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论-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⑤西方有关爱的类型的概念主要有〃eros〃(性爱、爱欲)、〃agape〃(神爱、圣爱)、〃philia〃 (友爱)、〃nomos〃(忠爱)。如果硬要比附的话,中国的〃仁爱〃概念大概最接近于〃忠爱〃加〃友爱〃,而没有最接近肉体的〃性爱〃和最具超越性的〃圣爱〃这两端的意思。佛教中没有作为最高主宰的唯一神,佛教的爱是普爱众生。虽然佛教的这一思想对中国的士大夫有深刻的影响,但在传统伦理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仁爱说还是始终以人与人之间的爱为中心内容的。
⑥参见费孝通《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一节,三联书店1985年版。
⑦《论语·子张》∶〃曾子曰∶'吾闻诸夫子, 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⑧《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⑨如《大戴礼记·曾子疾病》∶〃故人之生也,百岁之中,有疾病焉,有老幼焉,故君子思其不可复者而先施焉。亲戚即殁,虽欲孝,谁为孝?老年耆艾,虽欲弟,谁为弟?故孝有不及,弟有不时,其此之谓欤?!〃
⑩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对父母之爱的感人描述,例如,《诗经》中著名的《蓼莪》一诗∶〃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又如唐孟郊《游子呤》〃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但这些描述的主旨还是要报答父母之恩,父母之德。孔子说〃父父子子〃,先儒也常说〃父慈子孝〃,北齐颜之推甚至说∶〃父不慈,则子不孝〃,但是,总的说,中国历史上对慈爱的要求远不如对孝道的强调,传统道德的重点不是放在〃父慈〃而是放在〃子孝〃上,这一点应当是没有疑义的。
11《庄子·天运》。
12这当然可能成为一种流弊,需要一种爱的人生哲学,而不止是爱的道德学来润泽和补救。
13《荀子·性恶》∶〃妻子具而孝衰于亲。〃 《邓析子·转辞篇》∶〃孝衰于妻子。〃《礼记·坊记》∶〃子云∶'父母在,不嵆评希孕⒉谎源取9朊胖冢范惶尽?君子以此坊民,民犹嵄∮谛⒍裼诖取?
14甚至父母关怀子女的义务也被列为他对自己父母的〃孝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人不生养子女就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而爱其自身,显身扬名也都是孝。
15可参见谭嗣同《仁学》、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陈独秀《宪法与孔教》等。
16参见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17鲁迅在批判传统孝道时也曾采取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自我主义的立场∶即〃我〃或〃我们〃作为转变期的一代,作为觉醒者、 先行者,要〃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 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也就是说自己还是要做孝子,却不让孩子们对自己这样做了,这责任到此为止,到我这里为止,这当然是一种宝贵的精神,如果一个人只是对自己,那道德上怎样严格要求似乎也不算过分,至少我们不能对他横加指责和干涉。
18我们焦燥着要实行现代化,而这现代化的社会基础无形中巳经被准备好了虽然这准备可能还只是破坏,是打碎这基地上原有建筑的工作。我们的古代社会是一个伦理纲常的社会,试问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三纲还剩什么?五常还剩什么?三纲在辛亥革命之后据说就巳去其一,现在又去其几?作为五伦的五常,有三者是与三纲相合的,剩下的又怎样了?新的纲常又是什么?打破是痛苦的,但看来也是容易的,而最为艰巨吃紧的工作,还是建设。我们的希望也就在建设,尤其是建设一种新的伦理。
19贺麟《五伦观念的新检讨》∶〃总之,我认为要人尽单方面的爱,尽单方面的纯义务,是三纲说的本质。而西洋人之注意纯道德纯爱情的趋势,以及尽职守、忠位分的坚毅精神,莫不包含有竭尽单方面的爱和单方面的义务之忠忱在内。所不同者,三纲的真精神,为礼教的桎梏,权威的强制所掩蔽,未曾受过启蒙运动的净化,不是纯基于意志的自由,出于真情之不得巳罢了〃。《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61…62页。
20从现代生物学的观点看,〃血缘〃这一概念并不准确,因为,性状遗传并非是通过血而是通过基因来传递的。儿女的基因一半得自父亲, 而另一半得自母亲。当然,中国古代单系血缘关系之所以重要,并不是由于生理,而是有重要的社会原因。
21陈寅恪在讨论隋唐史时曾谈到过〃种族的新血〃的意义。
22这当然是指一夫一妻制而言,但一夫多妻等婚姻形式也同样包含着一种选择的因素。
23《左传· 桓公十五年》 记郑国雍姬得知丈夫受国君命欲杀其父,于是问母亲∶〃父与夫孰亲?〃,其母说∶〃人尽夫也, 父一而己,胡可比也。〃这说明了血亲的宿命的、不可替换的性质,但从另一方面说,正是因为人皆可夫,却只择一为夫,恰体现出一种珍贵性和神圣性。雍姬之母的意见实为其娘家人的意见,并不合后来的三从四德。因为按传统三从四德的观点,婚姻巳改变了雍姬的地位,〃出嫁从夫〃,并跟着丈夫遵从公婆,对公婆的遵从此时要超过对自己父母的遵从。这方面的例子我们可见《史记》所载汉高后吕雉死后铲平诸吕之乱的事件,朱虚候刘章的妻子是吕禄之女,而刘章正是从其妻得知诸吕之谋, 而在铲平诸吕之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也就是说,这次是女儿没有站到父亲一边,而是站到了丈夫的一边,作为〃妻子〃的形象胜过了作为〃女儿〃的形象。
24当然,这也使婚姻带上一种偶然性,一种无可如何的命运的色彩。如《史记·外戚世家》所言∶〃人能弘道,无如命何。甚哉,姬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下乎!〃
25《新约·以弗所书》。
26参见杨周翰《十七世纪英国文学》文〃论弥尔顿的悼亡诗〃中的比较。他指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西方没有悼亡诗的传统,但在我国文学里悼亡之作却有很悠久的传统,其原因恐怕要从社会学、伦理学等方面去找。
27均见《大戴礼记·本命》。
28其中〃无子〃、〃有恶疾〃非人为之过,故后来所说的〃五出〃将它们排除在外。
29参见钱钟书《管锥篇》〃毛诗正义〃第17则〃夫妇与兄弟〃条。
30我们在此并不想作道德褒贬,故〃高尚〃〃下流〃均用引号,我们只是想指出这一鲜明的对比;在收紧婚姻关系的同时却出现了大量的淫秽文字。这在明朝尤其明末盛行的通俗小说中看得很清楚,对性快乐的陶醉,乃至审美的描写,对性技巧的公开讨论等,都大量地见诸于文字
31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在这纷至沓来的变革之中,作为个人的妇女,摆脱了她们先前非常不平等的地位。她们这种无声无息而又飞速的解放过程,是本世纪尚未被人记载的最大革命业绩之一。〃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346页。
3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乡党》注语。
33《尽心章句下》。
34〃 〃通〃惨〃, 怛即忧伤痛苦之意,恻隐之意。
35也正因此,我们说博爱主要是一种 怛之爱,说我们对世人的爱主要是对他们的痛苦和紧迫需要做出积极回应。
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 返回首页〉学术简历〉讲授课程〉招研计划〉学术著述〉散文杂著〉翻译著作
诚信
学术著作…伦理学 伦理学 社会史 人生哲学 返回首页〉学术简历〉讲授课程〉招研计划〉学术著述〉散文杂著〉翻译著作 《良心论》 《底线伦理》 《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 《道德·上帝与人》
第三章 诚 信
前两章我们分析一向被看做良心源头的两种情感∶一是恻隐,二是仁爱(其要义是亲亲之爱)。其中恻隐可以说是良心真正的源头,而仁爱广义上可概括全部个人伦理的要求。但它们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应当怎样去做,它们还不是直接义务的命令,所以我们想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探讨作为良心重要内容的两种内在品质,这两种品质一是诚信,二是忠恕。
诚信与忠恕自内而言是品质,自外而言则是义务。伦理学所理解的良心可以说主要就是对义务的认识,而诚信与忠恕属于良心的主要内容。具体义务有很多,我们在此是把诚信与忠恕作为两种基本义务来处理的。这种处理不仅考虑到了良心本身的构成要素,而且也是依据了使传统良知向现代社会转化的观点。我们认为,〃诚信〃或者说守诺、履行契约,〃忠恕〃或者说适度的容忍,应是现代社会的每个成员所应当遵循的两项基本义务。
我们现在先谈诚信,这有一个理由∶因为,两相比较,诚信是处己的立身之道, 没有至少一定程度的诚信,个人就站立不起来,说出话来没人信你,连你自己也会感到怀疑、感到绝望,你自己成了前后不一,言行不符的断片,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更不要说谎言和不守诺将对社会带来的危害以及它在道德上属于恶这样一种基本性质了。而忠恕则是处人的一贯之道,而且相对来说要求稍高些,体现了更高的修养水平,所以我们想循序而进,由诚信次及忠恕。
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 返回首页〉学术简历〉讲授课程〉招研计划〉学术著述〉散文杂著〉翻译著作
作为严格的道德概念的“诚信”
学术著作…伦理学 伦理学 社会史 人生哲学 返回首页〉学术简历〉讲授课程〉招研计划〉学术著述〉散文杂著〉翻译著作 《良心论》 《底线伦理》 《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 《道德·上帝与人》
第三章 诚 信
一、作为严格的道德概念的〃诚信〃
什么是诚信?〃诚〃和〃信〃分别是古代两个重要的哲学伦理范畴,诚、信虽可以互训,但还是有不同∶〃诚〃也被作为本体论范畴使用,〃信〃却始终是一个伦理学概念。 现在我们把它们放到一起组成一个词,不仅因为古人也这样使用,①还有我们自己特别的一些界定的意思。
这界定从〃诚〃的方面说起来就是∶我们的探讨将不涉本体之诚、天道之诚,或者天人合一之诚,而只涉及道德之诚、伦理之诚, 作为个人的内在德性的〃诚〃,这也就是诚实,而这诚实又显然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体现,在伦理关系中体现,即在一种使人信任的关系中体现, 这是〃诚〃所受到的限制; 而这界定从〃信〃的方面说就是∶我们的探讨也主要不是谈客观的信、客观的真实、真理、或社会如何建立普遍的信任关系等等,而是从个人的、内在的角度谈论信,从正心诚意的角度谈论信。总之,我们所论的诚是信之诚,我们所论的信是诚之信,〃信〃给〃诚〃加上了外在的,关系的限制义;而〃诚〃又给〃信〃加上了个人的、内在的限制义。我们不仅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努力做到说话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