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春闺记事 作者:15端木景晨(起点首页热点封推vip2014-09-20正文完结) >

第225章

春闺记事 作者:15端木景晨(起点首页热点封推vip2014-09-20正文完结)-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风失血过多,差点丧了命。
  袁家请了大夫,保住了听风的性命,听风却变得疯疯癫癫的,整日说是顾珊之害她的。
  袁太太只好把听风送走了。
  顾珊之也哭得跟泪人一样。
  袁裕业在国子监念书,时常去同窗家里借宿,不回家。
  顾珊之更是哭得可怜。
  袁太太陪着她,像母亲一样照顾她。
  大夫人去看了顾珊之几次,顾珊之瘦的厉害。
  “大伯母接你回去住几日,你陪着你三嫂说说话儿。”大夫人道,“你还有半年的孝期,也不能服侍裕业。”
  大夫人想,顾珊之肯定不愿意。她只是见顾珊之瘦的可怜兮兮的,心疼不已,顺口提了句。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顾珊之同意了。
  在娘家静养的顾玥之尚未回唐家,顾珊之也回来了。
  两个出了嫁的姑娘在娘家修养,并不是见让人开心的事。
  可是大夫人尽量不提任何使人难过的话,只是每日想着法子逗她们开心。
  大夫人也会偶然接了顾瑾之母女过来,大家一处闲话。
  顾珊之住在娘家,也很少到二夫人跟前。
  倒是二夫人,几次跑到顾珊之面前,指责她不应该安置通房,又指责她不应该让通房落胎等等。
  “所有的事,都是你自己弄出来的,你怎么这样没用?”二夫人骂顾珊之。
  顾珊之每次都被气哭,甚至和二夫人顶撞起来。
  而后,二夫人就不再去了。
  顾珊之和三奶奶夏氏要好。
  夏氏又会说话,次次都是夏氏安慰顾珊之。
  顾珊之一反常态,再也不说回袁家的话,安安静静住在顾家。她没提过袁裕业,也没有提过听风的孩子到底是怎么没了的。
  大夫人也不敢问。
  顾瑾之和宋盼儿应邀去老宅。也是说些趣闻,自然不会提顾珊之伤心的话题。
  期间,二堂姐顾玥之还教顾瑾之做针线,姊妹俩有点了亲热。
  盛夏,京城天气炎热,林影生烟。
  大家一处消暑。
  “要不是热孝在身,咱们可以去乡下避暑的。”大夫人笑着道。
  可大家都有热孝在身,哪里都去不了。
  过了七月,到了初秋八月,酷热的天气转凉。
  袁太太又一次来接顾珊之回袁家。
  快到中秋节了。一家人需要团聚。二堂姐顾玥之也回了唐家。
  顾珊之犹豫了下,仍是跟着袁太太回去了。
  从始至终,她都没跟家里人说过袁家的事。
  大夫人甚至问三奶奶,顾珊之有没有提一句半句:“……她不肯跟我说。也没和你提一提?好好的。听风的孩子到底是怎么没的。”
  “没提。”三奶奶道。“我试探着问了两次,她都哭了起来,而后就不敢问了。这次她肯回来。定是对袁家有点失望。哪怕如此,她也不愿说半句她婆婆和妹夫的坏话。大伯母,四妹对袁家用情至深……”
  大夫人就叹了口气。
  她就怕如此了。
  听风落胎,顾珊之的问题,又回归到了原点。
  只是不知道顾珊之心里,对人生有没有新的看法……
  而后,顾珊之身边的余氏给大夫人递信,说顾珊之没什么异样,依旧孝顺婆婆,体贴丈夫。
  袁家恢复了平静。
  只是平静底下到底是什么样的暗流,大夫人无法控制。
  她只愿顾珊之能争气点。
  ——*——*——
  八月十五,彷佛转眼即至。
  又到了顾瑾之和两个弟弟的生日。
  这次,她是满十五岁。
  今年她及笄,家里因为守孝不能大办,顾瑾之的及笄礼非常简单。
  太后赏了支簪子,大伯母做了正宾,
  没有礼乐,没有其他客人,仅仅是顾家众人。
  大伯母念着“承天之休,寿考不忘”等语,替顾瑾之簪发,完成了仪式。
  下午的时候,顾瑾之收到了朱仲钧派人从庐州送来的生辰礼物。
  礼物昨日就到了,由礼部检验是否有暗递私信之后,再送到顾家。礼部一套程序下来,礼物就晚到了些。
  朱仲钧给顾瑾之送的,一大匣子首饰。
  皆是上品,至少是十来样。
  金银珠玉,钗环簪镯,没有重样的。
  宋盼儿看了,失笑半晌:“王爷忒大方了。”
  “穷大方。”顾瑾之想到庐州的护卫军和粮仓去年都交给了朝廷出征安南,如今的庐州王府只是个空架子,笑着说了句。
  宋盼儿也笑,叫人把这匣子首饰送到顾瑾之的院子。
  顾瑾之和母亲说了几句闲话,就回去歇下。
  第二天,她进宫给太后谢恩,谢太后昨日赏赐的那支簪子。
  太后就笑着问她:“看到王爷送给你的生辰礼了吗?”
  顾瑾之道:“看到了。王爷送了好多……”
  太后就笑,道:“王爷疼你呢。”
  语气里到底有点失落,她想朱仲钧了。
  两人正说着话儿,成姑姑从外头走进来。
  太后就连忙问她:“怎样了?”
  成姑姑看了眼顾瑾之。
  太后道:“你直说无妨。”
  “陛下已经醒了,说有点饿,吃了碗小米粥。几位太医都在跟前服侍。”成姑姑道,“彭提点大人说,已经无碍了,再吃几剂药稳固,便可痊愈。”
  是皇帝生病了。
  天子的身体,关乎天下局势。
  顾瑾之不应该多问。
  她沉默听着。
  太后听完了成姑姑的话,点点头,转而告诉顾瑾之说:“前些日子天气一凉,陛下就有点伤风,咳嗽了几日,昨夜突然心绞痛……”
  顾瑾之就忙问:“没事吧?”
  太后笑了笑,道:“已经没事了,只是昨天黄昏的时候,发了一阵。彭提点赶过来,给陛下用针,就没事了。今早不是还上朝了吗?现在还在吃药。你等会儿再去瞧瞧陛下。虽然彭提点医术好,哀家仍是最相信你。你既然来了,就顺道去看看,好叫哀家安心。”
  顾瑾之道是。
  ——*——*——

第272节初雪

  顾瑾之在坤宁宫坐了一会儿,就去乾清宫看皇帝。
  皇帝在静养,跟前没什么人,只有几名心腹内侍。
  他坐在榻上,仍在批阅奏章。
  身边的内侍想劝,却又不敢,都肃静沉默立在一旁。
  顾瑾之进来,跪下给皇帝请安。
  皇帝抬眸,脸色有点苍白。看到顾瑾之,他仍是高兴的,笑着让她起身,道:“朕好些日子没看到小七了。。。。。。”
  自从祖父去世到现在,七月多月了。
  算一算,大半年呢。
  的确是好些日子。
  “……昨日是你的生辰,朕原也准备了礼。只是太后送了,朕再送的话,就不合礼数。”皇帝没等顾瑾之开口,继续道,“朕私下里礼物赏你的。”
  然后给身边的太监刘术使眼色,让他去拿礼物来。
  顾瑾之忙跪下,先谢了恩,才道:“民女是奉了太后娘娘的懿旨,来看望陛下的,不是来讨礼物的。”
  皇帝却不管,挥手让刘术去拿来。
  刘术道是。
  片刻后,太监刘术折身回来,手里捧了个小匣子,交给皇帝。
  皇帝又交给了顾瑾之。
  “看看是否喜欢。”皇帝笑着道。
  顾瑾之只得当面打开。
  黑色丝绒的里衬,托着一只翡翠玉镯。近乎透明的翡翠,流淌着清澈的绿芒。
  宫里的东西,自然皆是上品。
  而这翡翠镯。乃是上品中的极品。
  顾瑾之收下了,道了谢,说了句很喜欢。
  皇帝的眼神就变得温和起来,笑容也和煦。
  “我给您把把脉?”顾瑾之将礼物搁置在案几上,问皇帝。
  皇帝笑了笑,说好。
  太监刘术忙拿了小软枕,垫在皇帝的手腕之下。
  顾瑾之伸手,替皇帝把脉。
  心绞痛,可能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引发冠心病的原因,肥胖占了很大的因素。
  而皇帝说不上清瘦。却是匀称。又年轻……
  他的心绞痛,可能另有原因。
  顾瑾之心里想着这些,认真替他诊断。
  期间,内殿里安静无声。
  等顾瑾之诊断完了之后。她发现整个内殿里的宫女和内侍早已退了出去。只剩下她和皇帝。
  气氛突然就变得让人不自然。
  顾瑾之沉了沉心。准备开口说话,皇帝却先笑了。
  他对顾瑾之道:“朕不过是小病,彭提点也说了。静养几日,少些操劳即可。是母后太过于担心了。小七,你心里是不是想,朕为何不找你来看?”
  这个,顾瑾之没想过。
  她又不是太医。
  怎么回答才妥当?她心里转了转。
  见她有微微沉默,皇帝没有为难她,继续道:“不过是小病,朕总不能越过太医院的人。否则,太医院越发没有地位和威望了。”
  前年太医院闹了秦微四谋害人命那么一件事,导致太医院的名声急剧下降。
  而后,好不容易积累了点声望。
  皇帝自己都不信任他们,旁人更加不会了。
  顾瑾之不过是在心里组织语言,接话才慢了点,没想到皇帝居然这样跟她解释。她怕越说越难以收拾,立马道:“民女都明白的。照顾陛下,原本就是太医院分内之事。”
  “又自称民女了?”皇帝笑道,“这半年常不到宫里走动,跟朕也生疏了吗?”
  顾瑾之心里暗暗掂量。
  怎么都觉得皇帝说话有点奇怪。
  “陛下心情很好……”顾瑾之反问,“有什么喜事吗?”
  皇帝似乎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很自信,亦或者,他比较信任彭乐邑太医,根本没有打算让顾瑾之诊断,才一次次说岔开话题,说些无关紧要的。
  既然他没兴趣,顾瑾之也不打算说了。
  皇帝的身子并没有大碍。
  昨日的心绞痛,也只是一时的气血淤痹,认真吃上一段时间的药,即可以痊愈。
  “见到小七了,自然是喜事一桩。”皇帝道。
  这有点**的味道。
  顾瑾之抬眸,看着他。
  目光突然的短兵相接,皇帝微愣,被她突如其来的注视弄得心头一动,有涟漪微微荡开。
  他看顾瑾之的目光,越发迷蒙起来。
  顾瑾之起了戒备。
  她笑了笑,起身给皇帝行礼告辞:“既然陛下身子不碍,我去给太后娘娘复命,好让太后安心。民女……小七告退了。”
  皇帝没有挽留她,只是吩咐她:“得空常到宫里来走动走动,陪太后散散心。”
  顾瑾之道是。
  从乾清宫回来的路上,顾瑾之走得很快,似乎想赶紧逃离这个地方。
  她隐约有点不安。
  到了坤宁宫,整个人的心情才彻底平复下来。
  太后问她,皇帝的身体如何。
  比起太医院的太医们,太后更加信任顾瑾之。
  若不是顾瑾之今日进宫谢恩,太后原本也打算明日宣顾瑾之的。
  “怎样?”太后问顾瑾之,“皇上的圣体如何?”
  顾瑾之连忙回答道:“并无大碍。陛下偶然发心绞痛,不过是内有滞郁,气血淤积所致。认真吃些疏通经络,消淤散结的药,疏导疏导,便能好起来。”
  彭太医是这样说的。
  如今顾瑾之也这么说。
  太后这才放心。
  说了一会儿话,顾瑾之起身出宫。
  刚刚走到宫门口,尚未出去,乾清宫的太监刘术追了过来。
  顾瑾之一颗心猛然下沉。
  “顾小姐,您忘了这个。”刘术把一个小匣子给顾瑾之。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