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4725-成龙百分百-完全写真集 >

第11章

4725-成龙百分百-完全写真集-第11章

小说: 4725-成龙百分百-完全写真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荧》:那么,你是绞尽脑汁诱使他张口的,而不是这位巨星口述你纪录的,是这样吗?    
    杨:成龙是一名导演,他对于这样的情形了如指掌,他告诉我,虽然他一生中作了这么多事,但他从未出版过书,他想让我知道,虽然这本传记看起来要象他自己在亲述他的过去,但是他需要一个合著的作家,因为他以前谈过他的过去,但是他从没有真正地说过自己的故事。这本自传纪录了不同时期的成龙,那是成龙不同的侧面。但是要让成龙从公众的光环后面走出来,直面真实的自己也并非易事。    
    《荧》:我听说自传的主要内容是他们师兄弟三人的故事,还会涉及某些个人问题。    
    杨:这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一方面是他的家庭,他以前的爱人,他的儿子和他的妻子,另一方面是他们师兄弟,书中会讲到他们三个人的故事,也会讨论为什么只有成龙能够一军突起,独领风骚,单枪匹马与整个香港电影业抗衡。这是至今尚未有人研究过的课题。    
    《荧》:在写作过程中,你是否需要做很多的访谈,研究大量的资料,还是只是凭借你对成龙的了解而写作?    
    杨:关于成龙,之前我有一些了解,这样我们开始交谈的时候,我不会一无所知。就访谈本身而言,我们也会事先讨论谈话的内容,看是否适合这本书。一开始成龙总是说:“我觉得我的影迷不会对这类问题感兴趣。”但是,他花了好几个星期,利用路上的时间与影迷讨论这本书,他们提出的问题让成龙意识到,人们想要更多地了解他的生活,所以他给了我更多的权利来了解这些。    
    《荧》:这部分内容已经确定还是尚在讨论?    
    杨:已经定了,现在只是一个何时写和怎么写的问题。这本书会出版一个增刊,大概有二十页,主要用于回答在此书宣传期间,影迷提出的各种问题。我想这些内容大概会安排在后记中。    
    《荧》:你是怎样采样采访成龙的?你会说广东话吗?    
    杨:我会说国语,但是水平不高,没法与他交流很复杂的内容。所以,我请了一个助理,她叫Fon…Lin Nyeu,由她负责翻译。每当成龙不能用英语表达的时候,或是有些中文内容我不理解的时候,她就帮我们翻译,使我们可以更好的沟通。实际上,成龙在绝大多数时间都说英语,因为他知道这本书是他带给美国影迷的第一份礼物,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亚洲和香港的观众对他已经非常了解了,所以他希望这本书能够满足说英语的影迷的特殊需要。这也是他选择与我合作此书的原因之一。他不会直接写成中文,或者与一个中国记者合作,然后再把它翻译成英语。    
    《荧》:这本书是典型的美国风格,你是否花了很多的力气来修改,使之能为更多的美国读者接受?    
    杨:不只是我,成龙、彼得•;鲍兰、朱迪丝•;克尔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因为我们的感觉都一样——虽然成龙是一个国际巨星,但是他唯一没有征服的市场就是美国,至少在美国他还没有达到那样的知名度。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美国人虽然很崇拜他,可以并不把他看成是一个普通演员,他们把他看成一个现代社会中的“武士”。    
    这本书不仅是给美国影迷的礼物,也是给全世界影迷的一个礼物。更重要的是,通过本书的介绍,美国的观众会认识成龙,关注成龙,了解他为获得今天的成功所走过的不凡的人生之路。当然,我的任务就是给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成龙的视角。本书的叙述风格符合美国人的阅读习惯,出版商也希望读者来关注这本书,无论他们是否喜欢港产影片,无论之前他们是否听说过成龙。当读者看完成龙的一生的故事后,他们会说,“这个人的童年和香港的那本《童年》中描述的情况完全一样。他去掉了影星的光环,讲述了一个人的故事,一个在逆境中挣扎求生的故事。我是这样定位这本传记的——当然,成龙本人和出版社也是这样想的。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会喜欢这本书,而不只是成龙的铁杆影迷。    
    《荧》:那么,对于不是影迷的读者,这本书可以给他们带去什么呢?显然,这本书非常畅销,不只是他的影迷才购买。    
    杨:这一点也让给我们很惊喜。我不知道我在这中间起到什么作用,我希望我可以帮上一点忙。该书连续两周跻身《纽约时报》最畅销书行列,并连续一个多月作为该报的推荐书目。他还入围了《洛杉矶时报》畅销书的排行榜,并保持数周稳居榜首,此外,《纽约时报》巴诺书店把它评为最佳非小说类硬皮读物。    
    《荧》:你觉得该书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杨:部分是靠成龙不知疲倦的宣传。他可以走遍全球,把他的书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没有什么可以比这样做效果更好。在该书出版后的第一次重逢中,我意识到成龙这本书的背后有太多的世界、国际、个人的因素。在把该书介绍给零售书商、记者的过程中,他们也有意识的把这本书推介给全世界。所以那些从没有看过成龙电影的人都争相购买,把它看成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巴伦丹出版公司的宣传策略出奇制胜,十分出色。我相信,现在该书正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荧》:这本书的结构很象一部电影。书中的主人公出生贫寒,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排除万难,实现梦想。其间他也迷茫过、消沉过,但是最后他又找回了自己,从此谦逊平和、更理智的面对今后的人生。你是有意识的安排了这样的结构,是吗?    
    杨:你很聪明,这就是我们开始创作时的主要思路。和现在的所有电影一样,它也可以有续写的余地。    
    这是我和成龙的首次合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话,他给了我他人生的基本框架和许多他经历过的重要阶段,于是我说:“这是一本电影,你的人生故事和你拍的任何一本电影一样精彩纷,呈极具戏剧性。”我曾经看过《七小福》,该电影对于成龙的童年只是略作描述。    
    于是我说:“我们要反复考虑传记的结构,采用倒叙的手法,来讲述当年的往事,自始至终要呼应突出主题。我们可以尝试用电影剧本的方式来建构自传的框架。我们还有一个最有力的条件,就是它是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我们在讨论的时候,他也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最后我们达成共识,用电影的结构来组织整个故事。    
    《荧》: 就是一种倒叙的手法,是吗?


《成龙百分百…完全写真集》 尖峰时刻“我是杰夫•;杨”(3)

    杨:没错。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经典的叙事方式。你首先看到的是逝去的人,他们的音容笑貌浮现在你的眼前,他们的灵魂带着你回到从前……回到成龙小的时候。你可以想象成龙前40年的人生,在几秒钟内就会展现在你面前,那时的成龙摸爬滚打,潜心习武。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很吸引人。倒叙是一种经典的叙事模式,许多电影和小说都采用它,你会有一个主人公,透过他的视角,把你带入社会底层。书中成龙一次又一次的面对死亡,不断成熟长大,最后直面人生。那时,他从生活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最后重整旗鼓,继续轻装前进。所以本书的最后一幕描写的就是成龙重新站起来,开始了他新的征程。    
    《荧》:你认为电影的框架对你的传记是否有影响?你会不会因为结构的需要而舍弃某些内容?    
    杨:可是我们最后居然发现,我们几乎没有删除任何素材。在建构本书框架的过程中,我们确实有意识的突出他的童年时代,来满足整体的结构需要,因为我们认为他的童年和青年阶段的经历,直接决定了他以后的人生轨迹。等他进入了盛年,他会慢慢开始弥补以前的过失。但是,我知道成龙今后的四十年人生,一定会和他前四十年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因为我相信,人们的心目中的成龙,永远是那个面带微笑、身怀绝技的演员。我知道读者会问:“你为什么只字不提成龙获过的奖?”实际上,要是这样的话,我的书至少要写上1000多页,那样我的书会厚的像本字典。    
    《荧》:确实如此。你的书中没有提到他的电影,一点花絮都没有提到。    
    杨:因为这与他童年的经历关系不大。本书只是《我是成龙》的第一部分,它回顾了成龙年轻时代的故事,只有最后的部分才真正可算上是,对其舞台生涯的回顾。现在,我们所接触的成龙,正站在他事业的顶峰,以后他也许会做一份不同的工作,给他提供更多思考的机会,来弥补现在由于隐藏得太深,而无法好好思考的遗憾。对于童年他想了很多,也总结过成功的原因,对成年以后的经历,他看得很清楚,特别是刚开始的的那几年,他红得很快,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成了超级巨星。那是应该发生了很多事情,有些他终究还是要去面对的。因此,我想我们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荧》:作为美国华人群体的媒体代言人,你能告诉我,成龙的成功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吗?    
    杨:作为一个个体,成龙克服许多不可想象的困难,赢得了这场人生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一个英雄。他得到了全球观众的认可,这个世界上的有些地方,你甚至不能想象,那里的观众连亚洲都没有听说过,更别提什么成龙了——就是这样的地方,他也要使他的名字家喻户晓。我记得他在鹿特丹拍摄《我是谁?》时,一个荷兰的小孩在街上认出了他,并走上来大声说,“那是成龙!”。当时我就在想:“他们是怎么认识成龙的?”看起来我们只是走在街上的一群亚洲人,但是我们之中的成龙可是位世界级的偶像。    
    除此之外,成龙还是华人电影推向国际市场的开路先锋,他打破了好莱坞一直以来,对华人演员的排斥,在好莱坞与世界之间建立了双向沟通的桥梁。在成龙之前,好莱坞都是只把美国的电影演员往亚洲等地区输送,而且现在他们也还是这样。但是有了成龙,以及后来的周润发、李连杰、杨紫琼等演员,情况有了180度的大转变——好莱坞也开始引进外国演员了。    
    作为一个个体,成龙克服许多不可想象的困难,赢得了这场人生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一个英雄。    
    而且,这是我们的男演员,第一次成功的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以一部史无前例的电影佳作,像一枚重磅炸弹一样轰开了美国的电影市场!我的意思是说,一亿美元的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水准,一部巨作的象征,还没有哪部影片可以与此一决雌雄。在李小龙的时代,那部在他去世之后才杀青的《龙争虎斗》,也取得过不俗的票房,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因为李小龙已经不在人世!他没有看到影片的成功,也不可能在此片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而在他身后,还没有哪个男演员主演的影片获得过这样的成绩。成龙做到了,对此我并不感到惊讶,但是我确实欢欣鼓舞,因为好莱坞和美国主流社会也开始学着接受其他肤色的银幕英雄了。    
    他是亚洲的威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