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语文语法 >

第6章

语文语法-第6章

小说: 语文语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③通过对事件的记述表现主题思想。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包身工》等。
 ⑶写景的记叙文。①以描绘景物为主。②通过写景寄托情怀,表现主题。
 ③“景语即情语”,情景交融。如《荷塘月色》、《雨中登泰山》等。
 ⑷状物的记叙文。①以状写物为主。②通过状物抒发情怀,表现主题。
 ③常用联想、象征等手法,并体现较强的知识性如《威尼斯》、《内蒙访古》、
 《白杨礼赞》等。
;7_02:议论文的读写
71:
 *主要特点
      ㈠主要特点;
 ⑴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它不同于记叙文,
 通过形象生动的记述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观点、情感;
 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性状、原理、功效等。
 ⑵议论文的观点一定要鲜明地指出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不可模棱两可。
 ⑶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其他表达方式根据文章需要有时也兼而用之。
      ㈡基本要素;
 ⑴论点,作者对所议论问题的见解或主张。
 ⑵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⑶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它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纽带。
      ㈢议论文的分类
     ⑴按议论的形式分:
     立论;
 运用确凿的事实、充分的理由,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主张,
 以确立在议论中所持论点的一种议论文。
     驳论;
 运用确凿无误的事实、充分有力的理由,去反驳错误的论点,
 从而确立正确论点的一种议论文。
     ⑵按议论的内容及用途分:
     政论;
 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发表看法,提出见解的议论文。其中包括一般的政论文,
 也包括对社会舆论影响较大的报刊社论、评论等。
     杂文;
 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艺性论文。具有短小、活泼、锋利、
 隽永等特点,很有战斗性。杂感、随笔等都可视为杂文。
     学术论文;
 对学术领域中的某些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从而揭示本质或客观规律的文章。
     讲演稿;
 就当前形势或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在集会上发表的讲话、演说的讲稿。
     序跋;
 序,又称“引言”、“前言”;跋,也称“后记”。是放在书的前面(序)或后面(跋),
 用来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图、作者主张及状况、编辑体例等的文章。
 有些序跋重在议论作者有关主张,有些则侧重解释和说明与本书有关的问题,
 后者可归入说明文。
     观后感、读后感;
 阐述、议论阅读(或观看)一定的材料或作品之后所得感受的文章。
72:
 *议论文的基本的结构
     ㈠基本的结构
     ⑴引论(绪论);
 议论文的开头部分。作用:
 ①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论题或中心论点;②照应文章标题,表明作者态度,
 引起读者注意;③引入下文论述,统领全文。
     ⑵本论;
 议论文的主体部分,是对问题的分析、论证。作用:
 ①组织和运用确凿、充分的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②鲜明、
 完整地表明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达到宣传作者观点的目的。
 (分析本论应注意以下问题:⑴理清论证思路、层次;⑵弄清用了哪些论据;
 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⑶结论;
 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部分。作用:
 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②对所论问题作出结论;
 ③再次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④照应文章的中心。
     ㈡主要论证结构:
     并列式;
 在论证中,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重的。
 ⑴论点中的几个问题的并列;⑵论据间的并列。
     对照式;
 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
 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思),段与段、
 层与层之间就形成对照的关系。
     层进式;
 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
 不能随意改动。⑴从整篇看,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折问题,
 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布局,属层进式;⑵从局部看,
 每层的关系体现了逐层深入的思路,也属层进式。
     总分式;
 论述和层述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⑴先总后分;⑵先分后总;
 ⑶先总再分再总。
73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㈠从逻辑推理的形式上分:演绎论证法和归纳论证法
     ⑴演绎论证法;
 用一般原理、规律、原则作论据来推出个别具体的结论,
 证明特殊的事实的论证方法。即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⑵归纳论证法;
 用特殊的事实作论据来证明一般原理的论证方法,即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方法。
     ㈡从论据的性质上分:例证法和引证法
     ⑴例证法(举例论证法);
 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正确的论证方法。
     ⑵引证法(理论论证法);
 以引经据典的方式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的论证方法。
     ㈢从论据和论点的关系上分:类比法、喻证法、对比法和经申法
     ⑴类比法;
 把所论证的事物同另一件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论证方法。
 分析和运用类比法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两件事必须是同类的;
 ②两种事有可进比较的因素。
     ⑵喻证法;
 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它因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论证,
 可使抽象的道理更加通俗易懂。
     ⑶对比法(正反对比论证);
 通过将两种完全对立的事物或截然相反的观点进行对比来论证中心的论证方法。
     ⑷引申法(归谬法);
 由反面论点引出错误结论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即先假设对方的错误论断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个论断中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
 从而证明对方的诊断是错误的。
;7_03:说明文的读写
71:
 *说明文的特点
     ①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叙述、描写、议论。
     ②说明文主要功能是介绍事物构造、类别、成因、性质、做法、关系、
 功用,解释事理的含义、特点、演变过程等。
     ③说明文着重解释客观事物的属性,一般不表示作者的主张和思想感情的倾向。
72:
 *说明文的分类
     ㈠按说明对象分:
 ①解释、介绍实体事物的说明文;
 ②解释、抽象事物的说明文。
     ㈡按写作方法分:
 ①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物的说明文。
 ②描述性说明文。用描写结合说明的方法,形象具体地介绍某一事物的特征,常常带有文艺色彩。
 ③记述性说明文。用记述结合说明的方法,具体、详细地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
 或一件产品的生产、操作过程等。
 ④阐释性说明文。用说明结合简要的议论的方法,阐释比较抽象的事理。
 ⑤应用性说明文,以说明书、简介、规则、须知等为主要样式的常用性说明文。
;7_04:应用文的写作知识
7_1:
 *日记写作知识
     ㈠种类:
 ①记事式日记(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包括备忘式和记实式;
 ②认识式日记(记录自己对工作、学习、生活中某些事情的看法)
 包括随感式和研讨式;③专业性日记。
     ㈡文体的特点:
 ①日记是自己生活的真实记录。以记录当天发生的事、当天的所想所感为主;
 ②采用第一人称写。③内容广泛,形式自由。
     ㈢写作要求:
 ①真实是日记的生命。②要选择最主要的、最有意义的事情来写。
 ③注意一定的格式。第一行写日期,还可以写当天的气候。
 第二行空两格起写正文。
7_2:
 *书信写作知识
     ㈠文体特点:
 ①有极强的针对性。由于通信者之间有特定的关系,
 因而书信的内容必然是有的放矢。②内容广泛,形式自由,根据写作的需要,
 内容自然可以是无所不包的,而形式上则随着内容的极为广泛而不拘一格。
     ㈡基本格式:
 ①称呼。②问候语。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这是书信的主体部分。
 ④致敬语。⑤署名、时间。署名写在致敬语的下一行的右方。
 在署名的下一行的右方写上日期。⑥信封。包括横式和竖式。
7_3:
 *说明书写作知识
     ㈠文体特点:
 ①说明书,是向读者简要介绍某种实物、影剧、戏曲、产品等的文字宣传材料。
 ②对被介绍的对象起解释、说明作用,一般与图表等视觉形象结合。
 ③语言简洁,明确。
     ㈡基本要求:
 ①真实性;
 说明书要向群众说明产品、作品,首先要做到真实、可靠,不说假话、
 大话、空话,内容要确切,描绘要真实。
 ②简明性;
 语言要求简洁明白,概括性要强,并力求简短、确切。
 ③通俗性;
 说明书带有很大的普及性,其阅读对象很广泛,因此文字应力求通俗、易懂,
 应多用口语化、大众化的语言。
 ④感染性;
 说明书应富于感染性,使人读后不仅初步了解介绍对象的一般内容,
 而且从感情上、心理上乐于接受它。
 ⑤多样化;
 写说明书要根据说明的对象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写作方法和写作风格。
7_4:
 *申请书写作知识
     ㈠基本格式:
 ⑴标题;
 在第一行正中写“申请书”三个字;也可以在“申请书”前加上标明性质的字样。
 ⑵ 称呼;
 也叫“台头”。在标题下的第一行或第二行写上接受申请书的单位的名
 称或领导者的称谓,后面加上冒号。要顶格写。
 ⑶ 正文;
 在称呼下的一行空两格开始写。内容为:①申请什么,要求有关部门或领导者批准什么;
 ②提出申请的目的和理由;③表明自己的态度。
 ⑷结尾及署名、日期。
     ㈡基本要求:
 ①要把申请什么和为什么申请写清楚。②要注意申请书的接受对象。
7_5:
 *条据写作知识
     ㈠主要种类:
 ⑴单据(收条、领条、借条、欠条)
 ⑵便条(请假条、留言条)
     ㈡基本格式:
 ⑴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收到”、“领到”等字样。便条上写上“请假条”等字样。
 ⑵第二行顶格写对方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
 ⑶正文应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说明所收(借、领、欠)的物品、名称和数量。
 便条则写明请假的原因、时间,来访的意图等。
 ⑷另起一行,在右半行写开条人姓名或单位的名称(如是单位应加盖公章)。再另起一行,
 在署名下写出日期。
     ㈢基本要求:
 ⑴条据中涉及物品、钱财的,一定要写清名称、数量等,数字应用大写,
 不可用阿拉伯数字。
 ⑵双方的姓名或单位名称,立条据的时间应写清楚。
 ⑶用语力求简明、清楚。
7_6:
 *启事写作知识
     ㈠文体特点:
 启事,是有关个人或单位向社会或一定范围的群众宣示某项事情的一种文体。
 其目的是提请公众注意或寻求支持、协助等。启事有其公开性。
 它一般是张贴在公共场合或刊登在报刊上。
     ㈡种类:
 招领启事、寻物启事、寻人启事、征订启事、征文启事、校庆启事、迁移启事。
     ㈢基本格式:
 ⑴第一行正中用较大字体写“启事”二字,也可以在“启事”前面加标明内容的文字。
 ⑵第二行空两格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