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 >

第33章

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第33章

小说: 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康城没有郭城。其西南建有石头城和西州城,北郊长江边筑白石垒, 

东北有钟山,东面建有东府城,东南两面沿着青溪和秦淮河立栅墙,设篱门, 

成为外围防线。在宣阳门正南2500米为朱雀门,门外秦淮河上建有浮桥朱雀 

航。两门之间五里御道的两侧布置官署府寺,延至秦淮河畔,均为居住里巷。 

著名的长安里就在秦淮河南岸,北岸则是东晋王、谢名门巨族累世居住的乌 

衣巷。王公贵族的府邸多分布在城东风景优美的青溪一带。 

     六朝帝王均崇奉佛教,建康城内外的佛寺多达500余所。城中河道以秦 

淮河通长江,又从秦淮河引运渎直通宫城太仓,运输贡赋,北引玄武湖水南 

注青溪和运渎,以保证漕运和城壕用水。 

     建康为江南水乡都城,格调与北方都城自有不同。其地貌胜景和配建卫 

星城的格局,使六朝金粉的建康城更富有别具有一格的巧思。 

     从上述都城的整体布局来看,秦汉至南北朝的都城设计表现出下列特 

点:一是思想上以“天人合一”、“象天立宫”为信念,选择有利地形规划, 

以符合“四方之极”和“首善之区”的法统;二是郭城建设因地制宜,但趋 

向于两重城垣,并以宫城为核心,以中轴线有建筑为主体,左右对称,改坐 

西朝东为坐北朝南,为隋唐都城建筑的定型化打下了基础;三是由闾里、坊 

里制逐渐由里巷制转变,将汉长安城的闾里、官署相参改为分区居住,以体 

现严格的等级界限,同时也便于行政管理;四是开发了卫星城,使都城建设 

成为辐射状的广阔区域,体现出具有战略意义的设计思想和规划风格。 

      (4)技术密集的宫殿建筑 

     皇宫是建筑技术的精华所在。在秦汉魏晋南北朝的万千宫殿中,尤以秦 

宫和汉宫为最。 

     秦代诸宫,阿房称为奇迹。据《史记》载:“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 

步,南北50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 

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虽然,司马 

迁的文笔极为精炼,但仍将阿房宫的宏大规模跃然纸上。据考证,阿房宫遗 

址在今西安市三桥镇南,只留下长方形的夯筑土台,东西长约1300米,南北 

宽约500米,西北部至今仍高出地面10米左右,夯土均匀密实。遗址上还有 

一座10多米的夯土高台,位于前殿附近,为“始皇上天台”地基,残存一些 

石柱础,空心砖砌筑的踏步、陶制水管道,以及不少秦瓦等。从这点微薄的 

可靠资料分析,阿房宫是一座以木架结构为主体的群体建筑。首先,它不是 

以单一的独立的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在空间规模的巨大环境中平面铺 

开,以相互连接和彼此呼应的群体建筑为特色,构成了一个多样变化而又均 


… Page 102…

衡统一的平面整体。第二,在群体建筑的相互联系和配合中,通过复杂的楼 

阁台榭廊槛等等建筑形式,实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 

啄”的意境,形成一种具有深度空间的庭院式宫殿建筑形式。第三,夯土奠 

基,砖石砌垒,青瓦覆顶,柱、梁、檩、椽、斗拱等木架结构,陶制下水管 

道等工程形式,成为阿房宫的重要技术内容。第四,阿房宫的上林苑的前殿, 

巧妙地借助和囊括自然风光,山水相依,宫苑相映,这是中国古代离宫建筑 

的一大特色。 

     西汉长安城的未央、长乐、建章三宫,分别为朝宫、寝宫和离宫,其中 

建有殿、台、楼、阁、观、阙、道、廊、河、池、岛、桥等若干品类,凝结 

着建筑技术的万千精华。 

     未央宫是大朝所在地,为汉朝正宫,位于长安城的西南部,踞于龙首原 

上,削土山为高台,作为宫城建筑的台基。这是战国以来高台建筑风格的延 

续。该宫设南、北两座宫门,门前各立一阙,阙内建司马门。宫内著名建筑 

就有40多座。未央宫的前殿为正殿,平面阔大而进深浅,横向狭长形,这是 

汉宫建筑的又一个特点,殿内划分为3部分:中间为大朝,东西两部为日朝。 

这与周朝采用的“外朝、治朝、燕朝”的三朝制度明显有别。因其与阿房宫 

前殿形制相似,故东汉张衡《西京赋》谓为“览秦制跨周法”。关于未央宫 

的大小,文献记载不一。经现代勘查,宫城周长8560米,占地4。6平方公里, 

城为方形。长乐宫汉代太后的寝宫,面积6。6平方公里,周长为10600米, 

位于长安城的东南部,与西南部未央宫辉映相望。 

     建章宫是西汉时期的一座离宫,但在古代建筑史上的地位非常突出。据 

 《三辅黄图》记载:“周二十余里,千门万户,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 

太初元年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决定在西城外兴建建章宫,先后建成了 

 “内外宫馆一百四十五所”,形成了一座具有苑囿特色的庞大离宫。 

     从建筑布局上看,建章宫也是因地制宜,外围城垣呈南北两头宽阔而中 

部略窄的不规则形状。垣城东南角的凤阙门为宫城入口;正门阊阖与圆阙、 

玉堂、建章前殿、天梁宫等主要建筑形成了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其他宫室 

分布左右,周围以阁道相连。宫城的北部是宽广的太液池,东部为唐中庭和 

唐中池。 

     在中铀线上,排列着数重门、阙。北起正门名曰阊阖,又称璧门,高达 

二十五丈(约合83米),为城关式建筑;其左为宫城入口的凤阙,右有著名 

的神明台,高达五十丈(约合166。7米),台上铜质仙人舒掌擎铜盘玉杯, 

承接雨露。正对阊阖的是圆阙,其左有别凤阙,为出入宫城专备;其右即是 

是井干楼,有前殿高过未央前殿,可下视未央宫全景。正对圆阙的雌峣阙, 

过此阙即是玉堂,建于高台之上,屋顶立一只铜凤,高5尺(约合1。66米), 

通体饰以黄金,下有转动枢纽,可随风而动。正对玉堂的便是建章前殿,左 

右排列枍诣宫、奇华殿、承华殿等等。与建章前殿正对的则是天梁宫,左右 

分别为骀荡宫、瘛豆T偻庇钟懈咚嗜朐频牧狗缣ā4送猓菇ㄓ泄鸸

北宫等众多殿堂。班固《西都赋》记述:“前乘秦岭,后越九嵕,东薄河华, 

西涉岐雍,宫馆百有余区。” 

     由于汉代盛行高台之风,殿台楼阁观阙尽皆高大雄伟,为了方便往来, 

宫、殿之间便以辇道、复道、阁道相连。《史记·孝武本纪》载:“立神明 

台、井干楼,度五十余丈,辇道相属。”班固说:“修除飞阁,自未央宫而 

连桂宫,北弥明而亘长乐,陵磴道而超西墉,掍建章而连外属。”可见、辇 


… Page 103…

道、复道,特别飞阁式架空廊道的出现,构成了建章宫建筑体系的一大特色。 

     北部太液池本是人工开挖的一片人工湖,因筑有蓬莱、方壶、瀛州3座 

山岛而著称于史。《史记·孝武本纪》载:“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 

名曰大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州、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这种 

 “一池三山”的建筑模式对后世的园林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液池畔还置有石雕装饰。《三辅故事》载:“池北岸有石鱼,长二丈, 

广五尺,西岸有龟二枚,各长六尺。”岸边遍是水生植物,沙石上禽鸟成群。 

 《西京杂记》载:“太液池边皆是雕胡(结实的茭白)、紫龋Вㄝ缏⒙獭

节(茭白)之类,……其间凫雏雁子,布满充积,又多紫龟绿鳖。池边多平 

沙,沙上鹈鹕、鹧鸪、䴔䴖、鸿甃,动辄成群。”这种借景称奇的造园手法 

也为后世自然山水宫苑的建设开了先河。 

     魏晋南北朝的宫殿建筑规模比之秦汉要小得多,但在体制演进上和技术 

发展上也有重要意义。 

     天平元年(公元534年),东魏自洛阳迁都于邺,在旧城南侧增建新城, 

史称邺南城。其建筑布局基本承继北魏洛阳形式,并将大批宫殿由洛阳迁到 

邺南城。正殿太极殿的左右建造东西堂,其两侧建造含元殿和凉风殿,其后 

建造朱华门和常朝所用的昭阳殿。由此可知,东魏宫殿的布局除采用曹魏并 

列的东西堂制度以外,又附会了《礼记》所载的“三朝”布局思想。这时于 

隋唐废止东西堂,完全采取“三朝”体制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技术发展上,历代文献也有记载。 

     晋代陆翔《邺中记》中有关于曹魏邺城的记载:邺城西北隅建有3台, 

由南往北为金虎台、铜雀台、冰井台。“铜雀台高一十丈,有屋一百二十间”, 

 “三台崇举,其高若云山。”足见3台的规模之大。又言:“三台皆砖甃, 

相去各六十步,上作阁道如浮桥,连以金屈戍(门窗上的环钮、搭扣)。” 

金虎台的台基为夯土而成,台基上部有70至80厘米的瓦朱层。说明,邺城 

3台已运用砖甃、金屈戌、瓦朱等材料进行建筑,而且“阁道如飞桥”的技 

术也是非同寻常的。 

      (5)住宅、园林、道路的建造 

     住宅建筑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从旧石器时代到商周社会, 

住宅建筑经历了原始人居住的天然崖洞,氏族部落的木架、草泥穴居和简易 

的地面房屋,商、周木架结构与夯土技术相结合的府第、民宅等几个阶段。 

但发展较快的时期当属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根据文献以及对出土的画石像、画像砖、陶质明器的考古分析,秦汉住 

宅建筑大抵可分为二类:一是普通的民宅,如《三辅黄图》云:“长安闾里 

一百六十,室居栉比,门巷修直。”这里的室居就是民宅,其规模较小的为 

平面方形或长方形。规模较大的平面呈一字型或曲尺形。房屋的结构有2种 

形式,一是木架结构,采用的较为普遍;二是承重墙结构,用的较少。墙壁 

以夯土筑造。房门开在房屋一面的中间,或开在一旁。窗户有方形、横长方 

形、圆形等多种形式。屋顶大部分采用悬山顶或囤顶。规模较大的住宅则以 

墙垣形成院落。三合式与日字形平面的住宅,建有前后两个院落,中央一排 

房屋比较高大,正中有楼高起,其余房屋均较之低矮,其外观主次分明。当 

时规模更大的住宅多为官僚、地主和富商所建。如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中, 

住宅分左右两部分。主要部分为左侧的门、堂,大门为栅栏式,门内有两个 

庭院,木构回廊后院是面阔3间的单檐悬山式房屋,用插在柱内的斗拱承托 


… Page 104…

前檐,梁架为抬梁式结构。在侧部分也有前后两个院,均有回廊;前院内有 

厨房、水井等,后院有一方形高楼,屋顶为四注式,屋顶下饰以斗拱。河南 

郑州发掘的汉墓空心砖上也刻有前后两院的住宅图。前院建有围墙,右边建 

有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