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右边一步是地狱 >

第1章

右边一步是地狱-第1章

小说: 右边一步是地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部以股市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写得惊心动魄,读起来扣人心弦。它以股市为人生舞台,通过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中国21世纪之初,演绎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活剧。    
    这是杜卫东同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可以说是出手不凡,一鸣惊人,是他文学生涯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我和卫东相识已久。在我和许多文学界朋友的印象中,卫东是一个工作狂,有“拼命三郎”之称。因为,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极端地负责任”。近30年来,他在文学界一直从事编辑工作,在几家很有名气的刊物中,他是一个“带头羊”,跌打滚爬,全身心地投入,使它们一个个起死回生,受爱于读者,被誉为创办刊物难得的人才。不仅此也,在创作中他也是一位快手和多面手,于繁忙的工作中,他还抽空写作了大量的杂文、散文和报告文学,结集20多部,特别是他创作的报告文学,题材多样,笔锋犀利,才思敏捷,在许多评奖活动中获奖,为识者所称道。人们把他称做报告文学作家。    
    但是,他写小说的才能却鲜为人知。当我一口气读完他的《右边一步是地狱》这部新作时,我在深深的激动之余,为他的成功而倍感高兴。在当前面世的长篇小说中,这实在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说它难得,是因为在我所看到的以股市为题材的作品中,很少有人像他采取这样巧妙的视角切入主题:通过一个模特儿的坎坷悲惨的遭遇和她对纯真爱情的执着追求,把当今股市中某些残酷的不平等的竞争与种种投机般的巧取豪夺,有机地糅合在一起,编织出一个完整的扣人心弦的故事,读起来让你荡气回肠,不忍释手;掩卷沉思,又让你感慨万端,浮想联翩;强烈的批判意识,蕴涵着深挚的人文关怀;凡此种种,都表现出作者构思的缜密和良苦匠心。    
    说它是佳作,首先归功于作品结构的严谨。纵观全篇,虽然贯穿着几条伏线,但读起来却是浑然一体;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矛盾冲突,跌宕起伏,就像许多溪流,越过山林和田野,最后汇成一条大河,汹涌澎湃,流进海洋。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作品的又一特点,它的主要人物都呼之欲出。许非同的正直与迂阔,柯小雨的纯情与痴迷,辛怡的贤惠与迷幻,以及金戈的阴险与毒辣,汪海的贪婪与狡猾,特别是这些人复杂的心路历程,都写得恰到好处,分寸也把握得很为恰当。他们的性格特点,都不是作者刻意叙述出来的,而是通过情节和细节的演绎自然显露出来的,因此,他们的音容笑貌在读者的心目中不知不觉刻留下来了,就像在大脑的那个特定的屏幕上洗印出来,驱之不去。    
    语言的优美和流畅一向是杜卫东作品的特色,这个特色在这部长篇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不管是写景、抒情,还是状物、叙事,作者都能够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刻画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特别对景物的描绘,给读者以亲临其境之感;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完全使用符合其性格化的语境,入木三分地凸现其内心世界,表现了作者对语言的高度驾驭能力。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常常把历史典故,世俗俚语,了无痕迹地融汇在故事情节中去,化为作品的有机组合,这又从另一个侧面,显现出作者娴熟的艺术技巧。这与当下某些作家为了表现其知识的“渊博”,生硬地旁征博引一些生僻的或外来的“哲理”和“逸趣”,使作品变得疙里疙瘩的怪状,成了鲜明的对比。    
    注重作品的可读性,历来是杜卫东创作和办刊的理念与艺术追求。他一向认为:一部作品、一本刊物,是否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在市场上能否畅销,在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其可读性是属于第一位的。如果一部书它的文字拮屈聱牙,像天书那样让人难以破译,无论作者自称多么高明,媒体炒得多么热闹,读者也是不买账的。当然,可读性也不能像当下某些专用“下半身写作”的作家那样招徕读者,这些文字垃圾,或可红极一时,但最多是昙花一现,决不会留传多久的。卫东主张的可读性,如他经常声言的那样,是“曲高和众,雅俗共赏”,符合中国作风,民族气派,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我是非常赞成他的这个主张的。他的这部作品,正是实践了他的艺术追求。书中故事情节曲折复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一波三折,高潮迭出,拿起来便想一口气读完为快:充分说明作品的成功,说明作者在努力实践自己的艺术主张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种努力,实在是难能可贵。其实,讲究作品的可读性,也正是一个作家对读者负责的表现,否则,你捧着那种谁也看不懂的“杰作”,怎么去“贴近群众”呢?    
    我衷心祝贺卫东在长篇小说创作上所取得的可喜成绩。当然,我并不认为该部作品已经十全十美了,如果主题思想挖掘得更深一些,生活面铺展得更广一些,人物关系扭结得更紧一些,那就更加完美了。但瑕不掩瑜,任何一部优秀的作品都可以找出不足之处;我完全相信,作者会认真总结这部作品的得失,在新的创作中更上一层楼!    
    卫东正值盛年,无论在思想上、创作上、生活阅历上,都趋向更加成熟了,再加上他的勤奋与好学,在艺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他一定会创作出更多的与时代合拍、与人民同心、为读者所喜爱的精品佳作来。    
    我们殷切地期待着。    
    程树榛    
    2004年9月10日于北京


第一部分第1节 铃声响过(1)

    悲剧,其实是从许非同放下画笔的那一刻正式拉开帷幕的。而在此之前所发生的一切,不过是开场前的预备铃……    
    这是一套一居室的单元式住宅。    
    门厅里放着单人床、写字台和一扇屏风,主卧则被布置成了画室。此刻,窗帘被拉上了,不锈钢的支架灯把一束橘黄色的光打在了靠墙的长沙发上。    
    柯小雨在上面侧身而卧,尽管作为职业模特,她已经适应了这种单调而枯燥的工作要求,但毕竟侧卧了半个小时,她还是觉得有些疲惫,尤其是许非同独特的造型要求,更使她一直向后绷紧的腿僵硬、麻木,仿佛一截没有生命的木头安在自己的身上。见许非同放下画笔,她转身踢了两下腿,然后,十指交叉高举过头,美美地舒展了一下身体。这时,在橘黄色灯光的映照下,她的裸体便更加有了灵性:修长的四肢,白皙润滑的躯体,如瀑布一样乌黑光洁的长发,特别是那两座挺拔丰满的乳峰和双腿交会处被草丛覆盖了的隐秘之处,使她的美丽如诗如梦,如云如雾。    
    许非同没有像小雨期待的那样,走过去将她相拥抱起,去吻那两片如带露花瓣一样的朱唇,然后再用舌尖做犁铧,轻轻地在那片充溢着活力与青春的原野上耕耘,而是把那件白底蓝花的睡衣扔给她,径自走到窗前拉开了窗帘。    
    正是落日时分。    
    夏末的太阳犹如一只红色的火轮,贴着远处的天边慢慢下滑,它的光焰虽然已不耀眼,但余辉仍很绚丽,像一张用无数条金线织成的巨大鱼网,罩住了世间万物。远处那层层叠叠的群山在这万条光线的映照下,变成了紫褐色的一抹,横亘于天际,使这景致有了山水画一般的写意。    
    许非同凝神片刻,便把目光投向了熙熙攘攘的街市。若是以往,他也许会由此引发创作灵感,可此时他已经没有了这份兴致。快到下班高峰了,路上的行人和车辆明显多了起来。一辆无轨电车进站,等候已久的一群民工蜂拥而上。顿时,上车的人和下车的人挤成了一个疙瘩,听得见售票员声嘶力竭地劝导:别挤!别挤!先下后上!没有人理会,人们仍拥堵在车门口。好不容易,下车的人冲出一个缺口,立即又被上车的人封死了。最后面的一个北京小伙子放弃了努力,张开双臂用力推着门口的几个民工,嘴里还吆喝着:走!走!走吧您——!从楼上望下去,那小伙子样子很滑稽:四肢叉开、身体前后摆动,活像一只动作笨拙的狗熊。    
    许非同苦笑着摇摇头。产业结构调整,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孕育了多少人的淘金梦!而大批盲目涌入京城的农民工又有几个能如愿以偿呢?昨天晚上看电视新闻,不是还有一个农民工因向包工头讨要几千元的血汗钱未果,跳楼身亡了吗?时下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发财致富的典型,到处都充斥着恭喜发财的梦呓,可事实上对于无数老实本分的打工者来说,发财永远是一个梦想,如海市蜃楼一样虚幻,像天边彩虹一样缥缈……    
    小雨穿好睡衣,踱到他的身后,伸出双臂缠住他的腰,用下颌抵住他浑厚的肩头,问:    
    “非同,不开心吗?”    
    许非同回过身,托起小雨的下巴,望着她那双秋水一样明澈深邃的双眸,那双眸中便映出了自己的影像:长方脸,如雕刻出来的线条分明的鼻子,眼球极黑的一双眼睛,忧郁而略带点悲伤。小雨说,最早她就是被这双眼睛打动的,她觉得有这种目光的男人,内心一定丰饶而美丽。    
    许非同凝视良久,无法再看清那眸子中影像的细节,但他想,除了中年人特有的持重与成熟以外,他那张本来充满活力的脸上,该是尽显沧桑,已被失意与愁楚所笼罩了吧?    
    许非同近来的心情确实不好。    
    他在一所高校的美术系任教,本是一个很敬业的老师。有些老师带课,码好模特了,一天上下午各去一次就很不错了;可许非同不,一有空他就愿意到画室和学生交流、沟通。他也是从学生过来的,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指导。形不准!怎么不准?许非同总是很耐心地讲解,还经常动手为学生作一下示范。所以,学生很愿意和他交流,说话也无所顾忌:许老师,您这西服板型够潮的,是日本的还是意大利的?许老师,您这板寸剃得够酷,有周杰伦的味道,行,不错。可是这一段时间,学生渐渐疏远了他。他去画室的次数越来越少,把工作几乎敷衍到了打水漂的程度。同学们奇怪,许老师是不是失恋了?不会呀,听说她闺女都上高中了;那八成是有婚外情了吧,而且出师不利,要不怎么整天阴着脸?    
    这些议论偶尔传进他的耳朵,许非同只能苦涩地一笑。


第一部分第2节 铃声响过(2)

    五年前,妻子辛怡受朋友“蛊惑”进入股市。恰逢牛市,不会炒股的妻子竟小有赢利。与银行日益缩水的利息相比,股市的获利空间实在诱人,资金一个月翻一番绝非“天方夜谭”。于是许非同也动了心,让妻子把他十几年作画辛辛苦苦赚下的几十万元陆续投入股市。没想到,从此便屡买屡赔。股市上恶庄设套,机构做局,中小散户犹如面对饿鲸之口,一不留神就成了庄家机构的“小菜儿”。近一年来,许非同的几十万资金已“缩水”四成。起初,许非同不过问股市之事,一切由妻子辛怡做主。后来,见妻子被越套越深,对他的建议一概充耳不闻,便也亲自操盘。无奈心态已坏,每每是股票买入就跌,抛出就涨。而且,一旦沉溺股市,便如染上了赌瘾,整日在家看着盘面股票跌势不止而愁眉不展,真应了市井流传的一句俗话:男人不能炒股,女人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