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亚非文学史 >

第8章

亚非文学史-第8章

小说: 亚非文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仰的纯洁,鼓吹民族偏见,反对与异族通婚,已婚的也要退离。《路得记》反对这种过分的做法。故事是:寡妇拿俄米带了两个儿子去摩押逃荒,并在那里娶了摩押族的儿媳妇。两个儿子死后,她决定回故乡,儿媳之一路得,一定要跟婆婆生活在一起。回家后,媳妇与农民波阿斯相爱而结婚,长老们也支持这个异族姻缘,相处得非常好。 
  《约拿书》产生于公元前300年,也是反对狭隘的民族偏见的。情节很简单:上帝派先知约拿到敌人亚述的首都尼尼微去传道,约拿不愿意去。约拿坐船去他施地方逃避这个不愉快的使命。在海中遇到大风大浪,船将沉没;约拿知道这风浪是为他而起的,便说明来历,请水手们把他抛入海中,使风浪平静。他被抛入海后,便为大鱼所吞,他在鱼腹中三天三夜,又被吐在旱地上。他既知罪,又经过再三的说服,才乐意到尼尼微去,在该城十二万居民中宣传教义,劝他们弃恶从善。 
  《以斯帖记》作于公元前168…165年间,写两个希伯来人在波斯朝廷中为本民族斗争的故事,用以鼓励当时在叙利亚王安条克残酷压迫下的希伯来人矢忠于本民族,英勇机智地斗争,取得胜利。小说以相当老练的情节结构和高度的散文技巧写成,而且没有宗教气味。 
  与《以斯帖记》同时出现的《但以理书》是一篇“启示”式的小说,用想象的幻境形象地教育人民要在极端恐怖的时代坚定胜利的信心。作者借历史上亡国被虏又被放回复国的事件,隐喻当前叙利亚塞琉古王朝统治下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难。公元前175年叙利亚王安条克高举希腊化的大旗,压灭希伯来文化,为希腊主神宙斯设祭坛,以牛羊和犹太人为牺牲。在极端恐怖的时代,产生了象但以理这样献身的志士,在马卡比家族的领导下,于公元前165年夺回耶路撒冷,建立了马卡比王朝。小说的头六章写但以理和三个朋友被虏到巴比伦时的情况,后六章写他所见的幻象,其中有四只怪兽从碧绿的海水中翻腾起来,象征四个帝国——巴比伦、米提亚、波斯、希腊,必将如海市蜃楼般消散。天使长米迦勒启示他要坚强地斗争,坚定信心,终必胜利。关于作品的写作目的,恩格斯说得很清楚:“但以理书的作者,在164年名王安条克死前不久的时候,把关于波斯、马其顿的世界统治的兴衰和罗马的世界统治的开始的预言,放到好象生在尼布甲尼撒时代的但以理的嘴里,以便通过这种证实自己预言的效验的办法,使读者能够接受最后关于以色列人会克服一切苦难,终将胜利的预言。”(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34页。)《但以理书》是启示文学的白眉,据说其后至少产生过十五种以上这类的作品。未收入《旧约全书》的“次经”中就有启示文学的作品《以斯特拉书》卷下和“伪经”中的《以诺书》、《以赛亚升天》、《巴路克启示录》等。启示文学的写作方法是象征主义的,用高度的形象性,隐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 
  《次经全书》十四卷中有八卷是《旧约》的补篇,如《以斯帖补篇》、《以斯拉》上、下篇,顾名思义为同书补篇;《苏撒娜的故事》、《彼勒与大蛇》、《三青年之歌》则为《但以理书》的补篇。智慧书两卷——《所罗门智训》,《便西拉智训》内容丰富,文字美丽。历史书两卷——《马卡比传》上、下,记马卡比家为首的革命事迹,可以激起爱国心。《托比传》为传奇故事。最可注意的是《犹滴传》,写一个美丽的年轻寡妇深入敌营,智斩敌军将领的故事,标志着希伯来小说艺术的发展水平。 
  总观古希伯来文学遗产的特点是:一、它反映希伯来民族的发展和王国兴亡的全部历史。它的背景是原始氏族末期和奴隶制社会。二、最早的作品离我们已经三千多年了,最晚的也二千多年了。其思想特点是一神论犹太教思想。两、三千年前奴隶制的民族,都信仰宗教,而希伯来民族尤为突出。它的文学思潮以宗教为中心。它最初不是严格的一神教,在被巴比伦俘囚后才逐渐完成犹太教义,编成圣经,成为后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经书的土壤。三、它受过四邻文化古国的影响,如天地创造、洪水方舟等神话和巴比伦的极相似;“智慧文学”深受埃及的影响(注:智慧文学包括《箴言》、《传道书》,在古代埃及曾流行这种文体,且给希伯来以影响。参阅上章《古代埃及文学》第二节。);戏曲、牧歌和小说等受希腊的影响。四、希伯来文学的风格是简洁、生动,高度的形象性。五、它被译成世界各国的文字,对世界各国的文学,特别是对欧美文学有无可比拟的深远影响。六、它和希腊神话、史诗一样有“永久的魅力”,到现在还能受到各国爱好文学者的欣赏,虽然他们绝大多数不信犹太教和希腊教。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第二节 希伯来的诗歌   
  闻一多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一文中说,对近代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民族,中国、印度、希伯来、希腊,都在差不多同时抬头而歌唱起来,但那些歌的性质并非一致,印度和希腊是在歌中讲故事,近乎小说戏剧,篇幅很长;而中国和希伯来“则都唱着以人生为宗教为主题的较短的抒情诗。”他又说中国从《三百篇》到北宋二千年间的文学史主要是诗的历史;从南宋起转变了路线,接受外来的影响,走向小说、戏剧的时代。我们同意这个看法,在考查古希伯来文学时,注意到它虽只一千多年的文学史,也有同样的动向:它起初也以诗为主,在后期(公元前五世纪以后)受了西亚各国和希腊的影响,才发展了小说和戏曲。 
  希伯来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是不用脚韵。希伯来文的字母只有声母而没有韵母,所以他们的诗歌不押韵。他们诗的标志是“并行体”,有两行并行的,有三行、四行并行的。两行的如《箴言》第十五章第一、二节: 
  回答柔和,使怒气消退; 
  言语暴戾,触动怒气。 
  智慧人的舌头,善发智慧; 
  愚昧人的嘴吧,吐出愚昧。 
  三句并行的如《诗篇》第一篇的头三句: 
  不从恶人的计谋, 
  不站罪人的道路, 
  不坐亵慢人的座位。 
  四句相并的如《诗篇》第一百十四篇形容神的威严: 
  沧海看见就奔逃; 
  约旦河水也倒流。 
  大山踊跃如公牛; 
  小山跳跃如羊羔。 
  这种并行句式的诗律,虽无脚韵,却有情思上的节奏。它也不同于我国的对句,却是意识、气运上的律吕,生活韵律的美感。它不象我们律诗中对句要求句对、字对、平仄对;而常有下句加强上句的作用,如《诗篇》第六十五: 
  你使诸海的呼啸止息, 
  使其中的波涛和万民的喧哗安静。 
  你的表情使地极之人都害怕, 
  使日出、日落之地尽都欢呼。 
  也不是每首都从头到尾都并行,只在感情来潮时并行起来。 
  希伯来的诗歌不用脚韵,却常用“贯顶”法,按照希伯来文二十二字母的顺序,安排在二十二节首句的句首。即从第一个字母“阿雷弗”做为全诗第一节的第一字母,以第二个字母“背斯”做为第二节的第一字母……以最后一个字母“刀”做为末节的第一字母。《诗篇》中第二十五、三十四、三十七、一百十一、一百十九和一百四十五等篇都是这样的贯顶体式。最雄大而组织最严密的是第一百十九篇,全诗一百七十六节,分为二十二解,每解八节用一个字母为首,把二十二个字母依顺序安排在各解之首。这是《旧约》中仅见繁复谨严的贯顶诗律。 
  希伯来诗的风格也有其特点:一是绝妙的形象化,有明喻、暗喻和象征的笔法;二是常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三是凝练和生动的语言以及对称、平衡的意想。 
  《旧约》中最大的诗歌集是《诗篇》,收录一百五十篇,其中最早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大卫的作品,最晚的是公元前二世纪的作品。大卫是牧羊人出身,从幼年时就善于弹琴唱歌。他的时代比希腊的荷马还早,他聪明勇敢,被尊为伟大的国王。他的子孙世代为犹太王国的君主,一直到亡国时为止。一部《诗篇》被称为“大卫的诗”;其实这部诗集多数是无名氏的作品,诗集中有许多诗题名为“大卫的诗”。这四个字在希伯来文有两种意思,一是大卫的手笔,二是献给大卫的诗。《诗篇》主要是抒情的。感情真挚,其中有不少是在巴比伦做俘虏时的作品,如第一百三十七篇: 
  我们在巴比伦河边坐下, 
  一想起锡安耶路撒冷就哭了! 
  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 
  因为在那里虏掠我们的要我们歌唱, 
  抢夺我们的要我们作乐。 
  《诗篇》的诗多数是合乐的,常注明“交与伶长”“用丝弦乐器”,“用迦特乐器”。其中也有用填词的方法写的,注明“调用麻哈拉”、“调用百合花”、“调用第八”、“调用远方无声鸽”、“调用不要毁坏”等。诗多抒情,有表现个人的情绪,有表现忧国忧民的情绪,笔端常带宗教的感情,被视为犹太人的赞美诗。 
  《箴言》一名《所罗门的箴言》,是另一种大规模的诗集,是“智慧文学”中最主要的一卷,被称为哲理诗的“集中之集”,是经过精选的。如云: 
  “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 
  与愚昧人作伴的必受亏损。”     
  “吃素菜彼此相爱, 
  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     
  “人有见识就不轻易发怒; 
  宽恕人的过失是自己的荣耀。”     
  “愚昧的儿子是父亲的祸患; 
  妻子的争吵如雨连连滴漏。” 
  这些是人民的智慧结晶。书成于公元前300年左右,是从“巴比伦之囚”放回来以后所收集的,表现这个民族经过多难多灾之后,见识多了,老成了。 
  另一本美丽的哲理诗集《传道书》,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50年到200年之间,大概是一个哲学家的手笔。那时希伯来人受到马其顿王朝的血腥统治,本族文化受到希腊文化的压制,人心沮丧,社会腐化,影响作者的人生哲学。全书充满着人世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开头就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万事都是虚空!人生一切的劳碌,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少年人哪,你在幼年当快乐,在幼年的日子使你心欢畅,行你心所愿行的,看你心所爱看的。”《传道书》所传的只是低沉消极之道,是颓废的乱世亡国之音。 
  《约伯记》是《旧约》中最雄大的作品,是修辞华丽的哲理剧诗。大约是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从巴比伦之囚回归,重建都城时的作品。剧诗的引子是说明约伯的来历,接着是天上序幕,上帝和撒但约定,由撒但去考验约伯,看他是否真正义人,信心是否坚定。于是约伯接连遭到不幸,牛羊成群成群地失去,七子三女都死光,自身又长满了恶疮,疼痛难忍。三个朋友来安慰他时,却说他一定犯了天条,罪有应得;约伯自己知道没有罪,受了冤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