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大括天下骡马,据载,调马总数一度达到56万匹。将各处兵器都集中在一
起并临时储藏于中都。海陵王知道发动这样一场大规模战役不能仅仅依靠女
真兵,所以又签发诸路汉军,此举遭到各地汉人的反抗,《金史》中载有由
汉人,特别是在东南部与宋接壤地区的汉人发动的几场较小的叛乱。在百姓
中募兵的活动,一直持续到1161年夏天。
海陵王预见到向宋朝的进攻在很大程度上将要依赖于河运,与宋朝水军
进行水战也是不可避免的。为此,又藉诸路水手得3万人,并征调大批船只
进行运输和充作战船。遵循女真旧俗,海陵王亲自担任最高统帅。1161年七
月,大兵从中都出发抵达南京(开封)。此后不久,为了表明他将继承正统
来统治整个中国,他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残忍,下令将亡辽耶律氏和宋赵氏
家族所有子男全部杀害,以此来检验是否还有伪称为前辽和前宋皇室的人存
在。据载,仅在1161年夏天,就有130多人被杀害。海陵王的残忍行为使契
丹人中一直存在的不满加剧了,他们诉诸于公开的反抗,海陵王不得不派遣
一支人数达1万人的军队开赴东北进行镇压。海陵王的另一个暴行是杀害了
他的继母、皇太后徒单氏和她的十余名宫廷侍婢,理由是她敢于谏止他的伐
宋之举。
海陵王显然从未发布正式的伐宋宣言,在他大举备战的整个时期,通常
的外交往来和在正旦及皇帝生辰派遣使者前往朝贺的仪式,一直都在持续而
未受到任何干扰,尽管金的战争动员不可能不引起宋廷的注意。1161年夏
季,金朝照例派遣使节去祝贺宋高宗的生辰,这位使节直至1161年6月14
日才被召见。按照《宋史》的说法,有个使节“举止无礼”,还威胁宋廷说
海陵王不久就要对宋用兵,这一无礼行为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无论如何,
宋朝已经有了充分的警觉,并且抓紧时间加强他们在边境上的工事。
海陵王此时已将重兵集结于淮水。10月15日他从开封出兵,几日之后
金兵渡过淮水 (10月28日),开始向长江逼进。将长江作为最重要防线的
宋朝,却既无法制止金的侵略,也无法阻止金兵到达江边。他们只能将大量
军队集中于长江南岸来抵挡金兵任何过江的企图。好在在另外一些战场上,
宋朝还算取得了一些局部的胜利,收复了西部边境上一部分原被金朝占领的
州县。海陵王最初可能曾抱有的打一场“闪电战”的希望,因此而被打破了。
海陵王设帐于扬州附近,此刻他属下的一些将领企图溯江而上,于上游
约60公里处的采石(今天的安徽省马鞍山南部)渡江,但这次的渡江努力在
1161年11月26日到27日宣告失败。宋朝的史学家后来将金兵未能南渡过
江作为一场伟大的胜利,并将其与公元383年那场著名的淝水之战相比,在
… Page 175…
那场战役中,南迁的晋国号称击败了由前秦统治者苻坚率领的北方侵略军。
淝水之战在中国的史书中被奉为典范,它强调的是,汉族文明的捍卫者
是能够击败野蛮的北方民族的入侵的。今天的学者则认为,淝水之战即使不
①
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神话,至少在其重要性上也被极大地夸大了 。采石之战的
胜利是否也被宋做了类似的理想化的夸大处理,也同样是一个问题。据宋朝
的史料说,宋在采石仅有1。8万名士兵,而金却有40万人。这是显而易见的
讹传,虽然仅就集中于采石一带的军队来说,1。8万名可能是一个相对准确
的数字,但宋集中于长江中游防线的总兵力,在其他文献所载的数字则是12
万人。而据他们所说的金朝那40万人,其实是海陵王属下金兵的总数,并且
这个数字中还包括了许多服务于军队的非战斗人员。即使是宋的史料,谈到
进攻者一方的失败时也不尽一致,有的说是在过江时被溺死于江中;也有的
则说是到达南岸之后在搏斗中被战败的。
如果我们推测金朝损失的兵力不超过4000,应该是不差的。换言之,采
石之败对于金朝并未造成致命的影响。我们肯定记得,防卫的宋朝一方占据
着相当的优势。早在战前,女真将领就提到,宋舟甚大而金舟小而慢,此外,
金的将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才能集结起足够的战船和士兵,以至于发动突袭
成为不可能。再者,金所处的位置,使他们无法发挥他们最可怕的武装力量
——骑兵。当代的一名中国学者在仔细分析了当时的背景和战争本身之后得
②
出结论说,采石之战相对来说只是一场小规模的军事交锋,但是此战在心理
上造成的影响却是决不可忽略的,宋朝因此而获得了信心,再次感到了自己
的强大。
海陵王这场鲁莽战争的最后结局,主要倒不是因战败而是因其他因素造
成的。在备战的这几年,海陵王甚至在他自己的亲信中都引起了仇恨。所以
当1161年的12月15日他与他的五个妾一起被一群将士射死于扬州附近的营
帐时,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海陵王的独裁统治,导致了女真贵族以及契
丹人、渤海人、汉人的普遍不满,结果是皇室中比较稳健的一派发动了政变,
将他推翻并拥戴他的表兄弟乌禄为帝,后者早在1161年的10月27日就已经
在辽阳登基称帝了,此时距海陵王的被杀还有好几个星期。辽阳的这一惊人
消息肯定在12月中旬就传到了扬州,并因此激发那些将士采取了行动。新的
皇帝庙号世宗(1123—1189年),即位后面临的是一个极端困难的局面:契
丹人的反叛,中国各省的动荡不安,以及因对宋战争引起的各种争议等等。
这对于世宗的才能是不小的考验,世宗则向世人证明了,他有能力克服所有
这些困难,并使自己在历史上占据了这样的地位,即他不仅位居于在那些伟
大的女真首领之中,而且也是中国诸多登上皇帝宝座的最杰出人物中的一
个。
世宗朝的鼎盛 (1161—1189年)
新即位的皇帝完颜雍 (本名完颜乌禄,生于1123年,在位时间是1161
年至1189年,庙号世宗)是太祖之孙,他的父亲完颜宗辅在早期的金朝中是
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他的母亲并非出身于那些与完颜氏世代联姻的女真氏
① '418'米歇尔·C。罗杰斯:《淝水之战(公元383 年)的神话》。
② '845'陶晋生:《金海陵帝的伐宋与采石战役的考实》。
… Page 176…
族,而是渤海人的后代。渤海的成分构成了金朝人口中文化较为先进的部分
之一。早在海陵王还在世的时候,未来的世宗就已经是他的一名公开的反对
派,并因此未能留在首都任行政长官,而是被派到东京任留守。东京位于辽
阳,是原来渤海国的领地。
1161年夏天爆发契丹人的起义,世宗在他的辖区之内成功地镇压了难以
驯服的契丹人。主要靠着渤海人的支持,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靠着那些对海
陵王一意孤行发动侵宋战争不满的女真贵族的支持,称帝之后,世宗便迅速
赶到了中都(今北京)。他在1162年年初颁布的第一个诏令,就是撤回长江
前线的金兵。同年春天,他还遣使到宋,要求正式与宋恢复通好。但是世宗
丝毫没有放松警惕到遣散武装的地步,在淮河地区以及西南前线,亦即金与
宋的蜀地 (四川)接壤的地区,还在不断地发生边境冲突。最后到1165年,
宋与金之间终于又签署了一个和议,这个和议使宋的地位有所改善。宋不必
再向金称臣而改称为侄。这样,虽然从礼仪上说,金仍然高于宋一头,但“臣”
的称呼总算是见不到了。“贡”也被更中性的词“岁币”来代替,宋需支付
的岁币数量还与以前一样(译者注:实际是银、绢各减5万),以淮水划界
也没有变化。当边境榷场开放的时候,为防止意外,世宗还派遣了6万士卒
驻扎于与宋的边界一线,从1165年以后,金与宋的边境保持平静达40年。
宋金和议拖延数年才得以缔结,确实应该归咎于宋。宋一直寄希望于金
内部的动乱,也就是契丹人的反叛。金发动侵宋战争的时候,契丹人和奚人
曾一致拒绝金的签发,乃至起兵反抗他们的女真主子。奚是一个突厥部落。
契丹人起义的中心在西北路一带,位于今天长城附近。一些契丹首领曾试图
与宋建立接触以获得支持。但这支起义军于1162年秋被世宗击溃,一些被打
散的契丹兵逃亡到宋。现存的契丹军事单位被废除,其成员被分散编入女真
的军事单位之中,只有始终忠实于金的一些契丹首领被允许保持了原来的头
衔。为了防止那些仇视金朝的当地人的反叛,也为了抵御更为桀骜难驯的西
北边邻蒙古人,此后几年,世宗在西北路的几十个城镇设立了军事要塞。
短短几年之内,世宗就这样成功地使他的国家无论内外环境都得到了稳
定。在他统治的漫长时间之内,在诸多领域如行政机构、经济以及教育等方
面进行了改革,除了在与蒙古的边境上战争还时有发生之外,金朝享有了长
达25年不受干扰的和平时期。世宗竭力想做一个公正的、节俭的统治者,并
①
获得了“小尧舜”的美誉。不过,与他的前任不同,他并不盲目地崇拜汉族
文明,相反却对淳朴的女真旧习眷恋不已,在仍然生活于祖先发源之地东北
的女真人身上,他看到过这些旧俗的具体体现。世宗对女真的贵族和平民中
日益增长的汉化倾向感到忧虑,并且采取了诸如下令禁止取汉名、着汉服等
措施,想使女真民族保持民族特性。金朝的故址会宁被重修,被重新抬高到
上京的地位。1184年到1185年间,世宗几乎全年都在上京度过,设宴举行
赞扬祖先功绩的纪念活动,倾听歌者对当年阿骨打创业的颂扬。
可以肯定的是,正是由于世宗时长期的内部稳定和相对繁荣,在后来那
些年甚嚣尘上的倾轧纷争中,金朝才得以维持下来。到他的继承人即位时,
金朝开始衰落,但这既不能过多地归咎于女真统治集团中少数人的玩忽,也
不能归咎于最高决策层的无能,而是因为他们遇到了敌人的攻击,这个敌人
对于金的可怕程度,甚于当年女真人对于宋朝。12世纪的最后几年,人们眼
① '646' 《金史》,卷8,第204 页。
… Page 177…
看着成吉思汗统治下蒙古联盟的崛起,并眼看着他们在获得至高无上的霸权
和实现对整个欧亚大陆统治的过程中攀上了第一道阶梯。
宋朝的北伐:1206—1208年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