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25章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第25章

小说: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丰富和发展了八书,形成我国史学上的书志体。
    《汉书》的志,包括律历、礼乐、刑法、食货、郊祀、天文、五行、地理、沟洫、
艺文等10种。其中,改变或合并八书名称的有律历、礼乐、食货、郊祀、天文、沟洫等
6种,但它们的内容或者不同,或者有所增损。如《食货志》在承袭《平准书》部分材
料的同时,又增加新的内容,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记“食”,叙述农业经济情况;下
卷载“货”,介绍工商及货币情况。《郊祀志》、《天文志》和《沟洫志》,也在《封
禅书》、《天官书》、《河渠书》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一些新的内容。除此之外,刑法、
五行、地理、艺文等四志,都是《汉书》新创立的。其中的《艺文志》是记载我国古代
学术文化的各种学科、不同学派的源流和得失,也记录汉代官府藏书的情况,是我国现
存的第一部目录学的著作。在传部分,《汉书》继承《史记》的传统。但它不设“世家”
一目,凡属《史记》世家类的汉代历史人物,《汉书》都移入传部分。原属《史记》的
一些附传,《汉书》则扩充其内容,写成专传或合传,如张骞、董仲舒、李陵等人的传
记。
    《汉书》因袭《史记》,又不同于《史记》,其特点有三。
    其一,《汉书》具有浓厚的封建正宗思想。班固时,封建神学思想已发展成为当时
的统治思想,而班氏父子又是“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焉”的史学家,他们自然以维护封
建神学思想为己任,将“圣人之道”作为自己著作的指导思想。这样,作者一面承袭
《史记》的内容,一面又指责它的“是非颇谬于圣人”,因而篡改《史记》的观点,使
《汉书》更加符合于封建正宗思想。《汉书》神化西汉皇权、拥汉为正统的思想,其目
的是为论证东汉王朝的正统性和神化东汉皇权服务的。因此,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根
据的“五德终始说”和王权神授的封建神学说教,便成为《汉书》的主导思想。为了宣
扬“天人感应”、灾异祥瑞的封建神学思想,《汉书》首创《五行志》,专门记述五行
灾异的神秘学说,还创立《睦西夏侯京翼李传》,专门记载五行家的事迹。
    其二,《汉书》开创断代为史和整齐纪传史的编纂体例。
    班固之所以断代为史,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他总结汉武帝到东汉初年,约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著作,加以创造性的发展,其目的
是为当时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班固认为,《史记》的通史体例,将西汉一代“编于百
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既不利于宣扬“汉德”,又难以突出汉代的历史地位。这是
《汉书》断代为史的根据。于是,《汉书》“包举一代”,断限起自西汉建立,终于新
朝的灭亡,为了突出刘邦,就将《高帝纪》置于首篇。这种断代为史的体例,受到后来
封建史家的赞誉,并成为历代“正史”编纂的依据。
    在编纂体例方面,《汉书》继承而又发展《史记》的编纂形式,使纪传体成为一种
更加完备的编纂体例。例如,《史记》虽然立了《吕后本纪》,但却用惠帝纪年,《汉
书》补立《惠帝纪》,解决《史记》在体例上的混乱;对于年月的记载也比《史记》详
细和明确。再者,《汉书》新创立的四种志,对于西汉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的记
载,比《史记》更加完备,从而提高了《汉书》的史料价值。对于传记的编排,《汉书》
基本上按时间先后为序,体例上也比《史记》整齐划一。
    其三,资料丰富,保存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现存《汉书》约80万字,卷帙比《史
记》繁富。它增载不少重要的诏令,主要集中在帝纪部分。在许多人物传记中,《汉书》
又收入大量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奏疏、对策、著述和书信。在《汉书》
的10志中,也有类似的重要历史文献的收载,如《食货志》收入晁错的《论贵粟疏》等。
    《汉书》还增补《史记》对于国内外各民族史的资料。例如,在《史记·匈奴列传》
的基础上,《汉书》大量增补汉武帝以后的史实,比较完整地记述了自远古至西汉末年
匈奴民族的历史。《汉书》又合并《史记》的南越、东越、朝鲜、西南夷诸传,在补充
大量的史实基础上,以合传形式写成较为详细的《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同时,《汉书》
改《史记·大宛列传》为《西域传》,记述今新疆境内我国各民族历史,以及中亚和西
南亚诸国史。
    《汉书》多用古字古义,文字艰深难懂,以至班固同时代的人,竟必须为《汉书》
作音义的注解方可读懂。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自东汉至南北朝期间,为《汉书》
作注的大约就有近20家,而其中以注释音义居多。关于《汉书》的注本,唐以前诸家所
注都已失传。现存《汉书》的注本,是唐代颜师古兼采诸家而成的,属于较完备的注本。
另外,清王先谦的《汉书补注》和近人杨树达的《汉书管窥》及《汉书补注补正》,都
可以参考阅读。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34 《前汉纪》




第一部编年体缩写史书
    《前汉纪》本名《汉纪》,后世人为了与袁宏所作的《后汉记》相区别,故称之为
《前汉纪》。
    《汉纪》的编撰者是东汉末年著名学者荀悦(148—209年)。荀悦字仲豫,颍阳
(今河南许昌)人,早年丧父。年12岁,能讲《春秋》。家贫无书,然刻苦为学,博闻
强记,所见篇牍,一览多能诵记。性格沉静,尤好著述。汉灵帝时,宦官专权,士人多
退身穷处,不与宦者合污,荀悦也趁此托病隐居。后初被辟举为镇东将军曹操府供事,
不久又迁黄门侍郎,与荀彧和少府孔融侍讲宫中,为献帝所赏识,累迁秘书监、侍中等
职。
    东汉末年,政归曹操,汉帝形同虚设。荀悦志在献替,而谋无所用,乃作《申鉴》,
其所辩论,通见政体,所谓为政之术,先屏四患,再崇五政的议论,为汉帝所深喜。
    汉献帝喜好读历史书,可每读班固《汉书》,即为其文繁难省所烦。就命荀悦按
《左传》体例,将《汉书》加以缩编。
    荀悦受命,自建安三年(198年)开始,用了3年时间,至建安五年(200年)成书。
他在《序》中指出:“立典有五志:一曰达道义,二曰章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
勋,五曰表贤能。做到这五点,则天人之际,事物之宜,灿然显著,罔不备矣。世济其
轨,不损其业。”今以此五原则作《汉纪》,“中兴以前,明主贤臣得失之轨,亦足以
观矣。”很明显,荀悦希望以《汉纪》启发献帝重振朝政。
    《汉纪》是以《汉书》为基本材料缩编而成的,故其与《汉书》一样,起始于(秦
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止于公元23年王莽灭亡,共记前后231年的历史。全书共
30卷:
    《高祖纪》4卷,《惠帝纪》1卷,《高后纪》1卷,《文帝纪》1卷,《景帝纪》1
卷,《武帝纪》6卷,《昭帝纪》1卷,《宣帝纪》4卷,《元帝纪》3卷,《成帝纪》4
卷,《哀帝纪》2卷,《平帝纪》1卷,而以王莽当政时事附于《平帝纪》之后。
    荀悦作《汉纪》,取材范围不超出《汉书》,只是把班固书中的志、传、表等资料,
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适当地剪裁排列,溶于各卷帝纪之中。全书18万字左右,约为《汉
书》4分之一的篇幅。所以后人有戏称其为简本《汉书》者。
    但是,《汉纪》并非是泛泛地抄录《汉书》而成,它含蕴着编撰者的思想、史识及
驾驭能力和文笔才华。《汉纪》向有“词约事详”之誉,甚至“历代褒之,有逾本传。”
梁启超称赞《汉纪》是“善钞书者”。
    就思想与史识来说,《序》中已提到其著书五原则。他编撰这部书,主要是给汉献
帝看的,同时也是给一般统治者看的,目的是要他们了解所谓:“天人之际,事物之
宜”,从历史的现实中,学会对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明确认识,以及应付一切事物发
展变化的办法。为了体现这个原则要求,在序文中他自己分析其书内容共有16个方面,
即所谓:“凡《汉纪》,有法式焉,有鉴戒焉,有废乱焉,有持平焉,有兵略焉,有政
纪焉,有休详焉,有灾异焉,有华夏之事焉,有四夷之事焉,有常道焉,有权变焉,有
策谋焉,有诡说焉,有术艺焉,有文章焉。斯皆明主贤臣命世立业,群后之盛勋,髦俊
之遗事。”所以,《汉纪》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从目的到内容,都很明显地是为统治者服
务的。
    就其驾驭能力来说,荀悦并不是简单地、机械地去“钞”《汉书》,而是在运用编
年体方法的同时,又成功地加入了一些纪传体的记叙方法,这是《汉纪》不同于前些编
年史书的特点。他记叙人物活动或重要事件,能突破时间界限,根据需要或补叙前因,
或备述后果,或兼及同类人等事物。如记人物事迹,采用纪传史书的“人经事纬”证叙
方法,以人物为本位去编排史事,从而克服了过去编年史记人不完整的缺点。所以,尽
管《汉纪》仅有《汉书》4分之一的篇幅,但西汉一朝所有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以及典
章制度等,却都有条不紊地被记载下来。
    再者,《汉纪》在编编《汉书》的同时,还加进了一些《汉书》没有,或虽有但简
而不详的史料。如西汉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铜马的事迹,就比《汉书》记载较为详细。
    注重史论是《汉纪》又一特点。荀悦与班固眼光并非完全相同,所以在编撰过程中,
他于特别加重之处,常以“荀悦曰”的形式加以申述自己的政治和史学思想。如文帝十
三年六月诏“除民田租”一事,班固等多只以惠政而加称颂;而荀悦则尖锐指出当时
“豪强富人占田逾制,输其赋太半,官收百一之税,民收太半之赋,官家之惠优于三代,
豪强之暴酷于亡秦”,客观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又指出:
    “今不正其本,而务除租税,适足以资豪强。”真是精辟之论。
    又如批评汉武帝修陵墓,也颇为可取。另外,《汉纪》还可校补《汉书》脱文。如
孔安国献古文经书,因巫盅之祸来立学官之事。《汉纪》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记曰:
“孔安国家献之,会巫盅事,来列于学官。”而《汉书》的《艺文志》、《楚元王传》
似皆缺“官”字。
    最为重要的是,自《史记》、《汉书》行世后,纪传体成为撰写史书的主要形式,
兴起较早的编年体反而无人过问。自荀悦《汉纪》成书起,编年体形式的著作才又稍见
通行。而且经荀悦之手,更加完备,成为与纪传体共行的一种史书体裁,为我国史学发
展开拓了广阔道路。其后晋人袁宏的《后汉纪》、孙盛的《晋阳秋》、南朝沈约的《齐
纪》以及北宋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皆深受《汉纪》影响。所以,《汉纪》在中
国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汉纪》自北宋天圣年间后,已无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