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

第17章

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第17章

小说: 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尔文提倡的选民概念,不认为人们有很多个人的选择自由,他更强调 

上帝的计划,任何事情归根结底是完成上帝的计划。在这一点上,加尔文虽 

然同路德是一致的,但加尔文似乎要比强调个人与神神秘交往的路德更加注 

重集体性的经验。 

     前定论的概念意为有些人会灵魂得救,有些人不能灵魂得救,人的行为 

是不能改变这个状态的。但是选民们自己是知道他们能够灵魂得救的,因为 

有迹象会告诉他们乃是上帝的选民。例如,他们知道自己是在上帝一边,是 

在履行上帝的使命,在过一种神圣的生活等。一个人只要思考自己的行为, 

有一种从神那里来的使命感,就会感到上帝的呼唤,从而认识到自己是上帝 

的选民这一状况。 

     加尔文教强调教会是基督教徒团聚的地方。所以,它是一个大众化的场 

所,不是一个世袭的教会政府。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尔文认为教会不能掌握 

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应当交给人民来掌握。具体做法是,由人民来选举神职 

人员,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加尔文的教会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加尔文教的成 

为上帝的选民的理论和教会必须民主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欧洲历史。在加 

尔文的影响下,日内瓦成为一个上帝之城。人民团结在加尔文教会中,反对 

世俗的统治者。欧洲各地的人民来到这里学习加尔文教,他们回去以后,就 

把加尔文教传遍了欧洲。 

      (3)加尔文教的传播 

     同路德派相比,加尔文教派兴起较晚,然而,加尔文教却比路德教传播 

得更远,所影响的民族也更多。它不仅传到了德国,还传到了英国、法国、 

苏格兰、荷兰等地。有许多原因可以解释这一点:首先,加尔文有法律上的 

训练和有条理的思想,致使他的教义比较明白易懂,少神秘主义色彩。他的 


… Page 58…

教义把宗教问题和社会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要求在世俗社会推行基督教伦 

理,这十分符合各国市民阶级的心理。第二,加尔文赞成贷款取息,抛弃中 

世纪的经济原理,使得许多商人把他当做自己的朋友。如果说路德派的基础 

是土地贵族的话,加尔文派的基础主要就是富裕的、有知识的资产阶级、市 

民和商人。第三,加尔文在日内瓦的改革是成功的,他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 

的城市共和政府,这点对城市和市民阶层具有影响力。他主张发展教育,尤 

其是他致力于发展高等教育,他在日内瓦创办的学校十分著名,吸引了各地 

学生来此上学,他们回国以后往往成了加尔文宗教徒,这使加尔文得到了知 

识分子的拥护。加尔文还提倡共和政府,这通常受到君主和诸侯的非难,但 

对正在争取自由、反对国王、贵族专横的平民们却具有影响力。第四,加尔 

文具有建立世界基督教国家的思想,他受基督教人文主义的影响,认为宗教 

问题需要靠集体的力量和政权的力量。而路德派注重个人与神之间的神秘交 

往,把得救看作是个人的事。最后,加尔文教内部组织结构虽然简单明了, 

没有教皇和主教,只有长老和牧师,但是加尔文宗教会纪律十分严明,对于 

各国的新教徒都采取帮助态度。加尔文在世界上推进基督教伦理的理想,并 

有组织地派遣信徒到各地进行传教。所有这一切,都使加尔文教名声远场, 

威望卓著。 

     加尔文教成为瑞士大多数人的宗教,在尼德兰获得了大量民众。那里的 

人民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反对他们的国王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 

加尔文教传播到德国,德国在经过一场从1618至1648年为止的残酷的宗教 

战争后,最后皇帝采用了实行宗教宽容政策。路德教、加尔文教和天主教平 

分秋色,加尔文教成为政府所承认的地位相同的三大教派之一。在加尔文的 

故乡法国,主要是得到城市中等阶层(约占法国13%的人口)的支持,但在 

贵族和农民中,加尔文教的信徒比较少。加尔文教也传到了英国,并通过约 

翰·诺克斯等人的努力,传到了苏格兰。诺克斯曾经到过日内瓦,跟从加尔 

文学习。1560年,在他的劝说下,苏格兰的贵族废除了天主教,创立了一个 

自己的教会,即苏格兰长老派教会。长老会信奉加尔文的学说,信徒长期同 

英国教会进行斗争,希望操纵新创立的英国教会,并至少在宗教上获得宽 

容。17世纪初期,有一批加尔文派的英国新教徒因宗教迫害,离开了英国, 

并在荷兰新教徒的帮助下,乘五月花号船,航行至北美的马萨诸塞州,这些 

避难的新教徒在美洲开创了加尔文派教会的基础。 



                            3。英国的宗教改革 



      (1)英国宗教改革的背景 

     15世纪末,英国在政治上开始向新君主转化。同法国相似,百年战争也 

使英国的民族情绪高涨。国王同地方绅士结成联盟,这些新贵族主要是一些 

受过教育的地主,他们不同于旧的贵族,主要是一些新兴的富裕的乡绅,他 


… Page 59…

们的土地主要是在黑死病以后获得的。国王也同城市的中等阶级联盟,城市 

中等阶级和乡绅在下院中有自己的代表。 

     王权的强大障碍是那些大贵族,贵族的斗争同王室的斗争交织在一起。 

贵族们为自己的利益常制订领地规则,组织专业化的军队。他们之所以成为 

一种不安定的因素,还在于他们往往左右英国政治,把自己喜欢的人推上国 

王的宝座。在1455—1485年英国两个王族之间的玫瑰战争中,大贵族分为 

两派:一派支持兰开斯特家族,他是国王亨利四世(1399—1413年)的后代, 

家族的标志是红玫瑰,在智力低下的国王亨利六世统治时,开始左右政治。 

     另一派是约克家族,以白玫瑰为家族象征。1461年爱德华四世继位(1461 

—1483年),他企图通过国王税收、建立国王法庭和地方政府来强化王权。 

这个时候,贵族仍然在自己领地中自行其是,尤其贵族的巨大城堡简直是一 

个个独立王国。爱德华的王位后来被理查三世篡夺(1483—1485年)。混乱 

的局面需要制止,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建立了都铎王朝,结束了混乱。亨利 

是从法国入侵的,他打败了理查三世,在1485年成为英王亨利七世 (1485 

—1509年)。亨利同约克家族的继承人结婚,这样终于结束了两个王族的竞 

争,从而结束了混乱局面。 

     亨利七世是第一个新君主。他的成功要归功于玫瑰战争,因为战争中许 

多旧的贵族都衰败了,这使他能够起用新人来建立官僚制度。他的官吏来自 

中等阶级和教会,他把地方政府交给了新兴的绅士贵族手里。像法国国王路 

易十一世一样,他建立了国家的赋税制度,收入来自封建义务、司法金、军 

队费、商业税,他并且尽量同外国协商,取得和平发展的机会。他害怕国会 

的强大,于是尽量减少国会的召开,只是在需要钱的时候才找国会。他是一 

个典型的新君主,他死后,葬在威斯明斯特的修道院中一个意大利文艺复兴 

式样雕刻的坟墓里。 

     亨利改革以后,英国君主的力量已经十分强大了。英国王权强大以后, 

势必不能容忍罗马教皇来控制英国的教会。王权和教权于是发生冲突,这种 

冲突最后在亨利八世时候终于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2)亨利八世与英国教会的独立 

     1534年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爆发的起因是英王亨利八世复杂的婚姻 

问题。从某种角度看,英国宗教改革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如何充分实现它的国 

家主权的问题。如果都铎王朝没有遇到王位继承危机,如果没有加强王朝专 

制主义的企图,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也许会是另外一种样子,但主权问题决 

定了英国必然会出现宗教改革运动这个趋势。所以,英国都铎王朝与罗马教 

廷的争论,不是纯粹宗教的,也不是纯粹道德的和财政的,而是英国如何摆 

脱罗马势力对英国内部事务的干涉。 

     根据教会的法规,婚姻纠纷应当由教会法庭来加以裁决。但是一个国王 

的婚姻问题涉及英国的政治局势,因为亨利八世的婚姻案,是同国王希望有 

一个继承人的愿望紧密相联的。 


… Page 60…

     亨利八世的婚姻本身十分复杂。在他12岁的时候(1503年),他就同 

西班牙公主阿拉贡的凯瑟琳订婚,她比他大六岁,这是出于政治和经济利益 

考虑的婚姻。本来凯瑟琳是同亨利的哥哥阿瑟结婚的,凯瑟琳一定要到英国 

来,根据两国的条约,出于外交利益考虑,英国和西班牙需要联盟。不料婚 

后不到半年,阿瑟突然死亡。阿瑟之死导致这种联盟的破产。英国正打算把 

凯瑟琳送回西班牙。然而,如果亨利取代兄长成为凯瑟琳的丈夫,两国因婚 

姻结成的同盟就可以保留下去。 

     但是这里有一个障碍,即按基督教传统,通常不能同意嫂子同小叔子成 

婚,因为《圣经》认为这是不名誉的事情。这样,就需要得到教皇的特别批 

准。1509年亨利继承王位后得到了教皇朱利厄斯二世的特别批准,不久就同 

凯瑟琳结婚。亨利同凯瑟琳的婚姻,起初十分美满,伊拉斯谟说这是一种爱 

情的典范,亨利和凯瑟琳度过了一段美满幸福的日子。 

     多年以后,1525年亨利开始同凯瑟琳不和,提出离婚。亨利也许是希望 

有一个男性继承人来继承王位。凯瑟琳在婚后16年中间为亨利生了六个儿 

女,但两个是死胎,另外三个在婴儿期就死去,只有一个女儿活了下来,这 

就是玛丽公主。一个女继承人对于一个尚未完全巩固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危 

险。同时,亨利又爱上另一个叫安尼·博林的女人,但她不愿成为亨利的情 

妇,除非亨利给她合法身份。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同凯瑟琳解除婚姻关系, 

这样,亨利八世就可以同其他人结婚。但亨利又认为没有同凯瑟琳离婚的理 

由。这里正好有一个解除婚姻关系的借口:凯瑟琳曾是亨利八世的兄长阿瑟 

的第一个妻子,她同亨利八世的结合因此是与教会的婚姻法相左的。该法规 

定:弟弟不可娶死去的哥哥的妻子为妻。当时亨利八世要求同凯瑟琳结婚 

时,教皇朱利厄斯二世曾给过一个特别的批示,同意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结 

合。现在亨利要求教皇宣布过去的那个批文是非法的,因为它违背了上帝之 

法,所以,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婚姻可以解除,他也就可以自由地同他人结 

婚。教皇感到十分愤怒,因为那是亨利自己要求教皇给他的特别批准,现在 

他又要求教皇来宣布他的婚姻一开始就是非法的。 

     如果凯瑟琳同意亨利的安排,也就没有麻烦。但是她十分顽固,坚持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