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2…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的是19世纪与20世纪世纪之交的世界哲学思想史。本书对这
一时期东西方各民族、各文化区域哲学发展的总体状况及其成就作了系统介
绍,不仅对这一时期各种哲学思想和流派的产生及其发展进行了分析,而且
从总体上分析比较了该时期东西方各哲学主潮的特征。
… Page 3…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 Page 4…
一、概述
本书论述的是19世纪与20世纪世纪之交的东西方哲学。
显然,无论“东方哲学”或“西方哲学”都不是一个具有精确、完整的
内涵和内在、自洽的关联的系统,而只是分布于地球东、西两个半球上各个
民族、各个文化区域的哲学的一种集合称谓。因此,本章先对这一时期东西
方各民族、各文化区域哲学思想发展的总体状况及其成就作一简要介绍,然
后从总体上分析比较该时期东方和西方各自哲学主潮的特征。
1。发展概况
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曾诞生过显赫一时的思辨唯心主义庞大体系的
故乡——德国的哲学。不过,我们现在遇到的却不是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潮,
而是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潮——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唯意志主义既是对自古
希腊以来的欧洲哲学传统的反叛,又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非理性主义
思潮)的最早学派。它最基本的思想是把情感意志和本能冲动置于理性之
上,甚至将其理解为一切存在的基础和出发点;认为服从理性(抑或倡导经
验)只会使人受外部世界的支配,无法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能动作用,从而
失去自由,因此必须彻底改变哲学研究的方向,即把注意中心转向人的内心
世界,转向人的生命和情感意志。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是叔本华,但却在很
大程度上是通过尼采的哲学活动才发生显著影响的。尼采既直接继承叔本华
关于意志是一切存在之本质、之主宰的思想,又在两个根本点上对叔本华的
学说作了修正和发展,即把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发展为不可遏制地创造一
切、超越一切的权力意志以及把叔本华消极的悲观主义发展为奋发向上、争
做超人的行为主义。他主张运用比笛卡儿更彻底的怀疑精神去批判、检验隐
藏在传统哲学体系背后的一切前提,重估一切价值,用铁锤摧毁所有偶像。
他通过对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的论析,通过对基督教的批判,断然宣布“上
帝已死”!随着上帝的死亡,对人类的古老看法、传统道德、永恒真理等等
也都如覆巢之卵,荡然无存。尼采的学说对西方思想界造成了强烈震撼。
六七十年代,德国学界一批重要人物高举起“回到康德去”的旗帜,按
照时代的需要重新解释和改造康德哲学,是谓新康德主义运动。它很快形成
了诸如实在论学派、马堡学派、哥廷根学派、弗莱堡学派等许多支派,其中
马堡学派和弗莱堡学派的影响最大。前者侧重于从数学、自然科学或纯粹概
念的角度去理解康德哲学,认为哲学是关于科学因而也是关于一切文化的各
种原理的理论,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揭示人的认识的先验结构以及人类知
识的本性与局限性。后者则独树一帜地强调价值问题,认为认识论问题的实
质是价值论问题,判断是一种价值形式,真理则为判断所肯定的价值;他们
还把自然科学与历史 (人文)科学区分开来,认为前者是对抽象的、普遍的
… Page 5…
规律的说明,后者是对具体的、个别的事物的描述。世纪之交是新康德主义
的鼎盛时期,它的影响越出德语国家,扩展到荷、意、英、法等国,成为世
界性的哲学流派。
就在新康德主义运动开始从鼎盛走向衰落之际,以德国中西部城市哥廷
根和南部城市慕尼黑为基地,崛起了后来演变成20世纪西方最重要和最有
影响的现象学哲学运动。现象学的创始人埃德蒙德·胡塞尔认为,哲学的使
命就是对认识本身进行批判,就是研究认识的可能性和客观性,就是超越一
切相对性达到绝对终极有效的真理,并从方法上为经验科学奠定基础,所以
她应该是所有科学中最高和最严密的科学,应该是代表了人类对于纯粹的绝
对认识永恒要求的科学。这样的科学自然既不能还原到经验科学的层面,也
不能运用经验科学的方法。为此,他不懈探求能使哲学成为一门严密科学的
可靠方法。当然,胡塞尔想建立作为严密科学的哲学的愿望并没能变为现
实,但他开启的、要求摆脱权威(传统)的中介而直接“面向实事本身”的
现象学精神,却不断地穿透着科学与生活的广阔领域。甚至他留下的一大堆
问题,他不断否定自己的哲学探索的轨迹,也都无不激发起后人经久不衰的
兴趣。
把考察的聚焦点移出莱茵河,转向法国和英国,我们首先遇到的是一种
与唯意志主义、新康德主义和现象学都有着重大区别的哲学思潮——实证主
义。它首先产生于法国,随后跨越英吉利海峡,在英伦三岛进一步繁荣,从
50年代起开始在法、英两国思想界占据主导地位。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是:
知识必须建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哲学必须以实证自然
科学为根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在尚未把握能为实证
自然科学所证实的知识的领域,我们的任务就是运用实证自然科学的方法去
获取这种知识。因此,实证主义要求拒斥“形而上学”,主张科学的标准是
唯一合理的标准,要求把知识限定在经验(现象)的范围内,致力于发现经
验 (现象)之间不变的关系。它承认自然和社会的运动变化,力图用演进的
观点去解释运动变化,但却反对唯物辩证法;它提倡进步与改革,要求运用
实证科学改造社会,但却反对社会革命。
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穆勒把自笛卡儿以来的心理主义传统发展到
了顶峰,用联想心理学去解释外部世界和心灵(自我),解释人的认识行为,
在逻辑学上,穆勒提出被后人称为“穆勒方法”的5条著名规则,把归纳逻
辑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实证主义的另一位重要代表斯宾塞则构造了一个庞
大的、他称之为“综合哲学”的体系,企图为日趋专门化发展的自然科学各
个分支乃至社会科学各个领域提供统一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实证主义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事实表明,无论是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孔德或是
穆勒、斯宾塞,都没有像他们所自称的那样完全拒斥“形而上学”,他们也
都不是非思辨的哲学家。唯其如此,后来的马赫主义(亦称第二代实证主义)
… Page 6…
才要求进一步清除实证主义所蕴涵的“形而上学”残余。
传统理性主义在面对 19世纪末叶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时所日益暴
露的无能为力以及对科学采取非批判态度的实证主义的盛行,从不同的角度
激发莱茵河两岸的一批思想家另辟蹊径。他们下定决心要全面清算并坚决反
击传统理性主义和盛极一时的实证主义,强调以人的生命、生活、价值和历
史文化为哲学探索的主题,发誓要重建人的价值和精神价值。这就是与唯意
志主义有着直接联系、但不是强调意志而是高扬生命冲动,不是突出个人而
是注重历史的生命哲学。这一哲学思潮的早期代表是德国的狄尔泰、齐美尔
和奥伊肯,而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则是法国柏格森的哲学思想。
狄尔泰强烈要求把生命(不是个人的生命和心理过程,而是人类的共同
生命)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强调人类生活实质上是历史的,生命作为相互影
响的、时间上相续的事件就是历史生活,认为生命是在理智和文化上被构成
的,对生命的体验、理解和解释乃是与自然科学完全不同的精神科学的使
命。因此,他毕生都以构建一种新的精神方法论为职志。齐美尔直接继承狄
尔泰的生命哲学,并通过对生命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发展阶段的探讨发展了狄
尔泰的思想。奥伊肯的研究角度与前两人大致相似,但更强调精神生活与历
史的关系,主张历史是精神生活的枢纽和具体化。与狄尔泰等人侧重于历史
一文化的研究有所不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带有明显的生物学倾向。他广泛
吸取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特别是心理学和生物进化论的思想,用运动变化
和整体联系的观点去阐明生命现象。柏格森的哲学创造活动把生命哲学思潮
推向了全盛时期,不仅使之广泛影响了法国、德国、英国和美洲大陆的哲学
界,而且波及到科学、文学和宗教领域。
自17世纪末叶开始,牛顿确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不仅上升为自然科学各
个分支的典范,而且逐渐渗入欧洲精神生活的深层结构,甚至连一度激烈反
抗的教会也开始使其信仰原则与牛顿力学描绘的关于物理世界的科学图景
调和一致。而依据经典力学去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空前未
有、愈益辉煌的成就,更是消除了关于它的方法的有效性的任何疑虑;在许
多人看来,剩下的工作似乎只是使经典力学方法向生活、精神和历史领域扩
张。但是,世纪之交自然科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对把牛顿力学视为人类
知识典范的观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并在(主要是)物理学界乃至哲学界引
起了混乱和不安。
在这种背景下,奥地利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恩斯特·马赫一面奋起捍卫实
证主义原则,一面主张进一步清除实证主义理论中的“形而上学”残余,拒
绝使用与经验事实没有推演关系的范畴和理论,从科学理论中剔除诸如本
质、实体等等无法还原为对感性要素的观察或无法验证的累赘内容,并试图
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能把科学的各个部门统一起来的认识论和方法论。20世
纪初流传广泛、影响遍及奥、法、英、意、俄、美等国的马赫主义由此兴起。
除马赫外,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还有阿芬那留斯、彭加勒等人。阿芬那留斯
… Page 7…
独立地提出和阐述了与马赫大致相似的哲学观点。彭加勒的许多思想都有别
于马赫主义者,但由他集大成的、对后来的逻辑实证主义(亦称第三代实证
主义)有重大影响并被数理逻辑学家广泛接受的“约定论”,则被认为是对
马赫主义的一种补充和发挥。
19世纪下半叶,欧美各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