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 >

第2章

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第2章

小说: 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东西方科技发展之比较 



     世界古代后期是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从东西方科技发展的比较 

中也看出端倪。 

      (1)社会制度与政治思想的异同 

     古希腊、罗马文化是古希腊、罗马社会的产物。当欧洲绝大部分地区还 


… Page 6…

处于野蛮状态之时,古希腊、罗马已经有了高度发展的文化,科学技术作为 

文化的重要领域,以其显著的成果形成了西方古代科技史上的一座高峰。这 

一高峰,完全是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所决定的。希腊的奴隶制国家表现 

为各自独立的城邦,其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奴隶主内部民主也比较充分, 

他们提倡精神和身体的全面发展,富于机智和创造性。因此,在希腊,特别 

是雅典,出现了哲学的繁荣,数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医学等学科也 

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文化繁荣的历史条件下,罗马也由城邦发展为庞大的 

奴隶制帝国,严密的国家机器推行专制统治,民主气氛日渐薄弱。意大利的 

地理环境适宜农业发展,奴隶主大规模地占有奴隶,实行大田庄制;而且在 

公民中提倡坚毅、服从、责任感等道德信条;在哲学和科技领域中,从希腊 

的现成体系中,取其所需而予以发展。因此,罗马在国家观念、法律、军事 

工程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更高的成就。罗马科技文化继承了古希腊文 

化,到公元前3世纪时,便开始强大。这一时期,罗马大量地接受了希腊文 

化的影响。因为希腊和罗马的社会制度相同,所以罗马科技文化也就在继承 

希腊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起来了。 

     与希腊、罗马文化并肩发展,双峰并峙的中国,新兴的封建主通过统一 

战争使封建社会得以确立。由于大部分封建主是由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的, 

也就相当完整地保存了奴隶制度积累的文化成果。自秦汉以来,中国形成了 

高度统一的封建帝国。为了实现“居重驭轻”、“强干弱支”的目的而设置 

郡县制;推行“推恩令”,修建四通八达的驿道,统一度量衡,将先秦哲人 

和政治家“尊王攘夷”的口号变成了社会现实。与此相适应,中国的文化走 

向趋于统一。秦代的“书同文”,使汉字通行全国,从而促进了造纸术、印 

刷术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是科学技术达到当时世界 

最高水平的重要原因。到了汉武帝时期,开始确立了儒学在文化领域的独尊 

地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过历代统治者的提倡和充实,逐渐形成了 

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儒教和礼教。随着封建制度的日趋强化,思 

想禁锢也日益深重。虽然出现过汉、唐、两宋的辉煌时期,但儒家思想还是 

使中国的封建社会成为一个庞大、稳固的惰性体系,形成了中央集权闭关自 

守的封闭性社会结构。在这里,“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科学技术一 

直以“末业”的身分处于从属地位,只有那些与国家功利直接相关的科技门 

类如天文历算、工程技术等,才能得到国家赞助,并由政府部门主持,其它 

科学技术只能在草野民间自生自灭,许多取得成就的科学家和工匠也得不到 

社会承认。总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和儒家思想的一元化统治,制约着科技 

的发展,甚至成为窒息科技发展的桎梏,而导致了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于西方 

的命运。 

      (2)自然哲学的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中国、希腊、罗马在古代自然哲学方面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例如,无论 

是西方的希腊、罗马,还是东方的中国,古代哲学都把质料看作世界的本原。 

希腊和罗马人认为“地、水、气、火、以太”是组成世界的5种元素,中国 

人则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万物的5种成分。又如,古希腊、 

罗马和古代中国的哲人,对世界的描述都带有现象学色彩,至于事物本质和 

内在的联系,则停留在猜测上。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物质生产方式和思想体 

系的差异,各民族的思维方式又各具特点。比如,作为科学型的古希腊、罗 

马文化,其思维方式十分强调对立面的冲突与斗争,认为物质世界与精神世 


… Page 7…

界、肉体与灵魂、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都是不相融合、彼此对立的。 

因此将宇宙作为外在物和客体加以探索、研究,视大自然为人类的对立面和 

征服对象,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彼此自由的辩论,提出独立的学说,建造严 

密的公理化系统。这无疑会推动理论思维的发展,促进科学的繁荣。 

     古希腊、罗马的贤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 

论;欧几里得毕生追求的是透过几何图型探讨世界本质,亚里斯多德更加广 

泛采用了他所处时代的数学成就。这种注重数学的传统,无疑是近代思维方 

式的前导。科学家伽利略曾指出:“没有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的帮助,人们 

就无法了解宇宙的片言只语”,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没有它们,人们就会 

在黑暗的迷宫中徒劳地徘徊。”欧洲人在突破中世纪神学蒙昧主义阶段、走 

向近代文化大国时,便充分继承并发扬了古希腊的数学传统,用其武装了自 

己的头脑。 

     作为“伦理型”的中国文化,其思维方式更倾向于寻求对立面的统一, 

长于综合分析而短于科学分类。中国的哲人虽然也讲对立面的斗争,但更习 

惯于寻求一种自然的和谐。例如中国古代哲学三个基本命题之一的“天人合 

一”观,视天道与人道二者为一体,认为人类与自然界是水乳交融的统一体; 

这种朴素的整体观念虽然强调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整体性、统一性认识, 

但缺乏对这一整体各个细节的研究能力,因而对整体性和统一性的认识也是 

不全面的、含糊的;从而导致学科分类的长期粗疏,以伦理学的“所当然” 

取代哲学的“所以然”,满足于从生活事实中寻求证据,习惯于“设象喻理”, 

而忽视理论上的深刻探讨。由此可见、朴素的整体观念和寻求统一的思维方 

式,既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宏观把握世界的慧眼独具,也表现出在科学实证 

精神和数量分析方面存在着的明显缺陷。而这种思维方式的缺陷,严重地阻 

碍了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理论体系完善。 

     现代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 

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展, 

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 

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 (在中国)全部做出来了”。爱因斯坦的 

这段话十分精辟地总结了东西方古代自然哲学的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 

它们在科学技术发展上所起到的作用。 

      (3)各具特色的发展过程 

     世界古代后期,中国历代帝国继承了春秋战国的灿烂文化,并使科技各 

门类走向体系化,为唐宋科技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在西方,古希腊的科技繁荣在公元前146年被古罗马征服后即告中断。 

古罗马重创辉煌后,也在公元476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科学文化的历 

史也就此中断了,从而进入了漫长黑暗                                      的中 

世纪。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欧洲,中世纪是从粗野的 

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 

便从头做起。同时他还指出:僧侣们获得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本 

身也渗透了神学性质。宗教、神学在文化活动的整个领域中建立了至高无上 

的权威,这就使欧洲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失去了连续性,而发生断层和倒退。 

     然而,自秦汉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后,中国的科学文化没有出现 

欧洲那种从古代到中世纪转变时期的倒退现象,也没有形成神学统治一切的 

情景,而是以宗法伦理意识为潜质、以经验理性为重要形态、中国世俗文化 


… Page 8…

始终占居主导地位的社会格局。正因为如此,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中国的 

古代科技文化,不断向高峰迈进,并且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人 

类科技文化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4)经济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差异 

     中国一向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重农抑商,对商业和手工业采取轻视 

态度,再加上封建性的统治体系,使小农经济产生顽固、排外、闭关自守、 

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和改革精神的社会心理,使人看不到科技的生产潜力, 

意识不到科技的效益,虽有张骞、班超通西域,法显游印度,但目的和功利 

偏重于政治。西方则相反,他们很早就重视商业,使得商业和手工业很发达, 

并富有冒险精神,刺激着科技的进步。 

     科技的差异更多,也更重要地体现在科技本身的研究方法上。 

     中国的传统科技向来重视实用,绝对地以国家的实用性为主,天文历法 

的突出贡献以国家实用为中心自不待言,古代数学更是以解决实际问题而著 

称。《九章算术》中分列的九章,计246个应用题,都与生产需要密切相关。 

这一时期中国科技的经验色彩已十分浓厚,科技成就大多属于对当时生产经 

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极少进行科学理论的探讨。这些无 

疑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大局限,也是近代科技没有在中国产生的直接原因之 



一。 



     西方科技那严密的数学、物理逻辑已趋于系统,实验特色此时也十分浓 

厚,并以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形式逻辑体系作为前进的基础。使古希腊、罗马 

时期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视实证道路和数学语言这两个显著特征。促进了古代 

后期西方科学技术的繁荣。 


… Page 9…

                     二、世界古代后期的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与人事相关,因而发源悠久,并受到历代各国朝野官民的重 

视,重大的发现和成果也就层出不穷。到了世界古代后期,随着人类文化的 

繁荣发展,古希腊、罗马、中国,印度等古老民族,涌现出亚里斯塔克、希 

帕克斯、托勒密、张衡、虞喜、祖冲之、阿耶波多、代罗诃密布罗等卓越的 

天文学家,他们通过精心研究而提出的“日心说”、“地心说”、“儒略历”、 

 “颛顼历”、“太初历”、“大明历”以及“盖天”,“浑天”、“宣夜”、 

 “显天”、“穹天”、“昕天”等宇宙理论,都是天文学史上一座座闪光的 

里程碑。 



                      1。古希腊罗马的天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