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法-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作定语的有名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动词及动词短语等。
例如:实验中学(名词短语)那座(数量)崭新(形)的科技楼(多项定语)。
6:
*状语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者形容词的连带成分(表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
时间、处所、程度、目的、原因、肯定、否定等)。常作状语的是形容词或
形容词短语、副词、表处所的名词、数量词、介宾短语等。
例如:严肃地说(形);肯定成功(副);一眼看到(数量);
7:
*独立成分
也叫“插说”、“插入语”,在句中不作任何成分,也不同其它成分发生结构
关系的独立部分(一般放在句中,也可放在句首、句尾)。通常由词或各种短语充当。
例如:那边山上的枫叶,你看,叶子都红了(强调);啊!好一派迷人的秋色(赞叹)。
8:
*复指成分
两个词或两个短语指同一样事物,表示同一个成分。一般由名词、名词短语、
代词数量词等充当。例如,相连的复指:中国首都北京(名+名词短语);
我们青年学生(代+名词短语);不相连的复指:你要找的那个人,我认识他。
;_03单句
1:
*主谓句
名词谓语句;
谓语由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例如:今天国庆节。
动词谓语句;
谓语由动词或动词短语充当。例如:太阳出来了(主…动)。
形容词谓语句;
谓语由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充当。例如:河边的树绿了(主…形)。
主谓谓语句;
谓语由主谓短语充当。例如:她性格温和。
2:
*非主谓句
名词非主谓句;
由单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例如:多可爱的小生灵啊(表感叹)。
动词非主谓句;
由单个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例如:站住(表命令)。
形容词非主谓句;
由单个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构成。例如:美极了(表感叹)。
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
由单个叹词或拟声词构成。例如:喂(表呼唤)。
;_04复句
_1:
*并列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有关的几件事,或者说出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
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分主次。常用的关联词有,也、又、还、既…又、
有时…有时、一方面…一方面、是…而不是、时而…时而。例如: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
也不需要谁来灌溉。②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_2:
*承接复句
几个分句叙述连续的动作,前后承接连贯。常用的关联词有,便、才、接着、
跟着、于是…就。例如:①雨来脚立不稳,
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身子一歪要倒下去。
_3:
*选择复句
几个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情,需要从中选出一件。常用的关联词有,
或(或者)…或(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也许…也许。
例如:①孩子飞也似地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玩石子。
_4:
*递进复句
分句之间在意思上有一层进一层的关系。一般由小到大,由轻到重。
常用的关联词有,不但(不仅、不只、不光、不止)…而且(并且、甚至、也、还)等
例如: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_5:
*转折复句
前一个分句说一个意思,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说下来,
而是作了一转折,说出同前一个分句全然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常用的关联词有,但是、然则、只是、虽然…但是、尽管…可是(却、但是)
例如:虽然我一见面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_6:
*因果复句
原因因果:
前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后一个分句说出由此产生的结果(分句次序有时可颠倒)。
常用的关联词有,因此、所以、因为…所以、由于…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例如:①因为马克思有了广博的知识作基础,所以他能够建筑起他的学术的高塔。
推论因果:
前一个分句表示原因或根据,后一个分句表示由此而推论出的结果。
例如:①既然室内气温升高了,寒暑表水银柱就会升高。
_7:
*假设复句
⑴前一个分句提出一种假设,后一个分句推论出这种假设情况实现了会
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有,如果…就(那么)、假使…就、倘若…便、要是…那么。
例如:①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到公园去拍照。
⑵前一个分句提出一种假设,后一个分句说出与之相反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有,
即使(纵然、纵使、尽管、哪怕)…也。例如:①即使不浇水,种子也会发芽。
_8:
*条件复句
前一个分句说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常用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不(才、否则)、幸而…否则。
例如:①只要有一粒种了,它就不泽地势,不畏严寒酷热,
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②除非你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斗争,你才会真正体会到斗争的幸福。
_9:
*紧缩复句
由两三个分句压缩在一起,中间没有停顿,也不用标点符号隔开的一种复句。
它的结构像单句,而表达的是复句的内容。常用的关联词有,不(非)…不、
不(再)…不、一…就。例如:①这种技术非下工夫学不会。
②你再聪明也骗不了群众。③他一下飞机就上了汽车。
;_05句群
_1:
*并列关系句群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分别记叙或说明几种事物或情况。常用的关联词有,
也、不、又、同时、同样、还有、另外、此外、与此同时、除此之外。如:别的动物都吃
生的,只有人类会烧熟了吃。别的动物走路都是让身体跟地面平行,有几条腿使
几条腿,只有人类直起身子来用两条腿走路,把另外两条腿解放出来干
别的、更重要的活儿。
_2:
*承接关系句群
几个句子以事情发展线索或按时间的推移、空间位置的改变为顺序依次写下来。
常用的关联词有,就、于是、接着、起初…后来
例如:十点,江面渐趋广阔,“江津号”急流稳渡,穿过了巫峡。
十点十五分到巴东,进入湖北境内。十点半到牛口,江浪汹涌,
船在浪头上摇摆着前进。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
却又冲入第三峡西陵峡了。
_3:
*选择关系句群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提出两种以上的情况,供选择一种。
常用的关联词有,或者、要不、还是、否则、或者…或者、要么…要么。
例如:最可怜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伙吃我呢?
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_4:
*递进关系句群
句子之间有一层进一层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而且、并且、况且、
尤其、更加、特别。例如: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
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越走越大,须仰视才见。
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
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_5:
*转折关系句群
句与句之间,从一个意思转到带有相反意味的意思上去。
常用的关联词有,而、却、但是、可是、虽则、不过、一方面…而另一方面、然而。
如:这天晚上散会之后,小晚和艾艾各自准备了半夜,计划着第二天到区上,王
助理员仍要不准,他们用什么话跟他说。不料第二天到了区上,王助理什么也没
有再问就给填上结婚证。
_6:
*因果关系句群
一个句子表示原因或根据,另一个句子表示结果或推论。因和果的顺序可以颠倒。
常用的关联词有,因此、所以、因为、原因是、正是因为、由此看来。
例如:母亲在家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
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
长幼叔伯妯娌相处都很和睦。
_7:
*假设关系句群
句子之间有假设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假若、如果、假使、就、
那末。例如:你对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
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
_8:
*条件关系句群
句子之间表示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
才、就这样、只要这样、除非这样。例如:没有辫子,该当何罪,
书是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
_9:
*总分关系句群
先总说后分说,或者先分说后总说。常用关联词语有,总之、总而言之、
总起来说。例如:去年“十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
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
现在李先生为争了取民主和平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
这算是像我们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最宝贵生命!
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光荣。
_0510:
*解证关系句群
先摆出一种情况,后作解释阐发或进一步说明。常用的关联词有,比如、
例如、即是、意思是说、也就是说。例如:我国的石拱桥几
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芦沟桥。
_06:
*多重复句和句群的区分
按内容分:
多重复句只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句群则能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完整的意思。
按结构分:
多重复句由分句构成,分句与分句之间互有依赖性。句群则由一组句子构成,
每个句子有较强的独立性。
按书面形式分:
多重复句各句之间用逗号、分号停顿;句群则各句之间用句号、叹号、
问号表停顿。
按语调分:
多重复句只有一个贯穿全句的语调;句群则有几个独立的语调。
按关联词语分:
多重复句常常使用(或可以补上)成对的关联词语;句群则除了表示并列、选择关
系的句群有时用成对的关联词语外,一般只在后续句中使用单个的关联词语。
_07:
*句群和段的区分
按内容分:
句群属语法范畴,是语言的结构单位;段属章法范畴,是根据内容构成划分
出来的停顿标志。
按形式分:
①句群和段重合(一个句群正好是文章的一段)②句群小于段
(几个句群组合成一段)③句群大于段(几个段组成一个句群,
这种情况比较特殊,这种段一般都是由一句话组成)。
08句子的用途
_1:
*陈述句
①句未一般用句号;②语调是平直的;③句末常用“了、呢、罢”等语气词。
包括肯定的陈述(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强调的陈述
(如,苏轼的词是很好的)、否定的陈述(如,我从没听说过世界上有这种奇事)。
_2:
*疑问句
①句末用问号;②句末语调上扬;③句末常用“吗、呢”等语气词。
包括特指问(如,演主角的是谁呀?)、是非问(如,你是师范大学的学生吗?)、
选择问(如,是只我一个人去呢,还是有别人一块去?)。
_3:
*祈使句
①句末一般用句号,语气较强烈时用叹号。②句末语调下降;
③句末常用“吧、呀”等语气词。包括要求式(如,请你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