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攻大陆"密谋透析-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扰,又先派“情报局”副局长沈之岳、“特情室”主任徐仁隽、“监察委员”
段克昌等赴泰北,到段希文、李文焕两部“视察”,以恢复补给为诱饵,策
动两部对云南边境进行心战策反,窜扰破坏。段、李二人也有求于台湾补给,
所以从1963 年至1966 年9 月30 日多次由第3 军、第5 军派出小股武装向云
南潞西、孟连、沦沅、镇康等县进行武装窜扰。残军虽被解放军边防部队打
死27 人,俘虏11 人,但台湾当局仍要段、李两部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否则不予补给,段希文、李文焕却因感到窜扰云南边境费时长、损失大,因
而停止了窜扰行动。1966 年10 月和1967 年3 月,蒋介石、蒋经国两次亲自
召段希文、李文焕到台湾,商谈3、5 军统一合作事宜,原则上同意恢复对国
民党残军的补给,但未作具体承诺。1968 年3 月,台湾又派罗汉青到曼谷,
发给慰问金2 万美元,继续商讨“节制”问题;年底,台湾又单独召见段希
文; 1969 年5 月,蒋经国亲赴泰国;7 月,又派参谋次长易瑾、特种作战
部队司令夏超到段、李两部商谈补给整编问题,条件是要兵不要官,老弱一
律不要,军官重新调整,整编后由易瑾、夏超、项成豪任正副指挥官、参谋
长。段希文、李文焕召开骨干会议研究,认为台湾条件苛刻,旨在瓦解其部,
从而拒绝了台湾的条件,不接受改编。1970 年1 月,台湾“国家安全局”局
长周中峰、“情报局”局长叶翔之再赴泰北,进一步压段希文、李文焕接受
改编。段、李两部从两次撤台的教训和本身利益出发,怕改编后丢掉老本,
但又想到台湾的补给,很是矛盾,因此长时期讨价还价,却始终不同意改编。
残军余部投靠泰国
段希文、李文焕多年乞求台湾补给无望,决定投靠泰国政府。从1970
年2月至10月,段、李与泰国军方经过6次会谈,于10月17日正式达成协
议。泰国军方同意残军3、5 军以“移民”方式进踞泰北境内,青壮年编入泰
国地方自卫队,待遇与泰边防警察相同,担任泰、缅、老边境一线的驻防和
防共任务,老弱病残的官兵和家属迁入泰北清莱府帕蒙山和雷峦山居住、生
产,每人分地1 莱(2。4 亩),由泰国军方供给1 年的生活费,从1970 年10
月份起进行补给。台湾获悉后,通过原总指挥柳元麟专函致段希文、李文焕,
劝阻3、5 军不要接受泰国补给,有什么困难,台湾都同意解决。1972 年10
月叶翔之再次赴泰向段、李表示,愿意恢复补给。此时台湾政府已被逐出联
合国,尼克松、田中相继访问中国,段希文、李文焕认为此时接受台湾补给
“害多利少”,当即拒绝。李文焕通知所属部队:“余意:没有补给10 余年,
我们都撑过来了。现在国府日趋困难,日本驻台大使馆已关闭,中共与日本
政府达成协议,互派大使,泰国承认中共亦不会长,我们如再接受国府补给,
短时内官兵生活固可稍加改善,但泰国与中共的后压力必定很大,到时非逼
着撤台不可。。因此要求各部不准台湾特务人员进入驻地。”
残军进入泰北后,曼谷的大学生发表声明称:“泰国国土不可侵犯”,
“不允许其他国家的军队在泰国国土上”,要求残军“撤出泰国国境”或“解
除武器”。残军知道缴出装备就意味着死亡,但泰国军方还是要收缴,残军
只好一面交出旧式武器,一面再向商人购买新式武器,既应付了舆论,又更
换了装备,以免被吃掉。
1970 年12 月8 月,“联合指挥部”在昌孔成立,由泰军草信少将、吞
通上校为正、副指挥官,由残军第5 军参谋长陈茂修为联络官;由3 军、5
军抽调人员,组成“剿匪”部队,分别进驻泰老边境的帕蒙山和雷峦山。随
后3 军在帕蒙山成立帕蒙总队,兵力增加到850 人;5 军在雷峦山的密耳成
立“莱弄指挥部”,兵力增加到800 人。从1971 年7 月到1973 年11 月先后
“剿匪”作战8 次。如叭当战斗,在段希文指挥下出动700 余人,由段国相
率敢死队一举攻克叭当,将游击队赶出湄公河。该役残军战死70 余人,负伤
300 余入,占“剿匪”部队的一半。泰国军方授予段希文1 枚勋章,并慰问
作战部队,对伤残官兵发给公民证,对参战官兵发给居住证,并批准3、5
军编为“泰北山区民众自卫队”,段希文为指挥官,李文焕为副指挥官,编
制为1500 人,属泰国陆军“保安司令部”指挥,由泰国军方供给粮食和弹药,
不发武器,打仗时由军方临时供给,或由泰军配属炮兵。“联合指挥部”在
清莱设立“分指挥部”,在唐窝、美斯乐设有“联络处”,残军内部仍称“3
军”、“5 军”,国际舆论仍称“93 师”。
1980 年6 月18 日,段希文死于泰国曼谷,由副军长兼参谋长雷雨田升
任军长和“泰北山区民众自卫队”指挥官。
1981 年春,泰国政府在泰国中部修建一条以彭世洛为中心、由西向东的
横贯公路。公路修到考牙山麓时,遭到当地民族游击队的阻击,修筑公路被
迫停顿,于是泰国军方命令残军进攻考牙山游击队。考牙山位于泰国中部密
索至汪沙公路北侧,海拔1290 米,残军出动500 人,由陈茂修指挥,青年指
挥官杨维纲为前敌指挥,会同泰军“黑豹军”,于同年3 月击溃游击队,从
而得到泰国军方的赞赏。战斗结束后,泰国空军派4 架专机将残军送往清迈,
并在清迈当地举行了“欢迎会”。泰国报纸大幅报道残军“功迹”,泰国《民
众日报》誉称残军为“山老虎”。战利品被送到曼谷进行展览,死亡者被给
予国葬,列名纪念塔,参战部队全部批准加入泰国国籍,发给身份证。泰国
军方进一步控制了对残军的指挥权,在残军参加“剿匪”、护路期间,泰国
军方每人每月发给370 铢,每月补给泰币约60 万铢,至1981 年12 月“护路
任务”结束。
金三角的异乡人
1961 年国民党残军第二批撤台后,第3 军、第5 军官兵家属1500 余人
逃入泰北,被泰国移民局以“难民”身份安置在泰北7 个村寨。1970 年10
月,国民党残军与泰国军方达成协定,同意残军老弱官兵和家属迁入泰北山
区居住和生产,每人分给土地,由泰国移民局安置了6000 余人在“难民村”
内。1975 年,中泰两国建交,泰方为防止对中国的刺激,将“难民村”改名
为“自立材”,意即村民要自立更生,依靠正当行业,发展经济,独立防卫。
1980 年,“自立村”由7 个发展为13 个:联华新村、和平新村、满堂新村、
老象塘新村、万养新村、蛮丙贺肥新村、光武新村、帕弄光华新村、黄果树
新村、美斯乐兴华新村、热水塘新村、回中坡新村、盘龙新村。经过20 多年
的变迁,至80 年代后期,他们及其后代人数己逾4 万人,但居住在村寨里的
却不足3 万人,因为有人在附近城镇出生,而已取得泰国国籍,可以自由移
居泰国其他地方。
据1988 年资料,清莱和平新村有400 余户,粮食已能自给,居民不再种
罂粟,而改种咖啡、茶叶、水果,但蔬菜还得向外族购买,村内有商店十多
间,每逢街天(集市)更是热闹。各自立村均设有村长,多由国民党残军留
下的老年军官担任;每个自立村有1 个自卫队,人数从几十人至100 人不等。
13 个自立村计有自卫队1000 余人,多系本村残军的第二代、第三代中青年
人。每村有1 个由本村村民组成的“管理委员会”,管理本村的一切事务,
并秘密向过往商队或贩毒马帮征税。
泰国军方设有“三二七部队”,专门负责管制13 个自立村,白天由陆军
数人把守村口,检查出入证件,晚上自立村自卫队负责治安。1986 年4 月,
泰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某负责人曾说:“自卫队先缴枪,经过甄别考查,是否
忠于泰国政府后,再吸收他们加入泰国国籍,并重新发给武器,成立新的自
卫队,但只能穿便衣。被吸收泰国国籍的只有2000 余人,其他村民只能领取
外籍人临时居留证,只能到离村100 公里的地区活动,不准许出国,并严加
管制,不准搞两个中国。”
台湾于1970 年全部停止对残军的补给后,官方关系已经断绝,只有台湾
“华侨联合会”、“难民救济总署”每年派人到泰北送给各种树苗、种籽并
派遣农业专家帮助残军和其眷属发展农副业生产。为解决自立村村民子女读
书的课本,又委托香港“集成书店”铅印课本,通过泰国“中华商会”供应
自立村子弟学生,并派教员到这些子弟学校当教员,准许每年以奖学金形式
接收自立村选送40 名学生到台湾上学。每年“双十节”,自立村可派代表到
台湾观光、观礼。“中华航空公司”曼谷办事处常派人以台湾“地下大使”
人员身份到残军驻地视察,台湾当局有时还派记者到泰北采访。
残军尽管生活极不安定,但中文学校仍以各种形式继续开办, 80 年代
末自立村共有中、小学校17 所。泰国政府1984 年6 月作出决定,自立村的
所有学校应受泰国教育法令的约束,应以泰文为主课,中文为选修课,每周
授中文不得超过5 小时。但学生学中文如饥似渴,师生就利用早晨和晚上非
正课时间,系统补习中文,这样既不违背泰国法令,又可以学好中文。有个
训导主任风趣地说:“邓小平主张一国两制,我们搞的是一学两制。”“只
是为了把中华文化传给后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骨血啊!”
1950 年逃往境外的残军官兵,现在多是60 岁开外的老人了,他们多数
和缅甸、泰国的华人和当地少数民族结婚,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都能讲云南话,大多数人不懂缅老语,形成了一个与
住国隔绝的封闭社会,保留着中国人的传统风尚,并有不少人定居于泰国其
他城镇,从一些夜总会、酒巴间的歌女、招待员的身上可以看到他们的形影。
泰国一些华文报社的排字工也占相当的比例,因为他们的中文水平较高。这
些年轻人出生于泰国医院,根据泰国国籍法的法令,他们自然获得了泰国国
籍。他们工作努力、学习刻苦,有中华民族意识,但不大关心形势,对前途
仿徨苦闷。在泰国北部的一些城镇可以看到相貌酷似云南人,讲着一口云南
话的青年男女骑着摩托车在街上驰骋——这就是残军后裔的形象。
第五节东山岛之战
蔡斯提议袭击东山岛
这是1953 年6 月底的一天,蒋介石正闷郁不堪,忽报美国驻台军事顾问
团团长蔡斯求见。
刚刚入坐,这个趾高气扬的客人就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几年以来,
我们双方朝夕操练,海陆空三军并用,以敌前登陆为目标的训练工作,已经
差不多了,孙司令要我去看过,我也满意,希望总统也去看看,准备出击。”
在平时,对美国有关“反攻大陆”的一言半句,蒋介石都万分激动,而
眼下,韩战败得惨,自己的部队不但没有派上用场,反而碰了一鼻子灰,而
美方还要按照几年前的计划“反攻小岛”,蒋介石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