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地玄经-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镜面的凹凸不平,所以当它把光反射到墙上时就在墙上呈现出了和背面一样的花纹来了。”
墩子好象还是不太明白我说这些话的意思,一脸疑惑得看着我说:“你说的这些和这两枚白玉印章的发光现象有什么关系吗?”“当然。”我一边把那两块白玉印章拿到手上,一边让旁边的阿豹把室内的电灯全都关了。
“我怀疑这两枚玉印的外表面也经过了特殊的加工,光靠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借着窗外月光的微弱光亮我一边往两枚白玉印章上涂上了一点酸性溶液一边解释到:“但是当白玉印章发出光亮的时候,把它所发出的光影投射到某个平整的物体表面上,就可以看到我们所想要看到的东西了。”说完,我随手拿起了一张白纸,慢慢向着那两枚印章的一个侧面靠近。在试了三个侧面之后,终于在白玉印章的其中一个侧面上看到了有朦胧的光影投射在白纸之上。
三十、神秘点阵
我看到自己的推测已经被证实了,心里万分激动。珍妮他们也显得特别兴奋,连连高呼胜利万岁。之后我让墩子拿着印章,我拿着白纸认真调整纸张和印章之间的投射距离。
在细心调整了多次后,我们终于找到了最佳的投射距离。投射在白纸上的光影也比先前要清晰的多了。原以为会是一幅详细的地图,或者是宝藏所在地的介绍文字,但当我们凑上前去仔细一看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那白纸上清晰的投射着几个圆点,一半是实心的一半是空心的。看上去倒有点象一个四四方方的五子棋棋盘和棋子。
“这是什么地图啊?”墩子不解的问到。我一时也搞不明白,就看了看珍妮。而珍妮好象也是一无所知。“事情好象越来越复杂了啊。”旁边的阿豹皱着眉头说到。
我仔细观察了那两枚印章所投射出来的圆点光影图,并在另一张纸上按原样将其绘制了下来。然后便仔细研究起这两幅圆点图来。从模样上来看,两幅图非常相似,都是由数量差不多的实心圆点和空心圆点所组成。
其中第一幅图的圆点相对少一些,我数了一下,一共只有五十五个点,其中实心圆点有二十五个,空心圆点二十个。左上方是四个实心圆点,左中是三个空心圆点,左下是八个实心圆点。正上方是九个空心圆点,正中是五个空心圆点,正下方是一个空心圆点。右上方是两个实心圆点,右中是七个空心圆点,右下方是六个实心圆点。
第二幅图上的圆点则要相对多了些。一共有六十五个点。最左边是八个实心圆点,往右一点是三个空心圆点。最右边是九个空心圆点,往左一点是四个实心圆点。中间最上面是七个空心圆点,下面是两个实心圆点,再下面是五个实心圆点,再下面是五个空心圆点,再下面是五个实心圆点,再下面是一个空心圆点,最下面是六个实心圆点。
这些圆点有实有虚,有单有双,似乎是按着某种非常有序的规律排列着。远远看去仿佛是由一个个圆点组成的阵法示意图。墩子一看,半开玩笑的说:“闹了半天根本没有什么藏宝图嘛。我看倒像是全真七子的天罡北斗阵啊。是不是大家经过一代一代的口口相,传把老祖先留下的兵法阵图错当成了藏宝图而传了下来啊?”
他一说起道家的全真七子倒提醒了我。我再仔细一看发现这两幅图看上去和巡山道长传授给我的那本《五星占》上的一些图样非常相似。《五星占》是由周易五行结合星空布局而编纂出的一部奇书。其思想深邃,博大精深。其中充分利用了周易阴阳结合辨证统一的思想,把星象和占卜之术结合了起来。使七十二星与六十四卦相联系,通过查看星相预知吉凶祸福。
可能这两幅点阵之图可能和周易八卦也存在着一些必然的联系吧。我这么想着,就掏出了随身带着的《五星占》,仔细对照着查看了起来。这一看才发现其点阵的布局十分巧妙,特别是第一幅图,不管是横是竖还是斜,它图上的三个点群数量相加的结果都是十五,颇符合九宫算律。但其细节又和五星占上所绘各星图有所不同。似乎这些星图的变换都是由这两幅奇怪的点阵之图推算衍变而来,其思想精髓仿佛又在《五星占》之上。
如此看来这两幅图应该颇有来头,似乎是《五星占》之根源。《五星占》的创作者也许就是看到过这两幅图,或者是类似的图才结合星图编写出了《五星占》这本道家奇书来的吧。
我看看时间也不早了,于是就把手绘的这两幅奇特的点阵图复印了几份,交给墩子他们人手一份。说好这几天大家分头行动,查资料也好,打听也罢,最好能搞清楚这两幅图的来龙去脉。然后大家便各自离去。
回家的路上,我想了想,既然这两幅奇怪的点阵图可能和《五星占》有着某种联系,那么可能把《五星占》传授与我的巡山道长可能会对这两幅图有着更多的了解吧。我这么一想,便决定再去“镇元观”走一趟,向巡山道长好好打听一下相关事宜,也许会颇有收获。
第二天,我爬山涉水带着描绘下的那两幅点阵图来到了“镇元观”中。巡山道长见我来拜访他也十分的高兴。简单的相互问候和闲聊之后,他问起了我关于白玉印章最近的进展情况。于是我就把从玉印上得到了两幅点阵之图的事情告诉了他,并且还告诉他根据我的观察这两幅图似乎和《五星占》有很大的渊源。说完后我把随身带来的那两幅点阵图拿了出来,并递到了道长的手上。
巡山道长接过图纸,稍稍看了一下,马上就笑着告诉我说:“你的判断一点都没有错,这两幅图确实都有很大的来头。”他一边把图纸折好还给了我一边继续说到:“这两幅图也确实和《五星占》有着莫大的渊源。如果追根溯源得说起来,这两幅图确实应该是《五星占》的根源所在。”
我一听道长知道这两幅图的事情,心中大喜,连忙问到:“那这两幅图到底是什么图?它上面又有着什么样的奥秘呢?还有它们怎么就成了《五星占》的根源了呢?”巡山道长见我一幅急不可待的样子就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别急啊,听我慢慢说给你听嘛。这两幅图据说是从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第一幅有六十五个圆点的叫做‘河图’,第二幅有五十五个圆点的叫‘洛书’。”
三十一、洛书河
“这两幅图的来历都有许多不同的传闻,但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巡山道长略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到:“相传很久以前,洛阳北面黄河边上一个叫的孟津的地方。有一年那里从黄河里爬出了个大怪物。这个怪物异常庞大,一张嘴就能吞下个活人,一打滚地里的庄稼就全都要遭秧。从此这里的田地渐渐荒芜了,百姓们也吃尽苦头,无以谋生。”
道长接着说:“怪物闹的大家没有活路,只好找来了伏羲。伏羲听了大家的诉说后,忙带上宝剑,来到了河边来降伏那个怪物。谁知那怪物原来就是黄河中的龙马,看到伏羲挥舞宝剑站在面前,知道逃脱不掉了,连忙伏地告饶,乞求伏羲放它一条生路,并承诺若放了它,定从黄河里拿件宝贝给伏羲。伏羲听到说自己并不需要什么宝贝,只要龙马以后不再祸害百姓,我就放了它。龙马答应了,接着就潜入河中。几天后,它果然背负着一块玉版来献给伏羲。伏羲一时也琢磨不出玉版上黑色小点和那些图案,只知它是黄河中的宝贝,便叫这块玉版为‘河图’。”
“此后,伏羲同龙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伏羲也经常去看望龙马。有一天,伏羲细看龙马身上的花纹,再琢磨河图上的图案,一下就悟出了八卦图来。据说,伏羲还曾将他的八卦知识写了本书叫《易经》,后经商周末年周文王的完善,变成了今日的《周易》,一直广为流传。”
我听完巡山道长的讲解连连点头,说到:“原来如此啊,那么这‘洛书’又是怎么来的呢?”巡山道长听完后回答到:“至于‘洛书’嘛,这还需要从大禹治水说起。”
“有年夏天,大禹为了疏通河道凿开了龙门。伊河在龙门南所形成的湖水流入了洛河。等到湖水渐渐流浅了的时候,从湖底浮出一只足有磨盘般大小的乌龟。大禹的手下人见了,忙挥剑去砍,却被大禹拦住了。大禹看这只灵龟对百姓也从来没做过什么坏事,便把它放入了洛河。过了不久,有一天,整个洛阳城都被大雾所笼罩。大禹率领手下到洛河岸边察看水情。忽然,在大雾茫茫的洛河里升起了一束五彩宝光。随之,罩在空中的大雾也烟消云散了。大禹仔细一看,见那宝光升起的地方,浮出了一只灵龟,正是自己前些日子所放走的那只灵龟。而那宝光也正是从这只灵龟的背上所驮的一块玉版中放出来的。”
“原来,当日被救的灵龟为了抱答大禹,特将此玉版献给了大禹,以感谢不杀之恩。由于此玉版是从洛水中得来的,大禹就称这块玉版为《洛书》。在《洛书》上有五十五个红字,大禹一个也不认识。后来经过反复揣摸,他整理出了九个方面的内容,有历法、种植谷物,制定法令等。后来,古人根据《洛书》的九章大法,整理出一本科学法典——《洪范篇》。这部书一直留传至今日。”
我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随后道长又接着说:“由于这‘洛书’和‘河图’的传说都比较相似,并且其思想精髓也都很接近,所以后来人们就把它们都当作周易八卦的最早雏形。而我传授于你的这《五星占》也是由上古时期的道家高人以《易经》思想为基础,结合星相天文变换规律而写成的一本奇书。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洛书河图’生《易经》,由《易经》生《五星占》,因此这《五星占》其根源便是这‘洛书河图’了。”
“难怪我看《五星占》上有很多的星宿变换图和这‘洛书河图’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啊。”我恍然大悟到。巡山道长笑着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那么这‘洛书河图’里面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和发丘中郎将的藏宝图又会有什么关联呢?”我再次询问到。巡山道长听我这么一问,略微思索了一下,接着回答到:“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不过既然发丘中郎将将这藏宝地的秘密隐藏在这‘洛书河图’之中,那么可以推断得出其中的奥妙定然和周易变换有着密切的关联。”
我听后觉得巡山道长说的十分有道理,于是就接着向他请教有关易理卦术的信息。道长一听我向他请教起了易理卦术,并没有立刻回答我的问题,而是略微思索了一番,然后才说到:“易理乃国术之魂,百经之根。其思想高深摸测,其理论包容万象,非一言一词所能解释的清楚,也非一朝一夕所能领会的了的。”
我听后点了点头。巡山道长接着说到:“所谓《易经》其灵魂所在乃是一个易字。易,变也,化也。天地万物莫不在新旧更替阴阳互转的。乾坤相合,阴阳相调,万事万物方可依道而生。《易经》所阐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说着道长端起了桌子上泡着的一杯清茶慢慢地喝了一口然后接着说:“易学的思想随处可用,就如同这喝茶一般。不能太急也不能太慢,急了茶水烫嘴,慢了茶水一凉,自然就没有味道了。而易学中也阐述了这样一个乾坤阴阳之间需要达到一个平衡点方可诸事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