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

第26章

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第26章

小说: 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莫卧尔帝国时期的宗教 

     16世纪,伊斯兰教徒还在印度次大陆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穆斯林帝国,史 

称莫卧尔帝国。这个帝国是由帖木尔的六世孙巴布尔(1482—1530年),通 

过与当地贵族联军的多次激战建立的,在其孙阿克巴(1556—1605年)时达 

到极盛,领土包括北至阿富汗、克什米尔,东抵阿萨姆,南达整个北印度和 

中印度,即除南印度以外的所有半岛。 

     阿克巴大帝13岁登基,国内有虔诚教派(主要是印度教徒)、马赫迪 

派(伊斯兰教徒)、锡克教等教派。这些教派之间常互相争斗。阿克巴力图 

推行伊斯兰教统治,不过他比较开明,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也为了他自己 

对学术有十分浓厚的兴趣,他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政策,希望协调印度教和伊 

斯兰教的关系。1575年,在当时的首都法特普尔·西克里,阿克巴建立了一 

座礼拜堂。起初,他召集伊斯兰教的学者在里面研究宗教,后来又召集印度 

教、袄教的著名学者参加那里的讨论活动。阿克巴甚至对基督教的传教士感 

兴趣,邀请他们来礼拜堂参加学术活动。他曾向葡萄牙神父问及基督教信仰 

问题。他还写信给果阿教区主教,要求派学识渊博之士来莫卧尔帝国。所以, 

在莫卧尔帝国,伊斯兰教具有吸收其他宗教成份的特点。 

     印度的伊斯兰教也处在分裂之中:上层统治者信仰的是逊尼派,但在群 


… Page 88…

众中流传的却是后来兴起的苏菲派。苏菲派初时即有不满阿拉伯统治者的因 

素,到印度后,又受印度许多思想的影响,形成普遍的教义是敬爱真主、非 

暴力、鄙视物质世俗生活、禁欲苦修等。他们不重视正统伊斯兰教的形式主 

义仪式,如每天的祈祷、斋戒、麦加朝圣等,而强调内心修炼,以达神人一 

体。他们有自己的组织,首领称谢赫,世袭或由弟子担任。亲信弟子跟随谢 

赫组成僧团,居住在清真寺内。他们往往宣传不分贫富贵贱,穆斯林一律平 

等,所以得到下层群众的信赖。 

      (4)伊斯兰教文明的传播 

     15世纪,伊斯兰教失去了在西班牙的领地,但在欧洲东部地区却得到大 

片的领土。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及其在巴尔干地区的军事征服,使得穆斯林在 

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的人口中占有了一定的比例。在非洲,穆 

斯林的人数也在迅速增长,而基督教徒的人数在减少。 

     随着穆斯林世界的扩张,伊斯兰教传播到各地。例如:有部15世纪的 

编年史,记载突厥斯坦的穆罕默德可汗是一位富有的王子和地道的穆斯林。 

他坚持走正义和公正的道路,而且不懈地作种种努力,以至在他神圣的统治 

期间,蒙古人的大部分都成为穆斯林。穆斯林的商人和传教士也用温和的布 

道来进行传教,通过劝说和经商活动,使许多人信奉了伊斯兰教。商人到达 

一地时,一日数次按时祈告和跪拜,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尊敬。穆斯林的商人 

还同各地的人民进行通婚,娶当地人的女儿为妻,这种通婚常使得当地的人 

们皈依了伊斯兰教。随着穆斯林统治的加强,有的地方还建立了学校和穆斯 

林教堂,人民通过学校和教堂的活动学习伊斯兰教的教义和礼仪。有些学生 

还进入伊斯兰教的高等学府学习,成为传教士,回到本国进行传教活动。通 

过这样一些方法,伊斯兰教得以在征服地区广为传播,在争取皈依者方面取 

得了十分成功的成就。 


… Page 89…

                        八、亚洲地区的宗教变化 



                                  1。佛教 



      (1)印度的佛教和印度教 

     公元1200年起,由于伊斯兰教国家势力的扩张,佛教在印度开始衰弱。 

虽然佛教势力仍然延续几个世纪,但从整体来看,一些佛教圣地先后遭到破 

坏,这给佛教以致命打击。公元13世纪初,入侵者把印度仅存的密教中心 

超戒寺烧毁,以此为标志,佛教在印度本土走向衰弱。从 13世纪至19世纪, 

在印度,伊斯兰教成为宗教的主流。 

     印度教在教义方面,尊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为三位一体神。梵天原是婆 

罗门教信仰的主神,是世界的创造神。在印度教中,梵占主神地位。毗湿奴 

是人类的保护神,湿婆为能降魔除暴的毁灭之神。三位主神都有许多化身, 

这些化身都能下凡以普渡世人。 

     印度教尊婆罗门教的古老经典《吠陀经》为权威经典,宣扬梵是世界的 

创造者,世界万物都是梵的幻现,并认为通过觉悟使得体灵魂与梵合一即是 

宗教解脱的途径。印度教崇尚“业报”。宣传业、智、信等解脱之道。业道 

要求信徒履行宗教和社会义务,积累善供;智道要求信徒进行修行和禅定, 

以理解宗教教旨,取得觉悟智慧;信道重视对梵的信仰。在三道之中,都有 

种种教规,如业道要求素食,戒杀生,还有种种苦修的戒规,比较著名的有 

瑜伽派的苦修等。 

     印度教的变化,是同伊斯兰教进入印度并成为主要宗教这一历史变化联 

系在一起的。侵入印度的伊斯兰教上层统治者,对印度教采取迫害和歧视的 

政策:摧毁成千座印度教庙宇而改造为清真寺;强迫印度教徒改宗伊斯兰 

教;要求印度教徒缴纳标志异端象征的人头税,所缴纳的土地税也高于穆斯 

林;印度教徒不能担任高级官吏和高级军官。这种破坏性的政策激起了人民 

的反抗。印度教的广大信徒在受歧视受压迫的情况下,竭力保持自己的宗教 

和风俗。 

     就广大的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而言,他们是愿意友好相处的。这就出 

现了伊斯兰教和印度教长期共存、相互影响的局面。例如,伊斯兰教方面受 

到了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和苦行制度的影响,在穆斯林中形成新的种姓,即穆 

斯林种姓,其中高级种姓有塞伊德、谢赫、莫卧尔等,低级种姓为众多职业 

集团,如织工、酿酒工、运水工等。又如,在下层人民信仰的苏菲派伊斯兰 

教中,普遍的教义是敬爱真主,非暴力,鄙视物质世俗生活,禁欲苦修。 

     就印度教方面看,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互相融合、影响的结果,导致了印 

度教的内部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简化神统和合并教派。 

     印度教历来是派别林立,12世纪时,主要有“毗湿奴派”、“湿婆派” 

和“性力派”等主要教派。毗湿奴派崇信毗湿奴,实行苦修、素食和禁欲主 


… Page 90…

义生活,主要流行于印度北部和西部。湿婆派主要信仰毁灭之神湿婆。性力 

派主要崇拜湿婆之妻难近母、时母和吉祥天女等女神,反对种姓歧视和寡妇 

殉葬制度,信徒中妇女众多。 

     印度教改革的重要标志,是虔诚派运动的兴起。其特点是不很看重正统 

教派的经典和仪式,而特别主张对神的真正虔诚的信仰。虔诚派运动的创始 

人,一般认为是罗摩难陀。他活动于12世纪,宣传崇拜罗摩悉多,用印地 

文传教,反对歧视妇女,主张男女平等,反对种姓制度。在教义上,提倡众 

神统一,如认为梵天、毗湿奴两神是诃哩…诃罗的不同现身。15世纪,传道 

者喀比尔继续发扬、推进虔诚派改革运动,主张废除种姓制度,摈弃多神崇 

拜,简化宗教仪式,以便使各印度教派统一起来,但没有收到令人注目的效 

果。 

     受虔诚派影响,师尊纳那克(1469—1538年)创立了锡克教,产生很大 

影响。纳那克一生周游各地,到过锡兰、麦加、巴格达等地。他认喀比尔为 

其导师,号召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互相宽容。他反对繁琐的宗教仪式,反对盲 

目尊奉教派经典,也反对种姓制度,但他仍然相信轮回业报说,强调过简朴、 

诚实、虔诚、道德的生活。他的学生和继承人把他的学说发扬光大,并加以 

改造,成为后来的锡克教。 

      (2)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在印度佛教走向衰弱的时期,佛教在中国却得到发展。明代除世宗宠道 

排佛外,其他皇帝都尊崇佛教,所以明代是中国佛教发展时期。明太祖朱元 

璋出身僧侣,17岁时于濠州(安徽凤阳)皇觉寺出家,即帝位后,深知佛教 

内幕,他一方面鼓励佛教,另一方面又对佛教进行整顿。 

     朱元璋竭力主张寺院和僧侣不得干涉世俗社会的生活,不得与俗人混 

淆。为了便于管理,他于1368年在金陵天界寺设善世院,命慧昙 (1304— 

1371年)主持管理全国佛教。他为各类僧侣规定了服色,下诏禁止寺田买卖, 

又发布“申明佛教榜册”,规定僧人不得以化缘为由强行索取捐助,禁止僧 

人勾结官府,也禁止俗人无故进入寺院。他主张僧人只从事与佛教有关的事 

务,不允许关心俗事、干预政治,聚敛财富。他经常举行法会,为国祈福。 

这个时期还对佛教经籍作了大量的整理和校订工作,对僧人普给度牒,诏令 

天下沙门开讲《心经》、《金刚经》、《楞伽经》(统称三经),希望在三 

经的指导下统一僧侣的思想。 

     明成祖朱棣在夺取帝位时,曾得到僧侣道衍(1335—1418年)的帮助, 

即位后对佛教有所呵护。永乐十八年 (1420年),朱棣为《法华经》作序, 

对佛教大加称颂,又撰写《神僧传》,说明对佛教十分重视。明成祖对喇嘛 

教十分重视,即位之初(1403年),封喇嘛教宗教领袖哈立麻为“大宝法王”。 

明王朝的支持佛教政策,经两代奠基,以后没有多少变化,但对剃度规定甚 

严,男子40岁以上,女子50岁以上不得出家,出家者还须通过特殊的考试。 

在1481年时,全国约有官立寺院639所,僧人约50万人。明武宗登基不久, 


… Page 91…

更兴佛教,在1507年5月间,一天剃度僧道4万人,又自封为“大庆法王”, 

披著法衣宣讲佛法。 

     明代佛教各宗都有流传,以禅宗和净土宗最为流行。禅宗有五家之说, 

重要的有临济宗和曹洞宗。临济宗有名僧笑岩德宝等。 

    佛教在藏族中得到光大发扬,藏传佛教历史最为古老的一个派别为宁玛 

派。他们的教法自称是从8世纪进藏的莲华生、无垢友等传下来的,以传播 

弘扬吐蕃期所译密咒为主,因此又称为古旧密教,主要分布地区是前藏和四 

川,又因其寺庙围墙涂以红色,僧人戴红帽,穿红袈裟,又俗称“红教”。 

嗝陀寺(四川白玉显境内,建于12世纪)、多吉札寺(建于16世纪,拉萨 

以南雅鲁藏布江北岸)都是红教著名的寺庙。红教在元代得到朝廷的礼遇, 

13世纪,宁玛派僧人释迦沃曾通过官员把一部藏传佛教经典《才曲》献给元 

世祖,忽必烈赐他“拔希”(法师)称号。16世纪后,在藏地红教也得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