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攻大陆"密谋透析-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笠原清(萧立元)相当于冈村宁次的秘书、联络人、斡旋人。调查员
等,他曾经在《文艺春秋》发表的文章中提到,冈村有感于战后日军归国的
顺序、维持军队组织、指挥系统等各种处理事项,几乎都获得国民政府的认
可。那时关东军还被苏联扣留,南方派遣军也还未完全撤回日本,而最令人
担心的大陆派遣军却在最优惠状态下返回祖国,这使冈村感铭肺腑。小笠原
清说:“冈村之所以愿意做这件事,完全是为了报恩。”
在台湾的蒋介石对于日本军事顾问团除了办理军事教育训练外,还指望
要兼理作战计划等方面的工作。并且对于人数、兵种、兵科、学历、健康等
条件都有详细指示。蒋介石并且定第一批为17 人。
日本战败后,旧日军组织已经瓦解,联络不易,必须以明察暗访的方式
寻找。那时,军人成为被整肃的对象,不但不可以服公职,不得做任何的军
政活动,原有的补给也被取消。系贺公一日后曾说,战争结束以后,日本人
被灌输军人都是坏人的思想,当他被褫压公权时,他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想,
军人打败仗,他无话可说,当时没有职业,俸饷也已停支,生活困境已到一
无所有。
冈村宁次因为自己健康欠佳,在经过挑选后,决定由前日本陆军驻广东
第一军参谋长富田直亮为团长。富田直亮曾驻香港,这时担任某会社的会长,
有一天经由小笠原清的介绍与曹士澄见了面,两个人相谈甚欢。
澄田、十川、小笠原3 人开始积极准备。从9 月至11 月间,便获得富田
直亮等17 人的承诺,12 月时又加入2 人。第一批19 人,每个人都取一个中
国化名。
小笠原清说,他们这些人的化名并非随意为之,而是与陈昭凯上校商量
好,以原名中的汉字谐音,再参考中国人的姓氏而成。例如小笠原清则采谐
音叫萧立元。
团长富田直亮也保存原名中的亮字,以白为姓,鸿是中国的吉祥字,就
取名叫做白鸿亮。曹士澄说,因为共产党是红的,所以团长就姓白,整个团
就叫做“白团”。
1949 年10 月,第一批19 名日籍军官在东京高轮一家小旅馆秘密签约,
并听取曹士澄说明各种保密规定、行动暗号与联络方法。在商谈时,还派人
在门外放哨,以防止美军前来突击检查。这19 人共同结下盟约的内容为:“值
此赤魔逐日风靡亚细亚大陆之际,当是尊重和平自由、坚信与××合作为要
之××××同志奋起,共同保卫东亚,联合反共,更密切携手迈向防共之
秋。。”
契约中同时约定,凡是同意前往的可以先领安家费8 万日元,每月薪资
是3 万日元,每人每年可回日本省亲一次。
曹士澄说,当时在日本一直谣传日本义勇军要去台湾的事情,为了避免
盟军总部及日共注意,乃要求所有人要特别保密。这些获得挑选来台的日本
将校,只能对自己的太太说实话,其他一律不准说。但是其中有几个连自己
的太太也没有提起。
结盟工作完成后,因当时日本军人一律被限制出境,要来台湾均不能用
公开身份搭乘飞机或轮船,只能以偷渡方式出境。最后是采取分批密运的方
式。1949 年11 月的某一天,第一批为白鸿亮、林光(荒武国光)等3 人。
白鸿亮和林光以盟军总部假情报员的身份,搭乘飞机先到香港再转台湾。
其余的17 人则是分批冒充假船员,但是因为当时还没有船只直接来台
湾,必须先绕到香港,再到台湾。以1950 年的情况来说,这些人数不算少,
要全部偷渡不是那么容易。起先打算利用渔船从九州出发,后来因为有中方
招商局的运蕉船“铁桥轮”开进神户,“白团”团员以船员身份上船。有一
次当船靠近日本下幽码头时,日本警察上船检查,这时化名范健的本乡健正
在削洋芋皮,他只好冒充厨师。而曹士进(内滕进)为了躲避检查便与数名
同伴藏在船底的煤炭中,全身都弄得乌黑才避免被发现。
只有船长与送伙食的船员知道船上有日本人。范健在船上仅学了一句中
国话:“没有关系。”当船在香港靠岸时,香港警察来问他的姓名,范健随
口回答:“没有关系。”答非所问,弄得别人都十分紧张。还好香港警察都
是广东人,普通话也听不太懂,才糊里糊涂过了关。
在香港等船到台湾期间,“白团”的所有人只能暂时呆在旅社中。负责
密运的人还告诉大家,在人多的地方绝不可以开口说话,以免发生麻烦。于
是,每次外出吃饭时,大家都埋头闷吃,弄得旁桌的人都以为他们是哑巴。
船开到台湾基隆港口,通日语的宋倬云与基隆港务处人员已经等候多
时,立即负责把第一批日本军官送到北投一家叫“偕行社”的日式宿舍中。
每个人都拿到保安司令部为他们准备的假身份证,并且在台北大直营地成立
“圆山军官训练团”。当时,台湾已经有几个美军顾问团成员。“白团”化
名来台的时候,美军顾问团的人并不知情,因为美国人分辨不出中国人与日
本人。
第二节企图借助朝鲜战争反攻
蒋介石拟与李承晚合作
蒋介石在加强武力整训的同时,也积极探讨“反攻大陆”的各种实施方
案。由北向南“反攻”,则是他诸多方案中的一个。
1950 年4 月19 日到22 日,蒋介石派遣吴铁城和驻日军事代表团团长朱
世明访问南朝鲜。台北与汉城官方皆称此项访问是与李承晚“就国际反共情
势交换意见”。
但据美、英两国公布的秘档指出,吴铁城和朱世明此行的真正目的乃是
向李承晚商借海、空军基地,俾作为“反攻大陆”之前进基地,蒋介石以协
助南朝鲜进攻北朝鲜为交换条件。
美、英秘档透露,李承晚本有意答应蒋介石的请求,但吴铁城却做错了
一件事,而使气度狭小、天性猜疑的李承晚改变主意,拒绝与台湾合作。原
来吴铁城当年以“国民党中央秘书长”身份主持对韩工作时,曾与一些政客
结成莫逆,这次访韩自然少不了与这些人接触,而他们之中,有的就是李承
晚的头号政敌,故而激怒了李承晚,使蒋介石的构想成了泡影。
危疑孤岛出现转机
然而,李承晚做梦也想不到,就在他拒绝蒋介石后的两个月,他不得不
向蒋介石求助了。
1950 年6 月25 日,寂静的“三八”线两边,朝鲜南北双方的士兵正在
隔着这条临时军事分界线相互对视着。
突然,一声尖锐的枪声划破夜空。紧接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平地而起。。
历时3 年又1 个月的朝鲜战争终于爆发了。
这一天,蒋介石正在吃早饭,负责给蒋介石递送情报的蒋经国匆匆走进。
“什么事?这样慌慌张张。”
蒋经国连忙站住:“我们收到一些情报,说南北韩之间发生了战争。”
蒋介石接过简报,只见上面零星混乱报告了有关战事。
“命令所有情报部门加紧对韩战的情报收集,通知美国和日本使馆密切
注意美国政府及远东美军的动向,有什么情况立即报告。”蒋介石激动地下
达了一连串命令。
直到深夜10 点,始接到国民党台湾政府驻南朝鲜大使邵统鳞的首次报
告,才了解大致的战况。
令蒋介石望眼欲穿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似乎终露端倪。他对朝鲜战争的
反应,大致与邵毓麟在报告中的分析不谋而合。邵说:
韩战对于台湾,更是只有百利而无一弊。我们面临的中共军事威胁以及友邦美国遗
弃我国,与承认中共的外交危机,已因韩战爆发而局势大变,露出一线转机,中韩休戚
与共,今后韩战发展如果有利南韩,亦必有利我国,如果韩战演成美俄世界大战,不仅
南北韩必然统一,我们还可能由鸭绿江,由东北而重返中国大陆。如果韩战进展不顺而
不利南韩,也势必因此而提高美国及自由国家的警觉,加紧援韩决不致任令国际共党渡
海进攻台湾了。
果不出所料,朝鲜战争一发生,美国立即派第7 舰队协防台湾,台湾因
此而喘了一口气。
英第七舰队进入海峡
第7 舰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香港《天文台》日后曾刊登一篇题为
《急驶东京湾的美国第7 舰队》文章,如是吹嘘了它的实力:
美国第7 舰队,是自由世界远东的一支主要军事力量,这个舰队驻扎在北起堪察加
半岛,南迄苏门答腊的辽阔水域内,它的任务是防止两支最大的共党国家——苏联及中
共——军队的侵略动向。
它也是一种警察力量,它从来没有向它所巡逻的水域的海岸进行侵略性行动。这个
水域的面积约有3000万平方英里,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在东南亚海岸的水岸。但是由
于最近中南半岛形势危急,它已奉命急驶东京湾,以防万一,因此该区局势,大堪注目。
美国在太平洋区有约39 万名正规军,其中大部分是海军(约24 万人),包括第1
舰队及第7 舰队,还包括许多岸上设施及6 万名海军陆战队。美国空军在这地区内保持
两大单位——驻在日本及冲绳岛的第5 航空队以及驻在菲律宾的第13航空队。每个航空
队通常有600 至700 架作战用的飞机。空军人员的总数约65000 名。这地区内的美国陆
军有3 个9 师,共约8 万人。
第7 舰队的组织是经常改变的,而且在不断发展中。在通常情况下,它有61 名海军
及海军陆战队人员, 125艘舰艇(包括3艘攻击性航空母舰)及650架飞机。这个舰
队在情况需要时可迅速扩大编制,增加舰只实力。
补充这支攻击力量的,尚有一支由舰艇及飞机组成的抗潜艇部队及一支由运输舰、
攻击性货船、登陆舰、海滩登陆艇及一艘攻击性直升机母舰所组成的两栖部队。另有一
支由30艘补给舰组成的机动后勤部队,负责向战斗舰艇供应粮食、燃料及弹药。此外,
尚有水雷艇队,一支抗潜艇巡逻队,一支空降特种警戒部队及一支海军陆战队。
第7 舰队在组织上分为五个特种部队及五个特种组合,每一单位各有明确划分的任
务。但是主要的攻击力量是在三个特种组合中。这三个特种组合,都是以一艘攻击性航
空母舰及其飞机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
在通常情况下,这三个特种组合皆在战略上集中行动。一个驻在北部,在日本水域
活动;第二个驻在中部,经常在冲绳与台湾之间;第三个驻在南部,通常在南中国海活
动。
这三个特种组合经常分散部署,这是核子时代的安全所需的,以免在突袭之下一举
被歼。舰队当局采取了谨慎措施,从不使3艘攻击性航空母舰同时逗留在同一个港口中。
即使进行救济任务或对远东各地进行访问时,也皆保持这种分散原则。
美国的第7 舰队的力量是惊人的,驻在航空母舰上的200 架作战飞机,代表着强大
的攻击力量。通常在一艘巨型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分为6 个中队。
除了一个中队之外,其中5 个中队都是喷射机。此外,每艘航空母舰上尚有一些测
候机、直升机及轻型运输机。
第7 舰队对于抗潜艇战特别有备无患。它配备有新式的探测设备,对于侦察潜艇有
高度的正确性。一旦探到敌方潜艇的位置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