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

第14章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第14章

小说: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课时。这些科目只由2名教师承担。县立学校教师的工资由国家提供, 

其他费用由地方负担。 



     (3)文科中学 (省立学校) 

     文科中学设在各省会城市,修业4年,目的是为学生升大学作准备; 

对那些“希望成为一个品质高尚的人”授以必须的科学知识。开设的课 

程有:拉丁语、德语、法语、地理、历史、普通统计学和俄国统计、哲 

学初级教程(形而上学、逻辑学、道德箴言)、文艺初级教程(语文学、 

诗歌理论、美学)、数学 (代数、几何、三角)、物理学、自然(矿物 

学、植物学、动物学)、商业理论、工艺学和图画等20门课程。强调课 

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校要备有实验室、各种教具设备。每周开课30 

节,学校教师定额8名,另有1名专职图画教师。县立学校的资金由国 

家提供,免费招收各种身份的学生入学。 



     (4)大学 


… Page 44…

     大学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最高一级,招收具有中学文化知识水平的人 

入学。大学的目的是培养担负国家各种职务的官吏和教师,招生没有社 

会地位的限制。大学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大学校务会议,下设大学董事会 

和学校委员会。每所大学不仅有一定的自治权,如结社、出版、集会的 

自由和自行选举校长、系主任、教授等的权利(选举结果要经教育部批 

准),而且有管理本学区内各级普通学校的行政权。 

     俄国教育在领导体制上采取了法国的学区制,全国分为莫斯科、彼 

得堡、卡赞、哈尔科夫、维里诺和德尔伯6个学区,上下级学校是一种 

隶属关系,上级学校领导下级学校。 

     俄国19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进步性,这时建立的教育制度 

已带有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某些特征,它规定了各级学校的相互衔接 

性,没有限制居民受教育的权利,大学享有某些自治权,教学计划中扩 

大了实科知识的范围等。但是这个教育制度实质上还是为封建贵族服务 

的。为贵族和官吏子弟设立的中学,经费完全由国家负担,条件非常优 

越,学生毕业后可升入大学;而为一般居民开设的县立学校,特别是教 

区学校,经费完全由居民负担,学习期限短,教学科目多,学生毕业后, 

无法进入中学,政府甚至公开声明不得招收农民子弟入中学。 

     从1805年起,特别是1812年俄国反拿破仑战争取得胜利后,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 (1801—1825年在位)加强了封建农奴制统治,效仿“神 

圣同盟”各国的做法,把宗教事务与教育的管理机构统一起来,成立“宗 

教事务与国民教育部”,加强了东正教会对学校的控制,突出了教育的 

等级性,禁止进步思想的传播。镇压了1825年12月党人起义后,其倒 

行逆施更加变本加厉,沙皇政府日益背弃1804年改革提出的各项带有民 

主性质的原则,削弱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加强宗教教育的内容。特别 

是1828年颁布的《大学所属各级学校章程》,明确规定各级学校为某一 

特定等级服务,如教区学校只招收“最低等级的”子女,毕业生不能升 

入县立中学;县立学校只招收商人、手工业者、小有产者及平民子女, 

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1828年规程还允许体罚学生,并对各级学校规定 

了一套严密的监视制度。1835年沙皇政府又颁布了新的大学章程,大学 

中的自治权几乎全部被取消,根本改变了1804年教育改革的进步性质, 

并确立了双轨的学校制度,民主和注重实际的中学正式改变为特权阶级 

的、古典主义的中学,中等和高等教育系统成了贵族等上层阶级子弟独 

享的学校。 



             2。19世纪中期公共教育运动与学校教育改革 



     (1)公共教育运动 

     19世纪中期的公共教育运动是在19世纪中叶革命形势高涨、沙皇政 

府酝酿进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的条件下兴起的。当时围绕农奴制 

的废存问题,俄国出现了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在内的广泛的社会 

运动。社会舆论表现出人们对于改变俄国教育落后状况的迫切要求。 

     教育改革是当时社会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民主主义者和 

其他进步思想家就教育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批判了俄国教育制度的 

封建等级性和不民主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求尊重儿童人格,发展公民教 


… Page 45…

育和女子教育,实现普遍教育;要求建立广泛的国民学校网络和实行高 

等学校自治。许多教育刊物和教育研究团体纷纷诞生,例如《教育杂志》、 

 《俄国教育公报》、《教师》等刊物的创刊;彼得堡、莫斯科和其他一 

些城市组织了教育讨论会,在彼得堡成立了教育学会。 

     从1859年起,在彼得堡、基辅、莫斯科和喀山等地开始出现为成人 

学习文化而组织的星期日学校。一些地方自治机构试图设立小学。著名 

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就在自己的故乡亚斯那亚·波良那,为农民子弟 

办了一所学校,还帮邻村筹办了几所学校。 

     讨论教育的文章不仅发表在教育杂志上,而且发表在文学艺术或政 

治性刊物上。著名外科医学家尼·伊·皮洛戈夫所写的《人生问题》, 

就是在《海洋集》(1856年)上发表的,这充分说明公共教育运动声势 

之大。一般认为《人生问题》是公共教育运动中来自俄国公众的第一篇 

重要教育论文。这篇文章抨击了尼古拉一世政府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制 

度,提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和公民,而不是培养农奴 

主、官吏、商人、士兵和奴隶。他认为普通教育应当成为专业教育的基 

础。这与沙皇政府的等级教育制度显然是对立的。这篇文章涉及的问题 

切中时弊,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评论,对于推动社会舆论重视公共教育 

运动和教育改革起了重要作用。60年代公共教育运动中发表的教育论 

文,大多数是分析和议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而乌申斯基则详细地 

论述了普及初等教育的必要性。 

     19世纪中期的公共教育运动的基本方向是进步的,对俄国19世纪 

60年代的学制改革,以及后来俄国教育思想的发展都起了很大作用。 



     (2)学校教育改革 

     在强大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教育运动的压力下,沙皇政府不得不对国 

民教育制度进行某些改革。1860年颁布了《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 

1863年颁布了《大学章程》,1864年颁布了《初等国民学校章程》、《文 

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等。 

     初等教育是60年代学制改革的重点。根据国务会议批准的《初等国 

民学校章程》,初等学校被宣布为无等级学校,可招收各个阶层居民的 

子弟,不受等级和宗教信仰的限制;授权各地方自治机关,社会团体和 

私人开办学校;并且允许女子担任教学工作;还建立了领导学校的县教 

育委员会和省教育委员会。传播宗教观念仍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 

并且给教士以担任教学工作的优先权。 

      《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也宣布文科中学是无等级的学 

校,招收各阶层的子弟入学。这使中等教育机构从封建的等级学校向资 

产阶级学校前进了一步。 

     中学除文科中学外,还增设了实科中学,废止了对学生的体罚,扩 

大了校务会议的职权。但是,根据文科中学章程的规定,只有讲授两种 

古代语文的古典中学的毕业生才有权利升入大学,实科中学的毕业生最 

多只能进入高等专门学校。中小城市可开设4年制的不完全中学,相当 

于正规中学的前4年。由于希腊语教师的缺乏,约有2/3的古典中学的 

古典语教学中只教拉丁语,被称为半古典中学。中学教师会议和权限得 

到了扩大,会议可决定教学和教育方面的各种重要问题,校长无权直接 


… Page 46…

予以更改。 

     上述章程颁布后,对教育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到1871年,中学 

增加了27所,总数达123所,学生39650人。总的看学校事业尚有发展, 

但实科中学数量少,地位低,且劳动者家庭的子女仍难以入学。 

     俄国的女子中等教育,以斯莫尔尼女子中学的创办为发端。它建于 

1764年,是第一所贵族女子中学,修业12年。次年又在此设1所招收非 

贵族出身子女的中学。两校修业内容和年限基本相同。以后又有一些省 

城也设立这种女子中学。 

     1860年《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又规定:设立无等级的女子学 

校,分为3年制和6年制两种,目的是“对未来家庭中的妻子和母亲给 

予宗教的、道德的知识的教养”。  1864年,有6年制女子中学29所, 

3年制女子中学91所,学生总数是9000人左右。1870年颁布的《女子 

中学章程》正式确定女子中学为7年制,并附设一个第八年级的师范班。 

女子预备中学为4年制。政府不负责女子中学的经费,只给少数女中以 

财政补助。女子中学是在社会支持下得到较快发展的。 

     在高等教育方面,1863年6月18日通过的大学章程使高等学校又获 

得了某些自治权:校务会议有权选举正、副校长,任期4年;由系务会 

议选举系主任;教授按竞选的方式选出;给予教研室以较多的机会进行 

学术研究活动。 

     19世纪60年代的学校教育改革,一方面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 

质,另一方面又带有深刻的保守烙印。因为19世纪中期俄国废除农奴制 

度的改革是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后沙皇专制制度依然存在,贵族利益 

依然受到保护。正如赫尔岑批评1863年大学章程所指出的,“政府做事, 

象罪孽深重的耶路撒冷的朝参圣地者,前进三步,又后退两步,但毕竟 

剩下了一步”。这是对这次改革深刻而形象的评价。尽管60年代的章程 

还带有一些保守特征,但在整个沙皇统治时期已是最好的法令了。通过 

这些章程的实施,俄国各级学校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章程通 

过后的最初10年里,地方自治局大约开办了1万所地方学校。有些地方 

自治局还在自己开办的师范学校里组织了国民教师的培训工作,举行教 

师代表会议,举办教师讲习班,建立学校图书馆等。还有些地方自治局 

组织力量为教师编写了教学法参考书。 



                         3。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 



     (1)生平 

     康·德·乌申斯基 (1823—1870年),生于车尔尼柯夫省土拉城一 

个贵族官吏家庭,东正教教徒。在文科中学受完中等教育后,于1840年 

8月进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习。1844年6月获硕士学位,作为毕业生 

中“操行极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