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共党史 >

第3章

中共党史-第3章

小说: 中共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展,迫切需要这样一个新的革命政党来领导。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而诞生的。
二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创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而逐步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近代工业的创办,大体上有三个来源:一是外国投资兴办的外资工业;二是清政府洋务派经营的官办工业;三是中国资本家开办的民族工业。与近代工业发展相适应,工人阶级产生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50年代到《马关条约》签订前为起始时期。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在中国沿海城市开办了交通运输业,产生了中国第一批产业工人。19世纪60年代以后的洋务运动中,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企业,产业工人人数随之增加。但是,这个时期无论是外国资本,还是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企业,其规模不大,发展也比较缓慢,工人阶级的总数大约共有10万人。
第二阶级从《马关条约》签订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为初步发展时期。在此期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过去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帝国主义对华投资的激增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使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产业工人的人数有了较大增加,到1914年总数达100万人。
第三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五四运动前夕为迅速发展时期。这五年帝国主义各国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同时,未卷入战事的日、美帝国主义也乘虚而入,加紧在华经济扩张。因此,这期间,中国工人阶级的人数有了大幅度增加,到五四运动前夕,已达到200万左右。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中国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它与最先进的生产形式相联系,在近代工业中从事有组织的生产,是新生产力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有前途的阶级。工人阶级不占有生产资料,富有坚定的革命性和大公无私精神,并且在长期的生产和斗争实践中,养成了坚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中国工人阶级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还具有自己特殊的优点: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经济和政治地位极端低下,工时之长,收入之低,安全条件之差都是世界上少有的,因而比别的任何阶级都更具有坚决彻底的革命性和反抗性。
第二,中国工人阶级高度集中,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有利于整个阶级的联系和团结,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第三,中国工人阶级大多出身于破产的农民或手工业者并与他们有着多方面的天然联系,便于在斗争中与农民以及其他劳动阶层结成巩固的联盟,这也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中国工人阶级的这些特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但是,由于它生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也难免带有自身的弱点。中国工人阶级与广大农民相比人数较少,与资产阶级相比文化程度较低,与发达国家无产阶级相比经历较短;而且长期处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包围之中,受封建意识和小生产者思想的影响较深。但这些都是非主流的方面,经过革命斗争的洗礼,它完全有能力战胜和克服自身的弱点。
中国工人阶级有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从诞生的时候起就开始了反抗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国工人运动的最早记录是1858年香港工人为反对英法侵略而举行的罢工,以此为开端,到辛亥革命前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斗争主要围绕反对外国殖民主义侵略,反对封建主义压迫以及某些经济目标而展开的,斗争多是分散、小规模和无严密组织的。据统计,从1870年到1911年,共发生罢工105起,平均每年26起。第二个时期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个时期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空前壮大,工人运动也有了较大发展,斗争的自觉性增强,次数激增,规模扩大。这八年共罢工144次,年均18次,而且罢工斗争的政治内容更加明朗,组织程度和斗争水平也有明显提高。
总之,中国初期的工人运动,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阶级觉悟的提高而逐步发展,不断前进。但从总体上看,五四运动以前,中国工人运动无论其斗争内容或其组织形式,都没有超出自发斗争的范围。工人群众参加的某些政治斗争,是在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口号下进行的,工人阶级尚未觉悟到自己的历史使命,还没有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革命纲领。中国工人阶级只有接受马克思主义,建立起代表本阶级利益的革命政党,才能登上政治舞台,在中国革命中发挥领导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在从事它们的政治活动的同时,都曾努力宣传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点和道德观点,但没有对封建思想进行系统的、彻底的批判。辛亥革命后军阀势力继续利用封建传统思想来禁锢人们的头脑,维护自己的统治,竭力推崇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精神支柱的孔孟之道。1915年,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创刊号为《青年杂志》)的出版为标志,逐渐兴起了一场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向封建传统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缺少一次彻底地反对封建思想的革命,只要补上这一课,通过传播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就能够提高国民的思想觉悟,使中国成为一个民主共和国。这场运动打击和动摇了封建主义思想统治,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受到一次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洗礼,使人们的思想得到前所未有的大解放。但他们在思想上还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围,没有认识到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政治革命不彻底,也不懂得没有一场广大人民参加的政治革命运动,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改造旧中国是不可能的。面对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和社会的黑暗混乱状况,一些先进分子已经开始怀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对中国是否适合,开始考虑中国是不是还有别的出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人们继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创造了条件,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正当中国的先进分子探索新的出路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俄国的国情与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它的革命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新的前途和希望。正如毛泽东后来所指出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思考自己的问题”。这段话精辟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特点。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不是首先从书本上获得,而是首先从十月革命活生生的事例中领悟到的。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十月革命中得到两点启示:第一,中国人民长期以来进行的反帝斗争和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固然是因为中国经济落后,缺乏物质武器,然而最缺乏的还是抗御帝国主义的思想武器。第二,在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破产了,还有什么道路可以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陷于苦闷彷徨的中国先进分子看到新出路,在思想上逐渐地越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开始接受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决心“走俄国人的道路”。
最早在文章中对资本主义制度提出怀疑而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是李大钊。李大钊在1913年至1916年留学日本期间,就注意对社会主义思潮的研究。回国后,他在参加新文化运动的同时,极其关注俄国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的发展。在1918年7月至1919年1月,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的标志。文章热情歌颂十月革命,指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人类的“新曙光”。他预言,十月革命所掀动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随后,他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还团结一批革命知识分子,组成团体,创办刊物,推动新文化运动向新的阶段发展。1918年12月,李大钊、陈独秀创办的《每周评论》,除了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外,还初步介绍了社会主义思想。在这批知识分子的努力下,《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出版,有关社会主义的文章也先后在报刊上发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并且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在中国先进思想界中居于主导地位。
总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反复推求比较做出的必然选择;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阶级条件;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扫清了思想障碍;而十月革命的胜利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良好的国际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党是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体”。列宁这句话概括了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历史条件和一般规律。无产阶级政党既不是普通的工人组织,也不是一般的学术团体,而是以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并与工人运动有密切联系的工人阶级战斗司令部。这样的政党的产生,不仅需要具备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还必须是二者的结合。因为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阶级就不能了解自己的历史使命,工人运动就会走到工联主义道路。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工人阶级才能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工人运动才能形成自觉的共产主义运动。同时,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马克思主义,如果离开工人运动,就会丧失生命力。工人阶级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物质力量。列宁指出:“社会主义者的学说不同工人斗争相结合,就只是一种空想,一种善良的愿望,对实际生活不会发生影响,而工人运动则只会流于零散状态,不会有政治意义。”因此,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先进政党,形成伟大的革命运动。
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桥梁,马克思主义只有通过这个先锋和桥梁作用,才能灌输到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工人阶级也只有通过这个先锋和桥梁作用,才能找到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先进知识分子的先锋和桥梁作用,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当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