转业相。而且彻底来说,诸乘部不是究竟的真谛。如果一切的妄想心灭尽,天所谓有几乘,乃至某一乘的境界,所以佛说究竟只有一乘,为了开示引导众生的关系,才说出其余各乘。)

解脱有三种。及与法无我。烦恼智慧等。解脱则远离。

(这是说:解脱烦恼的方法和途径,约有三种,所谓:性净解脱〔证得自性本来洁净〕、圆净解脱[证得自性清净圆满]、方便净解脱[了知一切方便法门,是本来清净],更进而证得法无我,那就没有烦恼和智慧的差别存在,所谓烦恼即是菩提正觉了。这样才是大解脱,才能远离烦恼和智慧的对待偏执,而得到究竟的解脱了。)

譬如海浮木。常随波浪转。声闻愚亦然。相风所飘荡。

(这是说:声闻、缘觉二乘人们所得的解脱境界和果位,好比一根浮木,飘荡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中,虽然自身可以不致沉没,但是身外的风浪波涛,依然未息,自己就以此为究竟的解脱,仍然还是无智的愚夫。)

彼起烦恼灭。余习烦恼愚。味著三昧乐。安住无漏界。

无有究竟趣。亦复不退还。得诸三昧身。乃至劫不觉。

(这是说:二乘的人们,虽然灭了烦恼,但还不能断除余习,只是以此换彼,暂时不生而已。他们贪著三昧境界的寂乐之味,不肯放弃。他们住在无漏的境界中,并非是最究竟的成就。他们也可以在各种寂乐的三昧境界中,安身立命,再不退转。甚之,住在定中,可以经过无数世劫,即使劫火洞燃,也无所觉。)

譬如昏醉人。酒消然后觉。彼觉法亦然。得佛无上身。

(这是说:他们这种情形,是自己耽于三昧寂乐之中,贪著境界之昧。犹如贪饮醇酒而至于沉醉的人们,昏昏然、不知不觉。等到三昧的酒力消失,翻然憬悟,才转而证得如来境界,方知本来清净,由来成佛已久矣。)

(注三十四)无漏:漏者烦恼之异名,漏泄之义。贪瞋等之烦恼,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门漏泄流注而不止,谓之漏。又漏为漏落之义,烦恼能令人漏落于三恶道谓之漏。因之谓有烦恼之法云有漏,离烦恼之法云无漏。

楞伽大义今释卷第三

一切佛语心品之三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意生身分别通相,我今当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三种意生身。云何为三?所谓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觉法自性性意生身,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修行者了知,初地上上增进相,得三种身。大慧,云何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谓第三第四第五地,三昧乐正受故,种种自心寂静,安住心海,起浪识相不生,知自心现境界,性非性,是名三昧乐正受意生身。大慧,云何觉法自性性意生身?谓第八地观察觉了,如幻等法悉无所有,身心转变,得如幻三昧,及余三昧门,无量相力自在明,如妙华庄严,迅疾如意。犹如幻梦水月镜像,非造非所造,如造所造,一切色种种支分,具足庄严,随入一切佛刹大众,通达自性法故,是名觉法自性性意生身。大慧,云何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所谓觉一切佛法,缘自得乐相,是名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大慧,于彼三种身相,观察觉了,应当修学。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非我乘大乘 非说亦非字 非谛非解脱 非无有境界

然乘摩诃衍 三摩提自在 种种意生身 自在华庄严

意生身的分类和原理

这时,佛告大慧大士说:“关于意生身的分类和共同的原理,我现在为你解说吧!大慧啊!有三种意生身。①三昧乐正受意生身。②觉法自性性意生身。③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凡是修行者已经证得初地菩萨之位,了知初地境界,再加上上增进,便可得到三种意生身。什么是三昧乐正受意生身呢?就是说:“达到菩萨道的第三发光地、第四焰慧地、第五难胜地的境界中而得到三昧乐正受。这时,自心寂静,安住在心性之海中,各种妄想的识浪不生。了知一切内外的境界,都不过是自心的现识作用,没有个别存在的自性,这就名为三昧乐正受意生身。什么是觉法自性性意生身呢?就是说:到了第八不动地的境界,观察觉知一切内外诸法,都是如梦似幻地存在,毕竟一无所有。由此身心转变,彻底变化了气质,得到如幻似的三昧境界,和其余各种三昧;那时,就可以有自发无量的色相能力,和自在神通的运用之明了,犹如绝妙莲花一样的庄严美妙。可是这种境界的情形,也是如幻似梦,如水月镜花,说它是真有的吗?它却是没有实质;说它是没有的吗?它却是真能出现。并发还具有一切的色相和美妙的肢体,能够进入一切世界,任何佛土,和各处佛国的人一样。这都是由于通达了自性法尔的原因,从自性本来具足的功能所产生,这就名为觉法自性性意生身。什么是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呢?就是说:已经证觉一切佛法,得到自性实际的法乐了,这就名为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大慧啊!所以对于这三种意生身的情形,必须观察觉知,应当加以修学。”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语说:

非我乘大乘。非说亦非字。非谛非解脱。非无有境界。

(这是说:佛所说的大乘道,并非是真有一个什么乘可以度人,它不是言语文字所能表达的。说它是真谛,却无体可得,说似一物便不中。说它是解脱,却本来无缚,又解脱个什么?那么,就说它是个无相,没有境界的吧!事实上,它又不是绝对没有体相的,也不是没有境界的。)

然乘摩诃衍。三摩提自在。种种意生身。自在华庄严。

(这就是说:必须由修大乘道的法门,得到三昧自在的境界,自然而然会发生种种意生身的作用,犹如莲花出于污泥而自在,不染尘垢,而且具有无比的圣洁和庄严。)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若男子女人,行五无间业,不入无择地狱。世尊,云何男子女人行五无间业,不入无择地狱。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云何五无间业?所谓杀父母,及害罗汉,破坏众僧,恶心出佛身血。大慧,云何众生母?谓爱更受生,贪喜俱。如缘母立。无明为父。生入处聚落。断二根本,名害父母。彼诸使不现。如鼠毒发。诸法究竟断彼名害罗汉。云何破僧?谓异相诸阴和合积聚,究竟断彼,名为破僧。大慧,不觉外自共相,自心现量,七识身。以三解脱无漏恶想,究竟断彼七种识佛,名为恶心出佛身血。若男子女人行此无间者,名五无间,亦名无间等。复次大慧。有外无间,今当演说。汝及余菩萨摩诃萨,闻是义已,于未来世,不堕愚痴。云何五无间?谓先所说无间。若行此者,于三解脱,一一不得无间等法。除此法已,余化神力,现无间等。谓声闻化神力,菩萨化神力,如来化神力。为余作无间罪者,除疑悔过。为劝发故,神力变化现无间等。无有一向作无间事,不得无间等。除觉自心现量。离身财妄想,离我我所摄受。或时遇善知识,解脱余趣相续妄想。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贪爱名为母 无明则为父 觉境识为佛 诸使为罗汉

阴集名为僧 无间次第断 谓是五无间 不入无择狱

五种无间重罪的反辞巧譬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您说有人犯了某种的五无间业(无可逃避的罪行),但却不致入于无择地狱,(不受时空的限制,而永远沉沦的痛苦。)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佛回答说:“怎样叫作五无间业呢?①杀父。②杀母。③杀害得道的阿罗汉。④破坏和合修持的清净僧众。⑤恶心蓄意出佛身血。这就叫五无间业,是无可逃避的罪行,没有时空的限度,会永堕泥犁(地狱)的。何以又说犯了五无间业,却不受地狱的苦报呢?大慧啊!你要知道,①什么才是众生们最亲的母性呢?那就是说:由内在的爱心引发情欲和贪著喜爱的感觉,这才是与生命同时俱来,为养育众生最亲的母性源泉。②那内在的一念无明,便是众生父性的根本。所以断了这两种根本的,就名为害父和母。③那些一切心理状态所支使的沉迷妄想等等,犹如传染病一样的可怕;如果能够把它完全断除,就名为杀害罗汉。(因为罗汉的境界,他的心中,虽然不再生起妄想的作用,但是潜在能受外界感染的习气种子,还是没有绝对的转变和断除得了。)④毕竟断了身心五阴——色、受、想、行、识的互为因果所累积的业力活动,就名为破坏和合僧众。⑤在凡夫心境中所不觉的内外各种境界和现象,它所发生的七种识的作用,其实都是自心的现量境界所变现的。如果能够用三解脱门(性净解脱、圆净解脱、方便净解脱)而毕竟得到解脱,以此断除七种识的作用,转第八如来藏识(阿赖耶)而变为大圆镜智,就名为恶心蓄意出佛身血。倘使有人能够做到这样的五无间业,虽然名之为犯五无间罪,其实却是证得真如自性平等的无间善业。大慧啊!此外还有一种外在无间罪业,现在再为你解说,使你们学大乘道的人们,知道了其中的妙用,将来再不会被外境所迷惑,被愚痴所蒙蔽,因此而发生怀疑。那是什么呢?就是说,如前面所讲的五种无间罪行,有人真实犯了杀父、母,害阿罗汉,破坏清净僧众,和害佛身出血等罪,他们又不能觉知修三解脱门以得解脱。因此,为了要救度罪恶中的众生们,如来和菩萨,或已得声闻、缘觉的阿罗汉们,就以自在神力化身来做他们的同伴或同事,而示现做出五种罪行,然后示现果报,教他们必须彻底地忏悔,使他们知道解脱这种由罪行所得痛苦的方法;除了由衷的忏悔,是无法得究竟解脱的。他们以身作则,证明这些情形,都是自心现识境界所发生的。除了觉悟自心现量,舍离绝对自私的我身和妄想执著,以及灭除那些基于我身所发出的物欲要求等等的妄想;从此真能做到无我和无我执的一切外缘等等,才能得到毕竟的解脱。不然,要想解脱这些五无间的罪行,除非有了机会,遇见真正的善知识,才可能脱离妄想相续的无间苦报。”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语说:

贪爱名为母。无明则为父。觉境识为佛。诸使为罗汉。

阴集名为僧。无间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