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文学史-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状戳私宓槲难е欣寺饕宓拇醋鞣椒ǎ敲宓樾挛难枷氲母哒鞘逼冢孕律囊淮凶啪薮蟮挠跋臁!薄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以后,缅甸报刊开始零星介绍和宣传一些马克思主义思想。1936年左右,“我缅人协会”中一部分青年人受到英国左派读书俱乐部的影响。掀起了学习共产主义理论的热潮,成立了红龙书社,并宣布其宗旨是为了把缅甸民族从水深火热的灾难中拯救出来,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缅甸人民过上幸福独立的生活。红龙书社当时的领导人为德钦丹东、德钦努(即吴努)等人。他们翻译或编写了大量进步政治书籍,有德钦丹东的《新缅甸》、吴漆貌的《独立斗争》、德钦梭的《穷人主义》、吴巴概的《缅甸政治史》和吴努译的《资本论》部分章节等。这些书籍曾对指导缅甸当时的革命起过很大作用。
曾蜚声缅甸文坛的吴登佩敏(1914…1978)写的《摩登和尚》(1937)也是红龙书社出版的小说之一。这是一部用生动的笔调和形象尖锐地揭露宗教界黑暗面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作者大胆地把一些披着宗教外衣、到处招摇撞骗,过着荒无度生活的衣冠禽兽——花和尚的真象暴露在广大读者面前。作者也因此得到了一个“摩登和尚”的绰号 。此外,他还写过不少长、短篇小说和回忆录。他写作的特点是语言洗炼,创造了不少生动的新词。他善于描写大场面,如1937年写成的长篇小说《罢课学生》就是描写1936年缅甸大罢课运动的。它直接反映了这场伟大的斗争,批判了殖民主义的教育制度。
1942年日本法西斯占领了缅甸。蓬勃发展着的反帝爱国文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几乎被迫暂时中断。但广大作家同人民群众一起经历了一次生活的磨练,丰富了他们的经历,提高了他们的觉悟,为他们以后的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194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鄂巴》就是一例。作者貌廷(原名吴廷发,1910…)抱着无限同情描述了纯朴的缅甸农民鄂巴及其一家的悲惨遭遇,愤怒地谴责了日本法西斯的残暴统治和民族叛徒的丑恶嘴脸,反映了人民群众可歌可泣的抗日斗争。时至今日,缅甸人民还常以“鄂巴”这个名字来代表普通农民。貌廷也亲自参加过“实验文学”运动的创作活动。他当时写的几篇以主人公“哥当”(1936…1937)为名的短篇小说就很有名。通过哥当这个形象反映了缅甸农村的畸形怪状,发出了反封建的呼声,也控诉了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愚民政策。他还写过独幕剧《什么是最重要的?》(1942)、《英雄的母亲》(1943)。
1948年缅甸获得独立以后,民族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在各方面人士的共同努力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赞助下,整理重版了大量古典名著,开展了缅甸语言文学的研究工作,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缅甸翻译协会(又称文学宫,现为官方机构)自1948年1月成立以来,出版了数量甚多的各种丛刊、读物,并编纂出版了一套十五卷本的《缅甸百科全书》。自1949年起缅甸设立了文学奖,奖励每年出现的各类优秀文学新作。
著名作家达贡达亚(1919…)、八莫丁昂(1920…1978)、昂林(1928…)、妙丹丁(1929…)等在独立前夕和独立初期出版的《星》、《新文学》等杂志上,公开提出了建设“新文学”的口号。他们认为“新文学就是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的文学,应该忠实地反映人民的活动和斗争生活”。他们提出,新文学应该是“站在劳动阶级一边的,批判资产阶级社会,反映群众革命斗争和群众生活的,不满足于目前社会制度而向前看的”。总之,新文学是“革命的文学,反映现实的文学,人民的文学,教育的文学,进步的文学”,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观点。
在进步文艺思想的影响下,五十年代缅甸的文坛比较活动,比起四十年代在作品的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但创作形式主要仍是小说。
这时小说中的主要一类是按照“新文学”的主张,要把反帝、反殖、反封建的斗争推向更高潮,以维护民族独立的果实。写这类作品的作家当时比较突出的有达贡达亚、加尼觉玛玛礼(1917…1982)等人。达贡达亚在五十年代写过不少短篇小说,如描写石油工人贫困、向往彻底解放的《偷石油的人》和收录在《早开的茉莉》短篇小说集中描写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他善于描写,笔触清新,创造了许多新词。女作家加尼觉玛玛礼也写过不少这类作品,如短篇小说《咖啡》就描写了工人的悲惨生活并揭露了富人的吝啬和虚伪。长篇小说《大地上》(1952),描绘了地主压迫农民的情景,《不是恨》(1955)叙述了一个追求西方生活方式的女青年的不幸结局。这些都是她的代表作。她写作的特点是描写细腻,尤其善长于心理刻画。吴登佩敏的长篇小说《旭日冉冉》(1958),描写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缅甸大学生参加祖国民族独立斗争的史实,生动地刻画了学生领袖和德钦党领导人为了民族独立而团结斗争和敢于牺牲的崇高精神。林勇迪伦的《公仆》(1954)用一个雇农达拉自述的形式,控诉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和迫害。还有貌尼温在这个时期主编的《缅甸短篇小说集》,小说集中包括二十二个作家的二十二篇小说,大都是五十年代的名作,这也可反映出这一时期作家创作的主要特色。
有些作家则认为当时政府反殖民主义不力。对政府的内外政策,尤其对刚刚独立就又同室操戈进行内战很不满意。他们写了不少作品抨击当时的政府。写这一类作品的代表人物,首先要推八莫丁昂。他写过许多长篇和短篇作品,著名的长篇小说有:描写农民运动的《叛逆者》(1952),号召停止内战共同反帝的《内战》,歌颂献身于缅甸独立运动的一位普通妇女的《母亲》(1953),讽刺政府发展计划全系不切实际空谈的《繁荣小姐钦钦妩》(1957)等。小说发表后,因触怒当局而两次被捕入狱。但他在狱中仍坚持写作,体现了一个追求真理决不屈服的进步作家的傲骨,深受人们的尊重。他的创作特点是感情奔放,不拘泥于文章格局,直言不讳地写出了人民的心声。
当时不少进步作家因为写作的内容与当时政府的政策抵触而被投身囹圄。但是他们仍坚持利用笔杆这一锋利的武器描写狱中生活,描写因种种原因坐牢的一些下层人民的生活经历。这就是五十年代后期在缅甸文坛兴起的“监牢文学”的客观原由。缅甸《人民报》的主编吴拉(1910…1982)就是一位以“监牢文学”作品闻名的代表人物。他的短篇小说集《监狱与人》(1957)获得了1957年缅甸文学奖;写城市流浪儿犯罪问题的《笼中小鸟》(1958)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学奖;此外,还著有描写被损害被侮辱的女罪犯的《飘》(1957)和爱情悲剧故事《战争、爱情和监狱》(1960)等。他主张用生动的口语写作,提倡质朴简洁的文风。妙丹丁也有一些这类的代表作,如以狱中难友觉貌苦难一生为素材的长篇小说《在黑幕下》(1960)等。
这一时期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现实的佳作。但比起小说来则数量较少,而且不甚流行。主要诗人有:内达意、八莫纽内、当内瑞等人。达项达亚也有不少诗作。其他文学形式的作品也有若干代表作,如剧作、回忆录、访问游记和人物特写等。文学评论方面仍比较薄弱。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第二节 德钦哥都迈
德钦哥都迈(1875…1964)是缅甸的著名爱国诗人,独立斗争中杰出的战士和歌手。他曾用大量的诗文鼓舞、教育和歌颂人民,深受缅甸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在缅甸现代文学史上极负盛名。
诗人原名吴龙,生于缅甸卑县。从小在寺庙中读书,十九岁时因父亲去世,母亲无人抚养而辍学。起初在仰光当排字工人,后来担任校对,并开始了写作生涯,其后又担任过报社编辑等职。1920年仰光大学罢课,巴罕国民学院宣告成立,他辞退了太阳报编辑的职务,并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殖民地当局出巨款要他赋诗歌颂英王的请求,忍受着生活的清寒,出任国民学院的缅文与历史教授。1923年国民学院停办后,又任大光杂志编辑。1934年参加“我缅人协会”,任名誉主席,改名为德钦哥都迈。1948年缅甸获得独立后,他因年事已高,写作显著减少。但参加政治活动的热情却从未减弱。他继续从事世界和平与国内和平运动。1950年获缅甸政府“文学艺术卓越者”荣誉称号。1950…1951年间,世界和平大会(缅甸)成立以后被选为主席。1952年代表缅甸人民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诗人生前曾任缅甸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兼任缅甸国内和平委员会主席。1964年7月23日病逝,享年八十九岁。
德钦哥都迈的创作活动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他十九岁当排字工人步入社会时起至1911年。他从小在寺院读书,深受佛教思想的熏陶。十岁时目睹缅甸末代皇帝锡袍王被英人劫持的情景。一颗爱国主义的种子深深地埋在未来诗人的心田。最初,他用瑞当塞耶龙的笔名先后写了四十余部取材于佛本生经故事的剧本;其中,最有名的要算《老虎觐拜大金塔》。后来又改用貌达玛弟的笔名在报刊上发表一些描写大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的“季节诗”。还写过《毛淡棉沧桑史话》、《毛谈棉指南》、《诗论》等。总之,这一阶段他的创作多限于佛教文学范畴之内,作品的现实意义尚不明显。
第二阶段是从1911年他进入太阳报任编辑开始,到1948年缅甸获得独立为止。这时,他的创作开始与当时风起云涌的缅甸人民的独立斗争紧密地结合起来。诗人不但热情地歌颂人民的斗争,而且不断以自己民族的光荣历史来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鼓舞人民的斗志。这时他的创作已趋成熟,并进入极盛时期。主要作品有《洋大人注》(1914)、小说《嘱咐》(三卷,1916、1919、1921)、《孔雀注》(1919)、《猴子注》(1922)、《猴子注详释》(1923)、《狗注》(1925)、《罢课注》(1927)、《鲲鹏注》(1930)、《孔雀注详释》(1931)、《猴注详释》(1935…1936)、《德钦注》(1934)和一些单篇的诗歌、文章。他还为学生们编写了《简明琉璃宫史》(1922),校订重版了《琉宫史》。
第三阶段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缅甸取得独立至诗人逝世。这一时期诗人长篇著作仅有《烈士陵园》(1948)、《梦幻注》(1950)。另外还有一些单篇的四折长诗(注:四折诗又名四折长诗,是缅甸的一种诗体,因每首分成四折而得名。前两折一韵,后两折另一韵。第一、三两折至少要有三句,最多不超过七句。而第二、四两折则至少要有七句,多则不限,特别是第四折往往非常长。每句的字数,除了第二折最后一句为四个字,第四折开始句为三或四字外,其他各句最少为七字,最多可按需要写成十五、六字的长句。这种诗体可以使诗人的感情得以充分抒发。)。如《和平呼吁书》(1950)、《访华长诗》(1952)等。
德钦哥都迈生活在充满着阶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