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知道点世界哲学 作者:李义天袁航 >

第5章

知道点世界哲学 作者:李义天袁航-第5章

小说: 知道点世界哲学 作者:李义天袁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妒浚╩aster)还有征服者的含义,在此他是一语双关。

  他为人非常公正。“三十僭王”的头目克利提阿斯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据说有一次,克利提阿斯把苏格拉底叫去,命令他带领4个人去逮捕一个富人,要霸占他的财产。苏格拉底拒不从命,拂袖而去。他不但敢于抵制克利提阿斯的非法命令,而且公开谴责其暴行。克利提阿斯恼怒地把他叫去,警告他说:“你小心点,不要叫我们不得不再减少羊群中的一只羊。”苏格拉底对他的警告根本就不予理睬,依旧我行我素。而且据说他还曾经在自己当政的那一天宣告被诬陷的10位将军无罪。他认为服从法律是公正的基本要求,因而在他自己被误判之后,他宁愿赴死也不逃跑。

  苏格拉底生前死后都有一大批崇拜者,柏拉图和色诺芬就是杰出代表。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我们只能通过他学生的叙述了解他。但是他对西方哲学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他的门徒在他死后形成了不同的学派,除了著名的柏拉图外,还有3个比较有名的“小苏格拉底学派”:由欧几里德创立的以诡辩著称的麦加拉学派;由阿里斯提波在非洲创立的以快乐主义著称的昔勒尼派;由安提斯泰尼创立的以禁欲主义著称的犬儒学派。

  /* 13 */

  第一部分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不仅揭露了许多人的无知,而且还经常为难哪些自视甚高的人,证明他们不过只是白痴。他曾指责诗人只是发表自己的感觉。他认为优秀的政治家是精通政治,懂得怎样管理的人,而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和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他又被认为是因“自知其无知”而最有智慧的,结果被一些人怀恨在心。

  “三十僭王”的统治被推翻以后,民主派重掌政权。政治家阿尼图斯伙同诗人美勒托和煽动家吕孔控告他与克利提阿斯关系密切,反对民主政治,指责他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并用邪说毒害青年,苏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狱。然而他毫不妥协,他常把自己比作是神赐给国家的牛虻,是神让他来叮咬城邦这一头伟大高贵而动作迟缓的牲口以刺激它活跃起来的。因而他宣布自己决不放弃自己的活动,因为这是执行神的命令。他的这一态度激怒了法庭,法庭以280票对220票认定他有罪。按当时规定,处以什么惩罚,要根据原告和被告各自提出的一种刑罚来由法庭最后裁定。原告提出要判处死刑。而苏格拉底提出,按他的言行,他应该得到的是“由公家供养,住在公家的房子里”,如果一定要他认罚,他只愿意交一点点罚款。他的这种顽固的态度更加激怒了法庭,结果以超过280票的票数判处了他死刑。苏格拉底最后在辩辞中说:“雅典的公民们,分手的时刻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路更好?只有神才知道!”

  在关押期间,他的朋友们买通了狱卒并制定了详细的越狱计划,劝他逃走。但他认为,服从法律是公正的基本要求,尽管自己被误判,但他宁愿赴死也不逃跑,因为这违背了自己的信仰。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年届7旬的苏格拉底就要被处决了。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面容却镇定自若。他的一位朋友伤心地说:“看到你这样被不公正地处死,真让我受不了!”他回答道:“难道你愿意看到我被公正地处死?”之后,苏格拉底打发走妻子、家属后,仍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汁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这时,阿波罗多洛送来一件漂亮的外衣,要给他穿上,他拒绝了,说道:“什么是我自己的东西,这种东西能让我活在其中而不是死在其中吗?”然后,他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临死之前,他托付给了与他告别的朋友最后一件事,那就是他曾吃过邻人的一只公鸡,还没给钱,要他们替他偿还。说完,老人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苏格拉底死后不久,雅典人就为他们的错误选择后悔了。因为这样做等于关闭了自己精神的训练场和体操馆。于是他们处死了告苏格拉底的美勒托,并放逐了其他几个控诉者。人们还雕刻了一座铜像纪念他。

  苏格拉底之死成了一个重大的哲学学案和文化事件,后来有很多思想家都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解释。贤哲的死时时提醒我们,要对人性和民主保持警惕。

  /* 14 */

  第一部分

  自知其无知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朋友到德尔斐神庙去求问阿波罗神,神传下神谕,说苏格拉底是世上最有智慧的人。

  苏格拉底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为了验证神谕,他走访了一批著名的“智者”,结果他发现名气最大的智者恰好是最愚蠢的。

  然后,他又走访了著名的诗人,他发现诗人们不是凭借智慧,而是凭借灵感写作,而且居然对自己写的东西也一窍不通。

  他还走访了一些能工巧匠,发现他们因为手艺好,就自以为在别的方面也很精通。苏格拉底认为正是这个缺点把他们的智慧给淹没了。

  之后苏格拉底终于醒悟了:“阿波罗神之所以说我是最智慧的,不过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无知;别的人也同样是无知,但是他们连这一点都认识不到,总以为自己很智慧。仅凭这一点,阿波罗神就把我算作是最智慧的了!”换句话说,自知其无知是最大的智慧,不知其无知是最大的愚蠢。

  后来库萨的尼古拉说过“有知识的无知”,中国先秦的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知也”。老子说过“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这些话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苏格拉底式的智慧体现了思想家对人之认识的有限性的自觉,是人类理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标志。

  另外,苏格拉底的“无知”不是指对个别现象的无知,而是对理念的无知。为了达到对普遍真理的真知,苏格拉底提出了他独特的达到真知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从具体的事例出发去抽象普遍的原则,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放弃和纠正原来的错误观念并产生新观念的方法。这一方法包括四个环节。

  第一,“讥讽”。首先表示自己对某个问题一无所知,让对方说出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然后通过不断诘问揭露对方的矛盾,使对方否定原来坚持的看法,并承认对这个问题无知。

  第二,“助产术”。即帮助对方抛弃谬见,找到本来潜藏在自己意识中的真知,帮助真知的降生问世。这一方法明显受了他母亲职业的启发。

  第三,“归纳”。即从个别具体的事物中找出共同本性,通过对个别具体的思考来寻找一般普遍的规律。

  第四,“定义”。即把单一的概念归到“一般的东西中”去,获得普遍的规定性。他的这些方法对西方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 15 */

  第一部分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的事物,它们的生存和毁灭,都是神特意安排的。他举眼睛为例说:“因为眼睛是很娇嫩的,就用眼睑来保护它,好像两扇门似的,当必顺用视觉时就打开,而在睡觉时就闭上;又使睫毛长得像帘幕,免得风伤害眼睛;在眼睛上面用眉毛做一个遮檐,使头上流下的汗不会妨碍它。”在苏格拉底看来,研究自然界是渎神的,人也是没有能力研究这些问题的。

  因此,他认为哲学的目的就在于“认识你自己”,认识做人的道理,教导人们过一种有道德的幸福的生活。他本人就把精力集中在对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上。所以西赛罗曾说过,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人间。这是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转折。

  苏格拉底认为,人总是追求幸福的。而美德归根结底会给人带来好处,邪恶则总会给人带来坏处,当然这种好处和坏处都不是指外在的金钱名声之类,而是指内在的幸福。因此,没有人是会有意去为恶的。而生活中间之所以会有人作恶,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真正的美德是什么,他们对善愚昧无知。

  那么,真正的美德是什么呢?这里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有位年轻人认为,偷盗是罪恶,不偷盗就是美德。可苏格拉底反驳道,他在当兵的时候,受指挥官的命令去敌人的营地把他们的兵力部署图偷了出来,那么,这种对敌人的东西的偷盗是罪恶还是美德呢?那位年轻人又修改了自己的看法,说偷敌人的东西不是罪恶,但偷朋友的东西就是罪恶。苏格拉底又进一步反驳道,有次他的朋友遭受了天灾人祸,买了一把刀藏在枕头下面,准备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尽。而他知道这个消息后,便在傍晚时分溜进卧室把那把刀偷了出来,使得朋友免于一死。那么,这种对朋友东西的偷盗是罪恶还是美德呢?于是那个年轻人只好承认他在美德问题上是无知的。

  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德性只有一种,那就是知识;真正的邪恶也只有一种,那就是无知。古希腊人认为“勇敢”是一种美德,但苏格拉底认为,如果勇敢不是基于知识和智慧,“勇敢”到无法无天、无所畏惧,那就会变成“鲁莽”这种罪恶。因此,一种行为是善还是恶,就要看它是不是在知识的指导之下。防止作恶的只能是知识。个人有知识就是有道德,而无知识就是无道德。

  总之,苏格拉底倡导知识与美德的统一性,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又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因此他说:“金子和银子都不能使人好一些,而有智慧的人的思想却能使人富有美德。”

  /* 16 */

  第一部分

  柏拉图学园

  柏拉图(Plato)是苏格拉底的得意门生,是亚里士多德的恩师。师徒三人创造了古希腊哲学的奇葩,写就了哲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公元前427年,柏拉图出生在雅典一个大贵族家庭,父母和近亲都是名门望族,母亲据说是梭伦的后裔。他原名叫亚里士多克勒,因为额头和肩膀很宽得了个绰号“柏拉图”(就是宽阔的意思)。柏拉图自幼便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尤其在文学上造诣颇深,这使得他的哲学著作成了传世的文学作品。他很早就接触到毕达哥拉斯派与爱利亚派的哲学,据说和赫拉克利特的学生克拉底鲁有过交往,同智者们也有交流。20岁起,柏拉图求学于苏格拉底门下,成为老师的得意弟子。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处死后,柏拉图逃出雅典,流亡埃及、波斯以及南意大利等地,4年后返回雅典。

  公元前388年,柏拉图应邀去西西里岛为叙拉古王朝的国王狄奥尼修一世讲学。柏拉图因与狄奥尼修一世意见不和而悻然离去。据说在返回雅典的途中被海盗所劫,卖身为奴。幸好遇上一位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朋友花重金将其赎回。柏拉图回雅典后,他向那位朋友偿还赎金,可朋友拒收。贵族出身、对政治非常热心的柏拉图在经过老师被民主派处死、自己的政治实践失败、因政局混乱而差点变身为奴等一系列变故之后,他的理想就只剩建构一种真正的哲学了。于是,柏拉图用那笔被朋友拒收的赎金,在雅典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