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共党史 >

第32章

中共党史-第32章

小说: 中共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关于民族政策,《共同纲领》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关于外交政策,《共同纲领》规定,它的原则为保障“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会议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随后,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北平改名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着全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团结。会议最后一天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宣言,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永久纪念在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当天举行了纪念碑奠基典礼,毛泽东宣读碑文后,亲手执锨铲土,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
  10月1日,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宣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表明,中国其他各阶级的政党都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能建立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可以预料,建国以后的漫长历史还将进一步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单是中国亘古未有的伟大胜利,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一是结束了帝国主义和国内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从而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二是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力量对比,为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和人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增强了斗争的胜利信心;第三,它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为世界革命展示了新的光明前景,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久远的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即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这个胜利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二是必须要有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三是必须建立党绝对领导下的强大的人民军队;四是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五是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还将继续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上更加长远、更加艰辛的革命道路,胜利将永远属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
第六章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第一讲 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一)严峻的考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经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过渡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势极其错综复杂。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还存在着很多困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在国际上, 新中国一成立, 就得到了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同情与支持, 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对我国采取敌视态度和立场。 政治上拒不承认还竭力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 阻挠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企图孤立我国; 经济上实行封锁禁运; 军事上包围威胁我国,并支持国民党残余势力进行破坏与捣乱, 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在国内,人民解放战争虽取得基本胜利,但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还是大量的。军事上解放战争还没有结束。国民党反动派还有上百万军队占据着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和台湾等沿海岛屿负隅顽抗。国民党反动派溃逃时还遗留在大陆约两百万政治土匪,特务分子,反动党团骨干及其它反革命分子,他们的破坏活动十分猖獗。约有三亿人口的新解放区土地制度的改革尚未进行,地主阶级还没有被打倒,农民同地主阶级的矛盾还没解决。新中国所继承的经济是国民党遗留下来的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旧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工业基础簿弱。1949年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70%,工业占30%,其中现代工业只占17%。旧中国的工业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生产资料工业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已经建立的工业布局也极不合理。农业生产仍然是手工操作,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由于国民党的腐朽统治,长期战乱摧残,经济受到极大破坏。1949年同解放前最高年份相比,农业总产值下降20%以上,其中粮食下降了245%,棉花下降476%;工业总产值下降一半,其中重工业下降70%,轻工业下降30%。同时,新中国还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难。1949年全国受灾面积达12亿多亩,约4000万灾民急待救济,城市中约有400万失业者和半失业者需要人民政府予以安置救济,加上国家对旧军政人员采取“包下来”的政策,当时由国家供给的军政人员达900多万,致使军政费用开支庞大。而新解放区税制有待整顿恢复,财政不统一,财政收入一时又难有较大幅度增长,财政赤字严重。加之国民党统治时期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投机资本兴风作浪,导致市场物价大幅度上升,更加剧了国家财政困难。
  客观形势表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面临着很多困难和严峻的考验。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以全力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健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以便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二)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
  面对上述严峻形势和种种困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
  军事上胜利进军,完成大陆的解放。人民解放军遵照军委命令,追歼残敌,先后进行了衡宝、广西、西南战役等,解放了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到1949年底,整个大陆除西藏外,已全部解放。1950年4、5月间,又相继解放了海南岛和舟山群岛。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湾等岛屿外,全部摧毁了国民党的反动政权,整个中国大陆实现了解放和统一。
  政治上建立各级人民政权。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在各新解放区,先是建立军事管制委员会,镇压反革命的破坏活动,维护社会秩序,接管政权,组织恢复生产。在条件许可时,召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逐步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讨论和决定当地人民政府施政方针和事宜,选举各级人民政府。到1951年3月,全国已有23个省、948%的县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建立了省、县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是彻底打碎国民党反动统治机器之后在全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为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随着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到1950年初,人民政府没收了占旧中国工业固定资产80%的官僚资本的工矿企业2858家,金融企业2400余家及全国的铁路、公路和航运。此外,人民政府收回了长期被帝国主义盘踞的中国海关,对帝国主义在华企业采取管制、征购、征用、代管等措施,逐步收归国有。在没收和接收上述资本的基础上,加上解放区原有公营经济,就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国营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这就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物质基础。
  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承认旧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摧毁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并积极发展同平等友好待我之国的友好合作关系。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经多次会谈,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它协定,这在当时是对我国很重要的国际支持。到1950年10月,我国已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越南、印度、瑞士、芬兰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为了克服财政经济的严重困难,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精心领导了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的重大斗争。
  为了打击投机资本,党和政府依靠国营经济力量,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继组织了同投机资本斗争的两大“战役”。首先是“银元之战”。各大城市军管部门和人民政府,针对当时猖獗的银元投机,明令严禁金条、银元、外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一律由人民银行挂牌收兑,规定人民币为唯一合法货币。投机商对此置若罔闻,继续扰乱金融市场。1949年6月10日,上海军管会断然查封了金融投机的大本营“证券大楼”,逮捕法办了二百余名投机商,其它各地也采取相应行动,沉重打击了金融投机活动。其次是“米棉之战”。在打击了金融投机后,投机商又转而囤积粮食、煤炭、棉布和棉纱,哄抬物价,扰乱市场。国民党特务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米、棉)一黑(煤)就能置上海于死地。于是以上海为主战场,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调集粮食、棉纱、棉布和煤炭,于11月物价上涨最猛时,全国各大城市一致行动,抛售物资,又紧缩银根,致使物价迅速下跌,投机商纷纷破产,彻底摧毁了投机资本,国营经济初步取得了稳定市场的主动权。
  为从根本上稳定物价,1950年3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规定统一全国财政收入,使国家收入的主要部分集中到中央,用于国家的主要开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使国家掌握的重要物资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