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诗经注译 >

第18章

诗经注译-第18章

小说: 诗经注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蟋蟀
  ——选择活法
  【原文】                 蟋蟀在堂①,
  岁聿在莫(2)。
  今我不乐, 
  日月其除③。
  无已大康(4), 
  职思其居⑤。
  好乐无荒(6), 
  良士瞿瞿(7).
  蟋蟀在堂, 
  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
  日月其迈(8)。
  无已大康,
  职思其外(9)。
  好乐无荒, 
  良士蹶蹶(10)。
  蟋蟀在堂,
  役车其休回(11)。
  今我不乐,
  日月其韬(12)。 
  无已大康, 
  职思其忧(13)。
  好乐无荒,
  良士休休(14)。   
  【注释】    
  ①堂:堂屋。天气寒冷时蟋蟀从野外进到堂屋。②聿:语气助 词,没有实义。莫:同“暮”。③除:消逝,过去。④已:过度,过 分。大康:康乐,安乐。⑤职:常。居:所处的地位。(6)好:喜欢。 荒:荒废。(7)翟翟:心中警戒的样子。(8)迈:消逝,过去。(9) 外:指份外的事。(10)蹶蹶(jue):勤劳敏捷的样子。(11)役车:服役 出差乘坐的车。休:休息。(12)韬(tao):逝去。(13)忧:忧患。 0休休:安闲自得的样子。
  [译文]             
  蟋蟀鸣叫在堂屋,
  一年匆匆到岁末。
  贤者懂得要约束。
  蟋蟀鸣叫在堂屋, 
  若我现在不行乐,
  转眼光阴白白过。
  寻欢作乐别过度,
  自己地位要记住。
  行乐不能荒正业,
  一年匆匆到岁末。
  若我现在不行乐,
  转眼光阴白白过。
  寻欢作乐别过度,
  分外的事要惦记。
  行乐不能荒正业,
  贤者懂得要勤奋。
  蟋蟀鸣叫在堂屋, 
  岁末役车也休息。
  若我现在不行乐,
  转眼光阴白白过。
  寻欢作乐别过度,
  国家忧患记心头。
  行乐不能荒正业,
  贤者懂得要节制。          
  【读解】
  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瓦位如 雪。”岁月的无情,人生的短促,早被诗人们领悟透了,写绝了。 怎么个活法,在古人的心目中似乎只有享乐和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两端。要么是及时行乐,荒淫无度,醉生梦死,要么是立功立名 立德。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另一种活法:既要及时行乐,又要有所 节制;既要充分享受人生,又要保持忠于职守的精神和忧患意识。 在荒淫和苦行之间选择一条中间道路,似乎是一种符合现代意识 的活法。日本人信奉拼命地工作,拼命地享受(实际上是工作多 于享受),如今被我们拿来当作一种活法的标本。其实,这样的标 本早已有我们自己的祖先作了示范,何须从东洋人那里去学。
  充满世俗精神和气息的既享乐又干活的“中间”活法是非常_ 现实,也非常有吸引力的,大概可以算得上一种比较理想的活法。 它不要求我们像浮士德那么不断地去进取、开拓、发现,用不着 去冒险寻求刺激。不要求我们像西西弗斯那样不断徒劳地推巨石上山,也不要求我们像教徒那样去修道院禁欲苦修,不食人间烟 火。
  不过,要真的实行起来,中间活法怕是有相当难度的。人是 一种不大经得起诱惑的软弱的动物,具有自制力和理性精神的人 毕竟很少,不知不觉或有意识放纵自己的人却很多。我们实行起 来多半不会偏于苦行和工作狂的一面,而会偏向纵情于声色犬马 凤花雪月而不能自拔的一方,时常乐而忘返,乐不思蜀。
  尼采曾用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来代表人类的狂欢和理性两种 精神。或许这是上帝的有意安排,把这两个对立面放进我们体内, 让我们自己去作选择:或者纵情享受,或者拼命干活,只有不同 寻常的人才会把二者结合得很好。选择就是考验,答卷要由我们 自己来填写。 
山有枢
  ——守财奴的面目
  【原文】                 山有枢①,
  隰有榆②。
  子有衣裳,
  弗曳弗娄③。 
  子有车马,
  弗驰弗驱。
  宛其死矣④,
  他人是愉。
  山有栲⑤,
  隰有忸(6)。
  子有廷内(7),
  弗洒弗扫。 
  子有钟鼓,
  弗鼓弗考(8)。
  宛其死矣,
  他人是保(9)。
  山有漆(10),
  隰有栗(11)。 
  子有酒食,
  何不日鼓瑟。
  且以喜乐, 
  且以永日。
  宛其死矣,
  他人入室。 
  【注释】    
  ①枢:树名,即刺榆树。②隰( X i):潮湿的低地。榆:树名。 ③曳:拖。娄:牵。曳、拖在这里是指穿着。④宛:死去的样子。 ⑤栲(kO。):树名,即山樗。(5)忸(nio):树名,即镱树。(7)廷内: 庭院和房屋。(8)考:敲击。(9)保:占有,据为己有。(10)漆:漆 树。(11)栗:栗子树。
  [译文]             
  山上长着刺榆树,
  榆树长在洼地中。
  你又有衣又有裳,
  为何不穿在身上?
  你又有车又有马,
  为何不乘又不坐?
  到你死去那一天, 
  别人占有尽享乐。
  拷树生长在山上,
  镱树长在洼地中。
  你有庭院和房屋, 
  为何不洒又不扫? 
  你又有钟又有鼓, 
  为何不击又不敲? 
  到你死去那一天,
  别人占有乐陶陶。
  漆树生长在山上,
  栗树长在洼地中。 
  你又有酒又有食, 
  何不弹琴又鼓瑟?
  姑且用它寻欢乐,
  姑且用它遣时光。
  到你死去那一天,
  别人占有进室中。
  【读解】
  钱财皆为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我们是赤条条来 到这世上,也是赤条条离开这世上,既无什么可以羁绊,也无什 么可以留恋。然而,偏偏有人想不开这个极其明显的理儿,一头 钻进钱眼儿里,一头扎进财货中,做钱物的奴仆,变作挣钱聚财的机器。
  或许有人会辩解说,挣钱聚财是一种个人爱好,一种寄托和 追求。想来也是。挣钱聚财不也像收藏古董、收集邮票之类的爱 好一样吗?纯粹的爱好和实用态度大不相同。
  买用态度的着眼点是钱物的使用价值。按照这种态度,便要 使钱、物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它们的使用效益,说穿了就是满 足人的生存需要,仅此而已。对钱、物的要求取决于人的需要,可 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人的需要和欲望难以有止境,吃饱了窝窝头。 就想吃白面馒头,有了白面馒头吃就想白面包,有了白面包就想 奶油面包,如此等等,钱、物就永远也填不满人的欲望的无底洞。 纯粹爱好的着眼点是精神价值。这种价值满足的是精神上的 需要和满足,甚至可以成为精神上的支柱。难道我们能说葛朗台、 严监生一类的守财奴看重的不是这一点?难道他们对钱财的痛惜 不像痛惜古董宝贝?
  人各有志,不能勉强,守财奴有守财奴的活法,若痛恨他们, 不相来往就行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贪得无厌也是一种活 法,我们无法剥夺贪得无厌者的生存权,顶多在舆论上加以谴责, 在道义上加以抨击。当然也有像诗仙李白那样的活法: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杕杜
  ——孤独的生存体验
  【原文】
  有林之杜①,
  其叶湑湑②。
  独行踽踽(3),
  岂无他人?
  不如我同父。
  嗟行之人,
  胡不比焉?
  人无兄弟,
  胡不佽焉?
  有杕之灶,          
  其叶菁菁。  
  独行畏睘睘,
  岂无他人?
  不如我同姓。
  嗟行之人,
  胡不比焉?
  我无兄弟,
  胡不佽焉? 。
  【注释】    
  (1)杕(di):树林孤生的样子。杜:棠梨树。(2)湑湑(xu):繁盛 的样子。(3)踽踽(ju):孤独的样子。(9)同姓:指兄弟。
  【译文】
  有棵孤独棠梨树,
  绿叶茂密又繁盛。
  孤身一人在行走,
  难道没有人相依?
  不如同宗兄弟亲。
  路上行人真可叹,
  为何不同他亲近?
  独行人没兄弟,
  何不帮他解忧戚?
  有棵孤独棠梨树,
  绿叶苍翠又茂盛。
  孤身一人无依靠。
  难道没有别的人?
  不如同姓兄弟亲。
  路上行人真可叹,
  为何不同他亲近?
  独行人无兄无弟,
  何不帮他解忧戚? 
  【读解】
  看来,孤独感并非现代人才具有的独特生存感悟。西方哲人 尼采曾宣称:上帝死了,人类从此成了孤独无靠的流浪儿。这一 宣言被看作是惊世骇俗之言。那么,照这个标准来看,从来没有 上帝保佑的中国人,岂不是早就是孤独无靠的流浪儿了吗?
  差不多可以这么说。《杕杜》所表达的,远不止是一个流浪汉 的具体孤独感,同时还具有某种形而上的意味,也就是说,它 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喟叹,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
  孤独并非完全可以按外在形式来判断。一个人并不一定要处 在颠沛流离的状态中才会感觉到孤独无靠;即使身处闹市,在亲 朋好友的包围之中,也会有孤独感。真正的孤独感是心灵的一种 状态,是心灵牌沉寂时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中,心灵失 去了激活的源泉,没有碰撞、发出火花的机会,对外在事物的反 应陷于麻木和绝望之中,仿佛只有心灵本身在黑暗不断漂浮游 移,完全丧失了向上的活力。
  处在孤独状态之中,心灵和肉体是分离的。一个人尽管可以 吃喝住行,甚至可以谈笑风生、寻欢作乐,这仅仅是外在的、肉 体层面的机械生命活动,而内存的心灵却处在游离的孤独状态。这 同强装笑脸、强忍悲痛完全不同。
  心灵的孤独是绝对的,无可救药的;现实的孤独是相对的,可以 战胜的。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一定孤独;一个身处闹市的人, 完全可能孤独。因此,是否孤独,难以用是独自一人不是众多人 相片这个外在标准来衡量。
  尤其可注意的是,我们害怕孤独,却又喜欢独处。这里面有 太多的话可说。 
无衣
  ——睹物思人最伤怀
  【原文】 
  岂曰无衣, 
  七兮①。  
  不如子之衣, 
  安且吉兮②。
  岂曰无衣,
  六兮。  
  不如子之衣,
  安且燠兮③。
  【注释】    
  ①七:表示衣服很多。②安:舒适。吉:好,漂亮。③燠 (yu):暖和。
  【译文】
  谁说我没衣服穿,
  至少也有七套衣。
  它们不比你做的,
  又舒适来又漂亮。
  谁说我没衣服穿,
  至少也有六套衣。
  它们不比你做的,
  又舒适来又暖和。
  【读解】
  睹物思人,这是人间最普通、最伤感、最动人的一种情怀。
  一方面,物本身的价值已变得不重要,无论它是一件极其普 通的用具还是一件价值连城的首饰;物已变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