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2006-4-10李敖系列之6李敖杂文集 >

第46章

2006-4-10李敖系列之6李敖杂文集-第46章

小说: 2006-4-10李敖系列之6李敖杂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我值得骄傲,为了我始终未曾放弃我的信仰,虽然受了不少苦、得了不少不方便,可是我不在乎,如果我有点才干而不能照我的意思来「行道」,我会毫不费劲地背起我的「自毁主义」下乡去。
  我像不相信权威那样不相信传统,我是一个小人物,我不相信我能打倒什麽,但是他们除非很费劲,否则也很难打倒我。我像一个王八,他们不理我,我可能冷不防咬他们几口,使他们气得血压高一高,如果他们勃然大怒操刀而来,那我就只好缩头不出,任他们花言巧语,我也是不妥协,我可能是一个最没出息的Cynic,在青龙偃月之下,自信不能做文文山或史可法,只好选择罗素的??气论,不过套一句蒋总统的话即「不到最後毁灭关头绝不轻言屈服」,这一点总可得「最佳勇气奖」。好在我对自己目前的韧性还算满意,我从军队里走回来,还是无党无派无宗教,还可以很神气地写这封长信告诉你,我还坚守我们的岗位,在你大博士的领导之下,一同长期发展、一同宣传自由主义、一同歌颂马维君的美丽。唯一不同的是你是头儿,我却不过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助理,想想「宁下勿高」的哲学,也许我比你还痛快。收到你限时寄来的一千元,开心之至,温源宁、朱文长他们都记述过你慷慨解囊的故事,今天我竟身受其惠。裤子既赎回,可说句大话,就是钱本是身外之物,你对人的体贴该考第一,你用你收下我送的书的事来「诱」我收下这钱,其实这是不能相提并论等量齐观的,钱是可爱的,可是我若收了,我不能找理由说这是不「苟取」,老祖宗们鼓吹「一介不苟取」,何况一千元乎?所以在这件事上,我要坚守固有道德不能收。你既然这麽好心帮我一个大忙,那麽就让我把它做为一项借款,用它救一下急,周转一下,缓一口气。我决定在明年叁月十二日还你,「你千万不要推辞」,这样办,又不过分贪财、又不过分狷介、又没有利息、又穿上裤子,真是再好没有了!
  如果「谢谢」两个字能表达我的感动,我一定毫不迟疑地用它来表达;如果我不用这种字眼,请你允许我寻找另一种表达的方式。
  李敖六一年十月十日夜深。
  〔附记〕这封信中关於我父亲那一部分,由於吴焕章先生提供出文件,我已修正我的看法。我在「李敖自传」(「千秋评论」第二十一期)中说:「爸爸在沦陷区背『汉奸』之名,做地下工作,为了安全,他并不澄清他的形象,我那时太小,也不清楚细节,我对他也一直有所误会。一九六一年十月十日,我写信给胡适,提到爸爸做地下工作,『可是我颇怀疑他对工作认真的成绩』。」後来吴焕章签署了一封他证明爸爸清白的秘件,转到我手中,我才明白了真相。」我希望读者看了我给胡适的信以後,重读一下我那篇自传。(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七日)
  
  给杨贵妃的一封信
  玉环女士:
  你我萧条异代,生死幽明,你不知道我是谁,我知道的你,也极有限。我从陈鸿「长恨传」里,知道你是唐明皇派高力士「潜搜外宫」搜到的杨女儿;从白居易「长恨歌」里,又知道你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朝选在君王侧」的杨家小姐,但我後来一查,这全不是真的。你根本是唐明皇第十八个儿子寿王瑁的妃子,唐明皇其实是你公公,他横刀夺了儿子的爱,以一国之尊,却做了扒灰大王。你的老公可真多情多得捞过了界!
  你是唐朝第一美人,你压倒群芳,使「六宫粉黛无颜色」,使女人在你面前降低地位,但也由於你的缘故,「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而使女人在男人面前提高地位;中国男女不平等的观念,由於有了你,居然一时出现了「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的民谣。可惜你当时只提倡「妃权」而没有提倡「女权」,如果提倡了,当时男女对跳「迪斯可」了,谁还要舞「霓裳羽衣曲」呢?
  当然上面这些,都是指四海无事时候说的,一旦「渔场鼙鼓动地来」、「千乘万骑西南行」的时候,你的老公、你的周围,立刻又变成百分之百的男权世界,他们国事败坏,不归罪於他们玩女人,反倒归罪於被玩的女人,而将你一代红颜,勒毙於乡土。你生不能当母老虎,死反做替罪羊,身世实大可哀。说来说去,这都是你被老公「霸王硬多情」的下场。
  唐明皇同你山盟海誓,说什麽「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但在紧要关头,他却不能同生、不能共死、不能横刀救美,反倒自己逃难去了。他这种作风,实在一点也不男性化,而是十分君主化。後代的诗人袁子才,批评你老公的懦种行为说
  到底君王负旧盟,
  江山情重美人轻。
  实在一针见血。後代的另一诗人自我期许「不爱江山爱美人」,但他既无江山,又乏美人,光说不练,等於白说。真正做到「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是英国皇帝爱德华第八,他宁肯不要江山,也要美人,改行做了温莎公爵。可见江山美人之间,能抱住该抱的,中土以外,大有其人。只可叹你玉环女士生不逢时,又不逢地,风华绝代,竟为伧夫俗子老油条薄命,真大大划不来。「长恨传」里说唐明皇跟你又发誓:「愿世世为夫妇!」天啊,又来了!这样不可靠的家伙,下辈子还能嫁他吗?去他妈的蛋罢!要嫁,也来个贵妃和番,嫁给温莎公爵,再也别「唐明皇,胡子长」了!千万!千万!
  哀
  贵妃者敬上
  「中国时报」一九六九年八月九日
  (本文录自「李敖文存二集」一书,收於「李敖大全集」第六册)
  
  冷眼看台湾
  不为贤者讳,却为汉族讳
  我编著的《二二八研究》、《二二八研究续集》、《二二八研究三集》出书之
  日,林浊水和黄美英为了买书,到我这边来。浊水老弟几年不来往了,上次来往还
  是他在党外做编辑时代;现在已是新潮流系大员了,并且是民进党第三届中央评议
  委员了。
  聊天时谈到吴凤,浊水老弟侃侃而谈他怎么一手策划拆毁吴凤铜像的事,对这
  一“倒吴”行动,他颇为自得。隔着办公桌,我笑着向这位小老弟和小妹妹朗诵我
  在铜像被毁第二天所写的一段文字:“吴凤故事本是人类中罕有的伟大动人故事,
  纵与史实小有出入,也不该引起高山族的自卑感,因为他们已经不再杀人;更不该
  引起台湾人的政治作用,因为吴凤根本就是台湾人。但在无知与褊狭的盲动下,却
  有人刻意要摧毁吴凤,并从铜像开始。他们不知道,所毁有甚于铜像者,是他们毁
  掉了历史与正义,他们毁掉了台湾人史无前例的一个义人,和永不再有的伟大动人
  故事。”朗诵完了,我告诉他们:如今有人口口声声根据《台湾通史》,但若说吴
  凤“杀身成仁”,是日本人和国民党制造的神话,这种人,显然是不真读《台湾通
  史》的,因为《台湾通史》明明指吴凤是为汉族“杀身成仁”的,一个人为他本族
  “杀身成仁”,还不伟大吗?立个铜像值得拆毁吗?至于吴凤对异族,我也看不出
  来有什么不对,请异族不要猎人头,这是与人为善啊!这是人道主义啊!这种人的
  铜像,也要拆毁,这是干什么啊?
  浊水老弟不否认“倒吴”计划是他们的政治目的,在三月五日出刊的《新潮流》
  第二期中,他没有就吴凤真伪问题横生笔墨,但他写道:“中国视野为什么不可以
  ‘以台人治台’呢?汪公纪说:因为‘台人恒自视为异族’!”“当我人为俞国华
  最近把国民党来台统治说成满清人关,而张口结舌时,如果也回头看看近五十年前
  江公纪给陈仪的信,就该明白台湾人、中国人是两个异族的立场,在‘中国视野’
  中原是源远流长的!”“中国视野既然如此的血脉相连,我们也才骇然于贤者李敖
  说台湾人民追究陈仪的血债是‘恩将仇报’的话,和专制王朝老管家俞国华令人毛
  骨悚然的‘满人人关杀汉人不必道歉’的说法是何等相亲,甚至是更令人惶惑了!”
  浊水老弟这此“惶惑”,我看来看去,觉得实乃自怜使然。汪公纪所说“台人
  恒自视为异族”,是指台湾人自己这样自视,他只是综合此一印象转述而已,他汪
  公纪自己并没这么说;至于汉人俞国华的满人杀汉人论,其重点似在强调改朝换代
  时的杀乃当然,重点不在谁满谁汉,历史上人关杀人者,汉人还不愁不考前三名吗?
  我在这里,并无意替这些国民党老官僚个个澄清什么,我只是澄清文路与史实而已。
  浊水老弟在“中国视野”上把“贤者李敖”跟这些国民党老官僚等量齐观,他不为
  者讳,我欣赏他的质直。但我要反问一下,究竟“中国视野”,又有什么大逆不道?
  台湾人的祖先郑成功,是我最佩服的英雄好汉,他在“满人人关”,不甘于“汉人”
  陵夷,因而占此山川,“做遗民世界”以谋重返中原,这种“中国视野”,当年留
  在大陆的汉人,都望尘莫及的。降至吴凤时代,台湾已是中国的一部分,他是典型
  的汉族,生在台湾、长在台湾,也是今天标准的台湾人,他为台湾人而死,今天的
  台湾人却煽动异族来掀他的铜像,可见这种视野,连台湾人视野都不及格,而是异
  族视野耳!当然台湾人是不自视为异族的,但是伐同党异如此、对吴凤忘恩负义如
  此,陈仪又算老几啊!
  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给我的台湾人朋友
  从历史上和地理上,观察任何岛国,都会发现它有异于大陆国家的一些特色。
  特色中最突出的,就是岛国中民长的人,他们往往有一定比例的“岛国的褊狭之见”
  (insularprejudice)。这种褊狭之见,大陆国家也不是没有,汉朝时候,中国西
  南地区有夜郎国,他们的国王见到汉朝使者,开口就夷然曰:“汉孰与我大?”
  (“汉朝的国土跟我的国土比起来,哪个大?”)当时的夜郎国,范围包括今天四
  川南部、云南东北、贵州西北,比许多岛国大多了,本钱也比许多岛国十足,但终
  未免于“夜郎自大”之讥者,原因就在它不知别人之大和自己之小,它的看法是褊
  狭的,在博大的眼光观照下,褊狭是一种病。这种病,身在其中的人,往往不会觉
  得。不但不觉得,反倒常常因为别人指出病情而愤怒,高叫别人对它缺乏认同感。
  这种小家子气,正好为这种褊狭,提供了新的活证。
  有“岛国的偏狭之见”的人,并非不可救药。英国就是岛国出身,但它能用博
  大的眼光,观照自己,它有健康的成长历程。在这种历程里,它以大陆国家的雄风
  豪情,搞“海陆大餐”。最后,英国虽是岛国,却非常四海,它变得比大陆国家还
  大陆。
  比起英国来,其他岛国的成长,就多有问题,其中日本是最要命的。日本人凡
  事“日本第一”,本领和能力,举世左袒;但在小家子气上,举世也无出其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