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的传统。许多院校还非常重视农业科学教育,这是很宝贵的经验。
2。南北战争以后的美国教育
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战后美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使美国由农业国变为发达的工业
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也迅速发展起来,最终形成了具有美国特点的教
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美国在教育上一直实行地方分权制,没有形成国家统一的领导权
限。在殖民地时代,教育行政领导权属于各殖民地地方当局(即独立后
的州),在州政府的领导和监督下,成立州教育委员会,作为一个州的
教育决策机关,依据州教育法来确定本州的教育政策,监督本州的教育
实施。1812年,纽约州开始设置“州教育督察长”,为一州的主要学校
教育专员,负责监督并全面领导公、私立学校的教育。
在州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分设学区,作为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学
区划分有一个发展过程。最早实行的是乡学区制,6户以上的乡村就可以
组成一个学区,选出3人为学区董事,负责管理学校、聘任教师、选用
① 转引自滕大春主编的《外国近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年版,第339 页。
… Page 34…
教材、征收教育税金和议定学校规则等,还要召集家长商讨重要问题。
乡学区范围过小,人力财力都遇到许多困难。1853年,从马萨诸塞州开
始采用镇学区制,以后又发展为县制学区,设县教育委员会和县教育局
长,负责整个学区的教育行政、经费及学校教育的领导和监督。它是仅
次于州的教育行政单位。由于10万以上人口的工业城市不断增加,1870
年以后又产生了市制学区,直接受州教育行政机关统辖。
南北战争以前,美国根本没有中央一级的教育领导机构,宪法明确
规定联邦政府无权干涉各州教育。战争后有人提出设立中央教育部的议
案,被否决。后来设立了教育总署,附属于内政部,1870年改称教育局。
这一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对各州并无实际的行政领导权,它主要是一个教
育情报咨询机构。美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凡本宪法未授予合众
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或人民保留。”由此引伸出美国教
育是属于州的权力。这也是美国教育实行州分权制的法律依据。美国宪
法不规定教育问题,中央不对全国教育实行领导,这在世界各国都是少
见的。美国在教育领导上一直实行地方分权的形式,在全世界也是最典
型的。
①义务就学法。南北战争以前,只有马萨诸塞(1852年)和纽约(1853
年)两州颁布了义务就学法。1865年以后,各州都陆续制定义务就学法,
实施普及义务教育。
义务就学法是各州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的教育法规,学期年限、实
施方法也不尽相同。各州的义务教育一般截止到入中学以前,义务教育
年限不完全相同,多数为8年。义务就学法的实施是非常艰难的。尽管
如此,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7—15岁儿童的75%已经上学。这
一时期,美国教育家哈里士(1835—1909年)提出了建立统一的教育系
统的主张,即从小学一年级直到学院,这对在美国形成“教育阶梯”是
极大的推动。小学则是这个“教育阶梯”的第一层。到1900年,8年制
的分级学校是美国小学的基本类型。
②公立中学合法地位的确定。美国“中学”是在19世纪20年代出
现的,到60年代,全国共有中学300所。把中学纳入公立教育的行列非
常艰难。在南北战争后的最初几年,扩充公立中学遭到纳税人和宗教集
团的强烈反对。70年代关于公立中学引起许多诉讼。1874年的卡拉马祖
案影响面很广,最后,裁决肯定了教育委员会征税办公立中学的合法权
利,确定了中学在公立教育系统中的法律地位,地方教育委员会获得了
按需开办中学的自由。州立法机关也通过法律允许地方教育委员会办中
学,要求人口稠密的地区一定办中学,并给这样做的学区以帮助。1873
年缅因州通过了中学法,1875年威斯康星州制定了类似的法律,并拨款
援助中学。中学原为3年制,后来改为4年制,与小学相衔接构成了“8
—4制”,成为美国“教育阶梯”的中间阶梯。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受到
西欧学前教育的影响,也开始重视托儿所和幼儿园教育,一些教育研究
机构加强了对幼儿心智发展的研究。1860年,美国妇女伊丽莎白·皮波
迪在波士顿开办一所使用英语的幼儿园,一般认为它是美国第一所幼儿
园。1873年,圣路易斯州首次把幼儿园教育作为公立学校教育系统的一
个组成部分,成为美国公立幼儿园教育的开始。此后各州纷纷效仿。幼
儿教育构成了美国教育的第一阶梯。
… Page 35…
(2)高等教育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向纵深发展的趋势,修业年限
增加,教育质量提高,许多高校兴办研究生院,大学开始兴起。这一时
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追求实用原则,从工商业发展的需
要出发,广泛兴办农工学院;二是注重学术水平的提高,努力发展专重
学术研究的大学。
①农工学院的突起。美国国会于1862年和1890年两度通过议员毛
雷尔提出的教育议案,旨在资助开办农工学院 (亦称赠地学院)。法案
规定:由联邦政府按各州参加国会议员名额的多寡拨给土地,举办农工
学院。各州每有国会议员1人,联邦政府拨给公共土地3万英亩,并将
出卖这些土地的收益作为开办农工学院的基金。议案经总统批准,成为
法律。
农工学院一般修业4年,培养工农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在内战
期间就有一批农工学院诞生,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就在这时建立。按照
议案规定,利用联邦政府拨地独立设置农工学院的有28个州;宾夕法尼
亚、密执安和马里兰等州则把联邦所拨土地转给已设置的农业学校;伊
利诺斯州则成立工业大学;有15个州在州立大学内增设农工学院。到 19
世纪末,全国农工学院发展到69所,有的农工学院后来发展成为美国的
一流大学。
农工学院开设工业、农业等专业科目,注重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在
寒暑假参加农业生产,为农民举办讲习班。另外,富有实用价值的家政
专业也受到重视。农工学院的毕业生受到各生产部门的普遍欢迎。
1890年,国会再次通过毛雷尔法案,规定联邦第一年补助各学院
15000元,以后逐年增加1000元,直到每年补助25000元为止。法案还
规定南部17州需革除歧视黑人的积习,否则须另为黑人设置水平相同的
农工学院,不然就中止补助。这一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工学院的发展。
农工学院的发展也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有的州将拨地廉价出售,
没有利用拨地去建立农工学院。按各州议员多少拨地,进一步加大了各
州之间的贫富差距。另外,专为黑人设立学院,人力财力都有困难。新
学院标榜面向工农,本应免费或廉价,事实上学费不断增多,家长难于
负担。教师缺乏实际专业知识,也是办学中的大问题。这种情况到19世
纪末大有改变。农工学院的开办和发展在美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和课程设
置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促使美国高等教育与欧洲高等教育传统分
离,从而形成美国特色。
②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创立。1876年,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创立。它是受德国启发和适应美国学术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新学府,它
代表着面向学术建设的高等学校的成长方向。它的诞生开创了美国高等
教育的新局面。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首任校长是吉尔曼。他毕业于耶鲁大学,
在哈佛大学读过研究生,考察过欧洲诸国教育,担任过加利福尼亚州立
大学校长,1875年被聘为新开设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校长。他上任
前专程到德国考察,学习他们创校和管理学校的经验。吉尔曼标榜人才
主义,认为无高明学者不会办成高水平的学府,曾从德国邀请著名教授6
… Page 36…
人。他还标榜培养天才。这所大学的确人才荟萃,许多人后来成为著名
的学者和政治家。1926年的一项调查披露,在1000名美国杰出的科学家
中有243人毕业于该校。美国总统威尔逊和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都曾在
该校就读研究生。吉尔曼任校长25年,苦心经营,使约翰斯·霍普金斯
大学在美国高等院校行列中后来居上。
由于权威学者济济,霍普金斯大学设置了许多授予学位的科系,引
进了许多水平高深的新科目,自然科学倍受崇尚,古典学科和社会学科
也得到了相应发展,并建立了选修制。它开设的课程不重复其他学院已
有的东西,而是适应美国在专门学问领域的需要。该校的重要特点是把
经费主要用于教学科研,校舍很简朴。一位参观者谈他的观感时说,该
校“对于科研,不惜巨万;对于外表,分文不舍”。该大学是美国南北
战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研究生教育革新的代表,被人们称为真正
与“大学”名称相称的大学,并使大学成为“研究生院”的同义语。它
的哲学科为其他高等院校提供了合格的师资。许多院校都模仿它进行了
改革。19世纪末在美国开办的霍普金斯式新大学还有克拉克大学、芝加
哥大学等。哈佛、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等一些老牌学院,也纷纷
进行改革,办成了大学。它们在办学原则上强调“学与教的自由”,认
为学校是自由从事科学研究的场所;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专业训练和专题
研究;在组织结构上,依照德国设文理研究生院,设哲学博士学位。霍
普金斯大学开创了一代学术新风,使美国高等教育出现了一派新景象。
③实行选修制。学院本科生课程采用选修制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项
革新。修什么课程由个人自由决定,而不由课程设计者决定,可以培养
自主精神;选修制可以适应个人的能力和爱好,使学生对课业更努力,
学得更主动。哈佛大学是这种制度的发祥地。选修教学计划分为以下几
种:第一,自由选修制,其课程全部选修,所选学科不受限制;第二,
课程的一半必修,一半选修;第三,“主修辅修”制,即学生从3年级
开始选择一个学业领域作“主修”,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