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③
致书金朝,请求金主正式册封篡位者为西夏王。当襄宗继位之后,罗太皇太
后就在记载中消失了,估计她可能是被送进了某个荒僻的寺院。
次年,金朝失去了藩臣汪古部和西北边疆地区由部落混合组成的边界守
卫者(Juyin,汉文“仭保X莺3潜じ浇牡厍苍獾搅嗣晒湃说穆佣帷!
④蒙古人现在可以毫无顾忌地入侵山西和鄂尔多斯地区了。
掠夺兀剌海的蒙古人直到1208年春天才收兵撤退。在这期间,西夏连续
派遣使节前往金朝首都,他们很可能是寻求与金朝建立联合战线,以抵抗蒙
古人的入侵。但是对于两国来说,不幸的是金章宗恰恰在这年冬天去世了,
章宗身后无嗣,帝位由他的一位昏懦无能的戚属(在历史上以卫绍王知名,
1213年被黜)继承。卫绍王拒绝与党项人合作,据说,他声称:“敌人相攻,
①
中国之福,何患焉?”无论实际上发生过什么事情,党项与女真的关系从此
迅速恶化。
1209年秋天,在接受了高昌回鹘的自愿归降之后,成吉思汗对西夏发起
了一次大规模的入侵。蒙古人经由“黑水城北和兀剌海城西”进入河西,打
败了由西夏皇子率领的一支军队,并俘虏了西夏的副元帅。接着,进逼并攻
克了兀剌海城,西夏守将投降,西夏太傅西壁讹答也成了蒙古人的阶下囚。
从兀剌海起,蒙古军队转而南下,向位于中兴府以西、起着拱卫京师作用的
克夷门发起进攻。克夷门是阿拉善的一处险关要隘,蒙古军队在这里遭到了
由另一位西夏皇子率领的守军的顽强抵抗。最后,蒙古人终于打败了守军,
并擒获了夏军的统帅,进而包围了西夏都城 (见地图13)。
在围攻中兴府的战役中,蒙古人使用了古代的水攻之计,引黄河水灌中
兴府。但是由于堤围溃决,反而淹没了蒙古军队的营地,所以他们被迫解围
撤军。但是在撤军之前,蒙古人先派遣被俘的西壁讹答代表他们入城谈判,
与西夏订立了城下之盟。1210年,党项君主名义上臣服了成吉思汗,除了贡
献大批骆驼、鹰隼和纺织品之外,还被迫向蒙古首领纳女请和。②
与西夏的城下之盟,使成吉思汗在进攻金朝之前确保了自己西翼的安
全。此后不久,党项人就开始掠夺金朝边境的州县,西夏的入侵使这两个邻
国间的外交往来大为衰退,到1212年之后,
两国之间就完全断绝了来往。1212年,党项皇帝不明不白地死了,族子嵬名
遵顼 (神宗,1211—1223年在位,死于1226年)代而为帝。在党项皇族子
弟中,遵顼是最早获得西夏“进士”殊荣的一位,他当然首先是要站在自己
阶层的立场。①
如何处理与蒙古人的关系,是否放弃与金朝长期的联盟关系,面对这些
③ '646' 《金史》,卷134,第2871 页。
④ '42'保罗·比尔: 《成吉思汗兴起时汉地与蒙古边界的作用》,第66—68 页。又见'394'罗依果对《蒙古
秘史》卷11 中“Juyin” (仭┑慕馐汀!
① '646' 《金史》,卷62,第1480 页;卷12,第285 页。关于金主的这番话,见'597' 《大金国志》,卷21,
第23—24 页。
② '653' 《元史》,卷60,第1452 页;卷1,第14 页;卷169,第3977 页;'394'罗依果译《蒙古秘史》,
第84—85 页。
① '646' 《金史》,卷134,第2871 页。
… Page 156…
问题使党项朝廷陷入混乱。神宗似乎是要同时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迎合蒙古
人,他对金朝西南的临洮路发动了进攻,这次战争为党项人提供了洗雪原来
在领土问题上的宿怨旧仇的机会。1214年之后,在蒙古人步步紧逼的强大压
力面前,女真人将都城从燕京(北京)向南移到了汴京(开封),能否控制
临洮,这时就成了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由于宋朝停止了向金朝的岁赐,女
真人在财政上也已经濒临绝境,对于被困在河南的女真人来说,他们陕西的
领土就成了食物、人力和马匹的重要供给地。
1214年末,一支得到西夏支持的起义军使兰州也陷入了战火之中,这一
事件严重损害了金朝多年来对这一地区的统治。不仅如此,党项朝廷在1214
年还开始与四川的宋朝地方政府进行谈判,建议双方联手进攻金朝的西部领
土。西夏与宋朝谈判一直持续到了1221年,但是实际达成的协议却只有1220
②
年的一次流产的联合行动。 1216年下半年,西夏为蒙古军队借道,允许他
们穿过鄂尔多斯地区,进攻陕西的金朝领土,西夏还在这次战役中为蒙古人
提供援军,但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女真人也只能投入一支军队与西夏军队
作战。③
对于西夏来说,对金的战争不仅在政治上是不得人心的,而且在经济上
也等于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在西夏朝廷里,反对抗金战争的呼声越来越强
烈,但是一次次的和平尝试都没有取得多少成效。尽管在西夏内部始终存在
着投靠蒙古阵营的现象,但是有一点很清楚,朝野舆论对联合蒙古人的政策
一直都持鄙视的态度。在1217年冬季或1218年初,一支蒙古军队逼近了西
夏首都,他们很可能是要迫使党项人履行早先的承诺,支持成吉思汗经略中
亚、攻打花剌子模的军事行动,当然他们也可能是要对党项人拒绝提供帮助
的行为进行惩罚。虽然还不清楚实际上是否发生过战斗,但是党项人拒绝了
蒙古人的命令,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而且在这次事件中,一位叫做阿沙敢
不的人还因为敢于公然藐视大汗的权威,而声名大振。①
1219年,成吉思汗将木华黎留下来负责中国北方的行动,自己亲自率军
远征中亚。这样一来,他对党项人的报复行动也就相应地延缓到了远征之后。
在蒙古大军出征中亚期间,西夏与金的战争一点也没有缓和的迹象。后来到
了1223年,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木华黎死于本年三月之后,蒙古人对金和西
夏的压力暂时缓解了。年底,神宗将帝位让给了次子嵬名德旺(献宗,1223
—1226年在位)。在此前后,金朝的统治者也是一位新即位的皇帝。1224
年下半年,西夏、金开始和谈,以结束战争。1225年九月,达成正式和约,
确立两国为兄弟国关系,金为兄,西夏为弟,双方各自保持本国封号。紧接
①
着,又通过会谈解决了关于礼仪、边界榷场等一系列存在争端的问题。西夏、
金和约显然是一个与传统相背离的条约,尽管短命,但它标志着西夏外交取
得的辉煌胜利。
② '644' 《宋史》,卷486,第14027 页;卷40,第774—775 页;'585'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卷19,乙集,8b。
① '653' 《元史》,卷1,第20 页;'646' 《金史》,卷15,第334 页;'394'罗依果译《蒙古秘史》,卷11,
第95—96 页。据《秘史》本段记载,成吉思汗的使节提醒西夏,早在1209 年时,他 (实际上应该是他的
前任)曾经答应过要做大汗的右手 (即西翼)。
① '646' 《金史》,卷17,第375—376 页;卷38,第869 页;卷110,第2424、2433—2434 页;卷62,第
1487—1488 页。
… Page 157…
关于成吉思汗对西夏的最后一次战争以及他的死亡,有关记载非常零
乱,而且细节牴牾也很多。但是对于出兵的时间,大多数记载都是一致的,
即成吉思汗在1225年冬季发兵,1226年春季入侵河西。自从1219年在蒙古
入侵中亚的战役中拒不派遣援军之后,党项人更加变本加厉,拒绝向蒙古汗
的宫廷提供质子,而且密谋与一些不知名的部落联合,计划共同抵抗蒙古人。
②
《蒙古秘史》中记述了一个其他记载中都没有提到的事件:当 1225年冬
天向党项领土进发时,成吉思汗在中途停下来猎取野马,因座骑脱疆,他被
摔下来受了重伤。这样一来,蒙古大军就不得不停下来,等候大汗痊愈。为
了顾全体面,成吉思汗派遣使臣通知党项君主,要他必须就其轻慢无礼的行
为作出解释,然后成吉思汗将会根据他答复的情形,决定撤军还是继续入侵。
当蒙古使节来到党项朝廷时,阿沙敢不又一次傲慢地声称,他完全对先前说
过的那些无礼的话负责,并且更为嚣张地嘲弄了蒙古人,表示要在战场上一
分高下。当听到这个答复后,成吉思汗发誓要洗雪耻辱:“虽死呵也要去问
他!”③
尽管隐藏在这些事件背后的内容我们只能去推测,但是党项朝廷这时似
乎又一次大权旁落了,掌握朝政的不是皇帝,而是权臣。肯定是阿沙敢不拒
绝和谈或妥协,才招致了蒙古人对党项国家进行彻底的毁灭性打击。
蒙古军队首先攻克了党项河西诸州,进而孤立了夏都。1226年二月,黑
水 (Edzina)及其邻近地区陷落。蒙古大汗从浑垂山(或许就是祁连山)夏
营地进攻肃州、甘州,大将速不台分兵经略撒里畏吾儿和其他居住在甘州、
沙州以南山区的部落 (见地图14)。
供职于蒙古人的两位党项官员察罕和昔里钤部参加了这次战役。当进攻
肃州时,昔里钤部的哥哥担任肃州守将,尽管昔里钤部劝说哥哥及早投降,
但他还是进行了顽强抵抗,结果城破之后,除了昔里钤部的亲族家人之外,
肃州百姓尽数遭到屠杀。①
无独有偶,在攻打甘州时,察罕的父亲指挥守城,与昔里钤部一样,察
罕也试图劝说弟弟和父亲投降,以避免遭受与肃州同样的命运。但是忠于职
守的守将杀了察罕的父亲和弟弟,拒绝投降。然而,甘州被攻破之后,察罕
凭借自己的崇高声望和为了蒙古的事业的不遗余力挽救了该城百姓,最后只
处决了拒不投降的36人。②
蒙古军主力在秋天挥师东南,直逼西凉府(凉州)。凉州是一座非常重
要的中心城市,守将斡扎箦是斡道冲的后代。在进行了短暂的抵抗之后,斡
扎箦就举城投降了蒙古,搠罗、河罗等地也纷纷仿效。③
攻略河西之后,成吉思汗继续向前挺进,渡过黄河,顺流直指东北,进
② '653' 《元史》,卷1,第23—24 页;'373'伯希和:《〈马可·波罗游记〉注疏》,第1 卷,第309—311
页;'394'罗依果译《蒙古秘史》,卷12,第21—25 、44—45 页;'388'罗依果:《耶律楚材的〈西游录〉》,
第63—64 页,注'138'。
③ '394'罗依果译《蒙古秘史》,卷12,第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