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瑜伽师地论 >

第220章

瑜伽师地论-第220章

小说: 瑜伽师地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次或有一类。作是思惟。若无内我托六根门行六境界。如是六根各别所行。各别境界。然此六根唯能领受自所行境。谁能领受如是六根所行境性。当知此由不能了达缘起道理故。于诸行起邪分别。缘起理者。谓若有时修瑜伽师。于内六根如理攀缘。精勤加行。修四念住。即于尔时此四念住领受六根所行境性。即此于彼由清净故。名为出离。又即勤修四念住故。初达谛理得七觉支。即于尔时此诸觉支真故实故。领受念住所行境性。又由修习觉支因缘。起于明脱。即于尔时如是明脱。领受觉支已善修习。从此已后不复应修所行境性。如实已断一切烦恼。即于尔时于诸烦恼断灭涅槃。离增上慢。即由远离增上慢故。此现实有究竟明脱。如实领受已得明脱所行境性。由此出离一切所有有为法故。当知明脱亦得出离。于涅槃中。能取所取二种施设皆无所有。一切戏论永灭离故。是故乃至诸有为法可得展转问答施设能取所取言论差别。究竟涅槃无为法中一切问答言论差别。皆不如理。是故当知于无我中。应正显示唯有杂染唯有清净



复次若有黠慧诸根猛利种类士夫补特伽罗。由思择力如理作意。思惟诸法。乃于涅槃得正信解。由此增上发勤精进。此增上故。能于身等所缘境界。安住正念。此增上故。能于所缘令心一趣。此增上故。于一切法如实了知。如实观见。由是因缘。能到究竟。是故此慧若初若后多有所作故。说慧根最为殊胜



复次若依诸佛无上菩提。所得正信乃至正慧。于此世间亦无有者。当知此住外异生品。即于此法唯有世间。无出世者。当知此住内异生品。非外异生。若于此法有出世者。当知一切别住。余品非彼品类



复次嗢拖南曰



 思择觉慧等  国等及诸王



 阿罗汉有学  质直最为后 



略于一切现法后法诸恶行中。深见过已。能正思择息诸恶行。修诸善行。名思择力。当知此力能成二事。一者能往人天善趣。二者能往现法涅槃。又此能与修习力摄。修诸念住为所依止。由此为依。能正修习四念住等菩提分法。当知此修名修习力。又思择力能与三处羞耻为伴。何等名为三处羞耻。一者他处羞耻。谓作是思。若我作恶。当为世间有他心智诸佛世尊若圣弟子若诸天众信佛教者共所呵毁。是名第一处思择力。二者自处羞耻。谓作是思。若我作恶。定当为己深所呵毁。何有善人为斯恶行。是名第二处增上力。三者法处羞耻。谓作是思。我若作恶。便为障碍。于善说法毗奈耶中所修梵行。此法若有。便坏梵行。是名第三处思择力。如是羞耻。当知三处以为增上。一世增上。二自增上。三法增上



复次由自利行及利他行为增上故。当知建立有四种力。一觉慧力。二精进力。三无罪力。四摄受力。能往现法涅槃。名为自义。能往人天善趣。亦名自义。当知此中。依第一自义。建立觉慧精进二力。由是二力。能有方便发起正勤。依第二自义。立无罪力。由此三力。一切自义皆得究竟。乐利他者他义。有余由此增上立摄受力。当知摄事如菩萨地已辩其相。



复次依国及王。若男若女。若夫若妻。若愚若智。若处居家。若出家众。当知建立有十种力。谓诸国王有自在力。如是等力广说如经



复次诸阿罗汉。成就八力。如实领受。贪嗔痴等永尽无余。不造诸恶。修习诸善。谓心趣向远离出离般涅槃故。厌背后有。厌背因缘不造恶业。又见诸欲犹如一分热炭火故。厌背诸欲厌背因缘不造恶业。由此二力不造诸恶。不造恶故。复由六门修习诸善。谓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



复次诸佛如来。依自利行及利他行。为欲显己与诸弟子有差别故。说如是言。诸有学者成就五力。唯有如来成就十力。若有成就有学五力。行自利行诸圣弟子。获得最上阿罗汉果。从此无间一切自义皆得究竟。如来获得阿罗汉已。成就十力。行利他行。即用利他以为自义。设于是时一切所化其事究竟。入无余依般涅槃界。当知尔时于所作事方得圆满。若所修行阿罗汉行。若为利他即自义行。此二因缘于诸弟子皆为殊胜。如来十力如菩萨地已广分别



复次若有自爱无谄无诳。其性质直补特伽罗。为证自义有四种相。若依恶说法毗奈耶。便有稽留。要依善说法毗奈耶。乃无稽留。云何四相。一说正法教。二教授教诫。三如理通达。四得真实证。所闻正法是诸胜解所依止处。由能远离无因恶因。开示称理正因义故。诸有无倒教授教诫善能随顺断加行教文义所摄无颠倒法。能令证得如前胜解所依处法。若有自爱诸善男子。已调相续有所堪能。来入内法毗奈耶中。得正宣说。得正开悟。便能速疾趣向胜进。如理通达所应通达。亦能实证真所应证。谓四念住以为依止。于有为法诸聪慧者共许为有。或许为无。皆正了知。于无为法乃至有顶皆是有上。能正了知是为有上。涅槃无上如实了知是为无上。如是名为如理通达。又四念住以为依止。由静定心。于七觉支正修习已。于明解脱究竟作证。如是名为得真实证。若彼自爱诸善男子。趣入恶说法毗奈耶。于是四处皆不能得故。名稽留



复次嗢拖南曰



 立差别  食渐次  安乐住  修居后 



由奢摩他毗钵舍那俱品差别。建立觉支如声闻地应知其相。



复次自性差别故。及所缘因缘相差别故。应知七觉支十四种差别。所缘因缘相广分别义。如三摩呬多地及声闻地应知其相



复次于能随顺觉支法中。略有二种无倒作意。当知总与觉支为食。何等为二。一正作意。二数作意。与此相违当知非食



复次于初中后随阙一支。令如实觉不得圆满。如其色类所依能依流转安立。随其生起渐次而说。当知此中。念为所依。择法能依。余随所应当知亦尔



复次若有苾刍。于诸觉支方便修习。由四因缘。令其不得安隐而住。何等名为四种因缘。一者一切烦恼品类粗重皆未离故。二者奢摩他品诸随烦恼现在前故。三者毗钵舍那品诸随烦恼现在前故。四者道未调善而乘驾故。与此相违四种因缘。令其获得安隐而住。于此二种善巧苾刍。如实了达正知而住。由诸作意有加行故。精进太过。又后由前有增减故。运转不等。由此二缘。当知名为道不调善。与此相违二因缘故。名道调善。如转轮王于四洲渚得大自在所获七宝。如是心王于四圣谛得大自在所获真净七觉支宝。当知亦尔。谓于奢摩他毗钵舍那双品运转。降伏一切烦恼胜怨。由此义故。初念觉支犹如轮宝。所知境相其量无边。能知智体亦随广大。由此义故。择法觉支犹如象宝。依此速能乃至往彼所行所得殊异胜处。由此义故。精进觉支犹如马宝。悦意无罪最为殊胜。由此义故。其喜觉支犹如女宝。身心映彻有所堪能。由此义故。轻安觉支如神珠宝。能办一切所欣求事。由此义故。其定觉支如藏臣宝。能摧一切染污法军。能率一切清净法军。能趣无相安隐住处。由此义故。其舍觉支如军将宝。



复次诸修行者。得七觉支。譬如大王有妙衣箧三时受用三分安住。彼七觉支当知亦尔。言三时者。谓初日分时。中日分时。后日分时。言三分者。谓奢摩他品。毗钵舍那品。及其俱品。于初分中住四觉支。第二分中住四觉支。第三分中具足安住七种觉支。诸修行者。未曾安住唯一觉支又七觉支。于诸外道无怨憎故。无违竞故。恒怀利益意乐转故。一切烦恼皆离系故。说名无怨无敌无害无有灾患。若修行者。于七觉分随时现前。随量现前。说名为住。若时退出。说名为灭。于是一切如实了知。彼由如是正知住故。名无罪住。无有爱味。心离味染



复次二十一种想俱行修诸觉支者。当知略由二因缘故。一据相应俱行义。二据无间俱行义。无常等想俱行修。乃至死想俱行修者。据相应义。不净等想俱行修。乃至观空想俱行修者。据无间义。悲等俱行修。应知亦尔。又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行中。诸行爱染若懒堕懈怠若萨迦耶见虽已断灭。习气随缚我慢现行。若贪味爱。若于世间种种妙事欲乐贪爱。若有所余烦恼随眠。若希求利养。若希求活命。若诸欲爱。若诸有爱。若随虚妄分别所起四种欲贪。一美色贪。二形貌贪。三细触贪。四承事贪。如是能令生起所有非理过患。及令其心越路而转。对治彼故。随其所应有二十一想俱行修觉支差别。谓为对治四种障故。修无愿行想从无常想乃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为欲对治一种障故。修空行想苦无我想。为欲断灭所余烦恼随眠障故。修于三界无相行想。为欲对治希求利养及欲爱故。于诸欲中修过患想。为欲对治希求活命及有爱故。修习死想。为欲对治随逐虚妄分别所起四欲贪故。修不净想为初。乃至观空想为后。又此一切从青瘀想乃至观空想。当知皆是不净想摄。又于此中青瘀想为初。膖胀想为后。对治美色贪。食啖想。分赤想。分散想。对治形貌贪。骸骨想。骨锁想。对治细触贪。观无心识空有尸想。对治承事贪。又于此中修慈。最极至遍净等。如三摩呬多地。应知其相



复次嗢拖南曰



 初内外力  清净差别  异门沙门



 后婆罗门 



若内若外一切力中。为欲生起八支圣道有二种力。于所余力最为殊胜。云何为二。一者于外力中善知识力最为殊胜。二者于内力中正思惟力最为殊胜。当知此中离诸障碍。先修福业。于衣食等无匮乏等。名余外力。除正思惟相应想外余断支分。名余内力。



外善知识者。谓从彼闻无上正法。由此故名从他闻音。内正思惟者。谓此无间能发正见。为上首道。复次彼正见等若在有学由无漏故。说名清净。若在无学相续净故。说名鲜白。若在世间远离无量随外道见诸恶邪行。是故说名无有尘点。远离尘点所起后有诸业杂染。是故说名离随烦恼。略说一切八圣道支。二处所摄。一者世间。二出世间。其世间者。三漏四取所随缚故。不能尽苦。是善性故。能往善趣。出世间者。与彼相违能尽众苦。又正见等八圣道支。广分别义如声闻地及摄异门分。应知其相。七种定因具如三摩呬多地已说



复次正见为首八圣道支会正理故。说名为法。能灭一切诸烦恼故。名毗奈耶。去诸恶法极悬远故。一切圣贤共祖习故。说名为圣。能随顺往诸善趣故。说名为善趣。涅槃故。说名应修。诸有智者所称赞故。说名善哉。与此相违。应知即是邪见为首八邪道支。所有差别堕在无明黑闇品故。说名为黑。往恶趣故。说名无义。不善性故。说名下劣。生现法中所有怖畏及怨憎故。说名有罪。诸有智者所讥毁故。所远离故。名应远离



复次依第一义所有沙门。安立如是八支圣道。为沙门义。为此义故。于善说法毗奈耶中。假名出家受沙门性。又此毕竟无失坏故。名第一义。其假名者即不如是。诸有成就此第一义沙门性者。当知亦名胜义沙门。又彼追求此沙门果贪嗔痴等毕竟断义。是故说彼名沙门义。此沙门义复有二种。一无差别总相建立。二若有所作。若无所作行向住果差别建立。如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