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瑜伽师地论 >

第213章

瑜伽师地论-第213章

小说: 瑜伽师地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缡遣恍拧9矢此笛浴N宜醴ㄎ蘖课薇摺F┤绱蟮刂畈菽疽丁N嫡摺I俨蛔阊浴F┤缡种猩悴ㄒ丁6喾帜芤抟謇省I俜帜芤幸謇省5敝酥小7遣恢识患潜稹5赡芤抟謇省6患潜稹Q陨下摺N郊从诒粟邢止壑小F鹪錾下N铣缡巧下省8此笛浴H缛嗽谠兑约浼9Q筈无遗甚为希有。或复一毛析为百分。以毛'矛*(替…曰+貝)'毛端端不落。以极细故。是事复难。通达圣谛转难于彼。所以者何。由即以其能取作意。还即通达能取作意。如是方有能缘所缘平等平等无漏智生。通达谛理。是故此事最细最难。箭射箭筈。毛'矛*(替…曰+貝)'毛端。则不如是。言待时者。谓于所作推待后时。为欲断灭如是待时故。世尊说无坠人身甚为难得。复引盲龟以况其事。云何放逸。谓略而言。若邪思惟。若邪寻思。若邪戏论。是名放逸。当知若于不应思处。而强思惟。名邪思惟。谓或思惟我于过去世为曾有邪。乃至广说。于未来世于内犹豫我为是谁。谁当是我。今此有情从何而来。于是没已当往何所。或思世间。谓世间常。乃至广说。如是或谓世间有边。乃至广说。或思有情。谓命即身。乃至广说。或思有情业果异熟。谓妄思惟此作此受。乃至广说。或复思惟诸静虑者静虑境界。或思诸佛诸佛境界。如来灭后若有若无。乃至广说。彼由世俗胜义善巧。于是一切二因缘故。不应思惟。一非思惟所缘境故。二由其事无所有故。若有思求非思境事。或有思求无所有事。如是一切皆无所得。唯有令心转增迷乱。若于此中。不如正理。强思惟者。虽有一类由宿因力。或起厌离。或起厌离相应作意。缘实境界。于其中间暂尔现行。而复于彼见为过患。生不实想。如是思惟世间等法。能引无义。邪寻思者。当知即是欲等寻思。邪戏论者。复有六种。谓颠倒戏论。唐捐戏论。诤竞戏论。于他分别胜劣戏论。分别工巧养命戏论。耽染世间财食戏论。如是一切总名放逸。为欲断除此放逸故。如来亲自为教诲者。为堪受化补特伽罗闻已。速能断诸放逸。世尊弟子。为断如是圣谛现观四种障碍。由三行相。任持圣谛。何等为三。一由闻慧任持其文。二由思慧任持其义。三由修慧任持其证。此中闻慧如其所闻能正任持是苦圣谛。乃至广说。又由思慧任持其义。谓诸圣者。知其是谛故。名圣谛。当知此中由二缘故。得名为谛。一法性故。由真实义。说名为谛。二胜解故。由即于此真实义中起谛胜解。说名为谛。一切愚夫。但由法性得名为谛。非胜解故。若诸圣者。俱由二种得名为谛故。偏说此名为圣谛。又由修慧于诸谛中获得内证现量谛智。亦得证净。由是因缘。于诸谛实远离疑惑。谛智证净更互相依。若处有一必有第二



复次若有沙门或婆罗门。于圣谛智而未相应。于诸圣谛未成现观。当知略有四种过患。何等为四。谓于能往下分恶趣生本行中。深起爱乐。造作增长彼相应业。由此颠坠生恶趣坑。又于欲缠人天两趣众多烦恼常所烧煮生本行中。深起爱乐。造作增长彼相应业。由此因缘。既生彼已大生热恼。常所烧然。又于此上色无色缠所有相应。如前所说无明昏闇。及诸翳瞙生本行中。广说乃至。堕于生闇。又由退失受用境界涅槃道故。于其中间如生三种世界。中间堕在三种妄见黑闇。一者常见。二者断见。三者现法涅槃见。由是因缘。坠堕三界。生黑闇处。摄受如是自妄见故。邪无明闇所覆障故。不如实观如前五支所摄受断。由是因缘。应知如实显示诸谛。



复次或有一类。于诸圣谛不得善巧。造作增长黑黑异熟业已。能感那落迦傍生鬼趣。由此业故。譬如掷杖根。堕那落迦中。堕傍生趣端。堕饿鬼界。如是一类。造作增长黑白黑白异熟业已。由此杂业。譬如掷杖。或堕恶趣不清净处。或堕善趣少清净处。如是一类。造作增长白白异熟业已。由此业故。生在五趣生死诸业所随逐处。寿尽业尽。即还从彼色无色界没已。退堕五趣生死。如五辐轮旋转不住。若有为他说世间道。乃至虽能上升有顶。当知此说非第一义令上升教。何以故。如是上升非毕竟故。若诸如来所说圣谛相应言教。当知此教是第一义令上升教。何以故。如是上升是毕竟故。又若由得诸世俗智。乃至有顶。名聪慧者。非第一义说名聪慧。如前说故。若由谛智名聪慧者。是第一义名为聪慧。如前说故



复次于其四种圣谛智中。初圣谛智能入圣谛。渐次现观。譬如本足。第二谛智。譬如墙壁。第三谛智。如下层级。第四谛智。如上宝台。又即如是四圣谛智。如四阶蹬。能令上升大智慧殿。又即如是四圣谛智。如四桄梯。能令蹬上解脱寂灭。当知此中有三种爱。譬如三枪。诸恶魔罗执持挠搅生死大海。令彼受生诸有情类随而回转。如是三种魔罗爱枪。不能令彼三种有情随而回转。一者劲锐。即是预流。二者处中。即余有学。三者逆流。道行圆满。随其所欲。皆能造作。已见圣谛补特伽罗。永断所有慢所作苦。慢所成苦。由是因缘。诸苦少在多分已断。谓诸有学及阿罗汉。如慢所作所成众苦如是。诸爱身语意业贪嗔痴等所生众苦。当知一切皆少分在多分已断。譬如砾石及大雪山。如是诸慢所作所成所有众苦。若余若断。当知亦尔。如大池沼其水盈满于中沾引二滴三滴。依大池沼水尚甚多。如是无色爱所生苦若余若断。当知亦尔。如大陂湖。余如前说。如是色界爱所生苦若余若断。当知亦尔。又如大海余如前说。如是欲界爱所生苦若余若断。当知亦尔。又大雪山。若诸金山。若苏迷卢。及大地喻。又有六种砾石之喻。又泥团喻。余如前说。如是身业语业意业贪嗔痴等所生众苦。若余若断。当知亦尔。如是多苦已远离故。少苦在故。当知圣谛如实现观有大义利。谓诸有学最极七生人天苦。在诸恶趣苦。皆已越度。若诸无学唯有现法所依苦在。余一切苦皆已越度。



复次若住是身入谛。现观。当知此身最为难得。又圣明眼见谛。有学转甚难得。又闻思修所成妙慧亦为难得。由此慧故。于善说法毗柰耶中。如其次第。解了胜了。及以决了。于解了时。能审分别。于胜了时。能生胜解。于决了时。于法入证。又谛现观所有资粮善有漏法。亦为难得。谓于父母识恩养等诸善业道有暇圆满。亦为难得。又有世间初正见等。乃至解脱智为后边十种正法。亦为难得。如是诸法。即是有学。即是无学。当知此中。善知恩养所有士夫补特伽罗。如实了知一切父母皆应孝养。如是知已。于其父母勤修孝养。是名善识父母恩养。又乐己利所有士夫补特伽罗。于他有德一切沙门及婆罗门。如实了知是福田已。如其所应。勤修供养。是名善知所有沙门若婆罗门。又无贪堕所有士夫补特伽罗。于诸妻子及奴婢等一切亲属。如实了知彼既以我为室为归。我若有乐彼亦随乐。我若有苦彼亦随苦。如是知已。于时时间。正以饮食衣服给赐。复以病缘医药摄受。于彼义利自然勇励而为施造。非于一切求彼忆念。禀性忠平好等分布。亦不淫佚损费财宝。不于非处生毗柰耶。亦不非处而兴愤发。于诸耆长及尊重处。正善随转。如是名为善御家长善能造作自他义利。诸所施为皆以正法。不以非法。于现法中他作恶行。深见过失。谓或杀或缚。或罚或退。或被讥毁正思择已。终不现行。如是名为于此世罪深见怖畏。又正观见造恶行已。于其后世感恶趣苦。及感所余匮乏等苦。正思择已。终不现行。如是名为于他世罪深见怖畏。又时时间能正受学。施福业事。造作种种差别福行。所谓看病。事佛法僧躬为执当。如是等类名作福行。于一日夜乃至尽寿。所有尸罗能正受学。如是总名惠施作福受斋学戒。十业道者。谓二三等差别。宣说乃至。为令由闻思慧于彼相应所有作意正多修习。又诸有情生恶趣已。难可解脱。生善趣已。速疾乖离。当知是名有暇圆满甚为难得。又见谛故无有差别正见生起。于过去世名已生起。于现在世名今生起。于未来世名当生起。如前所说。若习若修若多修习。其义应知。若世间正见应随防护。若有学正见并其断果应随触证。若无学正见。并自离系果。应随作证。如说正见如是。乃至解脱智。应知亦尔










                    瑜伽师地论





                  复次总嗢拖南曰



 总义等光等  受等最为后 



别嗢拖南曰



 总义自类别  似转后三求 



当知诸界略有二种。一住自性界。二习增长界。住自性界者。谓十八界堕自相续。各各决定差别种子。习增长界者。谓则诸法或是其善或是不善。于余生中先已数习令彼现行故。于今时种子强盛依附相续。由是为因。暂遇小缘。便能现起定不可转



复次以要言之。虽界种类十八可得。然一一界业趣有情种种品类有差别故。当知无量。譬如世间大恶叉聚。于此聚中有多品类。种类一故。虽说为一。而有无量。如是于其一一界中。各有无量品类差别。种类一故。虽各说一。而实无量



复次如是诸界。由胜解力之所集成。先恶胜解集成恶界。先善胜解集成善界。随所集成。还与如是相似有情同法而转。谓相往来。同聚同住。同见同意。胜解相似。由是故言有情诸界共相滋润。相似而转



复次由梵行求增上力故。先说起信。次于尸罗受学而转。次于现行所有过罪。观自观他而生羞耻。次于善法无间修习。发勤精进。于久所作及久所说。能无忘失。是二为依令心得定。由心定故。得如实智。如是且说信增上力。渐次修习三种所学。一增上戒。二增上心。三增上慧。如是三学胜资粮道。谓世正见好行慧舍。易养易满。少欲喜足。及四摄事。其易养等句义差别。如声闻地已说其相。如是当知。名梵行求已得圆满。成就如是梵行求者。还与此界诸有情类共相滋润相似而转。离此界者。还与远离此界有情共相滋润相似而转。当知此中。果依于因。非因依果故。无明界所随六处诸界为缘所依别故。起无明触种种品类。其无明触种种品类以为缘故。起无明触所生诸受种种品类。其无明触所生诸受种种品类以为缘故。起无明触所生诸受为缘贪爱。爱为缘故。而有其取。广说乃至。大苦蕴集。当知是名依有求故建立诸界。又无明界所随六处诸界为缘。起无明触。此无明触以为缘故。于诸境界起不如理执取相好所有诸想。此想为缘于诸境界发起希欲。希欲为缘起彼随法多随寻思。由彼随法多随寻思以为缘故。发起思慕愁忧所作身心热恼。身心热恼以为缘故。于诸境界种种品类思求差别。皆可了知。如是当知。依欲求故。安立诸界



复次嗢拖南曰



 三七界相摄  见想与希奇



 差别性安立  寂静愚夫后 



界有三种。一者色界。二无色界。三者灭界。复有七界。一光明界。二清净界。三空处界。四识处界。五无所有处界。六非想非非想处界。七灭界。当知此中。由其色界摄光明界及清净界。由无色界摄四无色。由其灭界还摄灭界又诸色贪由见由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