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世界十大黑社会巨头 >

第7章

世界十大黑社会巨头-第7章

小说: 世界十大黑社会巨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拿马总检察长克鲁斯表示,越狱事件是对哥伦比亚法律的公开挑战,也使整个世界担忧。

美国一方面表示继续支持哥伦比亚政府的扫毒立场,一方面要求哥伦比亚军警全力捉拿毒王。

在国内,哥伦比亚处长表示,毒王越狱说明国家面临困难'奇‘书‘网‘整。理提。供',但并非面临失败。

1991年为埃斯科瓦尔自首做中间人的八旬老人加西亚·赫瑞罗斯神父再次出面呼吁毒王放下武器。

埃斯科瓦尔的夫人和女儿在得知他越狱后,紧急呼吁政府履行毒王去年自首时所作的承诺。毒王的夫人说:“做为妻子、母亲和哥伦比亚人,我以整个心灵呼唤我的国家,请求总统让和平永存。”

毒王的妹妹则揭露,最近一架美国缉毒局的飞机不时在麦德林上空盘旋,政府对毒王采取行动的背后可能有美国人。

麦德林集团的武装组织“可引渡者”也在寄给美国大使馆的录音带中扬言,如果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有什么意外,将炸毁美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馆。

各方人士纷纷表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哥伦比亚政府的“宽容”政策产生疑虑。埃斯科瓦尔此次越狱,对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毒品问题的人们不啻当头一棒,不少人感到失望和愤懑。

而令人迷惑不解的是,世界头号毒王何以能逃出戒备森严的恩维加多监狱?

越狱事件刚刚发生后,人们对埃斯科瓦尔的去向,有不同的说法。

官方说,他们可能带了防毒面具,从一处秘密地道跑掉了。

埃斯科瓦尔的一个侄子则说,毒王正躲在一个有自卫能力的地道中,那里备有大量食品和武器。然而,严密搜索的特种部队始终未找到这处地道。

另一种说法来自一位名叫达科塔的监狱看守。他给监狱长打电话透露,埃斯科瓦尔在突击队进攻之前便已离开监狱,而且是在向看守们付了100万美元后,从大门出去的,一支70人的贩毒组织武装在狱外接应。

这位看守说,埃斯科瓦尔事先从总统府内线人物处得知要把他们移往军营,于是精心策划了越狱行动。他留下5人在屋内与人质周旋,并有意戴上防毒面具离开,给人造成钻入地道的错觉。

毒王到底为何能在号称南美最严密的恩维加多监狱中想逃就逃?

经过各方面很长时间的调查,人们得到的是一个简单而又令人深思的答案——金钱开道。

21日晚,当接到总统和军方关于转送犯人去另一个监狱的命令通报以后,毒王对他的14名狱中同伙吼道:“要我们从这儿出去,出去就是意味着死亡!”

他随即下令动手,两位官员顿时被扣为人质。

政府拟定的将犯人转送监狱的计划转眼间改为营救人质的行动。

当时由于局势严重,决定出动特种部队。但运送士兵的两架飞机中只有一架做好准备,从而大大延误了部队抵达恩维加多监狱的时间。

22日零时30分,监狱门卫值班军士长菲利韦托·霍亚与毒王一伙密谈了15分钟。埃斯科瓦尔作出保证,放走他们的人将会成为百万富翁。

据一位看守说,稍后,犯人们开始了撤离行动,略加装扮的一行人,毫无阻拦地走出监狱大门。

霍亚军士长警告他的部下:

“即使被挖去双眼,废掉男人的家伙,也不能说出去!”

凌晨2时,到了换岗时间,霍亚对接班者例行公事他说了一声。

“平安无事。”

凌晨3时,政府的特种部队做好突击准备,但他们面对的监狱已经人去室空。

恩维加多监狱的狱长因对看守受贿漠然视之而遭解职。空军司令菲格罗亚将军因直升机栅栅来迟影响了攻击监狱而提交了辞呈。

狡诈、运气和金钱帮助毒王埃斯科瓦尔创造了新的传奇越狱神话,而留给人们的则是对职业准则、金钱魅力乃至社会伦理的更加深入的思索。

毒王——埃斯科瓦尔至今仍是哥伦比亚人和所有生活在毒品世界、关心着毒品问题的人们的热门话题。

人们关注着哥伦比亚政府与以埃斯科瓦尔为首的贩毒集团之间将是修复的“和平”还是新的持续的“战争”?

但是无论如何,反毒品斗争将是长期的。正如巴尔科总统认为的那样,只有全人类都认识到可卡因不仅仅是哥伦比亚的问题,而且是属于一切有关国家的问题时,扫毒战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胜利。

第二章 “金三角”的鸦片大王

——坤沙

“金三角”是当今世界三大毒品产地之一。鸦片贸易在这个“没人管”的独立王国历来都是一桩公开的买卖。继罗兴汉之后的鸦片大王坤沙就是“金三角”之主。他的本事不仅只表现在贩毒方面,他治军恩威并重,对于吸毒的部下一律枪决。坤沙说,我是掸邦的领袖,贩毒是为了我的民族解放。

他以鸦片大王而闻名,但有的外国记者则说,他简直是一名宣传鼓动家,在社会活动方面很有能耐。

2.1“金三角”的罪孽

最初的“金三角”不过是泰国、老挝、缅甸交界处的一块土地。湍急的湄公河常常夹杂着大量泥沙,倒灌进入夜赛河,久而久之,便在两河之间形成了一块小小的三角洲。这块三角洲,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每年三四月份,庄稼一片金黄,“金三角”因此而得名。

今天人们指的“金三角”地区,范围要宽得多,它包括缅甸东部萨尔温江两岸,掸邦高原,泰国西北部清莱府、夜丰颂府和清迈府一带,还包括老挝西北部琅甫塔盛丰沙里盛琅勃拉邦省和南塔河沿岸。“金三角”总面积在15万至20万平方公里之间,但其实际面积到底有多大,谁也无法弄清楚。“金三角”的“金”字在如今更多的是指这儿出产的毒品为毒果们捞取了无以计数的美金。

“金三角”的大部分地区是海拔3000米以上的崇山峻岭,遍布密林,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极适于罂粟生长。但该地区交通极为闭塞,除了有一条简易公路从泰国清莱府的首府清莱通向“金三角”的中心腹地——泰国的万欣德镇外,各村寨之间主要由羊肠小道所联结,马帮仍是这里的主要运输方式。如果山民种植罂粟以外的其他经济作物,收获后要自己肩挑背扛,长途跋涉两三天,才能在平坦地区找到买主,实在“得不偿失”。

而种植罂粟,不需种植者出屋,就自有买主上门,甚至买主就常驻在村寨里。“金三角”的山民靠种稻米作口粮,种鸦片换现金。

鸦片是现金的等价物,有了鸦片就能有现金,有了现金,就能买金银首饰、枪支、牲畜和收音机,还可求医看病,况且罂粟的价值要比其他经济作物高得多。

“金三角”也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瑶、苗、浓、拉枯、僳僳、佬、掸(泰)、佤、阿卡(哈尼)、克那等各族山民在这儿的成百上千个村寨繁衍生息。许多民族中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国籍,也不知边界为何物。关于“金三角”的人口总数,一般认为共有3000多个村寨,100多万人口,但确切数字,自然谁都无法弄清楚。“金三角”是缅甸、泰国和老挝三国的结合部,也是这三个国家的边境地区。“山高皇帝远”,三国政府的手难以深入,鞭长莫及。它因此是个“三不管”,实际谁也不愿认真去管的地方。

长期以来,这里就活动着多股反政府武装和其他毒品武装。又因盛产鸦片,所以成为“冒险家”的乐园。

“金三角”山区里的许多土著民族如苗、僳僳、瑶、阿卡等族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刀耕火种的习惯,其村寨围绕着新辟耕地不时迁移。这一原始生产方式很适宜种植罂粟。因为种罂粟无须高明复杂的技术,当人们把一片片茂密的丛林砍倒烧毁后,仅肥沃的腐殖层就可以连续几年使鸦片丰收。当地力耗尽时,又开辟新的耕地,反正那里眼下还有无边无际的土地可供利用。只是森林遭到了严重破坏,长此下去,自然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是谁把第一粒罂粟种子撒在了“金三角”,使这块千百年来曾与世隔绝、根本不知鸦片为何物的“世外桃园”变成了世界著名的毒窟、罪恶的渊薮呢?

西方学者观察、研究的结果——正是西方人自己。

早在1825年英国占领下缅甸不久,一家英国公司便把大量罂粟种子运进了掸邦;1886年英国占领整个缅甸后,强迫掸邦人民大规模种植罂粟,鸦片产量亦十分可观。英国殖民者曾把这里生产的鸦片大量运到中国销售,牟取暴利。此后,罂粟花便在掸邦地区一直开放,并曾蔓延到缅甸的克钦、钦、克耶、曼德勒、勃固、实皆、马圭等邦、剩因此,英国人是“金三角”罂粟的最早播种者。

看到英国人从鸦片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当时已占领印度支那地区的法国人也垂涎三尺,便组织印度支那地区的富商大贾,从“金三角”向自己控制下的越南、柬埔寨和老挝三国大规模贩运鸦片,从中抽取巨额税金。以后,更干脆直接派遣“专家”到越南、老挝北部地区,向苗、瑶、佬、泰等土著居民传授罂粟种植、鸦片收割、提炼和销售等方面的技术知识,使这些地区的鸦片生产迅速发展起来。和英国一样,法国从鸦片贩卖中掠夺了巨额金钱。据统计,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从印度支那掠夺的金钱总额中有一半来自鸦片贸易。这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酋长们也从鸦片贸易中捞到好处,在崇山峻岭中过着王侯般的生活。而法国人留给当地广大少数民族的,则是贫困、愚昧和新的罪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重返印度支那,为了对付共产党,法国和当地的部落酋长再次联合起来。双方合作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法国人购买对方生产的鸦片,而少数民族首长则答应以千万之众“协助”法国人打共产党。这样,老挝西北部地区,即“金三角”中属于老挝的那一部分,罂粟种植和鸦片贸易依然保持着“繁荣局面”。

到了本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人填补了法国人在印度支那遗留下来的“真空”,帮助甫越西贡政权作战。美国政府如法炮制,派遣中央情报局官员,帮助老挝上寨山地民族(主要是苗族)中的反共酋长们训练、组织武装,发给精良武器,拉他们打共产党。但是,只有在美国答应购买对方的鸦片之后,才换取了山地民族的支持。最初,美国把收购的鸦片运回国内提炼成麻醉药品,供医疗部门使用。但为时不久,就供大于求,无力“消化”了。于是,美国干脆撕下人道主义的面纱,与毒枭合作,转而向东南亚各国和其他地区推销。这样,在东南亚地区就陆续出现了许多贩毒集团。它们在鸦片收割季节,麋集“金三角”,疯狂收购。而在越南作战的美国士兵为了寻求刺激,也大量吸起毒来。而且除本身吸毒外,还利用种种条件把毒品夹带回国。一时间,越南的西贡竞成为东南亚最大的毒品集散地。

“金三角”的鸦片贸易在1960年以后进入“黄金时代”,它生产的各种毒品无声无息地向西方各国和世界各地涌去,强烈地震撼着整个世界。目前,在这块杀机四伏、神秘莫测的,“三不管”地带,起主要作用的有三股力量:第一股力量是当地的山地民族,这是“金三角,,种植罂粟的主力。他们经济落后,生活贫困,无文化教育可言。他们把鸦片当成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因此导致许多人(包括七八岁的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