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5432-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

第49章

5432-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第49章

小说: 5432-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正之:《平津战役记略》,《平津战役亲历记》,第29页。    
    浦江清:《清华园日记》,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65页。    
    委书记佘涤清找到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要她出面试探,看傅作义的反应如何。当时傅冬菊在天津《大公报》工作,由王汉斌领导。佘涤清向傅冬菊交代任务:“现在解放战争形势发展很快,你父亲有接受和谈的可能,希望他能放下武器,与共产党合作,和平解放北平。”傅冬菊当即去找她父亲,向他转达共产党的意思。傅作义怕是“军统”特务的圈套,问女儿:“是真共产党还是‘军统’?你可别上当!要遇上假共产党,那就麻烦了。”傅冬菊说:“是我们同学,是真共产党员,不是‘军统’。”傅作义又问:“是毛泽东派来的,还是聂荣臻派来的?”傅冬菊一下答不出,又去问佘涤清如何回答。佘明确告诉傅冬菊,叫她说是毛泽东派来的。傅作义表示可以考虑。12月15日,他派《平明日报》社长崔载之和记者李炳泉秘密出城,找到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阵地,会见贺晋年司令员,说明来意。贺立即将情况报告林罗刘,并转报中央:    
    (一)由北平地下党南方局支部关系人李炳泉来接头称:他们经过李腾九(傅之联络处长)、傅冬菊(傅的女儿,系准备吸收的党员)劝说傅作义投降。八日开始,十日傅答复条件:(1)参加联合政府,军队归联合政府指挥。(2)一定时间起义,要我为他保密。(3)要求林彪停止战斗,双方谈判。十四日晚的条件:(1)军队不要了。(2)两军后撤,谈判缴械。(3)由傅发通电缴械。上述过程已于十三日晚由电台报告了华北中央局。    
    (二)参加此事的还有傅之平明日报社社长崔载之。该员已与李炳泉到了我部,他们带有电台(留在城内)、密本与傅通报(报务员、译电员与李、崔均已到我部)。'1'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平津战役》,第177页。


《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第四部分东北野战军入关(8)

    中共中央认为,傅的基本立场是对等谈判,组成联合政府,这是不能接受的。16日中央军委答复林罗刘:“对傅作义代表谈判内容以争取敌人放下武器为基本原则,但是达到这个目的可以运用某些策略。”“具体策略现在不作决定。”12月19日当崔载之再次来访时,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长苏静代表解放军明确表示:和平解决平津问题,以放下武器,解除武装为前提,绝不允许保存其反动武装力量,更不允许通电全国建立华北联合政府。如对方同意我方条件,可以保障傅本人及其部属生命安全和私人财产免受损失。蒋系顽固军官反抗,可先将其逮捕。'1'12月22日新保安战役结束,35军被歼,给傅作义以沉重打击。为了表示自己的和平诚意,他于23日给毛泽东发了一封电报:    
    毛先生:    
    (一)今后治华建国之道,应交由贵方任之,以达成共同政治目的。    
    (二)为求人民迅即得救,拟即通电全国,停止战斗,促成全国和平统一。    
    (三)余绝不保持军队,亦无任何政治企图。    
    (四)在过渡阶段,为避免破坏事件及糜烂地方,通电发出后,国军即将停止任何攻击行动,暂维现状,贵方军队亦请稍向后撤,恢复交通,安定秩序,细节问题请指派人员在平商谈解决。在此转圜时期,盼勿以缴械方式责余为难。过此阶段之后,军队如何处理,均由先生决定,望能顾及事实,妥善处理。余相信先生之政治主张及政治风度,谅能大有助于全国之底定。    
    傅作义12月23日'2'    
    '1''2'苏静:《回忆北平和平谈判》,《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平津战役》,第626页。    
    张新吾:《傅作义一生》,第315页。    
    毛泽东不为所动,25日,中共中央公布国民党43名战犯名单,傅作义名列其中。这使傅大受刺激。他对参谋长李世杰说:“你好好准备打仗吧,两方条件相距太远,根本不能谈。”'1'事情本来就是这样,不在战场上见个高低,和平解决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双方都没有把路堵死,还是明里准备打,暗中继续谈。在双方相持过程中,中共地下党的情报工作十分出色。北平城里各方面的动态,特别是傅作义的一举一动,都在掌握之中。崔月犁同志回忆:“我作为共产党代表与傅方谈判后,给傅冬菊的主要任务则是了解傅作义的动态。那时我和傅冬菊见面是在东皇城根李中同志家里,我们几乎每天见一次面。那时她还是一个青年知识分子,每次见我总是高高兴兴,满面笑容,不慌不忙地把她父亲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我。傅作义有时思想斗争激烈,唉声叹气,发脾气,咬火柴头,甚至想自杀,对他这些细微的情绪变化,我们都很清楚。有时头天晚上发生的事情,第二天一早就知道了;上午发生的事,下午就知道了。这些都及时写成电文,刘仁同志及时转给前线总指挥部。”解放后,有一次刘仁同志谈起这事,说:“聂司令员(聂荣臻同志)还表扬了你们的情报工作。聂司令员说:‘你们对傅作义的动态了解得可真清楚,在战场上,像这样迅速、准确地了解敌军最高指挥官的动态乃至情绪变化,在战争史上是罕见的。这对我军作出正确判断,定下正确的决心,进行正确的部署,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和傅作义谈判过程中,傅冬菊是一个好情报员。由于对傅作义的情况了解得准确及时,中央在组织解放北平的工作中,在军事进攻与政治争取的配合上,结合得非常紧密,在用武力解放北平已毫无问题的情况下,掌握了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放北平的主动权。”'2'    
    '1''2'李世杰:《北平和平解放中我的经历与见闻》,《平津战役亲历记》,第270页。    
    崔月犁:《争取傅作义将军起义和平解放北平》,《华北军区敌军工作史》,第540页。    
    5解放军兵临城下,北平解放只是时间问题。在新旧交替的历史关头,何去何从,不仅是对傅作义集团官兵的考验,也是对北平众多高级知识分子的考验。从11月开始,南京方面就预感平津不保,蒋介石指示“中央研究院”院长傅斯年将北平的一批名教授接到南京来。并策划北大、清华等学校南迁事宜。并派曾任北大训导长、教授的国民党青年部长陈雪屏飞到北平承办此事。事关重大,各校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清华校长梅贻琦约了冯友兰等几位教授请陈雪屏吃饭。陈当场宣布,南京派了专机来接诸位先生,如果愿意走,可以同他一起出发。在座的人反应冷淡,不置可否。几天后,梅贻琦在家里召开了最后一次校务会议。散会后他对冯友兰说:“我是属牛的,有一点牛性,就是不能改。以后我们就各奔前程了。”梅贻琦已被孙科内阁任命为教育部长,不走不行。而冯友兰等教授都看清了局势,决心留下来。梅走后,冯以校务会议主持人身份管理清华,等待解放。'1'北大接到国民党“抢救”教授的名单后,秘书长郑天挺觉得事情难办,于是公开征询意见。结果名单上的教授大多数不想走。当时大家最关心校长胡适的态度。因为12月17日是北大五十周年校庆,胡适没有说要走。一天,季羡林教授到办公室找胡适说事,忽然有人来告诉胡适:昨天夜里解放区广播电台有专门广播,劝胡适不要走,并说将来仍然让他当北大校长兼北京图书馆馆长。而胡适微笑着反问了一句:“他们要我吗?”季羡林感觉胡已经胸有成竹,要跟国民党跑。但又不能说他对共产党有刻骨的仇恨。在政治上,他有时候想下水,但又怕湿了衣裳。胡适的立场与北大教授学生不    
    冯友兰:《三松堂自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页。    
    同,使他作出了投奔南京的决定。'1'北平是文化古都,还有大量珍贵文物。南京行政院下命令给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将故宫的珍贵文物装箱运往南京。这时,在故宫工作的朱家接到中共华北局城工部的密信,要他坚守岗位,保护文物。当马衡指示他“抓紧准备,但不要慌”时,他与同事商定,尽量拖延。其实当时装箱的器材很充裕,几天就可以将文物装妥。然而朱家他们登记目录就用了好几天,马衡也不催问。当行政院再次催促起运文物时,马衡表示飞机场不安全,文物暂时不能运,以后派专人押送。到北平解放,这件事也没办。后来朱家问马院长:“是不是有意拖延?”马笑答:“会心不远。”原来他也接到了地下党的通知,要他保护文物,留在北平。但是抗战胜利后从重庆迁移到南京的2972箱国宝(其中大部分是故宫的珍品),则在南京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政府运到台湾。'2'在城里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徐悲鸿也接到南京要他们迁校的通知,并汇来一笔“应变费”。徐悲鸿召集校务会议,在会上第一个发言,提出不迁校的主张,得到吴作人、叶浅予等多数教授的赞同。虽有少数人反对,在表决时赞成不走的占了压倒多数。于是徐悲鸿将南京汇来的钱给全校教职员发了生活费,并留下一部分钱给学生会,购买一批粮食,预防围城期间可能出现的饥荒。徐悲鸿不仅自己不走,还动员齐白石等艺术家也不要走,大家一起迎接解放。'3'当解放军的炮声在北平城外响起的时候,乘飞机离开北平的只有清华校长梅贻琦、北师大校长袁同礼、北平研究院院长李书华等极少数人,国民党“抢救”名单上的教授绝大部分都没走。梅贻琦等搭乘的第二架飞机到了南京,教育部官员到机场去接,以为有许    
    '1''2''3'蔡德贵:《季羡林传》,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20页。


《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第四部分东北野战军入关(9)

    朱家:《遵照党的指示完成保护故宫文物的任务》,《解放战争时期北平第二条战线的文化斗争》,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474页。    
    廖静文:《徐悲鸿一生》,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第276页。    
    多名教授过来了。不料大失所望,下来许多不相干的人。因为飞机有空位,袁同礼的老妈子也上了飞机。傅斯年一怒之下,通知停派飞机。'1'胡适的出走是临时决定的,家中的藏书、信件、日记全都扔下了。12月15日下午飞机到达南京后,教育部长朱家骅、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和蒋经国等都到机场迎接,蒋介石还设宴款待他。但这些礼遇都没让胡适感到高兴。17日是北大校庆,在南京的北大校友举行纪念会。胡适致辞时痛责自己是“北大的逃兵”,“而且是一极不名誉的逃兵”。他在台上声泪俱下,在座的也神色黯然。'2'与此同时,北大也在举行校庆。原本准备大操大办的盛事,因胡校长的飞去而告吹。城外炮声隆隆,城内惶惶不安。大家都在猜测,学校会不会受损失,还有谁会飞走。主持学校行政事务的秘书长郑天挺教授对学生发表谈话,表示他绝不走,一定和大家一起保护好学校。他说他平生注重“敦品”,即信守诺言,不会说不走而又走了。郑天挺的表态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学校照常开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