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亚非文学史 >

第64章

亚非文学史-第64章

小说: 亚非文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⒘耍宦致略谥谛堑拇赜抵拢运蚰昀垂哂械乃嗄伦系纳袂樽远蛭髌巍Q└哺亲诺孛妫蠊妓频匕乓晾实拿挥兄魅说拇蟮亍N⒎绱游鞣酱道础⒎缭诓兄Π芤吨屑浔说厣胍鳎坪跤靡恢稚衿娴挠镅郧闼咦牛喝耸篮牵耸溃嗝聪斩瘢】ㄎ谒沟墓帘欢砉缛思艴铮嗝戳钊吮Ш叮磺П兜谋Ш叮 薄
  在贾玛尔扎迪以后的一个有影响的作家是穆罕默德?赫加泽(1900…1970)他写的三部小说都是描写资产阶级妇女的,其中虽然也有对城市中产阶级的某些批评,但更多的是对他们的赞赏和规劝。赫加泽除写小说外还写了大量的短文,他的短文比他的小说具有更广泛的影响。短文的开头往往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然后,从这个故事中引出结论。有人说他这种文风很象萨迪的《蔷薇园》,但从作品思想内容来看,他只接受了《蔷薇园》的消极面的影响,即宣扬抽象的道德信条,提倡遇事反躬自省,退避忍让。在他的作品里找不到社会罪恶和不幸的真正原因,似乎一切灾难都是由于人性卑劣所引起的。赫加泽的语言平易准确,从他的谴词造句的特点上可以看到古典文学的影响。 
  三十年代初,在德黑兰出现了一个青年作家小组,因为最初的成员是四个人,所以称为“四人会”。小组成员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政治局势和文学创作问题。伊朗两位现代著名作家伯佐尔格?阿拉维和萨迪克?赫达亚特(详见本章第二节)都是“四人会”的重要成员。 
  伯佐尔格?阿拉维(1908…)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手提箱》于1934年出版。阿拉维是伊共党员,1936年与其他五十二人一起被捕,1936…1941年在狱中度过,但仍坚持写作。著有短篇小说集《狱中札记》(1941)以及报告文学作品《五十三人》(1942),记述了五十三个革命者在狱中斗争的情况。195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她的眼睛》是阿拉维的代表作。书中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伊朗的进步势力与反动势力的斗争。男主人公玛康是著名画家和进步力量的地下组织领导人。女主角法兰吉斯是出身世家的知识分子。她一度与玛康相爱,但玛康始终没下定决心与她结合。作者在这部作品里真实地描绘了伊朗黑暗现实的画面。沉重的政治气氛,人民的不满和反抗,特务横行霸道,先进人士的奋勇斗争在书中都有具体而生动的反映。作者以主要篇幅写了女主角法兰吉斯,她聪明热情,但又任性自负。她参加革命不是出于政治觉悟而是由于对玛康的爱情;与革命人士的交往丝毫没有改变她的阔家小姐的骄气,最后终于脱离革命而投身于反动营垒。作者对法兰吉斯这一形象虽然有所批判,但更多的是同情和欣赏,这是这部小说的一个缺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伊朗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逐渐形成高潮,到五十年代初发展为声势浩大的石油国有化运动。1946年,在德黑兰召开了伊朗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有许多著名作家和诗人,巴哈尔任大会主席。大会从诗歌、散文和文艺批评等方面探讨伊朗现代文学发展问题,号召作家以文学创作为人民服务,运用人民的语言,反映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初,相继出现了一批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较为优秀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描写城乡人民的悲惨生活,反映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的斗争,创造了崭新的人物形象。这类作品中最早出现的是萨迪克?赫达亚特的《明天》(1946),以后有阿赫玛德?萨迪克的《同志》(1952)、奥密德的《白色地平线》、达里亚的《反叛》(1952)、伯佐尔格?阿拉维的《书简》(1951)、《一个吉兰的农民》和《水》(1952)等。 
  1953年伊朗的大资产阶级和大封建主的代表穆罕默德?礼查国王在帝国主义势力指使下推翻民族主义者摩萨台的政府,镇压了蓬勃开展的人民革命运动。文学创作和出版事业又一次遭到沉重打击。1953年后,西方侦探小说和色情作品在伊朗泛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第二节  赫达亚特   
  萨迪克·赫达亚特(1903…1951)是继贾玛尔扎德后获得世界声誉的伊朗作家。赫达亚特的祖父是诗人,父亲是作家。他因父亲希望他学理工,于德黑兰圣路易中学毕业后,去比利时和法国学习建筑。1930年末毕业即回伊朗,因为他不喜欢土木工程,而对文学的兴趣却越来越浓厚。回国后,他先后在国家银行、贸易部和建筑公司工作,1936年到音乐学院任职,不久又到美术学院做翻译。1950年去巴黎,第二年4月在巴黎自杀。 
  赫达亚特曾写过论述波斯诗人欧玛尔?海亚姆的文章,研究过古代叙事诗《维斯和朗明》,考察过伊朗民间习俗,收集过民间创作和宗教故事,对佛教进行过研究,译过古代巴列维语文献。但是,这一切比起他的文学创作毕竟都是次要的。 
  赫达亚特的文学创作活动开始于1926年。1930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活埋》。此后,他陆续发表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三滴血》(1932)、《淡影》(1933)、《野狗》(1942),中篇历史小说《阿拉维耶夫人》(1933),以及中篇小说《盲枭》(1936)、《哈吉老爷》(1945)等。此外,他还写过三部剧本:《萨珊姑娘帕尔温》、《玛伽尔》和《创世的故事》。 
  1937年到1942年赫达亚特没有发表作品,因为三十年代后期礼查国王的反动统治日益加强,书报检查较前更为严格。1936年赫达亚特从印度归来后面临一种令人窒息的政治气氛。这几年的空白把赫达亚特的创作划分成两个时期。他的创作活动的前期(1929…1937)作品带有明显的颓废主义色彩。《活埋》和《盲枭》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在这些作品里,作者通过主人公“我”抒发他内心的积郁,诉说他的痛苦和烦恼。作者在《盲枭》中说:“我只是为灯光照射到墙上的影子而写的”,“这些痛苦是不能向别人宣示的,因为人们往往习惯于认为这种难以言状的痛苦是偶然的感受,要是有谁说出来或写出来,人们就会按照他们传统的观念流露出怀疑和讥讽的微笑”。《盲枭》所描写的并不是典型的社会环境,也没有符合逻辑的故事情节,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思想不够明显。 
  《盲枭》发表于1936年,在这前后礼查日益加紧推行其亲德反苏政策,残酷镇压进步力量。同年,发生了迫害共产党人的“五十三人案”,致使五十三人中为首的埃拉尼博士被折磨而死,进步诗人法罗西也惨遭杀害。这种黑暗的政治统治和镇压措施不可能不在敏感的赫达亚特的心上投下阴影。显然,《盲枭》中所反映出的颓废主义情绪是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的。 
  作者前期的作品也不都是消极的。在短篇小说《一个失掉丈夫的女人》里,描写了一个被抛弃的妇女的悲惨命运;在《兀鹰》里无情地嘲笑了一个商人的几个妻子的自私与贪婪;在《拉蕾》里表现了一个吉卜赛少女对幸福的追求;在《阿阔尔大哥》里刻画了一个城市游民的典型,在这个带有泥土气息的形象上概括了伊朗城市下层人民的优秀品质。阿阔尔是城市游民,他正直、善良;但也逞强好胜、打架斗殴,他总是找欺压百姓的地痞作对手,决不欺凌弱小,相反,却随时准备给弱者以帮助。一个商人临终立下遗嘱,把妻儿家小托付给他。他与这商人虽无深交,也尽心尽力地照料这一家人。他爱上了这商人的女儿玛尔江,但由于自己处于保护人的地位,又自认为年龄相貌都不甚相称,所以他把这爱情深深地压在心底。当得知玛尔江就要嫁给一个更老更丑的人时,他仍然筹办了她的婚事,然后含恨死去。 
  阿阔尔身上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对压迫者的憎恶和对弱小者的同情。他正是出于这种同情心才数十年如一日地照料玛尔江一家。他屈己从人,真诚守信,直到离开人世也不愿破坏自己所承担的义务。这些,正是他身上最值得称道的品质。 
  赫达亚特后期(1942…1950)的创作摆脱了颓废主义的影响,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在1943年苏联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生死搏斗的年代,他发表寓言《生命之水》,表明自己对“永春国”——苏联的胜利充满信心。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作者于1946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明天》,揭露了美国占领军在伊朗的暴行,塑造了觉悟了的伊朗工人阶级先进人物的形象。 
  1945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哈吉老爷》标志着赫达亚特的创作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在这部小说里,作者刻画了一个亦官亦商的哈吉老爷的形象,深刻揭露了伊朗反动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的丑恶嘴脸,唤起人们对这些败类的憎恶并揭示了产生这类败类的社会根源。 
  《哈吉老爷》所反映的是1941年前后的伊朗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礼查执行亲德政策,伊朗几乎变为法西斯德国的势力范围。1941年8月苏英军同时开进伊朗,9月礼查被迫退位。这一事件标志着伊朗现代史上一个黑暗时代的结束;但是,礼查的退位并不意味着他所代表的阶级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时,原来亲德的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只是迫于国内外压力而改变了自己的腔调,转而投靠英美帝国主义。小说描写的哈吉老爷就是表现了这个阶级的历史性转变。 
  哈吉原是一个狂热的亲德分子。苏军开入伊朗后,他曾从德黑兰南逃伊斯法罕,并有去美国的打算。但是,他很快发现自己的伙伴们放弃了出逃的计划,“重新操纵起一切重大事情”,这时他才恍然大悟:除去民主二字代替了专制二字之外,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于是他宣称自己本来就是坚定的民主派,双料的自由爱好者和礼查国王的死对头。他举杯祝贺盟国的胜利,激烈地谴责上届政府,利用假阿訇身分分发枪支,制造部族冲突。他竞选议员,挤进政界,妄想有朝一日,当上首相。 
  哈吉本是个商人,他从奸商父亲手里继承了一大笔遗产,用不正当的手段积累了大量财富。他投机倒把,买空卖空,伪造证券,套购物资,无所不用其极。外省官员求朝廷办事要请他疏通,新闻记者要出国当外交官要请他说项。他与外国要人交往密切,有人还传说他是警察局的特务。他甚至诬告过几个无辜者造谣惑众,致使他们被捕入狱。 
  在个人气质上,哈吉也有他自己的特点:一是贪食,“一提到吃的东西,马上眉开眼笑,唾液直往肚里咽,眼睛也瞪得大大的”;二是“一见女人就熬不住,虽然自己妻妾成群,但是一瞥见引起他注意的女人……他的眼睛就骨碌碌东溜西转”;三是他爱洗澡和按摩,爱睡觉,“只要眼皮一合,马上鼾声充满全屋”。但是,哈吉最爱的还是钱,“钱才是他的心肝宝贝,妙药灵丹,是他欢乐的源泉和恐惧的因由,是他生活的唯一寄托;一提到钱,一听到金钱的叮当响声,一伸手数钱,哈吉的心儿就象花蕾一样绽开。顿时,全身泛起一阵酥软,他正因为金钱是钱,才这样爱它”。哈吉善于见风使舵,见什么人讲什么话,能在不同的场合随时改变自己的语言和色彩,人们根本弄不清他是什么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