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诗经注译 >

第23章

诗经注译-第23章

小说: 诗经注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缺我锜③。
  周公东征,
  四国是吪(4)。
  哀我人斯,
  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
  又缺我銶⑤。
  周公东征,
  四国是遒(6)。
  哀我人斯,
  亦孔之休(7)。
  【注释】    
  ①四国:指商、管、蔡、霍四国。它们在周成王时作乱,周公率兵去平 定。皇:匡正。②将:大,好。③锜(qi):古代的一种凿子。 ④吪(e):感化,教化。⑤銶(qiu):古时的一种凿子。(6)遒 (qiu):安定,坚固。(7)休:完美。
  【译文】
  我的圆孔斧战破,
  我的方孔斧缺损。
  周公率师去东征,
  四国叛乱被匡正。
  可怜我们从军者,
  能够生还是幸运。
  我的圆孔斧战破,
  我的凿已经残缺。
  周公率师去东征,
  四国臣民被感化。
  可怜我们从军者,
  能够生还是喜事。
  我的圆孔斧战破,
  我的凿已经残缺。 
  周公率师去东征,
  四国局势已安定。
  可怜我们从军者,
  能够生还是美事。
  【读解】
  周公东征平叛,对统治者来说是英明之举,正义之举,受到 大肆赞颂。对打仗的普通士兵来说,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命安 危和家庭生活的幸福,因而有幸死里逃生,自然是要大肆庆贺的。
  对于战争,平民百姓的苦恼肯定与肉食者们的苦恼不一样。肉 食们担心的是自己的既得利益和特权会丧失,关心的是保持和 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的稳固。用平民百姓的痛苦和死亡来换取他 们所看重的一切,完全可以在所不惜,并且还会想出种种冠冕堂 皇的理由来装点自己。平民百姓关心的是丰衣足食,平安和睦,充 军打仗是迫不得已,杀人饮血是迫不得已,眼看同乡同伴战死,武 器残破,白骨遍野,得以不死,能不庆幸吗? 
  肉食者的利益与老百姓的利益大概从来都难以取得一致,这 很自然。但是,是不是可以多多设身处地为老百姓想想,想想他 们那些最基本、最没有非份之想的生存愿望?老百姓如水,导向 哪里就流向哪里;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伐 柯
  ——遵守规则
  【原文】
  伐柯如何①?
  匪斧不克。
  取妻如何?
  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
  其则不远②。
  我觏之子③;
  笾豆有践④。
  【注释】    
  ①柯:斧头的柄。②则;法则。③觏(gou)遇见。(4)笾 (bian):古时竹制的盛果物的器具。豆:古时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践:排 列,陈列。
  【译文】
  怎么砍伐斧子柄?
  没有斧子砍不成。
  怎么迎娶那妻子?
  没有媒人娶不成。
  砍斧柄啊砍斧柄,
  这个规则在近前。
  要想见那姑娘面,
  摆好食具设酒宴。
  【读解】
  遵守规则,这本身就是人间的一个普遍规则。
  规则有自然的、客观的,比如砍斧头柄用斧头;有人为的、变 化的,比如娶妻需要嫁人。自然规则不可更改,无论是否愿意,都 必须遵守,没有例外。人为的规则就复杂多了。 
  人为的规则要普遍有效,首先要得到受规则制约的人们的认 同,否则难以奏效。它也要求参与制定规则的人本身要受制约,而 不应当有例外。此外,还应当有某些强制手段,用以强制或惩罚 少数越轨者。并且,人为的规则是随着时代、社会、民族的不同 而不断改变的。有形成文字的规则,比如法律、法规,也有不成 文的规则,比如约定俗成的习俗、习惯、传统和道德规范等等。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人不可能没有规则,财 也不可能没有规则,社会机器的运转更不可能没有规则。从这个 意义上说,人是按规则生活的动物。 
鹿鸣
  ——宴饮是一种仪式
  【原文】
  呦呦鹿鸣①,
  食野之苹②。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③,
  承筐是将④。
  人之好我⑤,
  示我周行(6)。
  呦呦鹿鸣,
  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
  德音孔昭(7)。
  视民不恌(8)。
  君子是则是效(9)。
  我有旨酒(10),
  嘉宾式燕以敖(11)。
  呦呦鹿鸣,
  食野之芩(12)。
  我有嘉宾,
  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
  和乐且湛(13)。
  我有旨酒, 
  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    
  ①呦呦you):鹿的叫声。②苹:草名,即皤蒿。③簧:乐器 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这里指乐器。④承:捧着。将:献上。 ⑤好:关爱。(6)周行:大路。(7)德音:美德。孔:很,十分。昭:鲜 明。(8)视:示,昭示。恌(tiao):轻怫。(9)则:榜样。效:模仿。 (10)旨酒:美酒。(11)式;语气助词,无实义。燕:同“宴”。敖:同 “遨”,意思是游玩。(12)芩(qin):草名,属蒿类植物。(13)湛(dan): 快活得长久。
  【译文】
  野鹿呦呦不停叫,
  在那野外吃青苹。
  我有高贵的宾客,
  相邀弹瑟又吹笙。
  吹笙鼓簧悦宾客,
  礼品成筐送上来。
  众位宾客关爱我,
  为我指路多广阔。 
  野鹿呦呦不停叫,
  在那野外吃青蒿。
  我有高贵的宾客,
  品德高尚声名好。
  教人忠厚不轻伙,
  君子循规要仿效。
  我备美酒和佳肴,
  宾客宴饮乐陶陶。
  野鹿呦呦不停叫,
  在那野外吃芩草。
  我有高贵的宾客,
  弹瑟奏琴勤相邀。
  弹瑟奏琴勤相邀,
  融洽欢欣乐尽兴。
  我备美酒和佳肴,
  宴乐宾客心愉悦。
  【读解】
  宴饮是一种仪式。无论是交往、酬谢、庆贺,还是狂欢、丧 事,纯粹满足生理需求的吃喝已不十分重要,而十分突出的是吃 喝这种特定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换句话说,在宴饮之中,精神性 的内客压倒了生理性的内容。 
  也许,宴欢这种仪式最能典型地说明我们生存中两种生存层 面的结合:生物性层面和精神性层面的结合。
  饥饿是生命的自然现象和欲求。饥肠镇键的人大块吃肉大碗 喝酒饱餐一顿,是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人同饮食对象之间是 一种实际的功利关系,没有多少精神性的内容可以言说。当一个 人不是为了单纯满足生理欲求而宴饮时,他同饮食对象之间便主 要是一种非功利的关系,这时,精神性的内容乃至审美因素(比 如饮食样式、色泽、香味等)便突现了出来。在杯跳交错、大快 朵颐、笠歌乐舞之中,人们制造出为了某一目的的特殊气氛,以 满足特殊的精神上的需求。
  在咱们中国,宴饮从来都同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人们赋予它 特定的内涵,用它表达某种意义。尽管宴饮作为一种仪式,其地 位似乎不如祭把那么正式和庄重,却是祭礼无法替代的。如果说 祭托是以庄重方式进行的仪式,那么宴饮则是以轻松方式进行的 仪式。
  宴饮的最高形式是狂欢。人们借了饮酒吃肉这一机会,突破 平时的社会规范的约束,暂时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放松平日 里紧张的情绪,让受到压抑的精神和肉体得到解放。 
  人的饮食与动物的饮食之所以有不同,就在于它已不单是为 了延续肉体生命的必需。 
常棣
  ——兄弟亲情面面观
  【原文】
  常棣之华①,
  鄂不恚|②。
  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③,
  兄弟孔怀④。 
  原限裒矣⑤, 
  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6),
  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
  况也永叹(7)。
  兄弟阅于墙(8),
  外御其务(9)。
  每有良朋,
  杰也无戎(10)。
  丧乱既平,
  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
  不如友生(11)。
  使尔笾豆(12),
  饮酒之长饫(13)。
  兄弟既具,
  和乐且孺(14)。
  妻子好合,
  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15),
  和乐且湛(16)。
  宜尔室家,
  乐尔妻孥(17)。
  是究是图(18),
  亶其然乎(19)。 
  【注释】    
  ①常像:棠梨树。华:花。②鄂:同“萼”,花草。恚|(wei):花 色鲜明的样子。不:岂不。③威:畏惧。④孔怀:十分想念。 ⑤裒(pou):堆积。(6)脊令:水鸟名。(7)况:增加。永叹: 长叹。(8)阋(xi):争吵。阋于墙:在家里面争吵。(9)务:同“侮”, 欺侮。(10)蒸:乃。戎:帮助。(11)生:语气助词,没有实义。(12) 傧(bTn):陈设,陈列。(13)饫(yu):酒足饭饱。(14)孺:亲近。 (15)翕(xT):聚和。(16)湛:长久。(17)孥(nu):儿女。(18)究:思 虑。图:谋划。(19)亶(dan):诚然,确实。
  【译文】
  棠梨树上花朵朵,
  花草灼灼放光华。
  试看如今世上人,
  无人相亲如兄弟。
  死丧到来最可怕, 
  只有兄弟最关心。
  原野堆土埋枯骨,
  兄弟坟前寻求苦。
  鹊鸿飞落原野上,
  兄弟相救急难中。
  虽有亲朋和好友, 
  只会使人长感叹。
  兄弟在家要争吵, 
  遇上外侮共抵抗。
  虽有亲朋和好友,
  不会前来相帮助。
  死丧祸乱平息后,
  日子安乐又宁静。
  虽有亲兄和亲弟,
  相亲反不如朋友。
  摆好碗盏和杯盘,
  宴饮酒足饭吃饱。
  兄弟亲人全团聚,
  融洽和乐相亲近。
  妻子儿女和睦处,
  就像琴瑟声和谐。
  兄弟亲人相团聚,
  欢快和睦长相守。
  你的家庭安排好,
  妻子儿女乐陶陶。
  仔细考虑认真想,
  道理还真是这样。
  【读解】
  如今我们可能已很难体验兄弟亲情了。这不仅是由于独生子 女渐多、从无这类实感,也不仅是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加深了人与 人之间的隔阂,而且也是由于即使从亲缘关系上说,兄弟之间的 亲情,总是不如妻子儿女那么直接而深刻。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古人何以那么看重和强调兄弟亲情, 其中原因何在?恐怕我们已很难确切回答这一问题。观念的变化 总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力的限度。
  认真地想,肯定有血缘的因素。亲兄弟毕竟是同一血缘而出, 犹如结在一根藤上的瓜,开在一个植株上的花。这同夫妻关系不 一样。夫妻是不同血缘的两个人的结合,两个之间的感情是一回 事(感情是变化着的东今),血缘又是一回事。其次,大概同父系 社会的观念有关。男性是社会生活中的主角,大至国家,小至家 庭,都由男性主宰着。男性也是传宗接代的主角,比起女性要重 要得多。兄弟既担任着这双重主角的重任,自然要引起重视,要 在观念中得到强调。作为对比,我们很少见到对于在血缘上处于 同一层面上的姊妹关系的重视、强调和歌颂。 
  在事实上,兄弟不睦的事经常发生。古人所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