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

第4章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第4章

小说: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复辟王朝后期,教育领域中的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力量逐渐加强。 

    1828年初,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华特门尼斯尔被任命为公共教育部部 

    长,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恢复招生。1882年6月,查理十世被迫发布敕令, 

    禁止耶稣会的教士从事教育活动。 

         总之,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教育的发展遇到了严重阻碍,甚至连当 

    时的教育部长都承认:“行将倒塌的校舍,饥饿的教师,书本缺乏—— 

    就是法国国民学校一幅悲惨的现状图。”① 



         (2)七月王朝时期 (1830—1848年)的教育 

         1830年7月,巴黎人民举行起义,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建立了 

    以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普为国王的七月王朝。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 

    七月王朝时期,初等教育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较快地发展起来。 

         1831年,法国政府派库森到普鲁士学习当时被称为全欧最优秀的教 

    育制度。他回国后撰写了《普鲁士教育报告》,介绍了普鲁士教育制度、 

    教育政策、地区和家长的教育责任、课程及教学方法等,提出在法国制 

    定初等教育法律的必要性。 

         1832年基佐担任法国教育部长,1833年通过了著名的基佐法案。法 

    案规定,每一乡镇设初等小学1所,每6000人以上的城镇设高等小学1 



① 转引自曹孚编写的《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年版,第215 页。 


… Page 12…

所,每一省设1所师范学校。教师经过国家考试合格取得能力证书者, 

方可任教;废除1830年以前教会颁发教师资格证书和教士担任教师的特 

权。国家保证教师获得最低限度的薪俸。师范学校由1833年的33所, 

发展到1838年的76所;到1848年,法国小学校增加一半,学生人数增 

加80%。这一时期小学的办学条件还是很差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极 

为困难,体罚学生的现象在学校极为普遍,也没有提出免费普及义务教 

育的问题。 

     七月王朝时期,中等教育几乎停滞不前,学生人数没有明显增长, 

毕业生也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在教学改革方面,大学更表现出惊人的 

保守,许多人仍坚持古典主义传统。但科学和工业的发展都要求革新教 

学内容,两度担任教育部长的萨尔旺迪提出了某些教学改革的主张。他 

强调了科学与数学的教学,主张削减希腊文的学习,增加英语和德语的 

教学。他的改革主张没有取得实际效果。七月王朝时期还强化了考试制 

度,形成了考试大纲,把学生引向了集中精力应付考试的方向。 

     在七月王朝时期,关于学校的控制权问题仍然是教育领域中争论和 

斗争的中心问题之一。教权主义者坚持“教育自由论”,认为指导与监 

督教育是教会的神圣权利。帝国大学评议会的成员虽不完全否定学校里 

的宗教教育,但却认定国家负有培养公民的责任,只有国家管理教育才 

能保证民族的团结。1836—1847年,一项关于教会可以自由设立学校的 

法律草案在国民议会中反复辩论,终未通过。 



     (3)第二共和国时期 (1848—1852年)的教育 

     1848年2月,法国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七月王朝,宣布恢复 

共和制,法国进入第二共和国时期。还在1848年革命期间,教育部长卡 

诺就提出了一个国民教育改革法案,规定对 14岁以下男女儿童实施普 

及、强迫和免费的初等义务教育,免费供给学生书籍和膳食;广泛开设 

图书馆;扩充小学课程范围,删去神学的教学内容。但是这个法案未能 

付诸实施,并且国民教育方面的反动势力日益抬头,教师的处境日益恶 

化。1850年颁布的“取缔学校教师法”规定,学校教师可以由省长任意 

免职或给以纪律处分。不久又把国民教育事业全部交给了僧侣和耶稣会 

教徒,并加强了政府对学校的监督。 

     卡诺担任教育部长时,还仿照巴黎理工学校的范例拟定了建立公共 

行政学校的计划。这个学校于1848年7月开学,1849年8月被秩序党人 

控制的立法议会所关闭。卡诺的教育活动虽然没有取得实际效果,但他 

的进步方向获得了群众的拥护。 

     1848年以后,法国教育事业一度陷入黑暗之中。起义失败后不久, 

有800余名进步教授被逐出高等学校。1850年通过的法卢法案又把教育 

界的要职拱手交给主教及教会人员。法案规定,各大学区改为分属各省, 

其总长也不一定来自教育界;法案还提出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教 

育部长通过总督学对全国教育进行管理。法案正式宣布终止国家对教育 

的垄断,承认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具有同等地位。法案还规定,一切初 

等学校都应定期接受天主教神甫或新教牧师的监督,以保证宗教教育, 

法卢法案完全否定了卡诺改革法案。 


… Page 13…

     (4)第二帝国时期 (1852—1870年)的教育 

     1852年路易·波拿巴称帝,法国进入第二帝国时期。拿破仑三世为 

了维护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巩固个人的权力,实行军事独裁,并把天主 

教会作为控制人民的精神工具。这一时期的法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 

得到一定的发展。政府和教会对学校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初等学校全部 

为教会所掌握,小学课程以神学为主,在整个教育工作中都贯穿着宗教 

思想和君主制度精神。 

     由于法卢法案的推行,私立男子小学到1863年增加3倍, 私立女 

子小学发展到14500所,而公立女子小学只有6500所。在许多公立学校 

中也有许多教会人士占据教师席位。小学教师的生活待遇没有保障。 

     第二帝国时期,教会的私立学校猛增,到1854年,教会中学的学生 

数已达2万以上,到1865年,其人数已占学生总数的24%。这说明宗教 

影响在中等教育领域的加强。 

     为了适应工商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中等教育结构也进行了几次改 

革。首先恢复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的名称,学制定为7年,分为初级班 

和高级班,高级班实行文实分科,文科班注重古典语文,实科班增开现 

代外语、自然科学等。1864年取消中学的分科,开办实科性的中学,学 

制6年,为工商业培养专业人员。 

     这个时期,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作为技术教育组织的学徒制早已 

崩溃,兴起了各种工业学校。  1852年东部铁道公司开设了徒弟学校; 

1864年还为女工创办了工业学校。这些学校要求学生在实习工厂进行生 

产工程技术学习。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特别是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 

运动的发展,统治阶级对普及初等教育和女子教育开始有所重视。1865 

年3月,迪律伊又向立法团提出关于实施免费初等义务教育的建议,但 

未形成法案。不过在自己的任期内增加了一些城市的初等教育经费,增 

加了享受免费初等教育的学生人数。初等教育增加了法国历史、地理等 

教学内容。这一时期初等师范学校的工作也有所改善。1867年迪律伊又 

向立法团提出了加强女子初等教育的建议,并得到了帝国大学的支持, 

组织了有关团体来推进他的计划,取得了一些实效。 



     (5)巴黎公社时期(1871年3月—5月)的教育改革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 

以梯也尔为首的法国资产阶级政府,成立了巴黎公社,建立了人类历史 

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巴黎公社虽然只存在72天,却采取了许 

多政治经济改革措施,使劳动人民获得了解放。教育改革是巴黎公社伟 

大创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 

     ①成立教育委员会。3月18日以后,教育改革问题很快被提出。巴 

黎的许多区和教育群众组织都纷纷发表宣言,提出对教育的要求和建 

议。3月29日,公社成立了相当于政府部一级的教育委员会。教育委员 

会的主要职责是“着手改革教育”,“起草免费普及的全部世俗教育的 

法令草案”。4月20日,教育委员会进行机构调整,由公社委员瓦扬主 

持工作。为了尽快在巴黎各区举办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尽快把宗教教 

育改造成世俗教育,决定成立教育组织委员会。另外,还成立了妇女教 


… Page 14…

育委员会,以示对妇女教育的重视。 

     爱德华·瓦扬被认为是领导教育委员会工作的最佳人选。他受过良 

好教育,曾获医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又是一位工程师,是第一国际 

会员,熟悉“德国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有过直接联系。瓦扬在公 

社的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向对全面教育和职业教育有研究 

的人呼吁,要求他们向教育委员会提出改革建议,以便集思广益,制定 

出好的教育改革方案,制定各区统一的教育制度。 

     ②实行学校与教会分离。教育世俗化是公社教育改革的一项具有重 

大历史意义的革命措施。4月3日巴黎公社颁布了政教分离的法令。根据 

政教分离的法令,公社多次研究了如何使教育摆脱宗教束缚的问题。4 

月28日,瓦扬签署文件,要求各区将实现教育世俗化作为一项紧急任务, 

并责成教育委员会具体负责这一工作。5月11日,瓦扬又颁布了一道要 

求革除一切宗教象征、神象、教义及在学校实行祷告的命令。 

     根据公社的命令,各区政府广泛宣传以世俗教育全面取代宗教教育 

的方针政策,并从学校中清除教会人士,挑选世俗教师管理学校,并清 

除学校中的一切宗教教育措施与活动,如圣母像、十字架、宗教图案和 

宗教课、祈祷等,加强了科学知识和道德品质教育。 

     学校与教会分离,实行教育世俗化,是一场激烈的斗争。公社的命 

令到处遇到反抗,一些教会僧侣对公社命令置若罔闻,拒不离开学校。 

     ③实施普及义务教育。巴黎公社将实施普及的免费义务教育作为重 

要任务。公社及各区的教育文件都强调教育的普及性和义务性这一要 

求。第二区的呼吁书指出:“世俗的、免费的和义务的教育,这是革命 

应集中力量促使实现的纲领”。 《巴黎公社社员告劳动农民书》说,要 

让农民的儿子和财主的儿子受同样的教育,而且是免费的教育。第十区 

政府在《通知》中指出:“凡6岁到15岁的儿童,不分民族和宗教信仰, 

只要持有区政府的证件,即可报名入学”。由瓦扬签署的《关于设立普 

通教育职业学校告各区政府书》指出,教育改革将“保证每个人得到社 

会平等的真正基础,即每个人都有权享受的全面教育,使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