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的100本书-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上三点,就能使城邑防守坚固,依托城邑作战就能取胜。它又指出,攻城的原则是:
没有把握攻破敌城,就不去攻打它。如要攻城,就必须有坚定的决心,集中兵力,出敌
不意,深入其境,包围并切断敌城与外部的联系,实施猛攻,使敌措手不及,乘虚攻克
敌城。它还指出,临阵作战的原则是:没有必胜的把握,就不和敌军交战。在敌寡我众
的情况下,应依靠兵多势众的军事优势战胜敌人。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就要使用权谋
战胜敌人。
卷2包括“守议”、“十二陵”、“武议”、“将理”、“原官”5篇,主要论述战
争的性质、作用和守城的原则。
关于守城的原则,它认为一是不能只守城墙,而应兼守城外,占据城外的军事要地,
设置工事,以增大防御纵深。二是不能只进行单纯的消极防御,还必须积极发动进攻。
在占绝对优势的敌军的围攻下,防守者或是依靠外援,或是靠消耗削弱敌军,出奇以制
胜。外有必定到达的援军,城就必定能坚守不拔。外无必定到达的援军,城就不一定能
固守到底。
援军抵达后,可与守军内外夹击敌军,也可以牵制敌军主力,减轻守军压力,使其
得以保持补给线的畅通,增强抵抗力。如外无援军,守军应把握时机,不时出击,以削
弱敌军,打破封锁,出奇兵战胜敌人,而不能死守待毙。三是为做到攻守两全,守军必
须分为守备部队和出击部队两部分。出击部队不担任守备任务,守备部队也不承担出击
任务。
关于战争的性质和作用,它认为,战争可用来禁止不义,讨伐和剪除暴乱,是政治
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所以,用兵不进攻无过失的城市,不杀无罪之人。这样,军队所
到之处,农民不会离开土地,商人不会离开店铺,士大夫不会离开官府,兵不血刃,就
天下亲和归附。
卷3包括“治本”、“战权”、“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5篇,主要讲
述用兵的原则、军队的纪律和奖惩制度。
如用兵作战要善于先发制人,做到虚虚实实,说有却无,说无却有,决心坚定,争
取主动,明察敌情,然后发兵决战。又如它主张统率百人和千人以上的将吏战败或举城
降敌,或弃军逃跑,除本人处死外,还要受到抄家和全家为奴等惩罚。在军营内,中、
左、右、前、后各军按编制分设营地,彼此隔绝,禁止往来,违者处死。营内道路纵横,
每120步设一岗哨,管制行人来往,不是持有将帅符节的人,一律不准通行。
打柴放牧,必须整队行动。士兵以5人为伍,10人为什,50人为属,100人为闾,实
行联保连坐制。凡有士兵违犯禁令,同伍、同什、同属、同闾有人揭发,就全伍、全什、
全属、全闾免罪。知道而不揭发,就全伍、全什、全属、全闾一齐受罚。将吏从什长到
左、右将军,也都实行联保连坐。凡有人犯禁违法,也都是揭发者免罪,知道而不揭发
的,与其同罪。
卷4包括“束伍令”、“经卒令”、“勒卒令”、“将令”、“踵军令”5篇,主要
叙述战场法纪、部队的编组、标志和指挥信号,以及行军序列。如战斗中伍内伤亡与斩
获相当的功罪相抵;有斩获而无伤亡的,有赏;有伤亡而无斩获的,同伍的都处死,并
惩办其家族。战斗中各级将吏如有伤亡或无伤亡,也按上述原则奖惩其部下。为便于识
别,各单位按旗帜、羽毛和所佩徽章颜色的不同加以区别。全军按金鼓信号统一进退。
君主一旦任命将帅,下令用兵,将帅就应指定军队集结的时间和地点,迟到的按军法严
惩。为保守秘密,只要大军没有出发,在宣布戒严的地区不准任何人通行。军队开拔后,
在大军前面50公里处行进的是先遣部队——踵军,踵军前50公里处行进的是前卫部队—
—兴军,兴军又派出小股部队——分卒,任务是抢占军事要点,追击败退的敌人。
卷5包括“兵教上”、“兵教下”、“兵令上”、“兵令下”4篇,主要论述军队的
训练和取胜之道。关于军队的训练,它认为应先讲清金鼓旗帜的作用,然后训练士兵按
信号变换队伍和使用武器。训练时先进行单兵训练,然后不断增加训练人数,最后以全
军联合演习来结束训练。它认为,战争是“凶”、“逆”之事,但又是不可废除的。用
兵应本乎仁义,以讨伐暴乱。政治和军事是文为“种”,武为“植”,文为里,武为表
的关系。明白这一点,就能预知胜败。政治可以使人分辨利害安危,武力可以用来进攻
强敌,保卫自己。为驱使全军拼死作战,它主张以严刑重罚禁止士兵逃亡,使吏卒在战
斗中互相救助,并借此树立威信,使士兵服从命令,做到号令明白,攻守得宜。
《尉缭子》反对迷信鬼神,主张依靠人的智慧,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它对
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在战略、战术上,它主张不打无把握之仗,
反对消极防御,主张使用权谋,争取主动,明察敌情,集中兵力,出敌不意,出奇制胜。
这些观点即使在今天也仍有值得参考的价值。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93 《六韬》
“武学必读之书”
《六韬》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
是以周文王、武王和姜太公对话的形式写成的一部兵书。它的书名在战国时就已见诸
《庄子》一书的记载。但对它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来就存在各种不同的说法。
《淮南子》注和《后汉书》认为,《六韬》出自殷周之际的姜太公吕望之手。
班固《汉书·艺文志》认为它写成于周惠王、襄王之间(前676年至前619年),或
周显王时(前368年至前321年),或孔子(前552年至前479年)时。
唐以后人多倾向于此书并非太公所著,不是先秦时书,而是出自秦汉间人或汉以后
人的伪造。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本《六韬》出土后,学者们多认为《六韬》成书于
战国,盛行于西汉前期,而不是出于秦以后人的伪造。
另外,又有人认为,姜太公撰作《六韬》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必有它的根据,不
可随意否定。《六韬》的一些基本思想很可能来源于太公,由春秋中叶和战国中叶人撰
写、扩展、补充成书,又经过汉人的附益,才以今天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一说法
接近于目录学大师余嘉锡的观点,较为可信。
《六韬》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军事经典著作,在战国和秦汉时即已广泛流传,具有很
大的影响,深受刘备、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重视。北宋元丰年间(1078—
1085年),《六韬》被定为武学必读之书,位居《武经七书》之首。
长期以来,它一直是中国古代兵家学习、研究和不断引用的军事经典。
《文韬》包括“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传”、“六守”、
“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兵道”等12篇文字,主要阐
述了政治(文治)和军事(武功)的关系。《文韬》认为,政治先于军事。政治是军事
的基础,军事则是政治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它指出,战争本乎道义,要想夺取战争的
胜利,取得天下的统治权,就必须运用“文韬”,即通过政治收揽天下人之心。收揽人
心的关键在于爱民,在于按为君之道施政行事,处理好君臣关系,推行相应的内外政策
和发展经济。
具体来说,《文韬》认为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只有和天下
人利益一致,休戚与共,才能取得天下。反之,就会为天下人所唾弃。而要做到与天下
人利益一致,就必须实行“仁”、“义”、“道”、“德”,与人民一齐顺从天时,共
享土地所产生的财富,免除人之死,替人排忧解难,与人民忧乐好恶相共,给人民以种
种利益,亦即使人民不失业,不误农时,减少刑罚,减轻赋敛、徭役,不苛扰百姓,爱
民如子弟。君主只要实行爱民之道,自然就能取得人民的拥护,从而取得天下。所以,
君主应抑制自己的私欲,无为而治。官吏要忠贞爱民,廉洁奉公。人民要孝顺父母和长
辈,爱护子女和晚辈,一心从事农耕和纺织。国家要努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实
现富足的目标。对外应安抚近邻,控制四方。发动战争前要事先秘密地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旦时机成熟,就应公开声讨敌人,号召天下之人一齐征讨。
《武韬》包括“发启”、“文启”、“文伐”、“顺启”、“三疑”等5篇,主要
从战略的角度出发,主张在使用武力、进行战争的同时,还要采取“修德”、“安民”
等政治手段争取民心,瓦解敌人,加速其崩溃的过程,以尽可能小的代价,换取战争的
胜利,甚至做到不战而胜。
《武韬》指出,要夺取战争的胜利,首先要做到名正言顺,师出有名,进行战争是
为了吊民伐罪。战前应秘密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看准时机,发动进攻。其次,是力求
不战而屈人之兵。《武韬》认为,天下之人都欢迎给自己以好处的人,而不欢迎损害自
己利益的人。不掠夺人民,就是予人民以好处。不侵犯别国的利益,就是使各国获益。
不垄断天下的利益,就是使天下之人都得利。所以,只要不侵夺人民和各国的利益,不
独占天下之利,就能得到人民和各国,以及天下之人的拥护,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不战而
胜。再次,是运用“文伐”,即发动政治攻势。“武韬”列举了12种具体的谋略,主张
用这些权谋诡诈的方法,去利用、扩大、加剧敌人的内部矛盾,以分化、瓦解和削弱对
方,为军事进攻铺平道路,创造有利条件。这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种手段。最后,
行事要合乎用兵之道,按照战争的基本规律采取行动,才能取得胜利。
《龙韬》包括“王翼”、“论将”、“选将”、“立将”、“将威”、“厉军”、
“阴符”、“阴书”、“军势”、“奇兵”、“五音”、“兵徵”、“农器”等13篇,
主要论述军队的统帅和指挥等问题。如怎样遴选将领,拜将立帅,编组统帅部,树立将
帅的威信,鼓舞士气,秘密通讯和临敌致胜等。它将“智”、“信”、“仁”、“勇”、
“忠”作为选择将帅的标准,主张用8种方法考验将帅,并举行隆重的仪式,将军权授
予通过考验的统帅。其中“王翼”篇对统帅部的组成,作了详尽而全面的阐述,对统帅
部各种人员的配备、人数和职责都作了具体的规定。“阴符”篇记载了利用不同长度的
符节表示不同的意思的方法,进行秘密的通讯联络。“阴书”篇则记载了将一封信分作
3份,由3人分别送达的秘密通信法。“军势”和“奇兵”篇揭示了临阵决战,创造和利
用优势,把握时机,出奇制胜的一些原则。“五音”、“兵徵”篇将阴阳五行学说引为
其理论的基础,其中不乏牵强附会和迷信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