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亚非文学史 >

第60章

亚非文学史-第60章

小说: 亚非文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妹篇。另一个作家伊哈桑?阿卜杜?古杜斯(1919…),则善于用细腻、曲折的手法揭示政治、社会和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往往以塑造不同类型的妇女形象来表现主题。他写的《我家有个男人》(1957)是描写抗击英国占领军、反抗卖国贼和本国反动统治的长篇小说,得到很高的评价。作家尤素福?西巴依(1917…1978)著名的小说有《伪善之地》(1949)、《水夫死了》(1954)和《还我的心吧》(二卷,1954)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亚地区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等国文学也有了发展,涌现一批优秀的作家和诗人,小说、诗歌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数量也日渐增多。黎巴嫩短篇小说的先驱陶菲格?阿瓦德(1911…),早在三十年代就写有《跛足少年》(1936)、《羊绒衫》(1938)和《面包》(1939)等短篇小说集。他的作品紧密结合社会生活,表达了普通劳动者的思想和感情。近年来他的创作取得新的进展,长篇小说《贝鲁特磨房》就是一部影响颇大的作品。黎巴嫩其他较著名的作家还有苏海勒?伊德里斯(1922…),他著有《拉丁区》、《深邃的战壕》和《我们燃烧的手指》。作家艾哈迈德?苏维德(1927…),著有《来自太阳的宽恕》(1955)。女作家莱伊拉?巴阿莱贝基(1936…)的代表作有《我活着》(1958),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黎巴嫩的著名诗人有安杜尼斯(1930…),他是黎巴嫩自由体诗歌的开创者,著有诗集《大地说话了》(1957)、《风中树叶》(1958)等。 
  在叙利亚,1951年成立叙利亚作家协会。作家们提出“艺术为人民、为生活、为社会服务”的口号,这对叙利亚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作家哈纳?米奈(1924…)的长篇小说《蓝灯》(1954),是叙利亚现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以叙利亚港市拉塔基亚为背景,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叙利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以及他们反抗法国殖民主义占领的斗争。女作家艾勒法?伊德里比(1912…)著有《叙利亚故事》(1954)。作家阿卜杜?塞拉姆?欧杰利(1917…)著有长篇小说《塞维利亚之灯》(1956)和《噙泪的微笑》(1958)。阿卜杜?拉赫曼?巴沙的小说集《英雄的土地》和扎卡里亚?塔米尔的小说集《白骥的嘶鸣》(1959)都是比较著名的作品。叙利亚的诗歌、戏剧艺术也有相当发展。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伊拉克的文学创作大多是反映伊拉克人民在封建王朝统治下的悲惨生活以及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小说家祖?努?阿尤布(1908…)的作品大多是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阻碍社会发展的恶势力的。他写的小说《手、土地和水》(1948)描写了农民受大地主剥削和欺压的苦难境遇,反映了伊拉克农村的生活。阿卜杜?哈格?法兑勒(1911…)所写的小说《彷徨的人们》(1958)和《魔鬼》(1958)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使用讽刺的手法,是针砭时弊的作品。作家阿卜杜?马立克?努里(1921…)写有小说《人性的使者》(1946)和《土地之歌》(1954),作家福阿德?泰克里利(1927…)写有小说《另一面》,他们的作品运用意识流的表现形式,反映下层人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诗人穆罕默德?麦赫迪?贾瓦希里(1903…)的作品,以描绘政治生活和反帝爱国运动著称,因此他屡遭迫害,多次去叙、埃等阿拉伯国家避难,作品有《贾瓦希里诗集》(1957)。女诗人娜齐克?梅拉伊卡(1923…),著有诗集《碎片与灰烬》(1949)和《波谷深处》(1958),他是阿拉伯自由体诗歌的推崇者。诗人巴德尔?沙基尔?塞亚卜(1926…1964)也是自由体诗歌的创始人之一,写有诗集《掘墓人》(1952)、《武器与儿童》(1954)等,他的作品大多揭露社会的腐败,殖民主义的残暴和对革命的希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非马格里布(即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诸国也相继独立,民族文学有了较大发展。阿尔及利亚作家艾哈迈德·里达·霍霍(1911…1956)从三十年代开始从事创作,是阿尔及利亚中短篇小说的先驱。长篇小说《麦加少女》(1947)是他的成名作,也是阿尔及利亚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反映了阿尔及利亚妇女的无权地位和要求解放的强烈愿望。里达?霍霍于民族解放战争中牺牲。作家穆罕默德?狄布(1920…)从五十年代初开始用法文写作《阿尔及利亚》三部曲:《大房子》(1952)、《火灾》(1954)和《织布机》(1957),分别描写城市贫民、山村雇农、产业工人的贫苦生活,以及他们反对殖民主义者的英勇斗争。这部作品基本上概括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至1942年美军在北非登陆这段时间阿尔及利亚的历史。1956年,摩洛哥和突尼斯获得独立。摩洛哥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穆罕默德?阿齐兹?拉巴比(1922…),他著有诗集《希望的歌》(1952)和《苦难与光明》(1958)等,诗人为获得独立的祖国发出赞美和欢呼。小说家阿卜杜?迈吉德?伊本?贾龙(1919…),著有描写在殖民统治下人民悲惨生活的《我的童年》和反映争取独立、反法斗争的短篇小说集《血谷》(1948)。突尼斯当代较著名的作家有巴希丁ず@锓?1917…),他写的长篇小说《死亡,或者我受你爱情的诱惑》(1957),描写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突尼斯知识分子的生活。作家阿什米?巴库什(1917…),著有自传体小说《我的信念常在》(1958)和讽刺剧《牛皮大王》(1959)。在非洲的现代阿拉伯文学中,我们还要提一下苏丹作家塔依卜·萨利赫(1929…),他的第一部小说《移居北方的季节》,在阿拉伯各国引起普遍的重视。小说写一个苏丹青年接受西方教育后,由于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而引起思想上的矛盾,反映了一些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有阿拉伯人还面临一个严重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即巴勒斯坦问题,它是帝国主义一手策划造成的。上百万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民切望回到自己的家园。为了收复失去的土地和民族权利,他们同侵略者进行英勇的斗争。因此,巴勒斯坦问题也是现代阿拉伯文学作品反映的一个重要主题。格桑·卡纳法尼(1936…1972)是当代最著名的巴勒斯坦作家,他的小说《阳光下的人们》(1963)、《重返海发》受到普遍的赞许。小说《阳光下的人们》描写了属于老、中、青三代的巴勒斯坦人,藏在运水车的空罐内,偷渡到“黄金之国”科威特去的故事。车到边界,司机被一个官员无理纠缠,由于时间过长,在中午灼热的太阳下,三人终于窒息而死。恐惧和懦弱使他们在死亡临近时也不敢敲击水罐。小说通过写实与寓意,指出巴勒斯坦人消极逃避苦难是行不通的;他们的出路只有反抗。格桑在这部小说里,第一次提出了每一个巴勒斯坦人应该是一个战士的口号。小说出版后,震动了阿拉伯文学界。在格桑的创作中,巴勒斯坦这个命题总是贯穿整个作品的始终,他常用提示和象征的方法引导读者去思考巴勒斯坦问题,他为战斗的巴勒斯坦文学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现代阿拉伯文学中,与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反对本国专制统治相结合,反映人民群众的苦难、斗争和追求的倾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加强和发展。由于受到民族民主运动的鼓舞,用文艺这个武器及时地反映革命斗争的现实以及表现革命斗争中各式各样的人物,已经成为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作家的职责。他们在作品中,不论是小说、剧本、杂文或诗歌,描写了普通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各个阶层的人物,表现了生活的脉搏和时代的气息。 
  越来越多的阿拉伯作家深入生活,置身于群众之中,他们站在进步、民主和社会公正的立场,创作出反映人民大众生活的作品,创作出表现民族的、国家的、社会的斗争的小说,这是阿拉伯现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个可喜现象。新的形势发展,为阿拉伯作家的创作展示了新的前景。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第二节 邵基   
  埃及现代杰出的诗人艾哈迈德·邵基(1869…1932),是继埃及大诗人巴鲁迪之后阿拉伯诗歌复兴运动的中坚之一,由于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被誉为“诗圣”、“诗王”,在阿拉伯世界极享盛名。 
  邵基出身于一个贵族官僚家庭,他的家族杂有阿拉伯、土耳其、库尔德和希腊人的血统。他四岁入私塾,从小受良好的教育,受阿拉伯文学的熏陶。在中学就学写诗,称颂国王,显露了擅长诗歌的天赋。在学校里他不仅学习了阿拉伯语,还学了法语,他的家庭环境又使他懂得了土耳其语。由于掌握了三种外语,这对他博古通今、熟练地驾驭语言、日后成为一位大诗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邵基在法律学校毕业后,1887年去法国留学,广泛地接触西方文化,读了拉封丹、雨果和拉马丁等法国文学家的作品。回国后,他在宫廷中供职,任国王阿拔斯二世御前诗人达二十年之久。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宣告废黜埃王,另立一贯亲英的侯赛因?卡米勒为国王。邵基对此写诗表示不满,于是英国人把他放逐到西班牙。 
  战后邵基回到埃及,正值埃及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他发觉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久埃及恢复了部分独立,邵基也恢复了自由。从此他不再在宫中作事,专门从事诗歌的创作。 
  邵基博闻强记,聪颖过人。他有坚实的阿拉伯文学基础,他以阿拉伯中古时期大诗人艾布?努瓦斯,布赫图里、艾布?泰马姆和穆太奈比等的优秀作品为借鉴,掌握近代诗人巴鲁迪等诗作的精髓,汲取西方优秀作家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诗歌带有某种古风,但同时又体现出诗人的个性和时代的精神。 
  流放前,他在安逸享乐中生活,利用各种机缘歌颂埃及王室和奥斯曼帝国,写下大量宫廷颂诗,这方面和中古阿拔斯王朝的一些诗人相仿佛。有时也用“明珠玉杯镶,金银相辉映”的轻巧短韵,描写饮宴、歌舞的场面。他效仿古人,写了不少情诗、诔诗、饮酒诗、自豪诗等等。 
  不过,邵基毕竟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埃及民族运动蓬勃兴起、反抗外国占领的斗争年代。祖国的危难不能不在他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他的许多诗篇抚今思昔,借以抒发对祖国的感情。著名史诗《尼罗河谷的巨大事件》(1894)就是受雨果《历代传说》的启发而描绘的一幅埃及历史的画卷,表达了他对祖先光荣业绩的崇敬,对国家屡遭不幸的沉痛心情。 
  诗人对祖国的重大事件,有强烈的反映,他写的《淡水洼的回忆》(1907)是一篇出色的诗作。1906年一群英国军官到淡水洼村猎取家鸽,遭到农民抗议。其中一个英国人中暑而死,野蛮的殖民者竟制造借口,进行了血腥的镇压。这次大屠杀,激起埃及人民极大的愤怒。邵基在诗的最后几行愤怒地写道: 
  噢,淡水洼村啊! 
  让完全明了这事件的人们相信, 
  这是起义,也是复仇, 
  它象巨流冲向全国各地。 
  人们的脸上带着悲愤, 
  憎恨正在母亲的心田里成熟。 
  诗作表现了对英国殖民者的仇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