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

第26章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26章

小说: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财富本身的生产,从而也把生产力的全面的发展,把自己的现有前提的不断 

  变革当作它自己再生产的前提,因此,“这种对立的形式本身是暂时的,它 

                                             ⑤ 

  产生出消灭它自身的现实条件。” 亦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会由于它 

   自身内部的原因而被新的更高级的生产关系所取代。这意味着人类社会史前 

  时期的终结,意味着社会上的一部分人靠牺牲另一部分人来强制和垄断社会 

  发展的现象的消灭,意味着人类迈入全新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以每个人 

  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① 

        在马克思看来,要使“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由想象变为现实,“首 

  先必须使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成为生产条件,使一定的生产条件不表现为生产 

                         ② 

  力发展的界限。”使个人从“外在目的”的压力下解放出来,从“自然的 

  必然性”或“社会义务”中解放出来。这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不被直接 

  生产劳动所吸收的、劳动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的增加。因为时间是个人发 

  展的空间,是自由活动和发展才能的广阔天地。所以马克思说:“事实上, 

   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 

  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这个领域内 

  的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第204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 (下),第36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 卷 (Ⅲ),第527 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 卷,第294 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 (下),第36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第649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 (下),第36 页。 


… Page 85…

  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 

  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 

  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但是不管怎样,这个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 

  国。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 

  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 

  繁荣起来。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③ 

        (2)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曾多次表示要撰写一部辩证法著作,把黑格尔所发现、但同时又 

  包裹在其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发掘出来,把被黑格尔颠倒的东西重新颠倒 

  过来。可惜,这一愿望还没来得及实现,他就逝世了。尽管马克思没有留下 

  一部专门阐述辩证法的著作,但他的《资本论》却是彻底改造黑格尔辩证法、 

  自觉运用辩证法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解决政治学领域各种扑朔迷离的 

  复杂问题的结晶,也是自觉运用辩证方法去加工、整理堆积如山的材料、并 

  形成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典范。 

       当然,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是根本不同的:“我的辩证方法, 

  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 

  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 

  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 

  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 

          ① 

  已。”这就是说,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则 

  是唯物辩证法,这是两种世界观的根本对立。同时,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质上 

  是为现存制度辩护的,马克思的辩证法本质上则是批判和革命的:“辩证法, 

  在其神秘形式上,成了德国的时髦东西,因为它似乎使现存事物显得光彩。 

  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 

  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 

  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 

  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 

  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① 

       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是 《资本论》贯彻始终的 

  重要方法。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不仅分析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经济 

                                                                  ② 

  范畴“全都是对立的统一形式,而统一又引起对立本身”,不仅揭露、分 

  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蕴涵的种种矛盾,而且指明了克服矛盾的方法和途 

  径。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首先从分析最简单、最初始的经济关系即商品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第217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集》第2 卷,第218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 (上),第105 页。 


… Page 86…

  的内在矛盾和二重性开始,揭示出商品二重性的根源,即体现在商品中的劳 

  动的二重性——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继而, 

  在对价值形式的分析中,揭示出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在对剩余价值生 

  产的分析中,揭示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在对资本有机构成的分析中,揭 

  示出资本的价值构成与资本的技术构成;在对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的分析 

  中,揭示出财富的积累与贫困的积累等等矛盾,这样层层深入地揭示出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发展,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始终贯穿着矛盾,而“一种 

  历史生产形态的矛盾的发展,是这种形式归于瓦解和改造的唯一的历史道 

  路。”③ 

        列宁在高度评价《资本论》矛盾分析法的同时,明确指出了它的普遍意 

  义:“一般辩证法的叙述(以及研究)方法也应当如此(因为资产阶级社会 

  的辩证法在马克思看来只是辩证法的局部情况)。”④ 

        质量互变规律和质量分析法。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在分析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时,只注重量的方面而忽视其质的方面,例如,“他们在 

  价值关系中只看到两种商品的一定量彼此相等的比例。他们忽略了不同物的 

  量只有化为同一单位后,才能在量上比较。不同物的量只有作为同一单位的 

                                                      ① 

  表现,才是同名称的,因而是可通约的。” 正因为他们只看到量变,所以 

  得出了资本主义永世不变的结论。 

        与此相反,马克思在运用矛盾分析法的同时,十分注重质量分析,注重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质量互变过程,强调应当把黑格尔发现的单纯量变转 

                                                                                      ② 

  化为质变的规律“看做在历史上和自然科学上都是同样有效的规律。” 

        马克思指出,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辩证统一,而价值和使用价值又 

                                                                            ③ 

  都是质和量的辩证统一,“都可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商品从简 

  单的价值形态到扩大的价值形态,货币向资本的转化,简单商品生产者向资 

  本家的转化等等,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货币或商品所有者,只 

  有当他在生产上预付的最低限额大大超过了中世纪的最高限顿时,才真正变 

                   ④ 

  为资本家。” 同样,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从简单协作、手工业工 

  场到社会化的大机器生产,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生产力的不断发 

  展,必然达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相容的地步,那时,根本的质变就要到 

  来。 

        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分析方法。在黑格尔那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为 

  其构造绝对精神的哲学体系服务的,它在表现形式上是牵强附会的三段式,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第525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第63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 卷,第312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第48 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第342 页。 


… Page 87…

  在实质上则是唯心的和神秘的。马克思不仅唯物地改造了它,而且依据对历 

  史事实的科学分析,揭示了它是客观事物辩证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它也 

  是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探索新结果的重要方法。 

       商品价值形态的矛盾运动过程,货币这一历史范畴的出现,就是经历了 

  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扩大价值形态是对简单价值形态的否定,这第 

  一个否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价值形态 

  的矛盾运动又必然创造出它自身的否定,即转化为一般价值形态,实现第二 

  个否定。一般价值形态后来演变为货币形态,后者与一般价值形态并没有质 

  的区别,只是由金这种特殊商品独占了一般等价物的地位。 

       从资本到剩余价值的生产,同样经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马克思在分析 

  资本运动的总公式 (G—w—G′)时,指出,从货币(G)到商品(W)是一 

  种物质形态的变化,它在质上表现为买,这是第一次否定;从商品 (W)到 

  货币 (G’),又是一种物质形态的变化,它在质上表现为卖,这是第二次 

  否定,即否定之否定。经过两次否定,仿佛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但作为否定 

  之否定的货币 (G′),已不是原来的货币,而是包含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 

  价值在内的资本了。 

       剩余价值生产的存在和不断发展,促进着更大范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否定之否定。马克思在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资本运动的必然趋 

  势后指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 

  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 

  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之否定。 

  这种否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