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语文语法 >

第5章

语文语法-第5章

小说: 语文语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括号(() '' {});
 表示注释、补充、引文出处的标号。
     省略号(……);
 表示省略或说话断断续续的标号。省略号前的顿号、逗号可省略,
 省略号后不需用表停顿的符号。
     ⑶表示特殊词语的符号
     着重号(.);
 表示重要的、要读者注意的词语的标号。
     书名号(《》);
 表示书籍、报刊等名称的标号。
     间隔号(·);
 表明日期及一些民族、人名分界标号。
     ⑷其他标点符号
     斜线号(/);
 表示某种并列关系或间隔两种不同计量单位等。
     曳引号(~);
 表示声音延伸。
     隐讳号(х);
 表示不便或不愿说出的词语。
     虚缺号(□);
 原文空缺的文字。
修辞
01修辞格
_1:
 *比喻、通感、借代
     ⑴比喻;
 在两种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中,用其中的一种来描写和说明另一种事物。
 也称打比方。在比喻中,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
 中间连接的叫比喻词。比喻一般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明喻;
 直说明言的比喻。说甲(本体)像乙(喻体),本体和喻体均在句中出现,
 常用比喻词有“像、如、似、犹如、宛如、仿佛、好比”等,有时还后附“一般、
 一样、似的”字样。例如,山楂树上缀满红玛瑙似的果子。
     暗喻;
 也称隐喻。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说甲(本体)是乙(喻体)或甲变成了乙。
 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变成、成为、成了、就是、等于”等。例如,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借喻;
 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一种比喻。不用比喻词,在相似的基础上,
 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⑵通感;
 也称“移觉”把人对某事物的感受移动到另一事物上去的特殊比喻。
 例如,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⑶借代;
 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而借用另外一种与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可以分为,用部分代整体,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具体代替抽象,
 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用特征代替本体,如,“先生,给现钱,袁世凯,
 不行么?”用专称代替泛称,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_2:
 *比拟、排比、夸张、反复
     ⑴比拟;
 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或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或把人当作事物来描写,
 或把死物当作活物来描写)被比拟的人或物叫本体,用来比拟的人或物叫拟体。
 拟体一般不出现。
     拟人;
 把没有思想感情事物当作人来描写,使它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
 即人格化。例如,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描写。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
 恶霸就是夹着尾巴跑。
     ⑵排比;
 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连接在一起。
 可分为①短语排比,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
 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②句子排比,如:那影片纯粹是用声音绘制的,
 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声音绘制感情。
     ⑶夸张;
 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故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可分为①扩大夸张,
 如: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②缩小夸张,如:他父亲是个庄稼人,劳累了一辈子,只有鞋底大一小块地,
 在大山坡上,上粪时粪桶都放不稳。
     ⑷反复;
 为了强调某种意思使同一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分为①连续反复,
 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②你没有哭;
 敌人把你的家园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了你的亲人。
_3:
 *对偶、对比、引用、设问、反语、设问、双关、反问
     ⑴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或相反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正对;
 上下内容相关或相近,共同说明事物。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反对;
 上下内容相对或相反,说明事物两个方面。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
 上下句意思相承,互为因果、条件、假设等关系。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⑵对比;
 两种互相对立的事物并举出来,相对比较。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⑶反语;
 说者口头的意思和心里的意思完全相反。也叫“说反话”“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
 如,党八股也就是一种洋八股。这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我们为什么又叫它做
 党八股呢?这是因为它除了洋气之外,还有一点土气,也算一个创作吧!谁说我们
 的人一点创作也没有呢?这就是一个。
     ⑷引用;
 援引现成的语言材料(经典著作、格言、典故、成语等)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分为明引(注明引文出处)和暗引(不注明引文出处)。如,种菜的乐趣不只是在
 吃菜的时候,像苏东坡在《菜羹赋》里所说的:“汲幽泉以揉濯,持露叶与琼枝。
     ⑸设问;
 为了强调某一个问题,引起人们注意或思考,故意提出问题并自问自答。
 例如: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
 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
     ⑹反问;
 也称“反诘”。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答案已在反问之中。例如: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
 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呢?
     ⑺双关;
 利用语言文字上同音或同义的关系,故意让词语有双关意义,
 其中一种是外露的,一种是内涵的。分为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_4:
 *顶针、婉曲
     ⑴顶针;
 也称“顶真”、“联珠”、“蝉联”。前一句的末尾(词或短语)作为下一句的开头,
 上下连贯,语意紧凑。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
 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⑵婉曲;
 也称“婉转”、“曲语”、“避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用委婉曲折的方式把不便明说的意思暗示出来。
     婉转;
 指用含蓄的话来暗示本意。
     避讳;
 指说话人忌讳某事物,而用别的话来代替。   
_02:
 *明喻、暗喻与借喻
     明喻;
 形式是(本体)像(喻体),在明喻中本体和喻体都会出现,但本体占主导地位。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如、好像、仿佛等”。
     暗喻;
 形式是(本体)是(喻体),在暗喻中,本体与喻体也都会出现,
 但是两者都具有同等的地位。常用的比喻词有“是、成为、就是、等于等”。
     借喻;
 喻体替代本体。在借喻中,本体不会出现,也没有比喻词,因此喻体占主导地位。
_03:
 *借代与借喻
     借代;
 (构成基础)本体和借体之间的相关性;借用的事物必须同要表达的事物有连带关系。
 (着重点)重在替代。如果补出本体,加上比喻词,也不能构成明喻或暗喻。
 (与上下文关系)必须在人所共知事物的基础上,或是上文有所交代的情况下使用,
 所借用的事物必须特征或标记明显、典型。
     借喻;
 (构成基础)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两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
 (着重点)重在比喻 。只要补出本体,加上比喻词,就能构成明喻或暗喻。
 (与上下文连系)并不需要上文交代,所借用的事物必须与本体具有相似性。
_04:
 *借喻与词的比喻义
     借喻;
 属修辞学概念;在句中运用是临时性的并且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
     词的比喻义;
 属词汇学概念;其意义相对固定,在一定时期不会变化,且不需要凭借上下文。
_05:
 *对偶与对比
     对偶;
 在内容上要求相关或相反,以对称为特征。在形式上,结构形式完全相同;
 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称。
     对比;
 在结构上要求相对或相反,以对比为特征。在形式上不一定相同;
 字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词性也不一定对称。
_06:
 *常见的修辞错误
     ⑴比喻不适,
 例如:抗战期间,敌人像砍瓜切菜般地屠杀我们村的妇女和小孩,
 一片鬼哭狼嚎的声音传到数里地之外。此句中用“鬼哭狼嚎”形容妇女儿童被杀
 的情景,褒贬不明,语言感情不对。
     ⑵夸张失度,
 例如:晚上,屋子里静悄悄的,只听见三两只蟋蟀在窗下大喊大叫。
 此句中用“大喊大叫”来形容蟋蟀的叫声,显然太过分了。
     ⑶比拟不当,
 例如:马达一响,贪婪的脱粒机张开血盆大口,恨不得把禾场的稻子一口吞进去。
 此句中用“贪婪”、“血盆大口”来比拟禾场脱粒机,显露贬义,拟物不当。
     ⑷排比不匀称,
 例如:工人建造高大的楼房,没有科学技术就不能建成;没有科学技术,
 农民不能使粮食获得稳产高产;空军没有科学技术,飞机就不能在天上飞行。
 三个分句的句式全不相同,如改成“没有科学技术,工人就……;没有科学技术,
 农民就……;没有科学技术,空军就……;”句式结构就一致了。
     ⑸复喻矛盾,
 例如:只要我们钻进知识的海洋,我们就会尝到甘洌的清泉的。
 此句中两种比喻纠缠在一起。“海洋”与“清泉”矛盾。
 可将第二分句改成“去摘取那海洋深处的奇珍异宝”或“去摘取龙宫的奇珍瑰宝”,
 这样比喻就一致了。
7阅读与写作
7_01记叙文的读写
7_1:
 *记叙文的主要特点
     ①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②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③通过描述人物、事件以及状物、写景表现中心思想;④以记叙方式为主,
 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包括:记叙中描写、记叙中的议论、记叙中的抒情、
 记叙中的说明等。
7_2:
 *记叙文的分类
      ㈠按写作内容与方式分类;
 ⑴简单记叙文。事件简单,人物不多,叙述方法也不复杂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⑵复杂记叙文。事件较复杂,线索发展较曲折,人物可能较多,叙述方法也多样化。
      ㈡按写作对象的不同分类;
 ⑴写人的记叙文。①以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为主,
 从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②描述人物所处的特定的社会、自然环境,
 为刻画人物服务。③通过刻画人物来表现主题思想。例如《记念刘和珍君》、
 《范爱农》等。
 ⑵记事的记叙文。①以记叙事件为主。②在交代清楚时间、地点、
 人物的基础上,着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
 ③通过对事件的记述表现主题思想。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