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文学史-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荆绞攀兰湍粑囊招灾实目镉校骸栋<白骷摇罚段囊者⒒罚缎略隆罚妒姑返取N囊帐榭拇罅砍霭妫钤玖宋幕睿难б帐跏乱荡戳朔比佟!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阿拉伯文艺复兴运动是和文化启蒙运动交错进行的,它和阿拉伯的民族解放运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埃及人民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亚洲阿拉伯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也逐渐兴起,许多地区掀起了反对土耳其和英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在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出现了反帝和反封建的解放运动。阿拉伯文报纸和杂志的出版,新式学校的创办,阿拉伯文学的革新,促进了这些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阿拉伯作家生活在新的环境之中,面临新的形势。他们写的作品主要是给人民群众看的,文学作品的对象的变化引起作品题材和内容的变化。中世纪的那些对统治者的歌功颂德,描写生活的空虚无聊和人生的虚无缥缈的作品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就作家或诗人个人来看,地位也发生变化,他们已不是由某些达官贵人豢养的奴隶,而是有自己的人格,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艺术家。
在这个时期,阿拉伯作家的创作题材扩大了,写的作品有政治性的,社会性的,也有宗教等其他方面的,既表现了作家个人的感受,也反映了作家生活的时代和民族的感情等。这方面突出的代表人物是迈哈穆德?萨米?巴鲁迪(详见本章第二节),他参加了阿拉比领导的反英斗争,后长期被放逐锡兰岛。他具有深厚的民族主义思想,忧国忧民的感触,成为埃及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黎巴嫩诗人易卜拉欣?雅齐吉(1847…1906),他二十一岁时,曾在一次秘密集会上朗诵自己的诗篇,号召阿拉伯人民起来反抗外来侵略。这是亚洲阿拉伯民族主义者第一次发出响亮的声音。
大约也在这个时期,在贝鲁特和突尼斯等地出现了一批受过西方教会学校教育的阿拉伯作家和诗人。他们用手中的笔,号召阿拉伯人民冲破妨碍社会发展的中世纪传统和习惯势力的束缚,吸取欧洲的文化成果。他们都为创造阿拉伯新文化、为阿拉伯文艺复兴作了极大的努力。伯特鲁斯?布斯塔尼(1819…1883)编纂了称作《知识界》的百科全书。法里斯?舍德耶格(1805…1887)、纳绥夫?雅齐吉(1800…1871)、易卜拉欣?雅齐吉,还有突尼斯的穆罕默德?贝赖姆(1840…1889)等人都曾致力于创办阿拉伯文的报刊杂志,写了大量文章和著述,揭露土耳其人的残暴统治,传播西方的进步思想。另一方面,许多阿拉伯启蒙学者、文艺复兴的先驱也积极地参加过阿拉伯人民为反对土耳其和西方殖民统治而进行的民族解放斗争。除上面提到的巴鲁迪、雅齐吉外,还有埃及作家、演说家阿卜杜拉?奈迪姆(1854…1886),叙利亚作家艾迪卜?伊斯哈格(1856…1885),哲马伦丁(1839…1898)和埃及著名政论家阿卜杜拉?拉赫曼?卡瓦基比(1849…1902)等。
随着报刊杂志的大量出现,这就要求作家创造出一种新的形式,用以反映周围生活和日常事务,于是产生了杂文。它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而在古代只有论文,冗长沉闷,读来费时费力。后来杂文的形式日臻完美,又有了政治性杂文和文艺性杂文。十九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和二十世纪头十多年,出现了许多具有战斗性的政论文,提出了尖锐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对社会生活影响很大。
十九世纪末,在埃及出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是这一运动的重要思想基础。埃及资产阶级于1907年成立了新祖国党,并提出了结束英国军事占领和实施宪政等改良主义的政治纲领。与此同时,为当时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启蒙运动,也蓬勃开展而趋于高潮。
这个时期比较杰出的作家有伊斯兰教维新派代表人物穆罕默德?阿卜杜,他反对保守顽固的旧传统,主张创立一个维新的、提倡“自由”的伊斯兰学派。他的主要著作有《论一神教》(1897)和《伊斯兰教、基督教与科学和文明》(1902)。他注释了由谢里夫?赖迪编辑的《修辞坦途》和赫迈扎尼的《玛卡梅韵文故事》。他的文章散见于埃及的报刊杂志,风格典雅,雄浑有力。他的思想和文风对当时和后来的作家都有较大的影响。另一个著名作家是卡西姆?艾敏(1865…1908),他从欧洲回来后即加入民族独立运动的行列,以维护女权而出名,著有《妇女的解放》(1899)和《新女性》(1906)。他认为必须使妇女得到解放,埃及社会才会进步,才能从外国统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他的文风平静明晰,文字精当;注重论据,说理性强。
本世纪初,在埃及还有两位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人物,人们也把他们纳入优秀作家之列。他们是政治家、演说家穆斯塔法?卡米勒(1874…1908)和赛阿德?宰额鲁勒(卒于1927年),他们的散文洋溢着追求独立解放、和爱国主义的思想。他们的演说词和政论文,成了阿拉伯近代文学的宝贵财富。作家杰尔吉?宰丹(1861…1914)和叶阿古卜?赛鲁夫(1852…1927),原籍黎巴嫩,后来长期在埃及定居。他们除了办报刊杂志外,还有大量著述。他们的有关历史的、社会的、宗教的作品在本世纪头几十年有较大的影响。
埃及作家穆斯塔法?曼法鲁蒂(1876…1924)的作品朴实无华,感情细腻。他著有《观点集》三卷,这是作家从1910年至1920年发表在报刊上的社会性杂文的汇编;还著有小说集《泪珠集》,取材于现实生活或法国的文学作品,多数故事蒙上一层悲戚哀伤的色彩,读后令人伤心落泪。曼法鲁蒂在其作品中同情不幸者的苦难,主张用某些改良的办法来改善贫苦者的悲惨生活;对某些社会弊病的揭露还是比较深刻的。曼法鲁蒂的作品注意措词和语言的音韵和谐,通顺畅达,颇受欢迎。尽管他有某些不足之处,他仍是本世纪初埃及的杰出的文学家,他给阿拉伯文学留下的许多优秀作品,至今仍在阿拉伯各国流传。
纵观阿拉伯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阿拉伯各国人民过去和现在,都有许多共同点。他们的祖先创造了高度发展的阿拉伯文化,各个时期的阿拉伯人,都为维护、发展民族文化作出了贡献。尽管他们使用着不同的方言,却都保持长期发展起来的统一的文学语言,不过,由于各个国家不同的具体的历史条件,民族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时,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处于领导地位的埃及,在发展新文艺运动中是领先的。紧接着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长期以来都是一个整体的黎巴嫩和叙利亚加入了新文艺运动。从本世纪二十年代起,伊拉克也作为一个新成员出现。至于马格里布(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阿拉伯半岛,除个别作家、诗人外,一般说来,新文学的发展是比较晚的。阿拉伯近代文学从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初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过程,这个漫长的时期,也可以说是为阿拉伯现代文学的建立作准备的时期。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第二节 巴鲁迪
迈哈穆德·萨米·巴鲁迪(1838…1904)是埃及近代著名诗人,近代阿拉伯诗歌复兴运动的先锋。
巴鲁迪生于开罗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双亲都是塞加西亚人,是麦马立克的后裔。父亲曾是朝廷的大官。巴鲁迪七岁丧父,由家人悉心抚养成长。完成初等教育后,十二岁入军事学校(注:在当时,主要由塞加西亚人和土耳其人等民族组成的埃及统治阶级,以将其子弟送入军校培养为荣,以便日后占据国家要职。)。1854年末,巴鲁迪从军校毕业,成了一名青年军官。然而,他酷爱文学,醉心于阿拉伯诗歌,他开始了另一领域的工作。他首先是学习阿拉伯古典诗歌,背诵了许多古代著名诗人的作品,然后模仿着古人的作品练习作诗。
当时的埃及,正处于穆罕默德?阿里之后的收缩、萧条时期。阿拔斯一世为了取悦于土耳其奥斯曼苏丹,采取了解散军队、关闭学校等措施。他的后继者赛义德更甚于此,进一步把西方资本引进了埃及,给埃及人民套上了一条沉重的锁链。从另一方面说,在埃及土地上,已播下必将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种子,一场轰轰烈烈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迟早会产生。这就是巴鲁迪早期生活的时代,这对他后来的生活、创作道路是有很大影响的。
巴鲁迪不欣赏同时代的矫柔造作的诗歌,更鄙弃当时衰落时代的低劣诗歌,那些作品与中古时期的阿拉伯诗歌不能相比。怀着超越当代的诗歌、达到古代诗歌水平的远大抱负,巴鲁迪阅读了大量的古诗,熟悉了古诗,并且掌握了古诗的特征。嗣后,他感到自己需要有一种新的生活和环境以利于创作,于是他来到君士坦丁堡。
巴鲁迪在土耳其外交部工作之余,钻研了波斯文学和土耳其文学,并在君士坦丁堡的图书馆里阅读了许多古代阿拉伯诗集。
1863年埃及统治者伊司马仪访问君士坦丁堡,认识了巴鲁迪,不久巴鲁迪成了他的幕僚,一起回到埃及,委以重任。巴鲁迪自土耳其回到埃及后,不断受封晋升,平步青云。他沉浸在安谧、幸福之中,享受和嬉戏成了他生活中的主调。
1877年俄土战争爆发,埃及派军队支持土耳其,巴鲁迪参加了这次战争。他写诗歌表达了战争带来的苦难和他对祖国的怀念。
巴鲁迪回国后,适逢埃及民族运动迭起,他热烈支持这个运动。他怀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决心赶走外国侵略者,恢复祖先创造的光荣业绩。
1879年伊司马仪的长子陶菲格上台,他是外国资本家的更加驯服的走狗,他残酷镇压民族革命运动,疯狂逮捕爱国人士,陶菲格的种种倒行逆施极大地激怒了埃及人民,人民的反抗浪潮再度高涨。在反对英法控制和伊司马仪卖国政策的斗争中,1879年1月埃及出现了第一个政党——祖国党,巴鲁迪是主要领导人之一。1882年2月,祖国党人组成新政府。巴鲁迪任首相,拟定了新的施政纲领。内阁中的外国人全被辞退。
革命的风暴使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感到惊慌,他们使用各种卑鄙手段,企图扼杀祖国党政府。1882年7月,英国入侵埃及,埃及人民抗击英军失败。巴鲁迪和其他领导人被放逐到锡兰。
巴鲁迪在流放地待了十七年。他写下了许多诗篇,反映了他的孤独痛苦和内心的创伤。他在那里学会了英语,编选了阿拉伯古代诗歌,选了三十个诗人的作品辑成《古代诗选》。1900年巴鲁迪获赦回到埃及。
巴鲁迪开始了新的生活,他在开罗的家成了当时文学家、作家、诗人聚会的地方。巴鲁迪于1904年去世。他的遗孀主持出版了《巴鲁迪诗集》两卷和他编选的《古代诗选》四卷。
巴鲁迪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他的经历,形成了他的个性和他的文学特征。首先,他以自己的塞加西亚的血统而自豪,他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要求重现和恢复祖先创造的光荣。他阅读、吟咏了大量的中古阿拔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