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的100本书-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典之一,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一部古代典籍。
早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客观情况和规律性缺
乏认识,因而产生宗教迷信。这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
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费尔巴
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当时人们是根据神灵的启示来判断吉凶的,而传达神灵启
示的手段是占卜。
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占卜逐渐成为一门专业,从事这门专业的人叫做“卜人”或
“筮者”。这些搬神弄鬼的卜人,把他们积累的经验编辑成书,以便翻检和传授。在夏
朝时已有《连山》,在商朝时已有《归藏》,在周朝时已有《周易》。从这方面来说,
《周易》是属于求神问卜的迷信书籍。
但是,在《周易》这部书中,它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上的天文历算的成就,以及在
社会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复杂现象,并对这些现象作出解释和说明。因此,《周易》不仅
仅是一部宗教迷信书,而是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其内容涉及到天文历算、地理、生
物、伦理、道德、哲学、政治、历史等诸多方面。它还有许多有价值的方法论思想(如
简单性原则、相似性原则、循环原则以及稳定与不稳定、无穷演化的思想等等)。
在哲学上,《周易》把人们在自然中经常接触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的八种物质,作为产生世界万物的根本,其中又以天、地为最根本,其他六种是天地产
生的。所以说,《周易》是以八卦构成的。所谓八卦,即是象征构成物质世界的八种成
分:天(乾A)、地(坤A)、雷(震A)、风(巽A)、水(坎A)、火(离A)、山(民
A)、泽(兑A)。其本源是所谓“一”,由“一”的自身的变化而发展为“八”,天、
地等八种东西相互矛盾相互排斥而产生宇宙万物。这就是说,由“一变”生“二”,
“二变”生“三”,“三变”成“八”,“八卦”发展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又发展为
三百八十四爻。
用物质性的东西来说明万物生成,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它用变化来观察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反相成,并认为某一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会
过渡到“物极必反”的对立中去,这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于《周易》的辩证法,
郭沫若给予高度的评价,他在《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中说:“《易》的出发点原是一
种辩证观。”在《周易之制作时代》中指出:
“从《易》的纯粹的思想上说,它之强调着变化而透辟地采取着辩证法的思维方式,
在中国的思想史上的确是一大进步。”
“八卦”哲学是一种朴素的辩证唯物论,它比神学进步,但是,它还穿着神学的外
衣——藉占卜而表现。所以,一提起阴阳八卦,使人有玄妙神秘之感。
《周易》是以八卦构成的,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卦辞与爻辞是经文,称为
《易经》,后人对卦辞和爻辞进行说明、解释,甚至加以发挥,这些文字叫做传文,称
为《易传》。现存的《周易》10卷,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易卦产生于何
时?易传为何人所作?至今仍众说纷纭。《史记·周本纪》说:西伯被囚羑里,“盖益
《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史记正义》解释说:《乾凿度》云:“垂黄策者羲,益
卦演德者文,成命者孔也。”《易正义》云:“伏羲制卦,文王卦辞,周公爻辞,孔十
翼也。”据司马迁所说,文王益卦是一种较早的记载。古今学者一般都认为八卦哲学为
周人哲学是无可置疑。但是,对于《周易》的写作时代,仍然有不同看法。有西周初年
说,也有西周末年说,甚至有战国初年说。
《易传》(又叫《十翼》,意思是《易传》十篇文字是“经”的羽翼)相传是孔子
所作。后人有的认为,不可能是孔子一人所作,有的认为,是战国时代儒家后学所作。
不论作者是谁,但在《易传》的作者看来,“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序卦》),人直接地是自然的产物,所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应是统一的。
《说卦》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
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
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这就是说,在大自
然中,天(乾)、地(坤)与雷(震)、风(巽)、水(坎)、火(离)、山(艮)、
泽(兑)诸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人伦的社会关系中父母与自己子女之间的关系。
《易传》在对客观世界的变化作出解释时,使用了“乾坤”、“阴阳”、“刚柔”等范
畴和命题。《易传》和《系辞》认为,天地间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穷则变,变则通,
通则久。”所谓“穷”,就是事物发展到顶点,“变”就是由顶点向反面变化,“通”
就是变为反面之后又开始新的发展,“久”就是说明有这些变化过程之后才能长期存在
下去。这是发展了《易经》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到孔子时,《连山》和《归藏》均已亡佚,只剩下《周易》了。据说孔子晚年很喜
欢研究《周易》,由于他多次翻阅竹简,把串连着书简的皮带子弄坏了三次(“韦编三
绝”)。孔子自己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论语·述而》)就是说,让我多活几年,如果50岁时就学习《周易》,便可以
没有大过错了。司马迁也说过:“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
《说卦》、《文言》。”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还把《易》作为教授学生的内容,“孔子传《易》于
瞿”(《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商瞿(字子木,鲁人)是孔子的高材生之一。
在孔子看来,有一种本质不变的东西存在,那就是天(乾)一定在上,地(坤)一
定在下,在上者必尊,在下者必卑。这种上下有序,尊卑有别的思想,便形成了儒家政
治思想的基础。
《周易》把“道”作为宇宙的本体,如履卦九二爻辞:有“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随卦九四爻辞:“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这里所讲的“道”,就是作为宇宙本体的
“道”。“十翼”对于《周易》所提出的作为宇宙本体的“道”,可以说是理解得很深
刻,发挥得很透彻的,超越了《周易》作者的水平。《系辞》第五章:“一阴一阳之谓
道。”第十一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是说,“道”可以产生出阴和阳来。第
二章:“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是说,由阳和阴自己配合和相互配合,就进一步产生
出以乾象征天,以坤象征地等八种物体来。从而人事的是非得失,吉凶祸福,也都相伴
随而发生,相伴随而发展,以至天地之间的一切无不具备。
《周易》提出了“道”,但没有展开对“道”的阐述,老子在《道德经》中加以阐
明,并发挥了自己的看法。所以《周易》和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古代
谈辩证法的经典,至今仍有它的生命力。目前世界各国有不少人在谈《易》论《道》,
还有人认为,《周易》开创了世界数理哲学的先河;有人认为它是开创世界数学史上二
进位制的始祖。
可见,玄妙而神秘的《周易》,是中国以及世界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宝
藏,还有待于人们继续求索、挖掘,使它放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2 《管子》
“天道之数,人心之变”
现存《管子》一书是西汉人刘向编写的,但史学界对《管子》一书中哪些是稷下先
生宋钘,尹文的遗著,哪些是管仲学派的言论还有争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其绝
大部分的思想资料是属于管仲学派的,它所体现的政治、经济和哲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杰
出的思想成就。
关于《管子》版本,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古版本,是宋代的杨忱本,再后的有明
本。郭沫若搜集古本和近人的校注本,系统地写下了《管子集校》,计86篇(有的篇已
亡佚),可供研究。
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颍上(今安徽境内)人,是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管
仲相齐时,“作内政而寄军令”,通货积财,富国强兵,改革行政,编练军队,使齐国
强盛起来,他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
第一位霸主。
管仲学派的哲学思想有两个基本范畴——天道与人情。
《管子》在谈到王天下时指出,如果具备地大国富,人众兵强这些称王称霸的条件
时,若不掌握自然发展和人心变化的规律,国家也就接近于危亡的边缘。因此只有根据
“天道之数,人心之变”(《重令》)办事,才能防止事物向反面转化。遵循天道并得
人心,战争一旦爆发,“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此正天下之道也。”(《重
令》)天道与人情是《管子》哲学思想的两个基本范畴,也是管仲学派政治思想的基本
哲学原则,他们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哲学思想。
《管子》的哲学思想,还体现在“予之为取”的策略思想。
《牧民》篇说:“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这种“予之为取”的思想贯穿于
管仲学派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思想中,它包含着对立面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辩证法思想。
《形势》篇中还谈到必须按天道办事的道理,它指出,只有掌握了天道、事情就会自然
而然地成功。管仲学派还十分重视研究处理矛盾的方法,《管子》一书中提到了掌握时
机是第一要素,在实践中必须避免主观主义,努力使已把握的条件向有利的方面转化,
等等。
《管子》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突出在它的“作内政而寄军令”的社会编制思想上,
这一思想是管仲辅助齐桓公创立霸业时首先提出来的。其基本精神就是寓兵于农,把百
姓的乡里组织和军队的编制结合起来。到战国时,管仲学派继承和发展了管仲的这一思
想,并结合当时齐国的具体情况,构思出一种具有特色的封建性的社会结构,它一方面
利用乡里组织中的宗法制成分作为加强团结的纽带,另方面又通过军队的编制实行由上
而下的集权。这样,它既不同于儒家照搬成周宗法制的那种模式,又与法家的那种全是
军队编制的社会结构区别开来。在《管子》一书的《立政》、《乘马》、《小匡》等篇
中,都谈论过这种社会编制。
《管子》的政治思想还体现在它主张以“礼法并用的统治术”。管仲学派设想出一
种不同于儒法两家的统治方术,而把中央集权与宗法制有机结合起来的封建体制,这就
是“礼法并用的统治术”。在《互辅》篇中,谈论了礼对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重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