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2004-06-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驯兽,《淮南子·范论训》曰:“禽兽可羁而从也。”“縻”意为“系住”或“牵制”,王延寿《王孙赋》曰:“遂缨络而羁縻。”汉朝开始用“羁縻”指笼络控制四夷藩属的政策(见《史记·律书》),似乎对待四夷藩邦如驯兽,轻蔑或污蔑之意显而易见。如今西方尽管国富兵强,但还是性同犬羊,形同恶鬼。天朝“羁縻”,似乎施舍一点利益,也就能够驯服他们。
洋人国富兵强,已经不可否认,林则徐、魏源、徐继畲开始倡西学,到洋务运动时,已有郭嵩焘这样的先驱承认西方政教修明人伦美善。然而,不论是徐继畲还是郭嵩焘,都因为说了洋人太多好话丢了官。承认洋人国富兵强已不容易,承认政教修明,就更难。晚清中国与西方冲突不断,尽管日渐开放,却一时无法解去国人心头的鄙夷仇洋情结,相应的西方形象,在朝野间也被涂抹得乱七八糟、污秽不堪。
义和团排教灭教,是中国朝野鄙夷仇夷情绪的总爆发。团民设坛烧香、画符念咒,毁铁路、砸海关、拔电杆、封邮局、杀洋人、灭洋教,逞一时之快;朝廷昏昧,也想借这些“天兵天将”,将“外夷”赶尽杀绝,解多年心头大患。结果是义和团没有能够排外灭洋,反而引得西方列强联合大举进犯,义和团一哄而散,朝廷仓皇出逃。尔后,义和团失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社会开始普遍流行一种“崇洋主义”倾向,举国上下,媚夷艳夷,成一时之风,所谓“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22〕。《中外日报》发表《论近时媚外之弊》(1903年4月12日)道:“十年以前,大约排外之一类人为多……于开学堂则以为养成汉奸,于改制度则以为用夷变夏,于设制造局则以为作奇技淫巧。至于今日,其底里已毕露,其明效大验,已为人所共知……于是排外之习一转而为媚外之极,乃至外人一举一动无不颂为文明,一话一言无不奉为蓍蔡也。”五天以后,即1903年4月17日,《大公报》又著文讨论同一问题,说时下年轻人惟洋是骛:“……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好的;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是的,所以学外国人惟恐不像。”
在国人心目中,洋人不仅人化了,而且似乎超人化了。起初是番鬼逆夷,然后是洋夷洋人,最后是洋人洋大人,一系列称呼的变化,就可以说明问题。天下兴亡,世态炎凉,尽在其中。那是个充满民族苦痛和耻辱的过程。如今形势,已不是国人将洋人夷狄禽兽化,而是洋人将国人夷狄禽兽化。1900年10月,八国联军进驻北京后不久,美国传教士、同文馆馆长、后来的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丁韪良回到美国,在纽约港上岸的时候,身上还挎着一杆长枪。
“你一定是从哪里打猎回来了?”
替他搬行李的男孩好奇地问。
“是的,从亚洲,大海的那一边。”丁韪良回答。
“打的什么猎物?”
“老虎,喔,应该是鬣狗。”
起初是国人不肯平等地对待洋人,后来是洋人不肯平等地对待国人。“鬣狗”hynenas这个词,在英语中还有另一个意思,指凶残、阴险、贪婪的人。如今是洋大人将天朝百姓夷狄化了。丁韪良在他的著作《北京之困:中国对抗世界》一书的“致读者辞”中写到这段轶事〔23〕,虽然只是个恶意的玩笑,但其中却不自觉地流露出特定的文化偏见。国人将洋人人化神化的同时,洋人也开始将国人鬼化兽化。留辫子、打阳伞、猪眼、大肚子、狡猾的笑容、动作呆板、吃老鼠、抽鸦片、撒谎偷窃的中国人形象,被固定为集体想象中的某种“原型”,统称为“中国猪”。
奉洋人为神明,成了一种新的流俗。晚清变革,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洋人在中国的形象,不仅被人化而且逐渐被神化了。但是,洋人的鬼魅形象,并没有彻底销声匿迹,只是暂时被遮掩起来,潜伏在人们的无意识深处,一旦激起敌意或感到得意,随时都可能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表达出来。1901年,革命刊物《开智录》发表《论帝国主义之发达及二十世纪世界之前途》,文中
“鬼化”西方列强为豺狼虎豹的话语,就多少让人感到似曾相识:“基督纪元二十世纪开幕所演之大剧也:忽然乌天黑地,云黯风号,于是若碧眼,若血口,若长臂,若高足,种种离奇怪相舞蹈而来者,狰狞之恶鬼也;既而又山摇岳动,木拔海翻,于是或尖牙,或利爪,或斧头,或剑尾,色色凶残猛暴跳跃而出者,酷毒之猛兽也。凶凶然,逐逐然,扰攘欧洲以外之天地,非帝国主义之恶相乎?”〔24〕“俄虎、英豹、德法貔、美狼、日豺,眈眈逐逐,露爪张牙,环伺于四千余年病狮之傍……”〔25〕
注释:
〔1〕The First Chinese
Embassy to West,by J.D.
Frodsham,Oxford:Clarendon
Press,1974,“Introduction”.
〔2〕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2页。
〔3〕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戊戌变法》(四),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第112~116页。
〔4〕梁启超:《三十自述》,《戊戌变法》(四),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第49页。
〔5〕林语堂:《中国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0页。
〔6〕《伦敦与巴黎日记》,光绪四年二月初二日,《郭嵩焘等使西记六种》,“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丛书,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59页。
〔7〕易鼐:《五洲风俗异同考》,《湘学新报》,1898年5月1日,第35卷。
〔8〕《奏陈驱逐洋人之法六条》,《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第64卷,第2页。
〔9〕李慈铭评《越缦堂读书记》中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482页。
〔10〕郭嵩焘:《玉池老人自叙·续记》。
〔11〕(英)呤唎:《太平天国亲历记》,王元化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上册,第7页。
〔12〕〔20〕参见周积明先生文章《晚清西化(欧化)思潮析论》,《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13〕《曾文正公全集》,上海中华图书馆1924印,第37页。
〔14〕王辏г耍骸断骁猜ノ募罚虾9偶霭嫔纾保梗梗的臧妫冢梗薄保埃狄场�
〔15〕Archetypal Psychology:A Brief Account,By James
Hillman,Spring
Publications,Inc,Dallas,Texas,1981,pp.6~7.
〔16〕王慎之等:《清代海外竹枝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28页。
〔17〕〔18〕《养知堂书屋文集》第11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2页。
〔19〕《曾文正公奏稿》第29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21〕林则徐《拟喻英吉利国王檄》“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观历次进贡表文……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谢天恩。是以天朝柔怀绥远,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以富庶,赖有此也。况以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中国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以为生?又外国之呢绒哔叽,非得中国丝斤,不能成织。……外国所必须者,曷可胜数,而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完好,可有可无,既非中国要需,何难闭关绝市。”
〔22〕陈登原:《中国文化史》(下),世界书局1935年版,第166页。
〔23〕The Siege In Peking:China Against the World,By
W.A.P.Martin,New York:Fleming H.Revell Company,1900,p.7.
〔24〕〔25〕《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上册),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56、452~453页。
天赋人权与人赋人权
? 狄 马
吃 饭
所谓天赋人权,实际上就是人在自然状态下就已经享有的权利,所以也有人直接把它称作自然权利。相比人在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用法律固定下来的权利,它不受人间任何意志或权力的干涉,只以自然法作为它的根本准则。比如对一个人来说,吃奶就是天赋人权。因为吃奶是人类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前就有的,而且对每个人来说,又是与生俱来的权利,因而被认为是天赋人权。相对而言,喝奶粉的权利就是人赋的,而不是天赋的。因为自然在造女人的同时,只赋予了每个育龄期的妇女一对坚挺的乳房以及在产后流出乳汁的能力,而没有给每一位分娩后的妇女,同时配备一把汤勺、一个奶瓶以及一堆按“科学配方”配制好的奶粉。因而小孩喝奶粉的权利就只能被认定为是人赋的。
人赋人权当然没有什么不好——至少比人夺人权强——但人赋人权必须和天赋人权相适应。也就是说,人赋人权只能是在天赋人权基础上的合理推演,它不能和天赋人权相违背,否则,就会遭到报应。比如在文明社会里,母亲当然有保持体形的权利,但我们不能假设自然单因为女人“优美的曲线”就造出一对乳房和两个乳头来,因而保持体形的权利就只能是人赋的,而不是天赋的。当人赋的“保持体形的权利”高于天赋的“吃奶的权利”,即全人类的母亲都拒绝母乳喂养时,它的孩子就会因缺少某种抗体而失去免疫力。因为人类现在不知道,而且永远也不知道自然在母乳里究竟放了什么微量元素。
幸好,人吃奶的时间很短暂,人一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吃蔬菜和粮食。吃蔬菜和粮食当然也是天赋人权。这就是说,人最初对大地上所有自然出产的果实,享有绝对的主权。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便不分男女老幼、贵贱尊卑,只要饿了,便可以像一只树獭一样随意摘取他认为可以吃的东西,不必征求其他人的同意。“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后来随着私有权的产生,人类才有的清规戒律。
私有权是怎么产生的?是劳动产生的。是劳动增加了土地原本很低的产出,是劳动驯化了动物,使它们脱离原来的自然状态,成为人类生存的一部分。没有谁会否认经过自我垦殖、耕耘的土地,收获应当归我;没有谁会否认经过自我驱逐、杀戮的野鹿,应当归我烹煮。
自然理性告诉我们,谁使自然的东西脱离了原来的状态,谁就拥有了他劳动后增加的那部分利益。因为劳动既然是一种天赋人权,那么,劳动后所得的财物就天然地属于我自己。至少在给别人留有同样的可供开垦的土地和可供利用的牲畜情况下,事情就是如此。
那么,这种私人占有财物的情况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是劳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