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科学史(上) >

第24章

科学史(上)-第24章

小说: 科学史(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时期里,把古典书籍当做文学来欣赏的现象却达到了极点。比较高深的亚
里斯多德著作,没有一部是完整的,因此没有一部科学书籍落到当时学者手
中,来打扰他们偏重于文学的观点;这些学者所以留心典籍,本来只是一种
治学的别径,或者只是为了更便于了解圣经的语言和神父的著作。虽然亚里
斯多德的著作,经过各家注释未尝没有间接的影响,但当时流行的神学态度
仍然是柏拉图派或新柏拉图与奥古斯丁派的态度,是唯心主义的和神秘的,
而不是理性的和哲学的。

但在十三世纪时,人们的观点就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这与当时随着
托钵僧的出现而产生的人道运动是同时发生的,而且或许还是有关联的。为
了满足人们追求世俗知识的不断增长的要求,希腊书籍翻译成拉丁语,起初
是从阿拉伯语转译,后来直接由希腊语译出。全部情况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清
楚,因为我们对于阿拉伯科学文献——即使是现存的那一部分科学文献——
的知识还是很片段的,要正确地指出什么是阿拉伯人增加到希腊科学上去
的,还不可能。

由阿拉伯语到拉丁语的翻译工作,在西班牙最是活跃。这里自1125 至
1280 年有一系列的翻译家针对许多题目孜孜不倦地工作着。“由于他们的工
作,我们才得到亚里靳多德、托勒密、欧几里得和希腊医学家阿维森纳与阿
维罗伊以及阿拉伯天文学家与数学家的著作,还有一大堆占星术书籍,显然
还有不少的炼金术的书籍。”①。。 

在重要性上次于西班牙的是意大利南部与西西里。在这些地方,有不少
著作从阿拉伯语和希腊语翻译过来,这是因为这些地方与君士坦丁堡有外交
和商务的关系,而且居住有一些阿拉伯人和希腊人的缘故。从这个来源得到
了一些医学书籍,一本地理著作与地图以及托勒密的《光学》。亚里斯多德
的《动物学》、《形而上学》与《物理学》及1200 年以后在西方出现的许多
次要书籍,其来原则属于许多散居各处的或不知名的译者。

那时科学文献的通用语言是阿拉伯语,从阿拉伯语译出的书籍,即使作
者是希腊人,也见重于当时。当时,说阿拉伯话的民族以及杂居其间的犹太
人对于科学感到真正的兴趣,中世纪欧洲正是由于同伊斯兰教国家接触,才
从早期的观点过被到一个比较富于理性主义的心理习惯。

最大的变化是在重新发现亚里斯多德著作的时候发生的。1200 至1225

年间,亚里斯多德的全集被发现了,并且翻译成拉丁语;与其他希腊著作一

样,起先是从阿拉伯语译出,后来才直接由希腊语译出。在后一翻译工作中,

最出色的一个学者是格罗塞特(Robert Grosseteste)。他是牛津的校长,

林肯区的主教,著有讨论彗星与其成因的论文。他邀请希腊人到英国来,并

输入希腊书籍,而他的门徒、方济各会修上罗吉尔·培根则写了一部希腊语

法。他们的目的不在于文学,而在于神学与哲学,他们想要把圣经和亚里斯

多德原著语言的锁钥打开。

这些新知识不久便对当时的争论发生了影响。唯实论仍然存在,但不如
从前彻底了,而且稍微离开了柏拉图主义。人们认识到,经过亚里斯多德修
改后的唯实论,可以用心理学的术语来加以表述,使其接近于唯名论。但在
比较大的问题上,亚里斯多德却为中世纪思想界展开一个新的思想世界。他
的一般观点不但更加富于理性,而且更科学,与历来充当古代哲学的主要代

① 
C。 H。Haskins, in Isis; No。 23,1925,P。 478。 

表的新柏拉图主义大有差别。他的知识领域,无论在哲学方面或自然科学方
面,都比当时所知道的宽广得多。要吸收这些新材料并且使其合于中世纪的
基督教思想,是一件很不容易的工作,而且在从事这个工作时也不能没有疑
惧。人们已经深信教会作为天启的接受者与解释者,在学术上是至高无上的,
而代表世俗学问的神秘的新柏拉图主义则是与天启相符合的。因此,要接受
新发现的亚里斯多德的著作以及这些著作里包含的科学的或准科学的知识,
并且把这些知识与基督教教义调和起来,在学术上需要真正大胆的努力;在
最初研究亚里斯多德的时候一时发生惊慌,是不足怪的。起初,亚里斯多德
的著作,是经过阿拉伯的途径传到西方的。在这个途径中,他的哲学和阿维
罗伊派的倾向混合起来,结果成了神秘的异端。1209 年巴黎的大主教管区会
议禁止亚里斯多德的著作,后来,又再一次加以禁止。但是,1225 年,巴黎
大学就正式把亚里斯多德的著作列到必读书籍的目录里去。

在这个时期里解释亚里斯多德的最主要的学者是多明我会修士科隆的大
阿尔伯特(Albertus Magnus of Cologne ,1206—1280 年)。他也是
中世纪里最富有科学思想的一人。他把亚里斯多德、阿拉伯和犹太诸要素组
成一个整体,其中包括了当时的天文学、地理学、植物学、动物学与医学各
种知识。在这一工作中,阿尔伯特本人与其同时代的植物学家鲁菲纳斯
(Rufinus)等人作出了肯定的贡献①。

当时流行的思想倾向可以从阿尔伯特教授亚里斯多德的胚胎学以后发生
的情况看出来。亚里斯多德认为一个生物的成胎,母体给它以质,父体给它
以形。中世纪的心理注重事物的价值,因而85 断定男质特别贵重,后来竟形
成一种神学的胚胎学,于是灵魂何时进入胎里,就成了具有头等重要性的问
题。

阿尔伯特的工作,一方面表现出他同他的同时代的青年人牛津的方济各
会修士们、格罗塞特斯与培根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直接引导他的有名
的门徒圣托马斯·阿奎那形成更有系统的哲学。虽然阿奎那的头脑不象阿尔
伯特那样富于科学精神,可是在哲学史及科学起源方面他却十分重要。他继
承阿尔伯特的工作,把当时知识的宝藏,不管是神圣的还是世俗的,加以理
性的解释,因而激起人们对于知识的兴趣,并使人们感觉宇宙似乎是可以理
解的。

阿尔伯特与阿奎那共同促成了一场思想革命,特别是宗教思想的革命。
从柏拉图经过新柏拉图主义到奥古斯丁,人们一向认为人是思想着的灵魂与
活着的肉体的混合物,其中两者各自形成一个完整的实体。上帝在每个灵魂
里植上一些天赋的观念,其中便有神的观念。这种体系很容易同个人灵魂不
死,人们可以直接认识上帝等基督教教义调和起来。

但是,亚里斯多德对于人和认识的问题,提出一种完全不同的理论。内
体或灵魂单独都不能是一个完整的实体,人只能看做是两者的复合体。观念
也不是天赋的,而是按照几个不证自明的原则(如因果原则),根据感官材
料建立起来的。对于上帝的认识,不是天赋的,必须通过理性的与辛苦的推
理方能达到。亚里斯多德的体系,虽然在解释宗教问题的时候有种种困难,
可是对于外部世界却作出了比较好的解释,因此阿尔伯特与阿奎那接受了
它,托马斯更是勇敢地和巧妙地起来把它与基督教教义加以调和。

① 
E。 Michael, Geschichte d。 deutschen Volkes vom l3 Fahrh.; vol。v。 part Ⅲ; 1903,445 et seq。 

不过,亚里斯多德的哲学,虽然同柏拉图的哲学比起来要合乎科学一些,
可是与文艺复兴时代的新知识仍然是抵触的,因此当他的著作被人接受、成
为权威的时候,它们就在许多年代中阻挡了科学思想从神学桎梏下解放出
来,因为学院的世俗学术和罗马教会双方所以都对现代科学的初期发展抱着
突出的仇视态度,主要是由于圣托马斯的亚里斯多德主义的缘故。

托马斯·阿奎那

托马斯是阿奎农(Aquintum)伯爵的儿子,1225 年左右生于意大利南部。
十八岁时他加入多明我会为修士。他在科隆从阿尔伯特求学,在巴黎和罗马
教过书,辛劳一生,死于1274 年,只活了四十九岁。

他的两大著作:《神学大会》(Summa Theologiae)与《箴俗哲学大全》
(Summa Philosophica contra Gentiles)。。 是为了向无知者阐明基督教知
识而写的。他认为知识有两个来源:一是基督教信仰的神秘,由圣经、神父
及教会的传说传递下来,一是人类理性所推出的真理——这不是个人的难免
有误的理性,而是自然真理的泉源,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就是它的主要的解
说者。决不能把这两个源头对立起来,因为它们都从一个源头——神——那
里出来。因此哲学与神学必然是可以相容的,一部《神学大全》应该包括一
切知识;就连神的存在也可以用推理来加以证明。但是在这里,托马斯·阿
奎那就和他的前人分手了。伊里吉纳和安瑟伦在比较神秘的新柏拉图主义的
影响下,要想证明三位一体及化身等最高的神秘。但托马斯在亚里斯多德与
其阿拉伯注释家的影响下,认为这些神秘不能用理性去证明,虽然它们可用
理性去检察和领悟。因而这些教义从此脱离哲学的神学的领域,而转入信仰
范围之内去了。

在他的一切工作中,阿奎那的兴趣都属于理智方面。任何由神创造而具
有理性的人,其完全的幸福都在于运用其智慧来默念神。信仰与启示乃是对
真理的命题与表述的信念。如果我们以为经院哲学及后来由它产生的正统的
罗马神学反对成轻视人的理性,那就完全错了。那是早期的态度,例如安瑟
伦就害怕当代唯名论者使用他们的理性。但后期的经院派并不贬低理性。相
反地,他们认为人的理性原是为了解和检验神与自然而形成的。他们自称要
对整个存在的体系给予理性的说明,只不过在我们看来他们的前提有问题罢
了。

阿奎那的体系是按照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学与科学建立起来的。他的逻辑
学,通过它的纲要早已为人熟习。在人们对知识尝试进行理性的综合的时候,
他的逻辑学的影响就更深远了。在三段论法基础上,逻辑学可以根据公认的
前提,提供严格的证明。这方法自然使人们觉得知识的来源,一方面是直觉
的公理,另一方面是权威,即天主教会的权威。这个方法很不适于引导人们
或指导人们用实验方法去研究自然。

阿奎那还从亚里斯多德和当时的基督教义那里接受了一种假设,说人是
万物的中心与目的,世界可以按照人的感觉和人的心理来描绘。这一切都是
亚里斯多德的物理学使然,因为物理学是他的科学中最弱的一门学科。德谟
屯利特早在现代物理学的见解形成之前就惊人地预言说:“按照通常说法,
有甜有苦,有热有冷。按照通常说法,有色彩。其实,只有原子与虚空。”
这一理论是与现代客观物理学相符合的。它要透过浅薄的感觉,发现与人无


关的自然界的法则。但是,我们知道,亚里斯多德却摒弃了这一切,拒绝了
原子的概念。在他看来,物体并不象德谟克利特所说的那样,是许多原子的
集合体,或者象我们所了解的那样,是有质量、惯性及其他物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